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南師傳授的5個“吉祥錦囊”,您瞭解多少呢?


南師傳授的5個“吉祥錦囊”,您瞭解多少呢?


01 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夠自立自強的人,才能大吉大利

<code>“自天佑之,吉無不利。”/<code>

中國特有的經驗,唯有自己先站起來,自己幫助自己,才能“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這樣,才能得到他力。“自天佑之”這個天,就代表他力給你的感應。來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應;有感就有應,所以自己能夠自力站起來,“自天佑之”,那麼上天才能感應你。

自己如果站不起來,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會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手,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幹了!只好讓你永遠躺在地上。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夠自立自強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易經》告訴我們:人生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要想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是靠他力,不是靠上帝、佛、菩薩,是靠自己“自求多福”,這是破除一切迷信的真言。人,只要努力,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你感覺這個社會對你不適合,哪個朋友與你處不好,都是自己的原因。所以先反求諸已,反省自己,不要怨社會、怨朋友,要嚴格檢討自己,找出原因,這就是“自求多福”。

如果自己不先反省,而先怨社會、怨朋友,又有什麼用?反而會“自求其禍”了。

現在一般性宗教,大家都是在向神明行賄,好像菩薩上帝也都在貪汙一樣,而且善男信女們行賄還不花本錢,只要跪到那裡磕兩個頭,散會了哭一場,上帝就會保佑你。這個主意完全錯了!

一定先要懂得自助天助的道理。自助天助、自助人助,這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所以人能夠自己尚賢,才可以得到上天的保佑,這樣才是大吉大利,無所不利。

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因此我們要效法我們的老祖宗,學學老祖宗們奮鬥創造的精神!

02 “積善”是利用安身最有利的行為

<code>“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code>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是中國文化四句話的原則,大家要特別注意的,我們中國文化,東方文化,最喜歡講因果報應。如果過去沒有研究過《易經》,都以為這是佛家的思想,來自印度的,事實上中國、印度、東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報應基礎上。

由此我們瞭解,中國過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礎上,所以大家都怕不好的報應,乃至做官的人,要為子孫培養後福,都是怕因果。

我們要注意“餘慶”“餘殃”的“餘”字,餘是剩下來的,餘是有變化的,並不是一定本身就報,這是中國人對因果報應的定理,中國文化一切都建立在這因果報應上。由此看來,劉備在臨死的時候,吩咐他兒子兩句話:“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以劉備這樣一位嫋雄,對自己的兒子作這樣的教育,都是從中國舊文化來的觀念。我們看歷史傳記,常常提到某某人的上代,做了如何如何的好事,所以某某人有此好結果。將來中西文化匯合以後如何演變?還不知道。

現在據我所知,最近在美國,宗教的活動,自哈佛大學開始,已經變了,提出“宗教一家”的口號,主張宗教不能分家;其次,美國的一般學者、知識青年,也非常相信三世因果,所以中國人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尤其現在為父母的人,教育下一代,為了國家民族文化,這個觀念還是絕對不可變的。

《易經》思想最主要的中心作用,便是“利用安身”四個字。所以《易經》也是講利,而且告訴我們趨吉避凶,也就是如何求得有利於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道德因果律,也是告訴人們以積善的因,可以得到餘慶的果。相反地,積不善因,便得餘殃之果。所以,積善是“利用安身”最有利的行為。

03 只要一切煩惱痛苦都丟掉放開,永遠高興,這樣才會修成神仙

<code>“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code>

人要笑,一笑呼吸就出來了,很開心,整個鬆了。一般人都很緊張,我說那是討債的面孔,一笑就放鬆了,就好了。

中國人有一句很好的修道經驗的話,“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修道想成神仙,沒有另外一個法子,只要一切煩惱痛苦都丟掉放開,永遠高興,這樣才會修成神仙。會不會成為神仙不管,至少可以冒充神仙,活得很快活(眾笑)。對啊!這一笑就好了。

要學著笑,人生何必擺起那個死樣子啊?“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謂養”,活一天也好,一年也好,十年也好,反正在沒有死以前要快活自在,宗旨在這裡,這個叫做養生。用不著吃維他命,你就是快樂,這就是中國道家說的“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就會得道。

我常常告訴一般同學朋友們,你們修道要修到“逍遙”,學佛要學到“自在”。你看那些信宗教的人,一臉宗教相,裝起那個修道的樣子,那個死相最討厭,既不自在又不逍遙。

現在用功的重點告訴你,浮游自在,又逍遙又自在。古人有一句話說,我們講過好多次了,要想長生不老,“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一個人天天要哈哈大笑,一天多笑幾次,比你打維他命吃補藥都好,一笑,腦神經就鬆了。

你看每一個人走在街上,那個苦瓜相像銀行討債的面孔,一天到晚心裡在煩惱,臉上每一個細胞都繃緊了。你這樣修能夠成道?我第一個不相信!

04 《易經》八八六十四卦,只有謙卦六爻皆吉

<code>“勞謙。君子有終,吉。”/<code>

“勞謙。君子有終,吉。”這是謙卦九三爻的爻辭。謙卦是地山謙 ,山最高了,但它卻處在平地的下面,而這塊平地呢,卻又在山頂上。謙卦的道理就是這樣。

你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不要認為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

所以地山謙,山最高,像崑崙山、喜馬拉雅山頂,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麼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頂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處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謙卦。

《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沒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壞,找不出哪一卦是完全好的。勉強說只有一個卦,就是謙卦,六爻皆吉。《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沒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壞,找不出哪一卦是完全好的。勉強說只有一個卦,就是謙卦,六爻皆吉。全部《易經》你懂了,不要學了,只學一卦就行了,那就是謙卦。

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謙卦六爻皆吉。除了謙卦,其餘的卦,有好就有壞,有吉就有兇。

謙卦到了九三爻是最好的境界,但是上面有個“勞”字,你隨時隨地自己要勞苦,隨時隨地自己要小心,要勤勞、要努力,這是謙卦的卦象。內心要謙虛,要小心謹慎,要後退。因為謙卦的錯卦是履卦,履就是行動,所以一切行動都要特別小心才行。

孔子說,怎麼樣才能做到大吉大利呢?“語以其功下人者也”。自己的功蓋天下,自己卻不以為功;德在人間,一切都在幫助他人,自己不以為自己是在幫助人家,認為這都是應該的。能夠做到這樣,才能達到“勞、謙,君子有終,吉”,大吉大利的境界,這就是聖人境界。

05 君子能夠“知幾”,便永遠大吉大利

<code>“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code>

什麼叫“知幾”呢?“幾”就是“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這其中很微妙,這時還沒有動,開始要動,也就是將動未動,這個時候就是“幾”。你要能“知幾”,知道“知幾”的道理,就是大吉大利。君子能夠“知幾”,便永遠大吉大利。

因為“知幾”,所以見到不好的自然不動;看到好的,知道能好到什麼程度,動而一定利。所以“幾”就是先見之明,因此孔子說,“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如果認為是一個機會,應該是你的,機會要來以前自己便已經知道了,所以才能把握機會,“不俟終日”。不要說我等明天再來幹吧,如果等到明天,機會便已經過去了!

大體上說,我們普通人是隨變化而走的,一點都做不了主。聖人呢?懂了這個法則,能領導變化,那也就是超人了。天地間的變化他了若指掌,下一步要怎麼變,他都知道了。

譬如一盤食品,端出來是請大家吃的,你不吃它,過下子主人就收拾走了。你懂得去吃它,那就是你的智慧。吃與不吃看你的本事了。所以我常常說,第一等人領導變化;第二等人呢?把握變化;末等人呢?只有跟著變化走了。該變死,就跟著死,該活,就跟著活吧;這是普通人。

所以,懂得《易經》就應該知道領導變,其次變是應變,最末等的人不必談啦,跟著變化而走,與萬物同化而已。我們知道天地宇宙萬物隨時都在變化之中,但是這一切的變化也都有它的法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