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祁陽地區盛產稻米,自古便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在20世紀初,那裡卻籠罩在黑暗統治之下,社會動亂、民生凋敝,到處都是一片水深火熱、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1908年9月18日,劉金軒(原名劉發宏)出生在該縣文明鋪尚志堂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金軒3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哥哥也夭折了,從此與父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誰都不曾想到,這樣一個靠放牛砍柴、摸魚捉蝦過活的“泥娃子”,日後會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成長為人民軍隊的高級領導幹部。回望他的人生傳奇,讓我們探尋人民軍隊那段苦難輝煌的奮鬥歷程。

投誠當紅軍,拖著機槍踏上解放征程

劉金軒家境貧寒,世代以挑腳為生。母親去世後,父親不得不外出謀生,於是便把小金軒託付給族中親戚照看。苦難是種財富,劉金軒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頑強不屈的性格。他6歲上山砍柴挖野菜,8歲為地主家放牛拾糞,10歲下河捕魚抓泥鰍,還經常把捉來的魚蝦送給窮苦的老人和小孩。村裡人都誇他心眼好,說這孩子“有餓不死的主意”。

1926年春夏,北伐革命洪流席捲三湘大地,國民革命軍第8軍到湖南祁陽招募兵員。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劉金軒,毅然報名參了軍,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劉金軒訓練異常刻苦,作戰十分勇猛,很快就學會了射擊、刺殺、投彈等軍事技術,其中尤以射擊技術最好,出槍快、打得準,得到許多長官的肯定。不久,他被提升為班長、副排長,1928年底便當上了國民黨第9路軍50師教導團2連副連長。翌年3月,又被調至第18師54旅所屬部隊任副連長。

蔣介石叛變革命後,瘋狂地逮捕、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一時間,國民革命軍人心浮動、內訌不止,許多共產黨員先後秘密轉移,國民革命軍的成分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劉金軒耳聞目睹國民黨軍官“吃空名”、扣糧餉,欺凌下屬、魚肉百姓,內心十分憤懣。不久,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相繼爆發,一些關於中國工農紅軍的傳聞不時傳進了劉金軒的耳朵裡,他開始默默關注起這支隊伍,也逐步認識到,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是窮人的軍隊,加入紅軍隊伍才是他要走的路。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抗戰時期的劉金軒。

1930年10月,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劉金軒隨國民黨第18師參加了戰鬥。紅軍採取三面合圍的戰術,一舉殲滅來犯之敵,並活捉第18師師長張輝瓚。之後,紅軍乘勝追擊,再殲國民黨軍第50師一個旅。毛澤東詩性大發,揮毫寫下《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早就對紅軍心向神往的劉金軒,果斷地拖了一挺機槍“過來了”,從此踏上了一條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鬥的漫長征程。

加入紅軍後,劉金軒“感覺精神上很高興,愉快極了”。他親身體會到共產黨和國民黨領導的兩支軍隊截然不同的本質,真正明白了為誰當兵、為何打仗的道理,從此堅定了為窮苦人民打天下的理想信念。1931年3月,他被提升為排長,數月後又被提升為連長;1933年5月,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期間,蔣介石調集重兵對中央蘇區接連發動了第二、第三、第四次“圍剿”。劉金軒隨部隊先後在東固、廣昌、建寧和興國、永豐、黃坡等地參加作戰。戰火紛飛,有時烈日灼心,有時狂風暴雨,加上蚊叮蟲咬、缺吃少穿,條件十分艱難,但劉金軒從不言苦,心中始終充滿著革命激情。經過一系列殘酷的戰鬥洗禮,他的軍事本領進一步增強,政治覺悟也有了很大提高。

從1933年5月開始,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受“左”傾錯誤統治影響,紅軍以“集中對集中”“堡壘對堡壘”“陣地對陣地”,陷入了處處被動、連連敗退的境遇。1934年4月,國民黨軍進攻中央蘇區北大門——廣昌,劉金軒部奉命“死守”。血戰18天,紅軍付出了傷亡5000餘人的慘痛代價,廣昌最終還是失守。劉金軒在指揮部隊反擊時,身負重傷。傷愈後,他調任第13團3營營長,率部參加了高虎堖、萬年亭保衛戰。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劉金軒跟隨大部隊踏上了向西突圍的征程。長征中,劉金軒幾次負傷,但他一如既往地衝鋒在前,和將士們一起連續突破國民黨軍的道道封鎖線,攻佔遵義城、四渡赤水河,搶渡金沙江、翻越夾金山,以驚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勝利到達陝北。1936年春,中央紅軍主力開始東征,中革軍委後方辦事處留守陝甘蘇區,負責保衛陝甘蘇區的安全,劉金軒任後方辦事處第五戰區司令員。12月,他調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91師參謀長,協助師長徐深吉、政治委員桂幹生參加了援西行動的全過程。

敵後殲日偽,縱橫馳騁太嶽抗日戰場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劉金軒先後任第129師教導團訓練科科長、第385旅教導隊隊長、第769團參謀長、晉冀遊擊支隊第1團參謀長。1940年5月23日,晉冀豫軍區新編第10旅成立,下轄3個團,劉金軒調任新10旅28團團長。

是年8月,八路軍參戰部隊同時向當面日軍發動猛烈進攻,著名的“百團大戰”第一階段打響。劉金軒率第28團在正太鐵路陽泉、壽陽之間向日軍發起攻擊,收復了平定狼峪車站,並截斷了賽魚至壽陽芹泉段的鐵路。接著,他又率部在昔陽縣沾尚鎮附近抗擊日軍進攻,打死打傷日軍數十人,繳獲一批軍用物資和糧食。日軍受挫後急忙調兵增援,在松塔地帶遭到劉金軒部伏擊,又一次遭受重創。戰鬥中,劉金軒不幸右臂中彈負傷。

9月下旬,劉金軒帶傷指揮部隊參加了“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在和(順)遼(縣)段破路襲敵。面對日軍氣勢洶洶的大規模報復“掃蕩”,第129師師長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命令新10旅在和遼公路上的弓家溝地區設伏。劉金軒率第28團參加了伏擊戰。

15日晨,47輛裝載軍用物資的日軍車輛浩浩蕩蕩地由遼縣向和順方向開進。待日軍進入我伏擊區後,劉金軒命令部隊突然發起猛烈襲擊,當即擊毀日軍汽車40餘輛,殲滅押車日軍近100人。29日,八路軍又集中部分兵力,向關家堖高地的日軍第36師團1個大隊展開圍攻。第28團同兄弟部隊一起,迅速突破日軍防禦陣地,同日軍展開了一場白刃戰鬥,殲敵400餘人。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劉金軒

1941年9月,太行軍區成立第六軍分區,劉金軒任副司令員。他參與指揮部隊活躍在武安、沙河、邢西地區,一邊多次參加反日偽軍“掃蕩”作戰,一邊積極應對國民黨頑固派頻繁製造的反共“摩擦”。

1943年8月上旬,閻錫山配合日軍進攻,調集4個團兵力向我軍駐地西馬村、河路村大舉進犯。劉金軒奉命指揮八路軍第772、第54團組織自衛還擊。閻軍具有炮火優勢,利用步炮協同向我軍陣地發動猛攻。劉金軒親臨前沿陣地,密切觀察頑軍進攻態勢,根據戰況變化,靈活指揮部隊進退攻防。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戰鬥,閻軍見傷亡慘重且毫無進展,不得不放慢進攻節奏。劉金軒仔細分析戰場形勢,抽出一部兵力迂迴穿插敵側後,出其不意打掉其指揮所和炮陣地,使其指揮中樞失靈,步炮聯繫中斷,然後前後合力夾擊,全殲來犯之敵。此戰歷時兩晝夜,殲滅閻軍第61、第43軍各一個團兵力,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沉重打擊了閻軍的囂張氣焰。

1944年夏,劉金軒調任太嶽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他奉命率部對日偽軍發動攻勢作戰,先後收復沁水縣城、大社、西承留等據點,接著轉兵西王屋地區。此時,閻錫山賊心不死,令其主力第61軍72師勾結日軍,再次向太嶽地區發動進攻。太嶽軍區部隊分左、中、右三路縱隊,痛擊來犯之敵。劉金軒率中路縱隊,於黃昏前掃清了外圍,夜半向柏村閻軍第72師師部及第216團發起攻擊,於次日上午佔領柏村大部。閻軍利用堅固工事負隅頑抗,劉金軒採取“漸次推進、步步緊逼”的戰術,逐個攻破閻軍的碉堡塹壕。經過激烈戰鬥,第72師師部及第216團殘部在混亂中被殲,師長郭唐賢傷重身亡。

九進九不出,一支奇軍直插陝南腹地

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南渡黃河,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與此同時,陳賡、謝富治率領由第4縱隊等部組成的作戰集團強渡黃河,挺進豫西,開闢鄂豫陝邊解放區。第12旅旅長劉金軒、政治委員李耀,奉命率部隨縱隊向黃河北岸挺進,作好強渡準備。

根據兵團作戰部署,第12旅主要擔負預備隊任務,在大教至馬灣實施強渡。第12旅雖然隸屬於主力第4縱隊,但多數情況下都是獨立執行作戰任務,可謂“主力中的偏師”,又因官兵敢打敢拼、作風頑強且戰績輝煌,因此被譽為“偏師中的主力”。部隊經過緊張的政治整訓和軍事訓練後,官兵的政治覺悟和打仗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

8月23日凌晨,劉金軒、李耀率部抵達河南濟源縣小教口黃河渡口,冒著大風巨浪成功渡河。接著,部隊先奪鐵門鎮,再攻楊坡寨,佔領洛寧縣城後,繼續向西南挺進,奉命搶佔盧氏縣城,伺機向陝南鄂北展開。劉金軒和李耀兵分兩路,各帶一支部隊向盧氏縣城挺進。部隊邊走邊打,於9月8日抵達盧氏城郊。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劉金軒(右三)與陳賡等人在一起。

盧氏縣城位於洛水之濱,為豫陝兩省要衝,西接秦嶺,東連伏牛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該城守軍為國民黨第36師494團3營及地方保安團、自衛隊等1500餘人。劉金軒和李耀抵近偵察後,決定採取步炮協同戰術,強攻奪取縣城。經過緊張準備,10日晚發起攻擊,劉金軒親自指揮炮兵把山炮拉到距城牆缺口約80米處開炮,只用3發炮彈便將守軍打散。攻城突擊隊迅速搭梯攻入城內,後續部隊分路跟進,僅用2個小時就全殲守軍。至此,第12旅解放了洛寧、盧氏等縣,保障了陳謝兵團右翼安全,同時威逼潼關,迫使胡宗南不得不將國民黨整編第65師向關中調防,從而減輕了西北野戰軍在陝北的作戰任務。

其時,中共中央決心創建鄂陝邊根據地,毛澤東要求第12旅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在丹江以南、秦嶺巴山、鄂陝一帶廣大地區開闢一個新戰場,誘敵西進。

商洛地區地處豫、鄂、陝三省邊界,是西安的西南門戶,也是鄂陝的咽喉要道,國民黨一度把這裡看作中共遊擊隊的“窩子”,進行過反覆“清剿”。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曾“八進八出”,但都沒能建立根據地。徐向前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的陝南》中說:“有(陝南)根據地時感覺不到根據地的重要,到了沒有根據地的地方,才曉得那種苦處。事實證明,沒有這種基地,是絕對不行的。”

受領任務後,劉金軒表示:“我們要‘九進九不出’,這是歷史任務!”李耀強調:“再苦也要忍受,再難也要堅持,即使討飯,也不出陝南,死了就埋在陝南!”他們率第12旅主力連攻商縣掖村和龍駒寨(今丹鳳縣),並與第38軍17師會師。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劉金軒(右)解放戰爭初期任4縱12旅旅長時,與鄂陝地委副書記祁果合影。

我軍進入陝南,使蔣介石、胡宗南大為震驚,國民黨集結重兵企圖將我圍殲。大敵當前,為保存實力,劉金軒等決定率部向東北轉移,在豫陝交界的五里川、朱陽關進行短暫休整。

經過仔細勘查,劉金軒同大家研究認為:山陽、鎮安一帶是革命老區,那裡山大溝深,林木茂密,便於遊擊;鄂陝交界的漫川關、上津一帶同商洛地區地方武裝活動區域毗連,是國民黨防禦較弱的地方,可以選擇此處作為立足點。經請示上級同意後,第12旅決定攻打山陽縣城,打響再進陝南的“回馬槍”。

11月3日,第12旅捕捉戰機,在當地游擊隊帶領下,順著大山夾峙中的峽谷穿插至山陽城外。7日,劉金軒指揮部隊攻下山陽城,全殲守軍約800人,生俘縣長及警察局長等官員。這是我軍進入陝南後取得的第一個大勝仗。李耀當即賦詩一首以示慶賀:“旗開得勝下山陽,炮火雷鳴震秦嶺。全旅歡呼來祝捷,赤誠萬民迎大軍。”翌日,劉金軒宣佈陝南第一個縣級政權正式建立。為了鞏固新政權,他還從部隊抽出1個連隊與本地游擊隊組成山陽縣大隊,並抽調部隊幹部組建山陽各級政權機構。

從此以後,劉金軒部每打下一地後就迅速建立政權。至1948年6月,鄂陝地區鎮安、丹鳳、山陽、鄖陽、鄖西、均縣、白河、旬陽、山商、上關等10個縣均建立了共產黨的縣政府,兩鄖、商洛還成立了共產黨專署。國民黨整編第65師,以及後來增援的國民黨第27、第79師及青年軍第206師等均被一一消滅。

解放全陝南,艱苦鏖戰破敵三道防線

人民解放軍進入鄂陝邊活動後,國民黨深感不安,蔣介石、胡宗南急忙調集20多個旅兵力重重包圍封鎖。劉金軒等決定選擇山區為腹心區,爭取時間發動群眾,肅清土雜武裝,建立政權,站穩腳跟;在戰術上採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粉碎國民黨軍的包圍封鎖。

1948年6月中旬,劉伯承、鄧小平決定中原野戰軍第6縱隊、陝南軍區第12旅和桐柏軍區第28旅等部發起襄(陽)樊(城)戰役。劉金軒率第34、第35團和鄖白、鄖均2個獨立團以及旅山炮大隊、警衛連,連夜向谷城進發,插至國民黨軍第163旅背後,將其聚殲於老君山地區,生俘少將副旅長以下1800餘人。

7月中旬,第12旅協同第6縱隊等部向襄陽城發起總攻。第12旅以強大火力壓住國民黨守軍,突擊隊幾經反覆,終於架梯登城成功,迅速控制突破口。劉金軒親自指揮山炮大隊抵近轟擊守軍司令部楊家祠堂,發發炮彈均命中目標。我官兵英勇頑強,同守軍展開了激烈戰鬥,活捉守軍司令官、特務頭子康澤和中將副司令官郭勳祺。此役歷時14天,殲守軍2.1萬餘人,其中陝南軍區部隊殲守軍6900餘人。中原野戰軍在戰役總結中,特意表揚道:“劉金軒陝南部隊截斷谷城,起初戰勝利的決定作用。”

1949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9軍(陝南軍區兼)以陝南軍區為基礎正式成立,劉金軒任陝南軍區司令員兼第19軍軍長。此時,人民解放軍正勢如破竹,向全國各地進軍。胡宗南為保住入川退路,以安康為基點,在白河至竹溪、關埡子至老陽山、洛河街至女媧山設立多道封鎖線,構築堅固工事,企圖阻止解放軍西進。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1949年5月,毛澤東親自草擬的關於劉金軒所部任務及變更隸屬關係的電文。

劉金軒部奉命沿漢水向漢中方向行動,切斷胡宗南向川北的逃路。他們經仔細分析,決心“六月初,首先集中全力,殲滅白河敵31師,打開西進道路,造成進軍有利條件。”

白河縣城位於鄂陝邊,是胡宗南部向東防禦第一道防線的支撐點。戰鬥打響後,劉金軒令第55師主攻,第57師一部協同;第165團攻佔沙帽山,爾後迅速向城西發展;第164團在攻克泡桐樹樑後西進,形成合圍態勢;第163團為師預備隊;第57師169團和171團佈置在漢水邊麻虎溝口一帶,負責打援和阻擊逃軍。經3小時激戰,守軍全部被殲,陝南軍區收復白河縣城。

接著,劉金軒部將目光瞄準了胡宗南部的第二道防線——平利至白河、竹溪等地的公路沿線。他們決定由第57師佯裝成進攻主力順公路大道西進,吸引國民黨軍作正面防禦,掩護第55師行動;第55師從守軍左翼背後突進,攻敵個措手不及。雖然山高路陡,天氣悶熱,但我指戰員發揚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順利掃清外圍據點,破除攻城障礙,一舉突破胡宗南第二道防線。

此時,惶恐不安的胡宗南調集第3、第69、第98、第27軍7萬餘人向平利地區集中,企圖以重兵尋殲陝南軍區西進部隊。面對十分懸殊的兵力對比,劉金軒果斷避其鋒芒,率部撤回休整,待機再戰。

7月上旬,劉金軒等率部攻克鷹咀崖、關埡子等要地,俘國民黨軍第144師師長以下2000餘人,斃傷900餘人,再次收復平利縣城。之後,以第55師迂迴女媧山敵防線後側,第57師作正面佯攻。部隊先戰長沙壩,再戰巴山埡子、烏梢嶺、蓮花臺、板凳埡、荊子溝等地,擊潰大量守軍,並調動國民黨軍轉向西南攻防。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劉金軒(後排左六)和劉伯承、陳毅等人在一起。

此時,橫亙在我軍面前的是被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狗脊關,其制高點是一個叫作藥王寨的山頭,山頂高聳入雲,三面懸崖峭壁,唯一的一條小道被守軍機槍封鎖。此地駐守敵1個加強連,配有12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和6門小炮。尖刀連沿著崎嶇的山道,從側後繞到寨子後門,不料被敵人發現,各種火器一齊射來,我軍進攻受阻。劉金軒命令炮火緊急支援,迅即摧毀守軍工事,突擊隊乘勢搭架人梯登上寨頂。一陣拼殺後,終將守軍全部俘獲。至此,胡宗南最後一道防線只剩牛蹄嶺一處。

牛蹄嶺橫臥安康城東南,南依大巴山,北臨漢江,東靠黃洋河,山巒巍峨起伏,地勢突出險要,構成安康城的天然屏障,為陝南的雄關要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7月23日,劉金軒率部向大小牛蹄嶺主陣地發起進攻。第55師163團經縣河口繞到牛嶺坡根,沿牛嶺溝攀巖而上攻打小牛蹄嶺,164團經羅家山攻打大牛蹄嶺,165團由毛壩子攻奪漫坡梁,清掃牛蹄嶺以西外圍陣地,以保證主力部隊左翼安全,第57師170團和安康軍分區獨立團,掃清牛蹄嶺以東外圍陣地,以保證主力部隊右翼安全。

24日凌晨1時,戰鬥打響。主攻部隊先以猛烈炮火轟擊,工兵接著排除地雷,步兵隨後發起猛攻。地方武裝和民兵也都主動出擊,有力配合主力部隊作戰。至26日凌晨,我軍勝利佔領牛蹄嶺。之後,胡宗南不甘失敗,調集重兵瘋狂反撲。我軍指戰員與國民黨軍展開肉搏戰,先後打退敵35次反撲,敵遭受重創後,全線潰退。

牛蹄嶺戰鬥是第19軍西進陝南打的最激烈最艱苦的一場山地爭奪戰,戰鬥持續近40個小時,主陣地反覆爭奪數十次。此役殲敵2500餘人,我軍亦付出傷亡1300餘人的沉重代價。此後,劉金軒等指揮陝南軍區部隊配合兄弟部隊,全力消滅在陝南地區負隅頑抗的國民黨軍,最終使整個陝南地區獲得解放。

轉戰鐵道兵,大力培養專業人才隊伍

新中國成立後,劉金軒先後任陝西軍區代司令員、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校長、陸軍第64軍軍長。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不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他都始終秉持共產黨人的崇高品質,團結黨委“一班人”,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帶領部隊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9年11月,劉金軒調任鐵道兵副司令員,負責院校教學和部隊訓練工作,並擔任鐵道兵軍事訓練和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

當時,國家百廢待興,各項建設剛剛步入正軌,急需大量鐵道專業人才。1962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擴編鐵道兵。毛澤東主席作出“鐵道兵是工程部隊性質,無論平時、戰時,都是執行工程任務,是工程部隊,不是戰鬥部隊”的指示,周恩來總理強調:“鐵道兵要按修鐵路的工程部隊性質確定編制、工作制度。技術要在工地、現場鍛鍊,施工就是基本訓練。”劉金軒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領導指示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堅決貫徹執行。

湖南籍開國中將,鮮為人知的偏師將領,19軍首任軍長

◆1962年,劉金軒(二排右一)與各軍兵種首長和總部領導合影,一排左起:鍾期光、粟裕、葉劍英、張宗遜、王樹聲。

與此同時,劉金軒還注重抓好部隊的戰備和共同課目訓練。他大力提倡施工中開展“三五槍”“三五步”活動,以及抓緊施工間隙組織以實彈射擊、手榴彈投擲為主要內容的訓練;積極支持舉辦“三打(打飛機、打坦克、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學、防細菌武器)”訓練班和軍體訓練班,大力培養專業技術骨幹,鐵道兵的軍事訓練水平有了明顯提高。1965年8月至1968年3月,鐵道兵2個師在執行援越抗美鐵路公路搶修搶建任務期間,臨時組成64個高射機槍分隊,共參加戰鬥668次,擊落敵機119架,擊傷135架。

學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鐵道兵院校在鐵道兵各項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劉金軒高度重視鐵道兵院校的建設和發展,從校區規劃到營房改建,從設備添置到人才引進,從教材編印到生活保障等,他都事無鉅細、一一過問。他還經常帶領機關人員赴院校檢查指導工作,聽教員講課,與學員談心,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1963年12月25日,劉金軒專門給鐵道兵黨委寫了一份報告,針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圍繞加強教員培養、抓好教材編審、穩定訓練計劃、嚴把入學關口等方面提出十分有益的意見建議,受到鐵道兵黨委的高度重視,促進了相關問題的儘快解決。翌年7月,鐵道兵區分土木、機械、汽車、共同課目4大類48個項目舉行比武大會,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拔尖人才,進一步檢驗了部隊訓練和院校教學成果,對提高鐵道兵部隊的整體訓練水平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

1979年1月22日,鐵道兵黨委召開全體會議,選舉產生中共鐵道兵紀律檢查委員會,劉金軒任紀委副書記。他在鐵道兵部隊工作長達13年,為這支部隊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突出貢獻。1982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批准其按大軍區正職待遇離職休養。之後,他仍心繫國家和軍隊建設事業,積極參加黨的組織活動。1984年4月27日,劉金軒因患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遵照他的生前遺願,親屬們將其骨灰撒進湘江。將軍魂歸故里,與昔日一起浴血奮戰過的戰友們團聚,在湘江之畔留下永久的英雄讚歌。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