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快寫作業去,不然你媽回來又要訓你了!”

“你就淘氣吧!一會讓你爸揍你!”

“別折騰了,你爸可沒我這麼好說話,小心他打你屁股了!”

這些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大多都出現過,因為我們覺得孩子在家總要有個怕的人,才好管教。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先來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前幾天一個朋友給我發微信,說她最近的煩惱:

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夫妻兩人都會分工合作。爸爸做“嚴父”,自己做“慈母”。

一開始孩子還蠻聽話的,現在越無法無天了,只要爸爸不在身邊,自己怎麼也管不住孩子。

有一次孩子做錯事,他爸罰孩子站牆角,幾分鐘後孩子爸臨時有事出門,孩子便一下子解放了,朋友覺得孩子這樣的認錯態度不行,讓孩子重新站牆角,結果孩子笑嘻嘻地翻了一個鬼臉就跑出去玩了……

留下一臉錯愕的朋友站在牆邊,她說此刻只想自己站牆角面壁思過一下:教育方式怎麼了?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慈父+嚴母、慈母+嚴父是很多家庭的選擇。

因為這種唱白臉和唱紅臉的育兒模式,養起娃來真是省心,效果也很不錯,只要孩子不聽話,派紅臉出來鎮壓就行了。

尤其是現在的孩子都被全家上下寵著,如果沒有一個人能鎮得住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變成自私自利的小霸王。

可是,真的是這樣麼?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朵朵班裡有個特別調皮的孩子,有次他媽媽和我聊天,說起他在家很乖的,不知道為什麼一到幼兒園就調皮搗蛋。

後來再聊天才發現他是因為害怕爸爸,一“調皮”爸爸就會站出來鎮壓。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這個辦法起初還很奏效,可時間一長,就會不太對勁了。

在爸爸面前是個乖小孩,卻把媽媽的話當成耳邊風,在幼兒園放飛自我,在爺爺奶奶身邊的時候,更是無法無天。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當大人們得意洋洋地唱著紅白臉,孩子也高興自己角色切換得恰到好處。

孩子卻變成了兩面派,和“白臉”在一起的時候會主動安分守己,主動討好,而在“紅臉”面前則比較放縱自己。

所以,父母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孩子有可能會變成花臉。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如果“紅臉”“白臉”唱慣了,也容易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甚至產生教育理念的分歧。

你一言我一句,往往會在爭吵中忘了分工的本來意義。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孩子看到父母爭吵,往往會覺得是因自己而起,會產生負罪感,同時父母的爭吵也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我到底該相信誰?”、“爸爸媽媽誰是對的?”

在是非判斷還不成熟的孩子面前,最終孩子可能會產生對父母不尊重不信任的情緒。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我對《爸爸去哪兒》中一個場景印象十分深刻,就是Jasper怯生生的詢問爸爸:你能不生氣了嗎?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陳小春家庭的育兒方式就是嚴父慈母分工,兒子面對嚴厲的父親,謹慎小心懂事,和媽媽在一起才是個淘氣小軟萌。

害怕爸爸,愛黏著媽媽,這是中國家庭普遍的現象。

孩子選擇聽從較溫和的一方,就會對唱白臉的一方心存芥蒂,產生誤解,很難形成健康親密的親子關係。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而真正意義上的“紅白臉”應該是同一教育理念下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教育均衡,互為補充。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唱白臉是為了要讓孩子有所畏懼,做事不會肆無忌憚。但權威不是來自於表面的威嚴,而是要讓孩子內心有秩序感。

唱紅臉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自由。但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這種愛和自由是有邊界的,要在教育中讓孩子明白底線和邊界。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總的來說,這種教育策略的使用,要十分注意方法,不然就功虧一簣了。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首先父母一定要統一戰線。

只有統一戰線孩子才會發現爸爸媽媽是相愛的,是緊密團結的,更利於孩子在家庭中建立安全感,在父母不同的做事方式中學會與人合作相處,利於情商的發展。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要共同指出她的錯誤;做了值得表揚稱讚事情,也要一起給孩子點贊。

教育上的統一戰線才是父母處理孩子問題的正確方法。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我們最好不要孩子面前一唱一和,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就紅白臉同臺唱戲。

可以等白臉教育完後,紅臉再出現。無論誰唱紅臉,都不應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另一個人的不是。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比如孩子愛吃糖,晚上滿口蛀牙還哭鬧著要吃糖才肯睡覺。

爸爸很嚴厲地說不可以,孩子遭到爸爸的拒絕和訓斥後肯定會很不開心,這時媽媽就應安慰孩子的情緒,同時告訴爸爸是為了你的牙齒。

這樣,既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沒有讓孩子對父母的態度產生誤解。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父母樹立好原則,並在原則問題上保持統一性,就是傳遞給孩子最明確的價值觀,也是最正確的紅白臉策略的使用方法。

一直嚴厲的爸爸,也可以是個“大善人”,媽媽溫柔到底的媽媽偶爾也是個“狠角色”。

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嗎?

角色互換可以避免孩子因為“怕”某一方而疏遠了親子關係。也能讓孩子懂得: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會嚴格,也都很愛他。

最後我想說紅臉白臉都是都是帶著“面具”的臉,孩子更需要的,是真實的,成熟的,有血有肉有溫度的父母。

我們也在育兒的道路上一步一步成長,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孩子心中最好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