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房產中介題材電視劇《安家》近期很火,很大原因是戳中了大多數人的痛點,讓無數買賣房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曾經經歷過的痛楚和艱辛。裡邊人物的悲喜交加都是金牌編劇六六取材於真實故事,由孫儷、羅晉等著名演員和一群老戲骨演繹,反應我們大多數人的真實生活寫照的。現在,讓我們帶著最真實的感受走進這部劇,感受這部劇帶給我們的現實思考。

前幾期的劇集中有的人為孩子上學“孟母三遷”,有的人發家後為情人千金一鄭,有的人迷信買兇宅辟邪,每一個走進安家天下的人都帶著自己的特有故事在世界的某一角落活的熱氣騰騰、磕磕絆絆。其中,上兩集有一對嚴姓老夫婦花光在上海10年賣包子的300萬給兒子買了一套一居室的房,看著兒媳婦已經懷孕,善良的老夫婦在房產證上加上了兒媳的名字。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然而,在最新的劇集中,當嚴老夫婦歡歡喜喜退掉租的房子,把家當停在兒子樓下準備搬進辛苦了大半輩子的新房子裡時,親家母已經住了進去,這個房子目前沒他們老兩口什麼事了。

返回包子店的路上,想著有家不能進,嚴媽媽偷偷掉眼淚。

年輕人的婚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一、年輕一代的享樂婚姻榨乾父母最後一滴血

嚴老夫婦是用自己在上海攢了10年的300萬給兒子買房,買的一居室,按照市場行情分析,這個一居室地段肯定是偏市中心。然而這300萬在上海郊區可以買一個兩居室,即便有貸款,也不會很多,兩居室既方便兩家老人照看孕婦,也方便父母一起住。

但是期盼房子已久的他們最終選擇了市中心的房子,這背後不得不讓人聯想到肯定是他們兒子兒媳的想法,市中心交通便利,去那邊上班都方便,而且一居室也能避免和老人一起住,可能在買房之前,他們的兒子兒媳就沒有想讓他們一起住。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買房簽訂合同,嚴老夫婦因為兒媳一句甜甜的媽,說自己已經懷孕了,輕輕鬆鬆在房產證上寫上了兒媳的名字。看著已經有自己血脈,他們夫婦眼中兒媳就是自家人,但是誰能想到

到自己門口兒媳婦看著是老兩口轉身就走,被拒之門外。

買過早點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的起早貪黑,冬天早上摸著漆黑的夜在寒風中行走,夏天在蒸籠式的小店鋪汗流浹背,捂出一身痱子,而為了能讓孩子在上海紮根,這樣的事他們一堅持就是10年,即便嚴父腰不好,幾十斤的面他還在堅持揉。

老一輩對孩子的愛是超越生命的,只要兒孫好,做牛做馬都願意。被孩子趕出來,嚴母還在給孩子找理由,讓親家母伺候兒媳更為妥帖,自己對兒媳的口味不瞭解,伺候不好。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回顧嚴父嚴母的一生,當時年輕力壯的中年人已經白了頭髮,兒子也結婚了,而他們卻任然堅持在掙錢的第一線,只為孩子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父母是你的也是我的,天下所有人父母都這樣,小病就忍著,能掙點錢絕不閒著,再小的房間都能裝的下他們佝僂的背影,像孫悟空一樣能72“變”,但唯有對孩子的愛不變。

不知道他們的身體能堅持多久,但是估計不倒下是不會休息的,正應了李商隱的那句詩“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第二、現代婚姻的情侶之間缺乏對彼此的篤定、安全感和責任感

網絡上因為沒房、在房產證上加不加名字拆散的情侶不在少數,我家領居婷婷就是。她和男朋友在上高中就在一起,工作後也沒有分開,大家都到了適婚年齡,商量著讓男方找人去提親,討論一下結婚的事情。

婷婷媽媽堅持必須得有房子,不然女兒不嫁,她覺得自己和老公就是從沒有房一步步走過來的,不能讓自己的女兒再走一遍自己的路,吃自己吃過的苦。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男方家因為父親做生意失敗,有外債,暫時拿不出錢來買房子,所以他們的婚姻一直都拖著。因為房子的事情一直談不攏,男孩家裡情況也一般,於是婷婷媽媽把媒人帶來的東西都退了回去。婚姻一直進展不順利,婷婷和男朋友之間的感情也出現了裂痕。男孩子認為女孩子太物質,玩弄他的感情;女孩子認為男孩子家沒有誠意,男孩子拿不出一點擔當,最後不歡而散,6年的感情煙消雲散。

房產證對一對年輕人的愛情來說就是毀滅性的,有房子可以選擇不結婚,但是沒房子想結婚很難,有了房子在房產證上加不加媳婦的名字更難。

女方怕自己為整個家庭付出一輩子換來的是一張離婚證,什麼也得不到。男方怕自己付出鉅額的保障,最後丟了媳婦,錢也沒了。在本應該講感情的婚姻中,大家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怎麼也不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所以掌握經濟命脈成為婚姻中最可靠的保障,也成為現代年輕人獲取安全感的來源。

提摩太·凱勒在《婚姻的意義》中說:“婚姻是兩個有缺點的人,在一起創造一個穩定、友愛、相互安慰的空間。”

一張房產證已經讓戀人之間鬥智鬥勇,此後的婚姻生活也就是一場博弈罷了,有愛、互相安慰的笑臉看上去多了些不真實和滑稽,家裡就是夫妻博弈的戰場。有優勢的人可以隨時選擇退出這場交易,劣勢的人勢必多了些忍讓和低姿態,如果沒有辦法挽回劣勢,一場不平衡的婚姻終將會陷入災難,重新需要找到平衡,比如說出軌。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少了愛情的這份篤定,所以我選擇你,但是我並不認為你能夠讓我過上更好的生活,我也不認為你能跟我白頭偕老。辛苦最後不一定得到,我何不及時享樂,讓自己一開始就過得舒服點;付出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我何不多留個心眼,讓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年輕人對感情缺乏信心直接轉化成為結婚壓力,為了能夠演出一場華麗的婚姻,啃老成為年輕人唯一的選擇。

三、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80後開始年輕人都是在蜜罐中長大,被大人們保護的很好,“再窮不能窮孩子”是時代的烙印,沒怎麼感受過苦難,所以對困難的承擔能力也有限。

正如嚴老夫婦再辛苦也要給自己孩子在上海買房,而且怕自己兒子背上貸款壓力大,將房款一次性付清,不給自己留一點養老的錢。兒子站在一旁只是提出讓加上老婆的名字,對於是否給父母留養老錢沒有絲毫的打算。

父母過度的關愛讓兒子沒有替別人思考的想法,也很難體會到父母的難處,更多的考慮自身的感受。嚴老父母到門口也沒有進去喝一杯會大熱天就回去了,作為兒子並沒有挽留,兒媳婦看見扭頭就走。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看嚴老夫婦不知情的就跑到新房中被當做客人就知道,親家母要來照顧女兒事先不知情,有錢的時候甜甜的叫爸媽,沒錢了連聲招呼都不打。

選擇市中心生活便利,但兒子和兒媳重來沒有考慮過嚴老夫婦要住哪,自己生活舒適才是最重要的。

結語:現代婚姻房子佔據的比重多過了感情,一車一馬一生的年代一去不復返,離婚的開放給很多不幸福的婚姻帶來機會的同時也讓人們對婚姻失去了敬畏感,家庭觀念缺失。幫孩子組建家庭是父母的心願,也是他們的枷鎖,害怕孩子受苦的同時也讓他們失去了成長的機會,把更多的希望寄託於父母,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思考。

一樁婚姻是兩個年輕人的結合,兩個家庭的戰鬥,一副社會的縮影,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婚姻更加牢固和溫暖點,這是我們全社會需要探討的問題。

《安家》:嚴家父母的300萬房產證,把現代婚姻的窘迫說了一個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