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關注」林民旺:美印難靠“中國因素”黏合

「關注」林民旺:美印難靠“中國因素”黏合

本文大約1400字,讀完約4分鐘

「關注」林民旺:美印難靠“中國因素”黏合

「關注」林民旺:美印難靠“中國因素”黏合

「關注」林民旺:美印難靠“中國因素”黏合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結束對印度的首次訪問。印度和美國在戰略上都有構建“多極亞洲”的需求,這是雙方推進“印太戰略”的根本原因。只是這種戰略訴求要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和政策,仍舊存在著戰略能力和意願協調上的鴻溝。

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文章來源於《環球時報》。


「關注」林民旺:美印難靠“中國因素”黏合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結束對印度的首次訪問。訪問行程中雖場面盛大,但達成的實質性成果並不多。不難發現,美印在一些議題上存在共同牽制中國的戰略訴求。只是這種戰略訴求要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和政策,仍舊存在著戰略能力和意願協調上的鴻溝。


無須諱言,中國因素曾一度是美印關係發展的潤滑劑。在當前大國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因素在美印關係中的作用是凸顯,而不是減弱了。1947年印度建國以來,美印關係走過頗為曲折的歷程。從開始的美印交好,到1971年印蘇形成事實上的同盟關係,一直延續到1991年。之後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讓美國又重新發現了印度的戰略價值。自小布什政府時期開始,其戰略邏輯無非是“以印製華”。時至今日,這一戰略邏輯不僅逐漸為美國戰略界接受,甚至可以說發展成為美國兩黨的基本共識。


可問題是,美國的戰略賭注是否會得到“預期的”回報?印度的戰略選擇是否會如美國所願?如今的華盛頓,

一方面提出“印太戰略”,說要同印度結“百年之好”,把印度放在同日本一樣的戰略地位上;另一方面卻一直對美印貿易逆差耿耿於懷,甚至取消了印度發展中國家普惠制待遇。


印度和美國在戰略上都有構建“多極亞洲”的需求,這是雙方推進“印太戰略”的根本原因。但印度要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地區架構,且這一架構是“包容性”的,聚焦在經濟和基礎設施的等方面,而不是美國希望的以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為中心的地區安全架構。


針對中國在南亞及印度洋地區推進的“一帶一路”合作,美印都有平衡中國影響的戰略訴求。美國為此提出了“藍點網絡”倡議。印度作出響應,表示對“藍點網絡”的概念有興趣。還聲稱,兩國將繼續致力於印度洋地區可持續、透明、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發展。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宣佈為印度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6 億美元的融資安排,並且決定在印度建立永久分支機構。對於美國願意為印度及印度洋地區基礎設施發展提供資金,這是印度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為印度也是最早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員國之一。


特朗普的印度之行,儘管有拉印製華的舉動,但印度也並沒有完全配合美國。冷戰時期美印就曾出現這一模式:印度抱怨美國小氣,美國則常常抱怨印度胃口太大。同時,加上美國一直以來的戰略實用主義——能用則用之,不用則棄之,更是給南亞的印巴兩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對於這樣的美國,印度逐漸學會了如何與之打交道。用印度外長的話說,印度要“多頭結盟”,根據具體議題選擇合作伙伴。意思是“以我為主”,根據自己的具體需要和利益進行合作。顯然,對特朗普此行印美達成的《聯合宣言》的“對錶”進行解讀,就能發現這一微妙之處。


就特朗普政府而言,指望印度來制衡中國的難度更大。但需要加以關注的是,美印之間近年來不斷加強的軍事防務關係。這一動向是否會給南亞地區局勢以及中國的安全環境帶來影響,我們需要做出縝密的考量並予以應對。


「關注」林民旺:美印難靠“中國因素”黏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