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宋 蘇漢臣《育子圖》絹本設色 賞析之一


宋 蘇漢臣《育子圖》絹本設色 賞析之一

“嬰戲”題材最早出現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峰盛唐時期,隨後漸漸流行;到了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堪為整個中國歷史最高峰的宋朝時期,嬰戲圖題材的表現載體更為豐富性和多樣化,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紙和絹本。

宋 蘇漢臣《育子圖》絹本設色 賞析之一

紙本絹本的嬰戲圖的發展,與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高度契合,是當時社會審美轉向的結果,與孩兒枕一樣成為有宋一代藝術寶庫中最為耀眼的組成部分之一;其所達到的藝術高度和精度,與其它藝術題材、門類一樣,煊赫畫史,並盛產了一大批以此載入畫史的藝術家。

宋 蘇漢臣《育子圖》絹本設色 賞析之一

兩宋之交的蘇漢臣是至今仍被拳拳服膺的嬰戲圖題材巨擘。儘管這位大腕的生卒目前均無法考證(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反證出宋代文化藝術的高度發達,以致一位今天被推崇備至的丹青妙手在當時大師輩出的時代不過是路人甲)。

宋 蘇漢臣《育子圖》絹本設色 賞析之一

這足以說明蘇漢臣在該題材的造詣足以傲視今古,以致人們以“神”論其畫,稱:“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

宋 蘇漢臣《育子圖》絹本設色 賞析之一

蘇漢臣,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北宋宣和年間畫院待詔。南宋紹興年間復職,孝宗隆興初因畫佛像稱旨,補承信郎,師劉宗古,工畫道釋人物,尤擅畫嬰孩。傳世作品有《貨郎圖》、《秋庭嬰戲圖》、《雜技戲孩圖》等。蘇漢臣的兒童風俗畫融傳統與創新於一體,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風貌。清代文學家梁廷楠在他的曲論著作《曲話》中寫道:“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盡,斯為妙諦。”

宋 蘇漢臣《育子圖》絹本設色 賞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