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確定苜蓿田間打捆的最佳時間?

黃曉紅果果


一、準備工作 1前期 對豆科類牧草在收割前,最好用乾燥劑處理一下,這種方法適宜於人工乾燥。處理時選擇合適的乾燥劑,按著要求配製成溶液噴灑到牧草上。試驗證明,乾燥劑有助於縮短新鮮飼草調製成乾草的時間,降低營養物質損失。但對於禾本科牧草,乾燥劑效果不是很明顯,在生產實踐中謹慎使用。

2中期 根據場地條件,對剛收割牧草採取壓扁、切短等措施,主要的目的是加快牧草的乾燥速度。如利用機械收割,有些收割機就包含有壓扁的工序。自然乾燥法中壓扁乾燥比普通乾燥的牧草幹物質損失減少2~3倍,碳水化合物損失減少2~3倍,粗蛋白質損失減少3~5倍。  


3乾燥曬制期 為了使植物細胞迅速死亡,停止呼吸,減少營養物質的損失,一般選晴朗的天氣,將剛收割的飼草在原地或附近乾燥地鋪成又薄又長的條暴曬4~5個小時,使鮮草中的水分迅速蒸發,由原來的75%以上減少到40%左右,

完成曬乾的第一階段目標。隨後繼續幹燥使牧草水分由40%減少到14%~17%,最終完成乾燥過程,然後改變晾曬的方式,因為如果此時仍採用平鋪暴曬法,不僅會因陽光照射過久使胡蘿蔔素大量損失,而且一旦遭到雨淋後養分損失會更多。因此,當水分降到40%左右時,應利用晚間或早晨的時間進行一次翻曬,

這時田間空氣溫度相對較大,進行翻曬時可以減少苜蓿葉片的脫落,同時將兩行草壟併成一行,或將平鋪地面的半乾青草堆成小堆,堆高約1米,直徑1.5米,重約50公斤,繼續晾曬4~5天,等全乾後收貯。 5牧草的打捆 就是將收割的牧草乾燥到一定程度後,


為了便於運輸和貯藏,把散乾草打成乾草捆的過程。為了保證乾草的質量,在壓捆時必須掌握牧草的適宜含水量。 壓捆時牧草的含水量與草捆密度、重量的關係 壓捆時牧草的含水量(%)\t草捆密度(kg/m*3)\t單位體積

(35cm×45cm×85cm)草捆重量(kg) 35\t215\t30 30\t150\t20 25\t105\t15 二、乾草製作 1小方草捆的製作 小型草捆打捆機有固定式和撿拾式兩種。 固定式打捆機一般安裝在距離草庫較近的地方,把散乾草運回後進行打捆;這種方法適宜於產草量較低的天然草原或草原面積較小並且分佈零散地區牧草的打捆。 撿拾式打捆機是在牽引機械的牽引下,

沿草壟撿拾和打捆的可走動式機械,打成的草捆為長方形。 草捆的切面從0.36m×0.43m到0.46×0.61m,長度從0.5m到1.2m,重量從14kg到68kg不等,草捆密度大約160~300kg/m3,密度可調整,而密度大的草捆有利於機械操作、堆垛、裝卸和運輸。

2大方草捆的製作 由大長方形打捆機進行作業,撿拾草壟上的乾草打成容積為1.22m×1.22m×(2~2.8)m,重0.82~0.91t的長方形大草捆,草捆用6根粗塑料繩捆紮。 當草壟寬窄均勻一致時,大長方形打捆機的工作能力為18t/h,大方形草捆需要用重型裝卸機或剷車來裝卸。

3大圓柱草捆的製作 由大圓柱型打捆機將乾草撿拾打成600~850kg重的大圓形草捆,草捆長1~1.7m,直徑1~1.8m。 三、牧草打捆過程 1原地打捆 飼草收割後在晴天陽光下晾曬2~3天,當苜蓿草的含水量在18%以下時,

可在晚間或早晨進行打捆,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苜蓿葉片的損失及破碎。在打捆過程中,應該特別注意的是不能將田間的土塊、雜草和黴變草打進草捆裡。調製好的乾草應具有深綠色或綠色,聞起來有芳香的氣味。 2草捆貯存 草捆打好後,應儘快將其運輸到倉庫裡或在貯草坪上碼垛貯存。碼垛時草捆之間要留有通風間隙,以便草捆能迅速散發水分。但要注意底層草捆不能與地面直接接觸,應墊上木板或水泥板。在貯草坪上碼垛時垛頂要用塑料布或防雨設施封嚴。  

3二次壓縮打捆 草捆在倉庫裡或貯草坪上貯存20~30天后,當其含水量降到12%~14%時即可進行二次壓縮打捆,兩捆壓縮為一捆,其密度可達350公斤/立方米左右。高密度打捆後,體積減少了一半,降低了運輸和貯存的成本。 四、

青乾草加工時應掌握的原則 乾燥時間短;牧草各部位含水量均勻;防止被雨和露水打溼;集草、聚堆、壓捆等作業,應在植物細嫩部分尚不易折斷時進行。

五、青乾草的貯藏 1乾草水分含量的判斷 水分含量是牧草晾乾和儲存的一個重要指標,製成的乾草含水量一般在14%~17%之間,乾草的水分含量過高,容易發生黴變,不能貯存;水分含量過低,會造成葉片脫落,降低草的品質。所以掌握水分的含量是製作乾草的關鍵。

(1)含水量40%左右測定 取一束曬制乾草於手中,用力擰扭,此時草束雖能擰成繩,但不形成水滴。

(2)含水量17%左右測定 取一束乾草貼近臉頰,不覺涼爽,也不覺溼熱;或乾草在手中輕輕搖動,可聽到清脆的沙沙聲;手工揉搓不能使其脆斷,鬆開後乾草不能很快自動鬆散,此時草的水分含量約為14%~17%。若臉頰有涼感,抖動時聽不到清脆的沙沙聲,揉團後缺少彈性,鬆散慢,說明含水量在17%以上,應繼續降低水分。  

(3)利用水分測定儀測定 目前市場上有飼草專用電子水分測定儀出售,適用於成剁或成捆乾草水分的測定。方法是將測定儀的探頭插入草垛或草捆內部的不同部位,不同部位數據的平均值就代表了乾草的含水量。

2牧草晾乾後的存放 調製好的乾草應及時妥善收藏保存,若青乾草含水比較多,其營養物質容易發生分解和破壞,嚴重時會引起乾草的發酵、發熱、發黴,使青乾草變質,失去原有的色澤,並有不良氣味,使飼用價值大大降低。具體收藏方法可因具體情況和需要而定,但不論採用什麼方法貯藏,都應儘量縮小與空氣的接觸面,減少日曬雨淋等影響。

3散青乾草貯藏 (1)露天堆垛 這是一種最經濟、較省事的貯存青乾草的方法。選擇離動物圈舍較近,地勢平坦、乾燥、易排水的地方

,做成高出地面的平臺,臺上鋪上樹枝、石塊或作物秸稈約30釐米厚,作為防潮底墊,四周挖好排水溝,堆成圓形或長方形草堆。長方形的草堆,一般高6~10米,寬4~5米;圓形草堆,底部直徑3~4米,高5~6米。堆垛時,第一層先從外向裡堆,

使裡邊的一排壓住外面的稍部。如此逐排向內堆排,成為外部稍低,中間隆起的弧形。每層30~60釐米厚,直至堆成封頂。封頂用繩子橫豎交錯繫緊。堆垛時應儘量壓緊,加大密度,縮小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垛頂用薄膜封頂,防止日曬漏雨。處理不好牧草會發生自動燃燒現象,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發生,上垛的乾草含水量一定要在15%以下。堆大垛時,

為了避免垛中產生的熱量難以散發,應在堆垛時每隔50~60釐米墊放一層硬秸稈或樹枝,以便於散熱。 草棚堆藏 在氣候溼潤或條件較好的牧場應建造簡易的乾草棚或青乾草專用貯存倉庫,避免日曬、雨淋。堆草方法與露天堆垛基本相同,要注意乾草與地面、棚頂保持一定距離,便於通風散熱。也可利用空房或屋前屋後能遮雨地方貯藏。

4打捆青乾草貯藏 壓捆青乾草的貯藏 散乾草體積大,貯運不方便,為了便於貯運,損失減至最低限度並保持乾草的優良品質,生產中常把青乾草壓縮成長方形或圓形的草捆,然後一層一層疊放貯藏。草捆垛的大小,可根據貯存場地加以確定,一般長20米,寬5米,高18~20層乾草捆,每層應有0.3立方米的通風道,其數目根據青乾草含水量與草捆垛的大小而定。

六、收割的牧草先製成半乾草而後再貯藏,在實際中應按以下方法來操作; 1、牧草適時收割後,在田間經短期晾曬,


鄉村大米


草捆生產已成為苜蓿規模化生產中主要的草產品形式。掌握苜蓿乾草田間打捆的最佳時間其實質就是在打捆時應嚴格掌握苜蓿的含水量。含水量過高時打捆,草捆易黴爛變質,而水分過低,葉片脫落嚴重,草捆質量下降明顯。一般認為,苜蓿田間涼曬至含水量17%左右即可打捆。但有試驗證明,苜蓿含水量降低到20%,就可打捆,但草捆垛中間應設置通風道,以利於繼續風乾。苜蓿的含水量可用以下感官法進行估測。含水量在50%以下葉片捲縮,由鮮綠色變成深綠色,葉柄易折斷,莖稈下半部葉片開始脫落,莖稈顏色基本未變,壓迫莖時,能擠出水分,莖的表皮可用指甲刮下。含水量25%左右用手搖乾草束,葉片發出沙沙聲,易脫落。含水量18%左右葉片、嫩枝稍微觸動就容易折斷,彎曲莖易斷裂,不易用指甲刮下表皮。含水量15%左右葉片大部分脫落且易破碎,彎曲莖稈極易折斷,併發出清脆的斷裂聲。



每天關注新鮮事


掌握苜蓿乾草田間打捆的最佳時間其實質就是在打捆時應嚴格掌握苜蓿的含水量。含水量過高時打捆,草捆易黴爛變質,而水分過低,葉片脫落嚴重,草捆質量下降明顯。一般認為,苜蓿田間涼曬至含水量17%左右即可打捆。但有試驗證明,苜蓿含水量降低到20%,就可打捆,但草捆垛中間應設置通風道,以利於繼續風乾。苜蓿的含水量可用以下感官法進行估測。含水量在50%以下葉片捲縮,由鮮綠色變成深綠色,葉柄易折斷,莖稈下半部葉片開始脫落,莖稈顏色基本未變,壓迫莖時,能擠出水分,莖的表皮可用指甲刮下。含水量25%左右用手搖乾草束,葉片發出沙沙聲,易脫落。含水量18%左右葉片、嫩枝稍微觸動就容易折斷,彎曲莖易斷裂,不易用指甲刮下表皮。含水量15%左右葉片大部分脫落且易破碎,彎曲莖稈極易折斷,併發出清脆的斷裂聲。


彩虹的微笑1114


打捆的最佳時間其實質就是在打捆時應嚴格掌握苜蓿的含水量。含水量過高時打捆,草捆易黴爛變質,而水分過低,葉片脫落嚴重,草捆質量下降明顯。一般認為,苜蓿田間涼曬至含水量17%左右即可打捆。但有試驗證明,苜蓿含水量降低到20%,就可打捆,但草捆垛中間應設置通風道,以利於繼續風乾。苜蓿的含水量可用以下感官法進行估測。含水量在50%以下葉片捲縮,由鮮綠色變成深綠色,葉柄易折斷,莖稈下半部葉片開始脫落,莖稈顏色基本未變,壓迫莖時,能擠出水分,莖的表皮可用指甲刮下。含水量25%左右用手搖乾草束,葉片發出沙沙聲,易脫落。含水量18%左右葉片、嫩枝稍微觸動就容易折斷,彎曲莖易斷裂,不易用指甲刮下表皮。含水量15%左右葉片大部分脫落且易破碎,彎曲莖稈極易折斷,併發出清脆的斷裂聲。


會會的生活


打捆的最佳時間其實質就是在打捆時應嚴格掌握苜蓿的含水量


會飛的果凍521


如何確定苜蓿乾草田間打捆的最佳時間?草捆因其耗能少,便於運輸,尤其是乾草在打捆後易於成為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因此,草捆生產已成為苜蓿規模化生產中主要的草產品形式。掌握苜蓿乾草田間打捆的最佳時間其實質就是在打捆時應嚴格掌握苜蓿的含水量。含水量過高時打捆,草捆易黴爛變質,而水分過低,葉片脫落嚴重,草捆質量下降明顯。一般認為,苜蓿田間涼曬至含水量17%左右即可打捆。但有試驗證明,苜蓿含水量降低到20%,就可打捆,但草捆垛中間應設置通風道,以利於繼續風乾。苜蓿的含水量可用以下感官法進行估測。含水量在50%以下葉片捲縮,由鮮綠色變成深綠色,葉柄易折斷,莖稈下半部葉片開始脫落,莖稈顏色基本未變,壓迫莖時,能擠出水分,莖的表皮可用指甲刮下。含水量25%左右用手搖乾草束,葉片發出沙沙聲,易脫落。含水量18%左右葉片、嫩枝稍微觸動就容易折斷,彎曲莖易斷裂,不易用指甲刮下表皮。含水量15%左右葉片大部分脫落且易破碎,彎曲莖稈極易折斷,併發出清脆的斷裂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