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提起女性藝術家,你第一個想到誰?

富春一凡


提起女性藝術家,腦海裡第一個閃現出來的是“冰心”。冰心原名謝婉瑩。記得上學時學習的課文裡的一篇課文《小桔燈》。就是冰心寫的。依稀記得文章裡面描寫,好像是在一個的冬天的夜晚,作者去探望一個朋友,朋友生病了,朋友的女兒——一個小姑娘用吃剩下的桔皮做了一盞“小桔燈”,送給作者冰心做為夜晚歸途照亮。

當時讀那篇文章,心裡非常的有觸動。冰心用細膩的文筆,描寫了一個處於困難家庭狀況的小女孩,年齡雖然很小,對自己的母親和長輩細心的體貼,內心堅強而有愛,用一個小小的“桔燈”,為他人送上溫暖和愛心。

當時筆者讀了這篇文章,心裡也充滿了暖暖的愛意。


所以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冰心

感謝冰心女士,用自己的文筆,創作佳文,傳遞溫暖與愛。


書香居


說起知名的女藝術家,不能不提到“怪婆婆”草間彌生。這位年過九旬的藝術家是20世紀當代藝術的關鍵人物,是仍然在世的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

草間彌生是日本藝術家,主要從事雕塑和裝置藝術,也活躍於繪畫、表演、電影、時尚、詩歌、小說和其他藝術領域。她的作品以概念藝術為基礎,添加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流行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一些屬性,並注入了自傳、心理等內容。

她出生於日本長野的一個富裕但功能失調的家庭。母親的殘忍,父親的不忠,以及家人對她藝術愛好的阻礙,都使她傷痕累累。她10歲開始畫畫,從那時候就受到了視覺和聽覺幻覺所造成的困擾,這些幻覺同時也是她一生創造力的源泉。她認為,她的藝術品“是我生命中的表達,尤其是我精神疾病的表現。”

在她看來,世界佈滿了斑點狀的網,這些彩色的無窮無盡的圓點給她帶來迷幻的錯覺。她將這些鮮豔的波點圖案畫在物品上,那些普通的物品立刻變得藝術起來。

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草間彌生於1958年移居紐約。在那裡,她很快與安迪·沃霍爾、克萊斯·奧爾登堡和伊娃·黑森一起成為前衛藝術的重要成員。1973年,草間彌生回到日本。為了治療強迫性神經症,她自願進入了精神病醫院,在那裡一直生活和工作到今天。

草間彌生於1989年重返國際藝術界,她的作品在美國和英國展出。1993年,她代表日本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歡迎。從那時起,她的作品一直是博物館和畫廊展覽的主題。

2006年,草間彌生開始和路易威登的合作,她的設計使路易威登的經典皮具,服飾以及珠寶都鋪滿了色彩迷幻的波點圖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次合作,使得路易威登鞏固了在時尚界的領先地位,也使得草間彌生在藝術領域以外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她的作品價格飛速上漲,2008年,她的畫作以510萬美元的售價打破了在世女藝術家的拍賣價格紀錄。2018年,她有21件作品以百萬美金以上的價格成交。

草間彌生的裝置藝術非常受歡迎,她創作的無限鏡室作品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一票難求。有報道稱,從草間彌生裝置裡走出來的老太太們,臉上都洋溢著少女般的微笑。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幫忙點個贊吧!


夭之沃沃


提起女性藝術家,我第一個想到就是近代著名女畫家,雕塑家,潘玉良女士。

潘玉良是中國近代最知名的畫家之一,但她的命運多舛,歷經苦難,令人心痛。

她岀生於江蘇楊州一個窮苦人家,一歲喪父,兩歲時年幼姐姐夭折,八歲時母親撒手人寰成了孤兒。最後竟然給自己賭鬼舅舅兩擔大米賣到安徽蕪湖一妓院,從此身如浮萍飄零,命似一棵蒲公英,天上下雨地颳風。

弱者,屈服於命運,強者敢於任何時候與命運抗爭。潘玉良小時候相貌平平,落入紅塵雖身不由己,小時只做燒飯丫頭,大了由於天資聰明,勤奮苦學,成了藝冠全城藝妓,老天彷彿開了眼,這苦命人在十七歲邂逅二十七歲身份顯赫,儀表堂堂留洋官大人潘贊化,才子佳人,從此開始一段感天動地的姻緣。潘贊化花巨資贖回潘玉良,潘玉良原來叫張玉良。潘贊化納玉良為妾她自己改成潘玉良,從此苦命潘玉良從此有了個開掛的人生!1917年在上海師從洪野學畫,1918年考取上海美專,師從王濟遠,朱屺瞻學畫,1921年考取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後又考入里昂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師從德卡教授學畫,1923年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師從達仰,西蒙學畫,1925年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師從康洛馬蒂學畫成為東方第一人。她也是中國第一個進入盧浮宮畫展的畫家,一路高奏凱歌,成績斐然,獲得眾多榮譽獎章,讓世人刮目相看,充分展現了東方女性過人的才智,給我大中華爭了光!她不愧我大中華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她曾與著名畫家徐悲鴻同窗,與方君壁,關紫蘭,蔡威廉,丘提和孫多慈並稱為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有著”中國畫壇第一奇女子”之稱。

潘玉良的最可貴還在於,即使世界對她萬般惡意,她也始終愛著這千瘡百孔的世界。並用愛去回報世界!抗戰時她多次義賣畫展將所得款項全部捐去救國。

年光往事如流水,前塵舊事隨風散。大浪淘沙,時光更迭,前塵往事終會在一代代記憶中提起又遺忘,唯有內心的堅守不忘,向上的精神不散。

潘玉良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她旅歐8年後42歲,再次被逼出國,隨後40年裡7次準備回國不成,1977年7月22日,在貧病交迫之中。82歲的潘玉良默默地離開人世,客死異國他鄉。結束了悲慘而璀璨的一生。7年後,潘玉良的七大箱遺物和2000多幅畫作,終於漂洋過海,回到祖國。在我們合肥安徽博物館二樓,潘玉良大部分畫作靜靜地展放在那裡,展覽館門票是免費的,我有幸常常徜徉在一副副精美真跡畫前,雖然歲月荏苒,斯人遠去。潘先生的畫依然那麼美,還是那麼生動,那麼真實,先生首創國畫與西畫技法相得益彰。冥冥中我彷彿感覺先生的手還在不停地擺動,正在作畫,看油布上花兒還是那樣鮮豔,根本沒有走,她的身影融在每一處精彩畫面裡,還有她那高貴的靈魂永生於這一張張精彩絕倫的畫中!


瓦屋筐


提到女性藝術家,我第一個想到陸小曼。

陸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畫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

陸小曼為江蘇武進人。1915年就讀法國聖心學堂,她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

1926年參加了中國女子書畫會。師從劉海慄、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

父親陸定原是財政部的賦稅司司長。1922年她和王庚結婚,1925年離婚。1926年與徐志摩結婚,她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卞昆岡》五幕話劇。她諳崑曲,也能演皮黃……

徐志摩說:她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睛光裡蕩起心泉的秘密。

1941年在上海開個人畫展,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在陸小曼與徐志摩的婚禮上,徐的恩師梁啟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都是過來人,請勿在做過來人。

世人眼裡為愛情不守婦道的陸小曼只是為愛所累的可憐女子。

她的才華終究是不能否認的!



鳳鳴閣主聊書畫


給大家分享一位少為人知的女性雕塑家——卡蜜爾·克勞黛爾

她生就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一出生便腳帶殘疾,一個殘缺的維納斯,一個用雙手塑造美麗卻毀掉自我的女人。19歲的她與時年44歲的羅丹相遇,從師生到情人,從合作者到羅丹唯一的靈感女神,相知相惜15年後兩人卻各分東西,之後的三十多年她都在法國最惡劣的瘋人院裡度過,她是法國著名作家保羅·克勞黛爾的姐姐,奧古斯特·羅丹的情人——她,就是卡蜜爾·克勞黛爾,一個天才的雕塑家,一個還未登場便提前退場的明日之星。


卡蜜爾·克勞黛爾肖像


藝術家生平簡介

電影《羅丹的情人》講述的就是羅丹同他一生中唯一的女學生卡蜜爾·克勞戴爾情感糾葛的故事,19歲的卡蜜爾·克勞戴爾因為熱愛雕塑,而拜在當時名滿歐洲的大羅丹門下,成為羅丹的門生,那一年羅丹43歲作為一個極具天賦的藝術家,卡蜜爾極具天賦卻有桀驁不馴。因為和羅丹有著相同的藝術思想,年輕的卡蜜爾在同羅丹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羅丹,並與他一起創作、生活15年,成為他的靈感、模特兒、學生和他的女人。15年的陪伴,卡蜜爾為羅丹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從靈感到肉體,學生對老師的崇敬、女人對男人的愛情使她甘願為這個男人付出一切。但是,付出並不意味著就有回報。在數次懷孕後,她向羅丹提出“轉正”被羅丹以原配體弱的原因拒絕。在數次爭取未果的情況下,她同羅丹決裂,並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電影劇照


為了斬斷情絲,她將自己困在工作室內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創作出不少作品,但是,由於她的女性身份以及同羅丹不正當關係醜聞的發酵。社會和輿論在卻未能給予她公正的對待,認為她模仿羅丹的風格,抄襲羅丹的作品,而事實上,他們對彼此的影響也沒有完全被肯定和合理量化,他們同時創作幾乎相同的雕塑,如羅丹的《加萊義民》和卡蜜爾的《手持麥穗的女郎》,是誰抄襲了誰?這些孰是孰非,也因為卡蜜爾作品的大量散失而無跡可尋。

電影劇照


但是,社會與時代,對於個人而言,永遠是無情的。由於同羅丹的關係,卡蜜爾同她的家庭決裂,在長期的壓抑和憤懣之中,她的精神逐漸失常,由一個清新可人的小姐姐,變成了一個面目猙獰的老巫婆,還換上了被害妄想症,與整個世界為敵。終於在家人的絕望中被送入了精神病院,悽苦的度過了餘下的30年。


電影劇照

作為藝術家,卡密爾是瘋狂而又靈動的,作為愛人,卡密爾是勇敢而堅定的。

但是作為男權世界下的女人,她所追求的這一切,都彷彿化為了過眼雲煙。來自於家庭的禮教約束,來自於社會的男權偏見,以及來自於愛人的殘酷背叛,讓這個天才藝術家只能作為一個一個還未登場便提前退場的明日之星。


卡蜜爾·克勞黛爾雕塑作品




美術之光


詩詞是文學藝術,喜愛古典詩詞的我首先就想到了李清照。

她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女文學家。有著“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前期多以描寫其悠閒的生活為主,許多閨房詩詞以感情細膩、辭藻清麗而聞名一時,這與她前期優渥的生活是分不開的。

她的《如夢令》:“爭渡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等,就是前期詞作代表。

但在經歷靖康之變後,李清照的詞風大變,多以悲嘆身世、情調感傷為主。比如她的名作《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可以說完美復現了她後半生的心境。




自在為懷


趙淑珍家喻戶曉的明星。在影視圈,趙淑珍可以說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老藝術家,但她卻是真正意義上憑藉自己紮實的演技而獲得觀眾喜愛的演員,在趙淑珍的粉絲當中,還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專程跑到劇組只是為了與她見上一面。正是因為多年以來她所飾演的母親形象太過逼真,她被觀眾親切的稱之為是“熒屏母親”。讓人驚喜的是,這位中國的優秀演員在國外也擁有了很高的人氣,在她參演的影片《別告訴她》當中,趙淑珍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哋呯綫


世界上有很多知名女藝術家,而我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楊麗萍。著名導演馮小剛曾經對年輕的她這麼評價:她不應該在人間,因為她不是人,是仙。楊麗萍以“孔雀舞”聞名,是國內第一個舉辦個人舞蹈晚會的舞蹈家,也是中國舞蹈藝術家,第十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等等等。

楊麗萍出生在大理的一個白族人家。但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因為在家裡排行老大,下面還有3個弟弟妹妹,照顧他們的責任自然就落在了楊麗萍的肩上。從小酷愛舞蹈的她,沒有進過任何舞蹈學校,她憑藉著天賦,1971年從村寨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而後更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走上了中國舞蹈家的神壇。

人民網曾這樣評價她:一直以來,人們將這位從深山裡走出來的神秘舞蹈家稱為“巫女”——一位善於用肢體說話的人。東南亞的觀眾更稱她 為“舞神”。楊麗萍所舞出的純淨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藝術形象、特殊的靈慧氣質。她是真正的藝術家,創作者,實踐者,真正獨一無二至情至性的舞者。




易梵八字


多年前在雜誌上看到喻紅,驚為天人!歎服於她的畫技與美麗,還有她與劉曉東的愛情。多年來一直關注她的作品。

喻紅的素描《大衛》被認為是中央美術學院史上最好的大衛像。而這張登上全國高校美術教材封面的大衛像,其實是喻紅大學一年級畫的第一張素描習作。

喻紅的繪畫以人類本質為主體,關注特定社會及整個世界的變遷及存在。

從第一張素描習作,到後來廣為人知的各個系列繪畫作品,堅持具象繪畫的喻紅從生活的點滴中尋找著靈感,巧妙地構建出了一個融合不同時間概念、記憶以及她內心情感狀態變化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