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數學學的很死板怎麼辦,怎麼才能靈活運用知識點?

周豪楠


你好

剛剛看到問題,你說數學很死板,這樣很對,也很不對,數學是用低層基礎公式,慢慢往上推演到高級公式,是一種邏輯思維的思考。

第一,數學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公式解答,這樣會讓人看到就想到死板,按著公式解答就行,但很多人卻數學,學不好,主要是因為其基礎沒有打好,就像建房子,基礎不好就很難建成。可又有很多人覺得數學很容易,非常靈活就能解題,這就是有勞靠的基礎做後盾。

第二,數學是邏輯思考的學科,很多人不會做題,或者死板的做題,這說明邏輯思維不夠,容易進入自己呆滯狀態,最後苦思冥想。如何讓自己能在數學裡提高邏輯思維,這就要靠大家自己,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講,做題一定要吃透每一題,對,我說是吃透每一題,只有這樣剛開始難,到最後積累,一定會非常靈活運用知識,把題目做好!

最後,總結,學數學,基礎要學好,沒學好,現在就把提前不會的拿出來複習,基礎打好,做題目才會靈活,還有上課要認真,多做題,沒有一躍而就的,只有腳踏實地的!



蛙泳的世界


每次考試結束後,總有同學超常發揮,成為黑馬,一騎絕塵。但也有很多同學平時學習很刻苦很努力,可一到考試考出的成績都不理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可以說最根本原因是數學學的很死板,沒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問題。怎麼辦呢?這是很多同學都糾結的問題,下面從學生角度以及老師的角度分享一下數學學習方法。

先看看學霸交流會上學霸心得體會

1.勤于思考( 初二(9)班 陳潤華提供 )

從一道題中就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一題多解。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看看自己到底能用多少種方法解一個問題。因為萬變不離其宗,如果下次不是同樣的題了呢?你還懂得如何分析判斷嗎?所以就是從思考中不斷自主學習,思考得來的,才是真東西,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當你思考的越多,你會發現自己的分析能力越強,不僅僅是在考試,更是在生活中,你都會超出常人。

2.整理錯題(初二(6)班 喬愷提供)

相信無論是在學校或者培訓班,老師肯定強調過整理錯題的重要性。我們在錯題上看到的不是我們的無知,而是我們在新的知識中的疑惑與不解。當我們在考試或者作業中第一次碰到難題,絞盡腦汁卻無從下手是很正常的。在經過老師“指點迷津”後,我們會豁然開朗地感嘆一句“哦哦哦哦哦~原來是這樣!”看似自己已經明白了這道題的原理和做法,其實並不是,我們只是在大腦的最淺層對這道題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一段時間內,肯定會像NH課文一樣被我們遺忘。

而此時錯題整理就發揮了它的作用。在抄題並重新解題的過程中,我們對新知識的記憶又加深了,並且在二次解題中,我們能領悟到解這種題的奧妙所在,可能只是一條簡單的輔助線。考前,把自己的錯題集拿出來翻一翻,不但可以在腦海中過一遍學期的知識點,更是對個人的知識重難點重新進行了梳理,因此“做自己的錯題”就顯得特別重要。

3.冥想回味知識

老師的建議,系統性地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1. 基礎知識要紮實,想提分必須有本錢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像經商,你投資1元錢,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潤,但若投資1萬元,哪怕只盈利10%,利潤也有1000元。所以,要想學習成績有大的提高,必須要有紮實的知識儲備。

所以,你若有20分的基礎,提高100%,才到40分。

這裡為怎樣打好基礎提幾點建議:

a)自我彌補:簡單的知識,可以自補,年齡增長了,智力提高了,過去學起來非常困難的現在可能一看就明白。

b)個別指導:對於困難的知識,可以找老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但應明白,個別指導只是應急措施,不能有依賴性。

c)資料:藉助某些資料,可以快速補充基礎知識。基礎知識不是萬能的,沒有基礎知識是萬萬不能的。這是講知識與解題的關係,知識點懂了,不一定會解題,但用到的知識點沒掌握,則100%不會解題。

2.做好錯題筆記

對於容易犯的錯誤,督促孩子做好錯題筆記,分析錯誤原因,找到糾正的辦法。不盲目讓孩子做大量的題目。因為盲目大量做題,有時候錯誤或者誤解也會得到鞏固,糾正起來更加困難。對於課本中的典型問題,要深刻理解,並學會解題後反思。

3.著重數感的培養,提高觀察、探索規律的能力

在這過程中,計算能力要不斷提高.。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往往計算不好=數學成績不好。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是學好物理化的重要基礎。

建議孩子在數學計算的過程中,加強對算理的演繹和推理、不斷總結速算與巧算的技巧。不要把計算的錯誤,簡單地認為是馬虎,其實就是算理的不熟練與粗心的綜合表現。

(1)夯實各種運算法則的基礎規律規則。

運算能力差,對於運算法則這個根基沒有掌握好是關鍵。家長可以嘗試平時在家偶爾問兩句某個運算法則,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況。

(2)禁止孩子使用計算器等計算輔助工具。

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讓孩子失去對其他運算手段的依賴,才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鍛鍊用腦子算的能力。

4.多多總結題型和對應的思路

數學這門學科,在考試時能遇到跟自己平時做過的題的幾率是在太小。與其期盼一模一樣的題,家長貨老師更應該督促孩子把自己曾經做過的題好好總結一下,歸個類,再列出對應的解題思路。讓孩子看見題中出現一些字眼時,就能想到相關的一串知識。

對所學的知識不但要記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麼來的?解題中怎麼使用?對一些好的題目不要滿足於會做,還要考慮解法是怎麼想出來的?哪種方法更好?

“會”有不同的層次:知識:知道→理解→記住→會用→推廣解題:會做一道題→會做一類題→靈活運用和創新

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運用是初中數學的四大模塊知識內容,學習上既側重雙基訓練,又凸顯同步提優。

5.下苦功走出惡性循環

良性循環:做題快→用時少→解題更多→能力更強→做題更快

惡性循環:做題慢→用時多→解題更少→能力更差→做題更慢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學生是很苦惱的。

一般解決惡性循環的辦法就是“惡補”,就是人家休息你不休,人家玩你少玩或不玩。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漸形成良性循環,以後問題變會變得很容易。特別是過去好,忽然變差的那種,這樣很管用的。

米蘭·昆德拉說過:“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

6.建立體系,勝過刷題百道:高分的背後,是對整體的高度把握。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本哈姆雷特,同樣的,一千個學生眼中有一千種數學,每個人對於數學、數學知識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不必也不能去完全地參照書上或者他人的體系,那隻會扭曲與他人衝突部分的理解,要學會自己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從一個高度重新審視自己的所學,體系中有錯都不那麼要緊,因為可以改進,雖然不提倡照搬,但是要做到取他人體系的精華,完善和改進自己體系中的錯誤與漏洞。

當數學學習達到一個瓶頸時,不妨重新梳理甚至以書面形式整理自己的體系,思索每一個知識點的分支、每一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之間若有若無但真實存在的聯繫,這過程必定會帶來許多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成功解決也一定可以使自己進入一個新的高度。

以上提供的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所有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希望大家都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脈”!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我是小剛,一枚初中的數學老師

想要學好數學其實不難,關鍵是有沒有毅力和方法。

一是計算能力,這是基本功,給你講完思路,你也聽懂了,最後還要把結果算對,如果計算能力不行,最後成績估計也上不去。

二是相關公式、定理、概念背誦的滾瓜爛熟,倒背如流。數學不是不用背,關鍵的知識點也需要背下來,考試的時候才能不加思索的答題。夯實基礎,才能迎接難題。

三是建立錯題本,考試之前複習一下,不要覺得麻煩,這才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式。

下圖是分式知識點總結圖



小剛老師說說


想了想還是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數學學習特別需要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理解與總結,特別是小學階段!能聯繫生活經歷理解數學知識會讓學生進入深層次的數學思考,建立扎實的數學思維基礎和靈活多變的思維模式。隨著數學學習難度的不斷提升,生活經驗的重要性逐漸減弱。但這一過程中,思維模式、思維靈活性已慢慢成為一種寶貴的學習經驗。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遇到問題知道多角度主動思考,並有了猜想一一驗證一一推理一一反思的嚴密思維過程,這既是一種套路也是一種習慣!初中、高中的數學學習與生活越來越遠,越來越抽象。就需要我們靜心去悟,去撫摸我們思維的那條線,通過刷題熟練操控思維的走向,理性判斷思維走向的可行性。即需思考的經驗,更需思維的創新!所以訓練的同時悟知識特點,原理;悟思維的節點;悟思維的跳躍模式、鏈接模式;悟靈感的來源是靈活學習數學的關鍵。一味的刷題,愚公移山的背誦在數學學習中是行不通的。


一葉風絮


數學的學習很多人都會說,刷題就行,其實刷題的最根本目的我認為就是熟悉知識點!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要求學生一定要把題吃透,通過讀題要提取出題中涉及到的數學信息,並通過加工與所學知識得到聯繫,如果一次讀題不能夠達到,那就再讀一遍,做題在於精,而並非在於量!


卓群晨星


很多人刷題就行,其實我們要理解題意,從根本搶解決問題


胡先生的生活


我從小學數學就不好 後來大學畢業了突然發現開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