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保利綠地廣場

建築 | 保利綠地廣場 | gmp

鳥瞰圖,項目位於上海中心城區 ©HG Esch

感謝 gmp對gooood的分享

由 gmp・馮・格康,瑪格及合夥人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保利綠地廣場商辦綜合體,獲得了 CTBUH(世界高 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2020年度都市人居獎“街區/總體規劃尺度”類別的“傑出獎”,並將角逐此類別最高獎。辦公塔樓與商業建築組成的建築整體,在城市景觀中脫穎而出,寬散的廣場序列和開放的人行通道,創造出多種都市空間品質,將綜合體融入周圍環境。

▼項目外觀 ©Zeng Jianghe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在上海中心城區之一的楊浦區,緊鄰同樣由 gmp 設計並建成於 2011 年的上海西門子中心,建立了一個新的辦公商務區。保利綠地廣場綜合體提供了約 177000 平方米的優質辦公與商業空間,以及約 97000 平方米的地下層,與周邊的住宅共同開發。

▼鳥瞰圖,項目位於上海中心城區 ©HG Esch

沿著繁忙的長陽路,五棟辦公塔樓及多層商業建築構成的建築組團,在異質的城市空間中營造了一個獨特的區域。塔樓垂直方向變化的立面賦予建築群統一的外觀,也是從遠處即可看到的城市景觀新印象。建築組團將社區中各種尺度和功能的空間進行整合:50 至 100 米高的辦公塔樓呼應了東南側的高層住宅區,而沿街的多層商業空間則回應了長陽路以北的商務及舊工業區。

▼俯視圖,項目由五棟辦公塔樓和多層商業建築構成 ©HG Esch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夜景,垂直變化的立面創造城市新景象 ©HG Esch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夜景,建築的高度呼應周邊環境 ©HG Esch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建築組團設計在城市空間的尺度下定義出了清晰的邊界,但並不封閉。相反,邊界空間是相互滲透的地塊中開闊的廣場吸引行人走進綠色的內部空間,下沉庭院和連廊將各個建築相互連接,在多層空間創建了立體的商業步行系統。靈活佈置的圓角五邊形平面建築,為街道帶來了日照和陰影區域的交替。通過連橋可到達位於二層的商鋪,同時下沉庭院及西側預留的地鐵通道也將地下一層的商業空間有效地串聯起來。

▼開放的庭院 ©HG Esch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立體商業步道和下沉廣場 ©Zeng Jianghe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建築幕牆採用噴塗鋁板和低能耗的低反射玻璃,轉角處的弧形玻璃增強了建築整體的特色,並可通過外立面裝飾面板後面的側通風口自然通風。塔樓立面的夜間照明設計凸顯了辦公樓的垂直性,間接照明都集成在立面上每個垂直和水平的分縫中,它們塑造了不同高度的塔樓,多層商業空間的外立面則通過水平的線性照明對每層加以強調。

▼幕牆細部 ©Zeng Jianghe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大廳及前臺 ©Zeng Jianghe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開放的辦公層 ©Zeng Jianghe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天花細部 ©HG Esch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項目圖紙

▼總平面圖 ©gmp Architekten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一層平面圖 ©gmp Architekten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剖面圖 ©gmp Architekten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保利綠地廣場上海商辦綜合體獲CTBUH傑出獎。

設計競賽:2013 年一等獎

設計:曼哈德・馮・格康和尼古勞斯・格茨以及瑪德琳・唯斯

競賽階段項目負責人:郝豔莉,馬丁・弗里德里希

競賽階段設計團隊:苗笛,塞巴斯蒂安・施密德,談凌,趙夢桐,金通,克里斯提娜・帕特

實施階段項目負責人:孫亞瑾

實施階段設計團隊:陳競成,馬丁・弗里德里希,賽義德・格蘭法,何曉舒,李熙,劉津瑞,劉怡德,卡特麗娜・施耐德,談凌,俞曉亮

中國項目管理蔡磊,宋沫,汪琳,金湛

中方合作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眾鑫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觀規劃:WES 景觀設計事務所

業主:上海盛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地上建築面積:177000 m2

地下建築面積:97,000 m2

建筑 | 保利绿地广场 | gm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