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有機會就貪小便宜,孩子“眼界格局太小”,父母該如何應對?

倪翠坪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為人父母,你是怎樣的,你的孩子就是怎樣的。育兒專家的話樸實卻又振聾發聵!隨著自己孩子越長越大,發現她許多的讓人不高興的小脾氣,小心性時,反觀自己,又曾經何嘗不是如此讓父母不高興。在孩子身上我不斷的去看到曾經的自己。

所以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是我們雙方不斷成長的過程。欲要養育一個你理想中的孩子,首先你得也是理想中的樣子。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把教育孩子的期望寄託在老師、學校、社會,他們僅僅承擔部分責任而已。

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時,首先應反思的是我們家長自己。

孩子貪小便宜,你要觀察與孩子親近的人中誰有這樣的行為習慣。孩子最早的行為是模仿大人,當大人有類似行為而大人沒有受到任何不好的懲戒,當孩子有了類似行為而沒有受到阻止,或許還有獎勵與誇獎時,那他就會認同自己的行為是對的。

現在想要糾正也還來得及,首先要端正自己行為。我們中國孩子絕大多數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教育,這個時候你要多留意孩子這種行為是否是從他們身上學來的,要告訴父母孩子有這些不好的表現。當然如果是沒有知識文化認知的老人就比較難辦。若真是這樣,孩子最好自己帶,雖然辛苦一點,但這可影響孩子一生啊。

趁著孩子還小,還能糾正。不說要培養一個多成功的孩子,但至少要讓他成人,品行端正。


陌上蓮花yy


我去超市購物,我從來不會主動去免費品嚐我不需要的購買食品。孩子在不在我身邊都是這樣,我從小就接受了母親“貪小便宜會吃大虧”的教育和理念。


我也從來不撿拾路上別人掉的菜啊零食啊等吃的東西以及貴重的財物。我媽在我小時候唸叨的太多:撿的東西不能吃,撿的錢不能要。


我很少因為商家的某些贈品去買不必備的東西。《買櫝還珠》的故事像刻在我腦子一樣。大概每個人都學過,只是有的人會記住,有的人記不住。


我接受過很多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也幫助過身邊認識不認識的人。禮尚往來,還禮時總是要比對方付出的多出一些才能心安理得,絕不願意讓別人吃虧。如果親人之間交往更是如此,但是對於貪婪懶惰之人我會有底線的讓步。

從來不沾小便宜的我,眼界格局不小不大,因為自己的一身正氣贏得了身邊人的高度信任,活成了心裡坦蕩幸福的普通人。

愛貪小便宜的孩子可能是年紀尚小,無知者無畏,也可能是受到身邊人影響,家長意識到這個問題說明真的是個負責人的好家長。引導孩子做正直善良的人,做靠自己雙手掙錢吃飯的人,及時糾正有光必沾的小行為,在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通過模仿和學習,他的行為、眼界、格局都會有很大的變化。


育兒如育己


從來不喜歡也不願意貪圖小便宜,不知道貪便宜的什麼感覺內心,極其反對孩子們貪便宜,孩子們都聽話,也沒有這個是好

我也看不慣貪便宜的人,有時候真心看不起這種人,我身邊挺多這樣的人,記得有一次買菜這人給我的感覺就是愛貪便宜,買菜斤斤計較少給幾毛錢,錢付了還要在拿點別的菜在走,還有一次買水果,不管幹淨不乾淨拿著就嚐起來了,老闆都沒有說可以嚐嚐在買,自己就這麼隨便,感覺像自己家裡的東西一樣,我說心裡話真心看不起這種人,根本不值幾個錢,做水果,青菜的也都是小本生意生存都不容易,這樣的人太自我為中心了吧,太自私了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感受,有時候還說出來感覺自己挺自豪的多有本事比別人,

其實這種人沒有素質沒有素養的人,我們還是遠離這種人最好,

回答完畢,個人感覺純屬娛樂,支持的感謝點贊,不支持的請你也無需亂噴


用戶24091026699


這個問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 的啟蒙老師,你的一言一行,都關係到孩子未來的成長。就連吃飯夾菜,要從小培養良好的素質,更不用說,喜歡佔別人便宜的小孩子。特別不是自己的東西,孩子如果拿了別人的東西,你必須得嚴肅認真的教育。我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到朋友家去玩,別人家放的玩具手槍,他偷偷帶回來被我發現了。我就教育兒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養成這樣的壞習慣,把別人的東西變為己有。孩子長大以後就會延續這個壞習慣,所以必須從小抓起,嚴肅認真對待,及時糾正孩子的毛病,你現在費點心,將來就省心!同時大人自己的行為。也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健康的發展。也不要隨便給孩子承諾什麼?如果你對孩子的承諾沒有變成現實,實際就是對自己的孩子撒謊,孩子會誤認為撒謊是很隨便的,就會去效仿,孩子長大以後也會有養成這種習慣,甚至不聽你的話。所以是很嚴重的。最後歡迎大家對我的回答評論指正。



心若光明


我覺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老師,而且小孩總喜歡跟大人學,像我就認識一個,那小孩的父母我不是很瞭解,但小孩經常找我小孩醃,就每次我女兒吃什麼零食啥的他都會伸手問我女兒要,而且給他之後迅速吃完接著要,但他有吃的從來不給我女兒,有時候他媽也在旁邊,從來沒有說過什麼,每次零食吃完後我女兒就說下次不想跟他一起分享了,搞的我都不知道怎麼跟女兒說,我想說像這樣的性格如果不改改以後會有人跟他打交道嗎?


生活有酸有甜


“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結局”,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的眼界格局太小,那他的世界也不會燦爛。因為一個人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會有多大;拓展孩子的眼界,放大孩子的格局,他將收穫不可思議的人生!

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那當自己的孩子出現了愛貪小便宜,眼界窄格局小的情況時,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改變?

1、家長以身作則的作用不可忽視。

孩子有這種行為或多或少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是會深深影響孩子的行為的,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自己做好表率作用,切莫自己有這種愛貪小便宜的行為。

2、做到正面管教,及時教育,及時處理。

如果當發現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講清楚這種行為的後果,先講道理再進行適當懲罰。如果孩子在教育後還是不見改變,甚至出現“偷盜行為”的時候,應該適當加重懲罰的手段,讓孩子明白這些行為的嚴重後果。

3、跟孩子溝通,為什麼要去拿這些東西。

現如今,很多孩子的物質生活水平已經很不錯了,為什麼還是會出現這種情況?是覺得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心裡不平衡感,還是對物品的強烈佔有慾?這些都要了解清楚,這樣才能有方向的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

4、設置反面例子,看看他人對愛佔小便宜人的看法。

可以找一些典型例子,以講故事的形式說給小朋友聽,和小朋友一起提問總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比如那些因為愛佔小便宜,到後來慢慢發展成偷竊行為,被警察抓住,被周圍的親戚朋友看不起的例子。

5、灌輸“佔小便宜吃大虧”的理念。

從小給孩子講一些關於此類正向的故事與人物,讓小孩子從小心裡有“佔小便宜吃大虧”的意識,在意識的影響下會指引孩子的行為,從而影響孩子。

能做到從小不佔小便宜,能夠控制自己對不屬於自己物品的佔有慾,能夠有“吃虧是福”的意識,那這樣的人就不會擁有很短見的眼光與狹窄的格局,自然也就不會有小的人生舞臺。


學趣樂園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很多時候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著孩子,有樣學樣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幼兒時期,通常大人的為人處事會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不要等到這顆種子生根發芽了才注意到,所以要及早的進行教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1.奉獻

古時候,讓梨的的幼兒故事一定要深刻的講給小孩子聽。因為現實的社會總會很容易的把人變得自私,狹隘,父母如果從小就不注重培養孩子奉獻的美德,那麼將來缺少奉獻的孩子會在做人方面、為人處事方面吃很大的虧,從長遠意義上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利於孩子道德方面的發展,所以注重培養孩子的奉獻意識是尤為重要的而幼兒故事是最直接、最親切的侵入方法。


2.耐心善於誘導他

小孩子一般難以用理由或者道理來說服他,這時候就要用故事的方式來耐心的去說服他,也許他就無意識的聽進去了。如果難以辦到,則需要用誘導的方式來教導,告訴他:如果你。。。。媽媽就會。。。。。或者轉移他的注意力,使他的學會放棄,懂得取捨,讓他意識中慢慢懂得放棄小便宜會得到更大的好處並且結合故事的方式將所想講的內容編輯進去。如此反覆著去教導他,他會慢慢學會的。


3.培養動手能力,學會創造而不是佔有

培養幼兒看到好東西的時候是去研究它,然後再父母的引導下去創造去模仿,當然,如果孩子看到的東西是別人的而且要拆開,那麼父母就要想辦法既能達到孩子的需求又不要損壞別人的東西。情節嚴重的要去賠償別人,同時在事後要動情的結合幼兒故事去教導他。父母去宏觀調控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是從另一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這個是相當重要的,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能力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4. 父母要規劃好孩子的作息時間養成習慣

習慣是相當可怕的一種毅力,好的習慣可以造就一個人,正常的作息時間,講故事時間都是要安排好的,只要孩子養成這種自律的習慣,那麼貪圖小便宜這種約束自己的行為動作,相信孩子也能管好自己。在幼兒初期教育中,要多下功夫,多花點心思,等孩子長大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等到那個時候再去管教他,就會花更多的精力時間都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


1靈魂工程師1



首先來講孩子畢竟還是無辜的,孩子在他們還沒有分辨和抵制誘惑的年紀,無形之中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也是很多大人容易忽略的。

這個死循環是怎麼樣的?

在他們最開始只是期待自己能在外面吃一餐,可是父母說回家煮更便宜,站在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健康,但是小孩子還小,還不是很能理解父母的用心,很容易讓小孩子誤以為父母很在意小錢,連那麼一點錢也不願意花,父母沒有用對正確的方式,以致於小孩變得對有關錢的東西非常謹慎,變得越來越在乎錢,一旦很在乎錢,那麼只要有一個行為能觸動到他的內心,她就會選擇貪小便宜的路徑。

另外一點,一旦他們找到貪小便宜的路徑,就會加強了他們心理上較強烈的佔有慾望, 這種佔有慾望在每一次成功得到後,發現自己可以省一些錢,他們就會很享受這種感覺。

還有一些父母如果經常因為錢而吵架,也會無形之中加強了錢在小孩子心中的地位,小孩子也會變得很在乎錢。


我們往往認為貪小便宜的人是獲得了便宜,其實不是的,在他們長大之後發現,別人很容易利用這個缺點去欺騙他們,比如掉入別人設置的陷阱,錢被騙了。


那麼怎麼去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能夠更加容易地理解,避開小孩誤解父母的原意,這個還是得靠父母的教育方式,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限制孩子的格局?

第一:過度的謹慎教育,作為家長,希望自己孩子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不願他們去嘗試一些挑戰性的東西,這樣的“謹慎教育”,會影響孩子人生定位的格局,未來出息不會大。讓小孩子做事情謹慎再謹慎。

第二,假富養的教育

沒有錢卻依然用有錢的方式去富養孩子,即使父母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小孩子不讓別人瞧不起,但其實加深了孩子的自卑和自負,容易變得愛慕虛榮,會導致他們格局變小。


教育小孩確實挺難的,但是相信你可以,你一定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小孩。


墨染暖梔


孩子愛貪小便宜,這個有兩種可能,一個是受家庭成員影響,從小耳濡目染。二是他的需求經常得不到滿足,於是通過佔便宜的方式來獲得。下面就這兩種不同的原因進行分析,該如何應對。

家庭成員影響孩子的行為,該怎麼辦?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大人而來的,所以當父母,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先檢討家庭成員有沒有類似的情況。我們教育子女往往只是要求孩子,卻很少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例如,我們教給孩子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可我們自己卻看見紅燈就闖;我們教給孩子不要隨地扔垃圾,我們卻隨意亂扔紙屑包裝。這樣的教育,怎麼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有素質的人呢?

家長的以身作則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是由於家長行為影響的孩子,那麼首先自己要改正,然後告訴孩子,不要貪小便宜,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怎麼辦?

有的家長對孩子管教過於嚴格,孩子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總是拒絕,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從家長那裡得不到自己要的東西,就會想辦法從別的地方獲得。例如,家長因為害怕孩子吃零食影響健康,就不給孩子買任何零食。那麼孩子看到別人在吃,一般都是嘴饞,這個時候,別人給他吃,他就會立刻接受。

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原則性的,確實不能答應的要求還是要堅持原則,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允許。如果不是不合理的要求,還是適當的滿足孩子。當孩子的合理要求得到了滿足,他漸漸的就不會去想別的辦法,比如佔小便宜甚至是偷竊。


可兒媽講繪本練口才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是專職奶爸,有兩個女兒,大的7歲上一年級,小的1.6歲。都是我一手帶大的中間沒有任何人替我。基本上24小時和我在一起。




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是這樣:要一分為二,分開來看待。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或者說標準來判斷小孩子的對與錯!也可以用一句過激的話來講,那就是不要用成人的道德來綁架小孩子。



我認為,應該把孩子分階段來看,比較合適。

1.第1個階段,0~1.5歲。

0~1.5歲的小孩子,幾乎不用教育,這時候正在建立自我的過程,從“無我”到“有我”;他(她)甚至不知道“我”是什麼。一般都出於本能。

用一句話來概括:小孩子天窗(囟門)未關閉以前,小寶寶走的是天道。天窗閉合就開始走人道了。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只是滿足他(她)的一切吃喝就足夠了。瞭解孩子的規律然後父母必須適應孩子的規律,這樣才能在6個月以後,免疫能力下降以後,才能少生病,或者不生病。這個時候一定要切記:除非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在家好好待著就好,潛龍勿用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期間一旦得病,小孩子無法表達,不僅嚴重影響到孩子的生長髮育,而且也會讓父母手足無措,嚴重的因為發現不及時會耽誤孩子的病情,後果不堪設想。這個時候,也是孩子夭折的高峰期。



假設在這個時期,兩個小朋友在一塊,無論做什麼,父母都不要干預。更不要用道德來綁架或者指責某一個孩子。

2.重點來啦!在1.5-3歲,是形成本性的時候,是非觀,價值觀,等等。(注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氣個性,但不能代表本性。)這個時期就是在模仿父母。孩子出行後在外面的行為表現,一般就是鏡子裡的你。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非常關鍵。你的一舉一動都刻在孩子的腦子裡。這時候教育是沒有意義的,他(她)聽不太懂你在說什麼。記住,你幹就行了,他(她)會模仿你。我在這個時期,他(她)做錯的事情,我就會開始上手打了。比如惡意破壞物體,摔碗、撕書等等。如果真的愛孩子,只能打屁股。因為你說什麼,不管用,只有打,才會形成記憶。



這個時期囟門逐漸關閉,開始從天道到人道的重要轉變。身體免疫系統基本建立。可以去“闖蕩江湖啦!”

如果在這個期間,外出的話,如果貪小便宜,那麼就是父母的問題了。在外面也不要批評孩子。只要你打過孩子,孩子就會敬畏你。你一個眼神,孩子就不敢放肆。否則一切是失靈!記住回去把“打”那一課補上,還有救,否則就來不及了。

3.3-7歲。三歲看大,7歲看老。

又是一個教育的黃金季節。在人格上要健全,孝字當先,有餘力而學文;無餘力,不要學。這個時候家教要大於幼教。先學好母語,熟練使用母語,切忌學其他爛東西比如英語。提倡學習方言。方言的消失,就是文字的消失,要引起高度重視。



這個時候,就要從打屁股過渡到打手的階段了,只能打陰不能打陽,也就是說只能打手心不能打手背。具體詳細原因,看我發佈的視頻。只能用小尺子,或者小棍子打。

因為超過7歲以後,就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程度。



如有不妥和得罪之處,還請各位多多包涵。如有不同之處,請多多賜教!謝謝!

小小天一閣寫成與2019年5月17日凌晨3: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