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清晨,一列飛馳的高鐵呼嘯而過,打破了城市的寧靜。忽而,它減慢了速度,平穩地駛入高鐵站內,車上的乘客揉了揉眼睛,一身疲憊地走下車廂。遠處傳來城中村一聲雞叫,整座城市開始甦醒了……

很多人第一次來到合肥是某天的清晨,而對於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則是她的火車站。據說,還有人在這座城市的第一張照片拍攝於火車站廣場。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83年,合肥站站臺(來源 | 資料圖片)

然而,在合肥生活那麼多年,來往火車站無數次。你,真的瞭解她嗎?你還保留著當初印象嗎?忘記了,想不起來?沒關係,請讓我來幫助你拾回殘缺的記憶。

煤炭拉來的火車站

國內有許多“火車拉來的城市”,諸如省外的石家莊、鄭州、鷹潭、懷化、株洲等,省內的蚌埠等。據說因為清末民初開始日漸繁榮的鐵路運輸,致使原本不起眼的小市鎮甚至小村莊,在喜獲車站之後,短時間內“逆襲成為王者”,甚至敢於挑戰老牌城市,虎視省會寶座。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石家莊老火車站(攝影 | 束文傑)

合肥並沒有好運氣,在設站後至解放前的十幾年間,戰火紛飛與經濟萎靡一直籠罩著這座城市。而說起火車站的設立,如標題所言,與安徽國字號資源——煤炭有關。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33年,時任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委員長張靜江,考慮到旗下淮南煤礦局的煤炭運輸問題,倡導籌建淮南線鐵路。第二年2月鐵路開始動工,僅僅花費三個月時間便完成第一階段淮礦(九龍崗)至合肥段的87公里。全線於1935年12月竣工,1936年1月正式通車,28日試車便浩浩蕩蕩開進了合肥城。接下來的三個月內,車站相繼完成建設、開辦售票,並被確定為二級車站。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民國時期,合肥站舊貌(來源 | 資料圖片)

1936年,大家想到了啥?鬼子來了!在這條鐵路通車不到兩年時間,1937年5月人們便以抗戰的名義拆毀了它,並關閉了合肥站。看過老電影的讀者們知道,日軍對鐵路運輸情有獨鍾,而且他們的工程兵也不是吃乾飯的。在佔領合肥後不久,於1942年修復了水家湖至合肥段。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42年,修復淮南鐵路(來源 | 資料圖片)

抗戰後期,合肥成為了棄子,日軍拆除了水家湖至裕溪口段,將鐵路自水家湖“掰彎”北上去了蚌埠。臨走前,還在淮南鐵路放了把火,燒燬了包括合肥在內的沿途車站。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40年代,淮南鐵路(來源 | 資料圖片)

抗戰勝利後,政府當局及時恢復了這條鐵路線,並於1948年10月10日舉行了通車典禮,合肥車站被正式定名,客運業務再次開啟辦理。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49年,合肥人民歡送進軍西南的第十軍將士(來源 | 資料圖片)

民國時期合肥站是什麼樣子?資料中顯示在站房落成前,1935年1月設有五間臨時售票處,“土坯牆,麥草頂,土地坪,無頂棚”,風一吹直接掀頂,水一來直接推倒的那種。鮮明對比!新站房卻是“平砌磚牆,板條頂棚,水泥地坪,瓦壟鐵頂”,設有售票房、電報室、四種候車室(頭等、二等、普通、女候車室)、辦公室、站長室、分隊長室及警察室,共17間房屋638平方米。今天,我們在日軍拍攝的影像資料中,依稀可見當年車站的模樣。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40年代,“廬州驛”(來源 | 資料圖片)

資料記載,日軍侵佔合肥以後,曾一度將車站更名為“廬江驛”(一說1942年更改)。在日軍的其他書籍、刊物、地圖中,筆者還看到“廬州驛”、“廬洲驛”等名稱。同時,在此期間,由火車站至城區延伸出兩條道路——“老馬路”和“新馬路”,也就是今天的明光路和勝利路。

在明光路站址的歲月

東門的小夥伴會說,明光路附近依然有著當年車站的痕跡。儘管搬遷多年,淮南線鐵軌也拆除了一部分,但幾排傷痕累累的站臺和附屬建築依然靜立在鬧市區中的這片荒蕪,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根據官方公佈的文件,目前保存的站臺建築建設於1953年,距今亦有67年曆史,雨棚為平屋頂、混凝土結構。去年8月入選《合肥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建議名錄》。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老合肥站站臺(攝影 | 束文傑)

現存的站臺建築,是當時轟轟烈烈大建設的縮影。新中國成立以後,歷經戰火洗禮的合肥火車站開啟全新的篇章。1950年11月(一說1951年),一、二號站臺(分別長380米和300米)、站前廣場和第一候車室(可容納265名旅客)建成啟用。1956年,第一候車室擴建,面積增至550平方米(可容納430名旅客)。另外在一號站臺上建成247米長的鋼筋混凝土風雨棚,總建築面積達3410平方米。貨運方面,相繼建成貨物裝卸線、貨運倉庫、貨運站臺等配套設施。1958年,車站進行了改建。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57年,站前廣場(來源 | 資料圖片)

1958年9月,毛主席視察合肥。19日,毛主席乘車從稻香樓出發,前往合肥火車站。站在合肥站的臺階下,他摘下帽子,面對站前廣場上如潮的歡呼群眾一再揮帽致意。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毛主席在合肥火車站門口與群眾揮帽(攝影 | 董青)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站前廣場人山人海(來源 | 資料圖片)

1961年,售票廳落成,608平方米的建築內設有6個售票窗口,這對於當時並沒有太多客運壓力的合肥站來說已經基本滿足了需求。1964年,二號站臺加長至400米。1966年,在二、三道站臺中部建成地下通道,更加方便旅客上下車。1975年,924平方米的第二候車室落成,可容納旅客700人。1978年3月,新增建12—14股道。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75年,站前廣場(來源 | 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以後,火車站站房設施進一步完善。1980年,一座166平方米的軟席候車室建成,原售票廳新設8個售票窗口,共計14個。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80年代,合肥站(來源 | 資料圖片)

根據1985年統計,合肥站(一級站)佔地總面積48.8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254平方米。站內建有到發和調車線路14股,設有2個旅客候車室、2個貨場,其中貨場擁有281個貨位、10條貨物線、17座貨物倉庫。日辦理到發客運列車16對,其中始發6趟、到達6趟、路過10對。

年客運到髮量655.37萬人次,其中始發331.42萬人次,約佔51%;客運發送量1971年淨增130萬人次,增長率達64.7%。年貨運到髮量417.85萬噸,其中始發89.08萬噸,約佔21%。年營運(客、貨)收入4768.58萬元,實現利潤70萬元。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80年代,站內售貨店(來源 | 資料圖片)

客運線路方面,據資料記載,1970年以前僅淮南線一區間。1971年開始,相繼開闢了合肥至上海、北京、成都、廈門等地的直快列車,不久又將合肥至上海的“直快”改為“特快”。即使是升級到直快、特快,在今天看來仍是“龜速”。據說,當時人們從合肥乘坐火車至北京需要花費幾天時間,到東北則需要一週。等到站下車時,已是雙足腫痛,步履蹣跚。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80年代蚌埠至蕪湖北301直快(來源 | 資料圖片)

今址:從金字塔式到全新面貌

儘管一次次的擴建,但是明光路站址終究滿足不了日益龐大的客運需求,城市的不斷擴張逐漸壓縮了火車站的發展空間,穿行城區的鐵路也給城市發展帶來了分割與阻礙。合肥,終究需要一個與其全面匹配的,並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新火車站。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95年10月,合肥站候車室北側(攝影 | 劉長路)

1977年,合肥航空運輸進入了全新的“駱崗時代”,三里街機場完成了43年的使命。那一年,城市的設計師們又將目光轉移到火車站上。十年後,1989年國家鐵道部批覆了變更站址方案。按照當時的計劃,合肥新火車站是國家“八五”重點工程合肥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省會城市最大的火車站之一。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合肥火車站變遷示意圖(製作 | 束文傑)

與合肥站第一次建設情形相同,由於資金問題,直至1994年6月28日,合肥新火車站建設工程才正式開工,第二年12月31日竣工。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95年11月,勝利路北延至火車站(攝影 | 劉長路)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95年12月31日,合肥新客站站房建成慶典(來源 | 資料圖片)

1997年4月1日,在人們設想了二十年後,合肥新客站通車運營。金字塔式的主站房,裝飾著碧藍色的玻璃門窗,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合肥市區,成為這座城市的重要標誌,也鑄就一代人的珍貴記憶。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1997年4月1日,合肥鐵路新客站開通典禮(來源 | 資料圖片)

新客站通車前後,1995年合(肥)九(江)線、2005年寧(南京)西(安)線,加上此前的淮南線,至2005年底,三條國家I級幹線鐵路貫通合肥,正線通車368.724公里,市區段37.715公里。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2001年,新火車站主站房及其廣場(來源 | 資料圖片)

2008年,正當合肥經濟騰飛之時,火車也開啟“提速模式”。這一年,全國第一條有砟高速鐵路——合寧客運專線投入運營。第二年,合肥站啟動擴建,於是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合肥站今貌(來源 | 網絡圖片)

緊接著,2009年合武(漢)鐵路、2012年合蚌(埠)高鐵,並與合肥南站的合福(州)高鐵、商(丘)合高鐵、鄭(州)合高鐵,以及多條在建、規劃線路,共同構成“米”字型放射狀全國高鐵樞紐。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十年鐵路客運量統計圖,製作 | 束文傑)

2018年統計數據,全年鐵路旅客運輸量突破四千萬人次。今年,合安高鐵和商合杭高鐵合杭段通車在即,新合肥西站也將全面建設。未來,高鐵讓生活更美好!

結語

合肥火車站的發展史,是中國鐵路運輸事業發展的縮影。從最初的慢車,到後來的普快、特快,乃至今天的動車、高鐵,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隨之發生變化還有火車站——從最初的幾間草房到如今2.7萬平方米站房,鐵路線——從最初的一條運行到如今的鐵路樞紐,這一切下來尚不足百年時間。我們曾經想象著前往遠方的旅程不再漫長,除了飛機,高鐵也將讓人們實現更加美好的願望!

文章數據來源於省、市地方誌及合肥市統計局(具體見文末)。部分數據存在多種說法或者爭議,筆者亦在原文註明。數據繁多,且水平有限,如有錯誤之處,還請大家及時指出,特表感謝!

今日話題:關於合肥站,你有什麼故事?

安徽合肥:合肥火車站圖鑑

(出外龍舒人: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 網易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 作者:束文傑
  • 參考:《安徽省志·交通志》、《合肥市志》、《合肥市志(1986—2005)》、《合肥概覽》、《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交通志》、《合肥文史資料》、《合肥 1949—1959》、《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志(1992—2005)》、孔夫子舊書網、安徽文化網、尋覓安徽的似水流年、合肥市統計局、網絡等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 歡迎讀者粉絲加入頭條圈子「廬州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話題交流和線上下活動等著你~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