03.08 諸葛亮既然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什麼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

藍顏刺骨


諸葛亮既然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什麼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可謂是智者的化身,神機妙算,算無遺策,錦囊妙計層出不窮,輔佐劉備攻城掠地,最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一心收復漢室江山。但在赤壁之戰曹操敗走華容道一事上,卻令人產生了疑問,諸葛亮既然算到了曹操必走華容道,為何還派關羽去伏擊呢?難道是算錯了還是用錯人了?其實這是諸葛亮故意為之。事情是這樣的。

關羽被迫投降,曹操施恩與關羽。

漢獻帝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下邳之戰,關羽和劉備的甘、糜二夫人成為曹操的俘虜。在張遼的勸說下,關羽以“三約”回應曹操的勸降。“一約定是降漢不降曹;二約定要給兩位嫂夫人俸祿;三約定一旦知道哥哥劉備的下落,便辭曹歸劉;三者缺一不可。”曹操一概應允,關羽方降。

曹操惜才愛將,對關羽禮遇有加,先拜他為偏將軍,後又表封為漢壽亭侯。到了許昌,曹操賜給關羽一處宅院,讓他與二位嫂嫂同居一宅。為了避嫌,關羽將一宅分為兩院,讓二位嫂嫂居住內院,自己住外院,每日晨夕問安。

此時的曹操十分開心。曹操的出身並不好,他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在他與袁紹一同成長的過程中,曹操心中濃重的自卑感一直無法消除。他出身宦官,卻同士人的兒子混在一起,他一心報國,而身邊這群人卻包藏禍心。這種孤獨、自卑、鄙視和自大的複合心態一直伴隨著他,有一天,他遇到了劉備和關羽。這讓他很高興,因為關羽和劉備的出身,想法與他十分契合,因此曹操才願意幫助劉備與漢獻帝相見。只可惜劉備所謀甚大,一轉身就背叛了曹操,這讓曹操很是失望。而這個時候,關羽來到了曹操的身邊。對於曹操而言,只要關羽願意真心誠意的留下來,金銀財寶,駿馬美女都不是問題。曹操在關羽身上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他不僅對關羽贈送了大量珍寶玩物,更是直接將關羽封為偏將軍。後來官渡之戰爆發,關羽作為先鋒,於白馬斬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了白馬之圍,曹操當即封關羽為侯,雖然只是級別較低的漢壽亭侯。甚至於為了離間關羽與劉備之間的關係,曹操還特意讓關羽與兩位嫂嫂共處一室。只不過關羽大義凜然,在房內秉燭夜遊,觀看《春秋》,曹操在遺憾之餘,對關羽更是敬重。

只可惜關羽身在曹營,心在劉備,當他得知劉備的去向,併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後,關羽認為自己仁至義盡,當即離開了曹營,不惜奔走千里來尋找劉備。從許昌出發後,沿途經過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和滑州五處城關,斬殺了把關攔路的六員大將,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

關羽立下軍令狀伏擊華容道,關羽華容道義放曹操。

赤壁一戰,曹軍大敗。曹操領著殘兵敗將狼狽逃命,一路上連遭伏兵劫殺,最後只剩三百餘騎往華容道走去。這個時候將士們都飢餓難耐,馬也十分的疲累;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衣甲溼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亂不整,鞍轡衣服,盡皆拋棄。這又正是最嚴寒的季節,其苦不可勝言。

走了很久後,曹操在馬上揚著鞭子大笑。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曹操說:“大家都說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我看到底是無能之輩。要是在此處埋伏一軍,我們皆束手受縛矣。” 話還沒說完,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過,大將關羽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了他們去路。曹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曹操說:“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道:“人縱然不怯,馬力也己乏,安能復戰?” 謀士程昱說:“關羽一向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待他有恩,今日須是親自求情,方可脫得此難。” 曹操聽從其言,縱馬向前,欠身問道:“將軍別來無恙?”關羽也欠身答道:“我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 曹操說:“我今日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關羽道:“昔日雖蒙丞相厚恩,然已奉報。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 曹操說:“大丈夫以信義為重。五關斬將之時,將軍還能記得嗎?” 關羽是個義重如山的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後來五關斬將之事,不覺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心中越發不忍,於是勒回馬頭,命眾軍四散擺開。曹操見關羽回馬,便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 關羽回身時,曹操已與眾將過去了。關羽大喝一聲,曹軍皆下馬,哭拜於地。關羽越加不忍。正猶豫間,曹將張遼縱馬而至。關羽和張遼是故友,今日見了,又動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軍師諸葛亮算無遺策,派關羽去華容道伏擊的真正原因。

1、關羽目中無人,滅他的高傲氣焰,制服關羽。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關羽就勸劉備,覺得諸葛亮一介書生,浪得虛名,不值得這麼三顧茅廬,打心眼裡瞧不上諸葛亮;關羽因為名氣太大,向來是目中無人,因此對軍師諸葛亮也不客氣,經常質疑諸葛亮的決策,在新野的時候就是如此,關羽對軍令表現的很不屑。諸葛亮作為軍師,他是不喜歡關羽的,因為他太高傲,自己的命令不是不服從就是打折扣,而且老直接抵制諸葛亮。於是,在軍事部署中,諸葛亮派兵點將,唯獨不安排關羽。關羽表示不滿,諸葛亮故意用激將法來激,讓關羽自願立下軍令狀,諸葛亮才派關羽去守華容道。並和劉備串通好,等關羽華容道釋放曹操,歸來請罪時。諸葛亮裝腔作勢要斬關羽,劉備這時候站出來唱紅臉,救下關羽。

而諸葛亮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再赫免他的死罪,就是要讓關羽心服口服。諸葛亮也是看準了這次機會,在出兵前讓關羽立軍令狀。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必然猜到關羽會放走曹操,最後關羽失敗而歸,無顏面對諸葛亮,眾將求情才免得一死,關羽不得不折服。利用此事,諸葛亮制服了關羽。

2、曹操絕不能死,死則天下大亂。赤壁之戰孫劉聯軍雖然大敗曹操,但曹操卻不能死,死則北方必亂,又增添了曹氏集團的仇恨。而當時,東吳和劉備從實力上來講,仍然是一窮二白,根本無法抵禦外敵來犯。赤壁一戰能夠取勝,實屬僥倖,如果外敵連番殺來,只能空耗孫劉實力,實屬無益。況且,當時劉備的戰略基地還沒有建立起來,需要留著曹操來遏制孫權,否則曹操一死孫權得利,當時的劉備根本無法對抗。而若曹操在,則北方不敢妄動。且經此戰役,曹操也要休養生息數年,一時半會兒無法南下,這也就給了劉備以喘息之機,藉機韜光養晦、謀求發展,攻下益州,實現隆中對中的三足鼎立。

3、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華容道也是為了測試關羽的忠誠。其實,在眾將之中,諸葛亮唯一不信任的大將也正是關羽,因為他有投降曹操的前科。諸葛亮不確定關羽會不會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背叛劉備。測試結果讓諸葛亮很失望。關羽雖說沒背叛劉備,但是放走了曹操,卻是讓諸葛亮所有的盼望都落空了。

4、怕遭曹魏報復。在曹操赤壁失敗的時候,逃往許昌路上,吳國的軍隊一直在追殺,但卻是往劉備的防區追趕。其意思就是讓劉備來解決掉曹操。要知道,如果誰殺了曹操,那麼他許昌的操氏家族一定會報復。曹操如果死於劉家軍手中,曹操部下一定會對劉家軍瘋狂復仇剿殺,憑劉備當時的實力根本就抵擋不住,為了自保,孫權和劉備誰都不會碰這個雷,諸葛亮也是想到了這一點。

5、讓關羽還恩。都知道關羽最重情重義,他曾經在曹操帳下工作過一段時間,並且曹操對關雲長很是敬仰並且給了他很多的恩惠,這就讓關羽心裡很是過意不去總覺得欠曹操一個恩情,諸葛亮有意放曹操並且知道關羽的心結,所以送他個順水人情,一方面讓關羽報恩,一方面也讓關羽感激自己。

所以,諸葛亮雖然算到了曹操必走華容道,卻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真是一計多用,並且還有私心。既維護了三足鼎立之勢,也收服了關羽,使關羽再也不敢清高自傲了,諸葛亮不愧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代表。




葛大小姐


我們就按《三國演義》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諸葛亮在知道曹操必走華容道,還讓關羽去華容道伏擊。這實際上恰恰證明了諸葛亮智商和情商很高。更為確切地說,諸葛亮有著高度地政治敏感度。實際上,這是經典的三方勢力的博弈論模型,而這個博弈結果就是要對最弱一方最有 利。而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曹操不能死。

首先就是從此不能死,曹操如果死了,但他的政治體系和軍事集團尚在,曹操死了對劉備集團沒有任何益處。只能便宜別人和孫權,諸葛亮又不傻,為何替他人做嫁衣?殺曹操、扶保漢室是政治口號,是政治正確,只能說不能做。劉備集團還沒有成事。太弱小,曹操必須要留著,這個事情道理上沒問題,曹操這事只能放,當這事只能做的巧妙,乾淨。只能做不能說。這個黑鍋只能關羽背。別人還真不合適、畢竟關羽忠義無雙。不僅要你關羽放曹操,還要讓你立軍令狀。諸葛亮順便還可以壓關羽一輩子。關羽為了這事黑鍋背了一輩子。

對比華容道捉放曹,和後來的西安事變幾乎是完全一樣的,是不得不放,換言之,如果換在劉備取漢中以後,出現了華容道劉備肯定親自出手宰曹操。也就是政治形式迫使諸葛亮不得不把曹操放了。實在是“迫不得已”當時劉備的戰略態勢沒有形成和建立起來,留著曹操防止其內部分裂,更需要曹操來遏制孫權,曹操一死,北方必然會大亂,孫權就是最大得利方

政治最現實,但唯獨不能直接說只能作,只能用最巧妙和最恰當的方式把曹操放了。不然會出問題,需要留著曹操來遏制孫權,天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合作。沒有曹操就不存在劉備孫權的合作的基礎,威脅存在是合作基礎。

再就是關羽為人孤傲,很難駕馭。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就是為了制約關羽。在自己手裡攥著關羽的一個短處,讓關羽“欠”諸葛亮一條命,關羽為人桀驁不馴,對諸葛亮一向不大服氣,藉此事也可以拿住關羽、徹底讓其拜服。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諸葛亮知道曹操會走華容道,也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但他仍然決定派關羽去駐守華容道。換句話說,曹操命不該絕,諸葛亮不希望曹操死在華容道上。

諸葛亮為什麼要放走曹操?為什麼一定要激怒關羽去駐守華容道?接下來說出我的觀點!

一、迎合正史

關雲長義釋曹操,是“三國演義”中羅大爺杜撰的一則小故事,不見於正史。在正史中,曹操確實也走了華容道,但沒有遭到任何埋伏,成功退回了襄樊地區。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體小說。該書描寫了從東漢末到西晉初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

其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故事的內容三分真七分假。不可作為史書觀賞。主幹方面它會迎合正史,根據歷史的發展劇情,融入一些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可讀性。


所以!曹操不可以死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可以說是“關雲長義釋曹操”一節的半個主旨內容。

二、根據“演義”的劇情,諸葛亮不能殺掉曹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曹操雖然兵敗赤壁損失慘重,但曹魏仍然是中原的第一割據勢力,他的北方政權根基穩固,並非速亡之國。

如果殺了曹操能夠滅掉曹魏的話,劉備、孫權、諸葛亮肯定會盡力爭取幹掉曹操。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現在殺掉曹操,無非就是魏公子曹丕提前接替曹魏政權,影響不了曹魏大局。

而對劉備集團來說,則一點好處都沒有。曹操死後,曹魏會提前上演奪嗣之爭,無暇顧及襄樊戰場。解除了荊州的威脅,劉備存活下去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孫權長期盤踞在揚州一帶,窺視中原之心已久,一旦給到東吳機會,東吳勢必趁機發展實力。孫權很有可能會向荊州一帶大舉進攻,吞併劉備集團。

如此一來,劉備集團難以存活。

三、演戲就演全套,一邊作戲給東吳看,一邊給關羽報恩的機會。

赤壁戰場上,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由周瑜指揮主力部隊在正面戰場破敵,劉備負責堵截曹操歸路。

劉備故意放走曹操,如果讓東吳看出了端倪,孫權勢必不會善罷甘休。所以諸葛亮要演這麼一齣戲,既要假裝是自己的用人失誤,還不能讓東吳識破。

所以關羽是最佳人選,利用關羽曾經受過曹操的恩情,用關羽的“義氣”來堵住東吳的嘴,同時也讓自己的用人失誤,顯得更加逼真。

另一方面給關羽報恩的機會。關羽昔日投降曹操,深受曹操厚愛。曹操不但給予他的賞賜異於常人,甚至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等事,都不跟關羽計較。

關羽雖然不說,但諸葛亮深知,關羽的內心常常感念曹操的恩德。為了避免以後與曹軍交手的時候關羽有所顧忌,不如藉此機會讓關羽先報答了曹操的恩情。

所以!諸葛亮讓關羽去駐守華容道。而且還故意激怒了關羽,讓關羽主動的立下了軍令狀。這樣一來,關羽會更加覺得對不起劉備,更加覺得還盡了曹操的恩情。


愛尚文史


必須說明這一點並非諸葛亮失算,而是精算,甚至是給關羽的一個隱藏任務。

擊退曹操,奪取荊州是劉備集團的最大目標,也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途徑,其中並沒有把幹掉曹操視為必須完成的使命,如果齷齪一點講就是希望能保住曹操一條命,不讓孫權有機會殺死曹操。

一山不容二虎,有關羽的地方就不可能會有東吳軍隊插足的餘地,而且為了演出放掉曹操,諸葛亮甚至搞了一系列假動作,譬如派出張飛、趙雲等人追殺的劇目,但目標只是為了阻止東吳介入,順便趁火打劫,引導曹操回家。

保住曹操是實現隆中對的要害,否則曹操一死,天下又亂了,屬於強勢的東吳自然可很順利席捲天下,那時候真沒劉備集團什麼事了。

關羽鎮守,他和曹操的關係,天下皆知,為了掩人耳目,還得出發前立下軍令狀,很表面化說不會徇私情,呵呵,事後怎樣,還不是廢紙一張,當了荊州主將。

領了軍師密令,受了大哥千叮囑萬拜託,關羽果然勉為其難地放走了曹操。任務完成得天衣無縫,這才是真正的統帥。


鴻哥iouyh福小鋪


蒼茫大地認為《三國演義》中孔明令關羽守華容道原因如下:

一、借華容道事件征服關羽。

關羽是一位眼睛長在天花板上的主兒。心高氣傲,儘管孔明出山後“新官上任三把火”,讓關羽對孔明的指揮才能已然信服,但還沒到死心踏地服從的地步。

赤壁大戰後,孔明先後安排張飛、趙雲、關羽三次設伏,張飛、趙雲兩次殺得曹操殘兵敗將鬼哭狼嚎,到了華容道,又遇到“萬人敵"的關羽率領的五百將士,相當於進了鬼門關,幸虧關羽老友張遼、舊主曹操打情誼牌,最終二爺大手一揮,曹操殘兵北遁。

關羽此舉從好處說叫義薄雲天,從壞處說是目無軍紀,況且當初當著劉備的面立過軍令狀,孔明宰了他也死無冤言。但孔明顯然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可能斬殺二爺的;況且劉氏集團正在大發展用人之計,急需二爺、張飛、趙雲這樣的“萬人敵"。關二爺小命是孔明救的,從此沒再和孔明冒過泡,頂個牛!到關羽想和馬超一決高下時,孔明一封書信,說他飄逸絕倫,關羽也就不再提和馬超比武之事,給足了孔明面子!

二、羅貫中老爺子借華容道之事給孔明封神。

孔明新官上任三把火,創造了戰爭神話,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又規避了周瑜的傷害,現在巧借華容道,又收服了天下第一牛逼的傲神關羽,足見孔明多智而近妖。

三、孔明若安排張飛或趙雲在華容道,若活捉或殺害了曹操,曹氏集團定會瘋狂報復。

劉備、孫權雖在赤壁巧勝曹操,但曹氏軍事集團地盤、軍力尚在。夏侯淵等必死保曹丕為實際首領。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曹丕必傾全力南征,兵鋒直指劉氏集團。劉備、孔明立足未穩、實力不強,自保都難,遑論開疆拓土?如是,則沒有後來的奪兩川、三國鼎立的奇蹟啦!





蒼茫大地顧煒斌


按《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的描述,關於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觀點比較被人們所認同:即一是為了維持北方地區的穩定,為了維持孫、劉、曹三家的相互制衡。二是為了讓關羽徹底還恩於曹操。

接下來,先看第一種觀點的分析理由。當時(東漢末年),曹操集團依仗著,政治上的“挾天子以令諸候”,後又經官渡之戰擊敗了袁紹,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地區。而孫吳方面,在歷經了孫堅 ,孫策以及孫權三代人的打拚,也已經佔據了江東若干個州郡了;只有劉備集團,尚連一塊立錐之地都還沒有。倘若赤壁之戰,諸葛亮派別個將領守華容道,並且把曹操給擒殺了,北方地區就會重新陷入大混亂,而少了曹操集團牽制的孫吳集團,會立刻掉頭滅了實力相對較若的劉備集團。如果這樣的話,也就沒有了後來,魏、蜀、吳三國的鼎立局面了。

然後是,第二種觀點的分析理由。眾所周知,在《三國演義》原著小說當中,關羽關雲長是忠義的化身,而在“白馬之圍”之後,曹操曾有大恩於關羽。雖說關羽已為曹操,“誅顏良,斬文丑”,算是已經報答過曹操了,但是以關羽的性格為人,總還覺得承不起曹操的大恩。經過華容道這一“捉放曹”之後,曹操與關羽之間的恩情,才算是徹底了結了。因此,這才有了以後,關羽對曹軍作戰的,“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進攻樊城”等精彩故事發生了。

除此之外,就是小說寫作小說而故意為之的了。譬如說包括“草船借箭”,“單刀赴會”,“空城計”等故事情節,要麼是作者虛構的,要麼是作者張冠李戴而生成的。也許真實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關羽守華容道,義釋曹操”等這些故事發生。


騎蝸牛走高速


赤壁之戰,曹操最後敗走華容道,遭遇手持青龍偃月刀,胯下騎著赤兔馬,正打算守株待兔的關羽,此時的曹操已人困馬乏,精疲力盡,無力再戰,而關羽則精力旺盛,好整以暇,就等著曹操送上門來。

本來看著曹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有等著做關羽的俘虜了,可是因為關於念著曹操曾經對他的恩情,竟然放了曹操一馬,讓曹操逃去。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對這情況諸葛亮也早有預算,竟是有意賣關羽一個人情,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不願與曹軍為敵,這是諸葛亮願意姐關羽之手放曹操生路的一個重要原因。孫劉聯盟雖然與曹操對抗於赤壁,但是,孫劉都不願單獨與曹操為敵,因為雙方的力量太懸殊了,當時孫劉聯盟共有5萬大軍,而曹操卻是八十多萬大軍,號稱百萬,手下謀士成千,將領上萬,若是真將曹操捉了,那麼曹軍無論奪權還是爭勢,都有可能打著為曹操報仇的旗號,為難孫劉聯盟中的其中一家,而孫劉聯盟皆不足以與曹操抗衡,更不要說其中一家了。特別是劉備,當時連立足之地都沒有,更是不值曹軍一擊了況且雖然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取得勝利,那也是曹軍驕兵,疏於防範,但是這樣的好事豈能還會有第二個!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都不敢冒這個險。

也因為如此,作為主戰場上的孫權軍隊,把捕捉曹操的會給了劉備軍隊,而劉備集團軍明明知道這是孫吳所挖的一個坑,也不得不往裡跳。好在諸葛亮能夠推測人心,他算準了關羽與曹操有救,並且受過曹操的恩惠,而關羽最是仁義,必定會放了曹操。這樣一來不但自己賣給關羽一個人情,也讓關羽還了曹操的人情,還成功的跳出了周瑜所設計的深坑。一箭三雕一舉三得,諸葛亮不愧為智絕天下也。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希望通過這次關羽違背軍令狀,本當被斬,而最終因諸葛亮而得以寬宥,讓劉關張三兄弟欠諸葛亮一個人情,為以後在實行一系列的政策方針時能夠順利進行做了鋪墊。

諸葛亮雖然是劉,關,張三顧茅廬而進駐劉漢王朝的,但是除了劉備對諸葛亮給予了應有的尊重之外,關羽和張飛都是對諸葛亮抱著懷疑態度,甚至有些排斥,特別是關羽,武功既高,又有很強的軍事才能,因此對劉備三請諸葛亮非常不服氣。如何能讓關羽和張飛對自己心服口服聽命於自己,諸葛亮可算是絞盡了腦汁,而華容道還恩於曹操就給了諸葛亮一個機會。

諸葛亮先激關羽立了軍令狀,然後又派關羽鎮守華容道,這讓關羽在華容道遇到了狼狽的曹操,想到曹操曾經對自己的各種照顧和優遇,於是放了曹操逃生而去,但同時也非常愧疚,認為自己辜負了大哥的信任,也對諸葛亮心生敬畏,承認了諸葛亮勝自己一籌,就這樣,諸葛亮成功收服了關羽。


萍風竹雨123


大家好,我是老王,我簡單回答下題主的問題。


我們先看背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跟劉備分析好他出山以後的策略:諸葛亮認為現在的天下形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比誠不可與爭鋒”。而孫權守江東已經三代,人才濟濟,還有天險可守,只能爭取作為援助,聯孫權抗擊曹操。並且,諸葛亮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構想。

三足鼎立,絕對是當時最好的狀態,有利於聯合相對弱小的孫權,一起對抗勢力最強的曹操。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讓關羽去劫殺曹操,是因為關羽仁義,必不殺對他有恩的曹操。而諸葛亮也不想讓曹操這麼早就死了。或者說,諸葛亮不能讓曹操死了。

原因有三。

第一,不能死!曹操一死,必然北方諸侯再次並起!而此時,孫權實力最大。可能造成孫權獨霸天下的局面。本來孫權佔據江東易守難攻,再讓他入主中原!那麼,孫權必然會有統一全國的實力!

第二,不敢殺!如果關羽殺了曹操。曹氏家族必然遷怒於劉備。劉備還沒有站穩根基。如果曹氏家族放棄攻擊孫權,甚至聯合孫權共同絞殺劉備。劉備必將滅亡!所以,不如讓關羽賣個人情給曹操。曹操回去以後,轉攻為守,也主要是防守孫權。此時,孫權乘勝攻擊荊州不得,沒人管劉備。最後被劉備得手荊州。

第三,殺不死!諸葛亮也說了,他夜觀天象,曹操命不該絕。演義中,諸葛亮這樣的能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好陰陽風水。所以,也會聽天命行事。

總之,曹操不死,劉備才有時間慢慢發展勢力。這也應了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構想。


勇戰王聊歷史


在三國赤壁之戰以後,不可一世的曹操敗了。沒有辦法只有捨棄了自己的大部隊帶著一部分得殘兵敗將走了當時的華容道,那麼當時的諸葛亮明明知道關羽和曹操有點交情,為什麼還要關羽去華容道伏擊曹操呢?其實諸葛亮讓關羽去的原因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時的劉備還不夠強大貿然的殺了曹操,只能夠是受到魏國猛烈的復仇!

曹操在當時的影響力還是特別大的,雖然赤壁之戰失敗了。但是魏國在北方的勢力還是很強的,如果關羽在華容道殺掉了曹操的話,那麼魏國必定會聚全國的力量對蜀國進行無休止的反撲,這樣以來對蜀國的發展是十分沒有力的,但是諸葛亮又不能直接放掉曹操那樣對東吳沒有辦法交代,所以才派了和曹操有舊情的關羽去華容道堵截曹操,然後在默認的狀態下放走了曹操!

二、當時的劉備剛剛得到了荊州,需要曹操來威脅東吳!

在發動赤壁之戰的時候,東吳和蜀國也只不過是表面上的聯合,一旦赤壁之戰結束曹操死掉了以後,那麼東吳馬上就會幹掉蜀國,劉備根本就不是東吳的對手,所以蜀國必須要曹操活著才可以,只有曹操活著才能夠威脅到東吳,蜀國才有機會和時間去發展自己,這就是關羽沒殺曹操的原因之一!

三、關羽和諸葛亮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和睦,所以諸葛亮想要抓住關羽的把柄然後指揮關羽!

關羽和張飛其實不一樣。關羽本人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智謀的,所以關羽一直和諸葛亮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對付,再加上關羽的戰鬥力十分的超群,所以諸葛亮平時很難能夠指揮的動關羽。在這種情況之下諸葛亮明著要把抓住曹操這樣的大功勞交給關羽。實際情況上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坑。關羽稍微的玩不好就很有可能會掉到那個坑裡。這樣以來的話關羽又不能直接違抗諸葛亮的軍令。所以諸葛亮明明知道關羽會放走曹操仍然選擇讓關羽去華容道堵截曹操。就是為了猜準了關羽會放走曹操然後有把柄在自己的手上。可謂是一石二鳥之計!

以上的種種原因表明在當時的情況之下,沒有讓關羽前去華容道堵截曹操為最合適的選擇了!


凡塵了事


三國演義至所以這樣紅火搬上銀屏且家喻戶曉,從諸葛亮未出茅廬就知三分天下就把觀眾吸引住了,怎樣的來實施三分天下,聽羅貫中先生慢慢道來,從此諸葛亮手握羽毛扇山人自有妙計聞名天下至今廣為流傳。

從此一般的戰役無論曹魏,東吳在蜀漢五虎將的手下大多數都是屁滾尿流,互相殘踏,死傷無數,但華容道這一節並非如此,曹操事實敗走華容道,可諸葛亮是無可奈何,知道也沒有用,兵貴在神速,人無分身術,劉備盡率部隊趕到時,己是馬後炮,曹操早已揚長而去,並笑劉備諸葛亮不會用兵,這是事實,歷史有記載,而羅貫中先生為了讓三國演義更精彩,特意利用曹操對關羽有不殺之恩,故意重點突出這一故事,更加襯托諸葛亮的神算,不能讓曹操死,有意留著曹操來平衡三國鼎立的局面,把曹操,關羽玩弄與股掌之間,戰爭變成戲劇化,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不可一世曹孟德也必須做出聲謄上的犧牲來成就諸葛亮的山人妙計。無人不能不叫一聲妙呀!從此關羽的美名也名揚天下,知恩圖報,義釋曹操,純扯犢子。

這不是歷史僅笑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