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本文作者陌上花開,為家長一百的知名牛娃家長,多年資深版主和家長群管,在活躍100核心群氛圍、維護群管理、無私答疑解惑方面,貢獻累累,聲名顯著。

注:個人觀點只能參考,不可照搬。以下文字有刪節。

小學篇

普通學校pk好學校

環境的影響有多重要

首先回看孩子小學的學習生涯,我的結論是:小學階段,真的是沒有任何擇校的必要。

孩子是家裡的獨子,一家人圍著他轉,極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謝天謝地,孩子從小性情和善,懂禮貌,守規矩,樂於分享,能團結人。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也希望上一所所謂“好學校”。苦於“不對口”,我們上了“對口”的一所“普通小學”的“快班“。“普通學校”的孩子們普通,其實也就普通在他們大都沒有接受過超前教育。但是這些孩子大都性格憨厚,沒有過早習得大人們的勾心鬥角,他們表現的是人最為本來的童真與善良。對我家孩子而言,正可謂“物以類聚”、“如魚得水”。

孩子學校一共只有三個班,一班二班是所謂的“快班”,三班是所謂的”普班“。

我們在二班。學校要求快班的孩子中午必需在學校用餐,而我們住得離校近(過馬路就到),家裡有老人照顧孩子生活,覺得沒必要中午在學校吃。於是把孩子轉到了三班。沒想到三班的班主任隔三岔五地換!原來三班其實是作為學校接收”暫時過渡“老師的”試驗田“。

於是孩子的惡夢也開始了:今天孩子回來說老師又換了,明天孩子回來說有同學在他不在的時候往他水杯裡下東西......大駭之下,想把孩子轉回原來的二班。但是就在我們當初轉出二班的時候,有許多孩子從普班轉到了二班,二班已經爆滿了。校長親自把我帶到二班去看,班裡多一張桌子都不可能放得下了!

迫不得已,我們只好"找關係”不惜交納一大筆所謂“擇校費”,把孩子轉到了一所“好學校”。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我認為既然很多人認為“好學校”好,必然有它的道理,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那所所謂“好學校”幾十年前也是我的小學母校,自己對它有相當的感情。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誰知幾十年過去,物既不是,人也大非。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當我辦好轉校手續,到馬路對面的普校辦最後的交接時,老師們都很是不捨,我知道他們都很喜歡我的孩子。

一班的班主任對我說:”您怎麼不把孩子轉到我的班上來呢?我幾想帶您的孩子喲!可惜沒機會了!“我一時蒙了!是啊!二班回不去,我怎麼沒想到還有一班?!人在六神無主的時候,居然會犯這種低級得可笑的錯誤!可是轉學的手續已經辦妥,一切都已經是箭在弦上了.....

當我們滿懷對新的學校生活的嚮往,來到這所”好學校“時,誰知命運給我的孩子又開了一個玩笑!

當時該校的一名常務副校長一再對我保證,我孩子要去的這個班絕對是”學校最好的班“!但是從這個學校老師甚至保安對家長的態度,我就已經隱隱感覺到一絲不安,也許這所所謂的”好學校“平時看得上眼的都是大神級的天朝人物吧......後面孩子的待遇也不想多說了:同樣是隔三岔五的作業本莫名其妙地被人撕一部分,書包被人灌水,班上這個山頭那個山頭......一時頭都是大的!孩子整天處於鬱悶狀態,對家長也明顯產生出強烈的逆反心理。

一次在飯桌上孩子甚至把碗重重一摔,含著淚憤憤地說:自從我轉到這個學校,我哭得比笑得多!這句話強烈地震撼到了我!以我孩子溫和的性格,從他嘴裡說出這樣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但是我們卻無可奈何!畢竟對於孩子當時的處境而言,我們是有很大責任的!

我們別無它法,只能以勸導孩子為主,無非是那些老生常談:什麼”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的“,”困難是暫時的,你要向前看“,等等等等......好在孩子慢慢地在勸導聲中平靜下來,班上也有幾個類似處境的孩子,他們很快團結在一起,相互扶持,艱難渡過了那段小學生涯的後半段時光。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如今回過頭來冷靜地分析我們小學階段所犯的錯誤,一是在孩子轉回“快班”的時候處於典型的“病急亂投醫”狀態,甚至沒有想到還有個一班!二是對將要轉入的學校瞭解不夠,未能全面瞭解學校各班級的老師配備(話說回來,又有幾多家長事先能搞清哪個老師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多數仍舊是撞大運似地亂撞了。好老師撞到就撞到,沒撞到就只能自認倒黴或者趕快另想辦法了),對學校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幾十年前的認知狀態。

名校的名聲,實際上還是反映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那所所謂”好校“,也是我本人兒時的小學,學校招收的基本上是軍隊子弟,他們相對普通家長而言,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更加重視,僅此而已! 小學階段,學校老師水平都差不多。

所謂普校也有“好班”,“好班”也有“好老師“;所謂”名校“也有差水平的班主任,一但被孩子遇到還不如讓孩子待在”普校“的”好班“裡。中途轉學是大忌,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中途轉學。

因為你要轉入的那所小學,它可能在一段時間裡已經形成了各種自己的山頭,你作為一箇中途”外來戶“,受到各種排擠是很有可能的,關鍵在於班主任允不允許這種東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說,班主任決定了這個班集體的風氣。

回望孩子的小學階段,我們得出的教訓就是:小學階段實在是沒有必要擇校,擇校不如擇班!

初中篇

在外初的蛻變

很多人都想當然地以為我的孩子是所謂”牛娃“。其實在我眼裡,他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個孩子,除了有一個東西可能比一般孩子要強些,那就是英語。

語言的學習有它自身的規律,它有它的關鍵期,越早越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和孩子的媽媽是把英語作為一門技能性的東西來教他的。

在他還沒明白英語到底是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已經把他引入了它的大門。在他七歲的時候,他已經是《新概念》全國英語大賽A組的全國總冠軍了。這樣孩子的初中自然而然地,外校就成了他的目標。

因為社區的朋友有五年級就上外初的,所以到了孩子五年級的時候,我們也想讓他去試試。一方面我們有一定把握,另一方面孩子也想早日脫離那個令他痛苦不堪的環境。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那個時候報考外校需要學校配合出證明資料,可是當我們去那個所謂“好學校”請學校幫忙出個證明(僅僅證明孩子是那所所謂“好學校”的學生)的時候,學校卻以孩子不是畢業年級為由一口拒絕了我們的請求,任憑好話說盡(後來我們意外地得知,對他們班另外的學生,他們卻大行方便,不知道能不能叫無恥)!

無奈我們只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回頭找孩子的“普校”幫忙。沒想到我們早已離開二年的“普校”對我們依然熱情有加,沒提任何條件,欣然應允,一切問題迎刃而解!這二個學校的反差簡直太大了!可惜的是孩子太想早日脫離那個令他痛苦的環境,這一年的考試發揮不夠理想,以幾分之差失去了這個機會。

2012年的外校,每年的學費(也可能叫做“擇校費”)都是一萬,再加上在學校周邊租房陪讀的費用,雜七雜八三年下來沒得個七八上十萬是打不住的。作為工薪階層的我們,也覺得壓力有點大,原本是沒有打算去讀的。

當年武漢大學附屬中學也是很多家長和學生想去的地方,同時也是江城為數不多的可以通過考試選拔學生的學校,而且它沒有那筆“擇校費”。(當然,我們從外初畢業後,外初也取消了這筆費用!後面的外初學生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們同時報考了武大附和外初,當二所學校的錄取結果都出現在面前時,我是偏向於孩子去讀武大附的。但是家裡其他人不同意,七大姑八大姨討論後,決定還是上外初比較好!這樣我們來到了傳說中的武漢外校初中部。

外初的理念在我看來有點像蔡元培時代的北大,兼容幷蓄,開放包容,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李校長燦爛和煦的笑容似乎每時每刻都掛在她頗帶親切感的臉上,王校長成熟男性的嚴肅卻並不會讓你感到害怕,班主任是位盡職盡責的青年女老師,很快與學生們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

這一切與原來的環境是多麼的不同!原來的環境中,不光是孩子感覺到壓抑,就連我這個家長,當我每次不得不去見那些人時都感覺到悶得慌!在孩子原來的環境中,那些人永遠都是一副似乎你欠著他幾百塊錢沒還的模樣,無一例外!現在好了,孩子久違的笑容與自信又重新回到他的臉上。我十分慶幸孩子在這裡終於又恢復成了一個陽光快樂的男孩!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外初不光是環境寬鬆,孩子們的各種機會也要比別的學校多。除去前面提到的各種社團,別的學校為了出成績,很多所謂“副課”,都被學校生生砍掉。但在外初,孩子們不光照上不誤,並且老師並不是敷衍地應付,而是認認真真地教,用心地激發出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對孩子們而言,是比學習本身更為重要的了!

高中時期我兒子就是憑藉在外初被任科老師培養出來的興趣,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就是要對得起我的生物老師”,一路自學,拿到了生物省一的獎項,為後來的大學自主招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是後話,暫不多談。

除了副課照上不誤,外初每年一度的出國遊學也會極大地擴展孩子的視野,為孩子將來的發展鋪墊出一條五彩的路。除此以外,外初每年與新加坡合作的萊佛士項目,也會為孩子的未來打開一片廣闊的天地......總之,在這裡,只要你肯努力,機會是不會少給你的。人在快樂的時候總會感覺時光飛逝,孩子在外初的三年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

在外初的三年中,四百多名孩子,他的成績基本保持在年級前二百,偶爾甚至會到年級前五十,但在中考時,聽老師說我們這一屆在搞什麼中考評卷改革,孩子遭遇到了學習中的“滑鐵盧”......這是後話了,放到後面有機會再談。

總之,回望初中階段,我總結的經驗是,能夠擇校就擇校!因為武漢的各個初中實力水平相差有點懸殊,優質初中能給孩子更多的機會。

高中篇

艱難的擇校和自招之路

2015的中考,聽說恰逢武漢市的什麼中考閱卷改革。實話實說,每逢什麼“改革”,我們就要背時。好似冥冥中註定!考前學校專門聯合外高為我們外初的應屆初中畢業生打氣,給我們分析形勢。這些分析也非常實在,我們平時成績基本穩定在年級中上游,最差也沒掉到過二百多名以後,好的時候甚至考到過前五十名以內,所以對能夠順利考上外高還是有很大把握的。

但是,中考的結果我們還是成了滑鐵盧之役。孩子的語文成績出奇地低。

聽說有一句話是這樣的:上帝在關上門的時候,必定會給你留下一扇窗。

在中考制度上,由於外高屬於提前批,所以即便我們考砸了,也不會影響到後面的批次的錄取。當初我們為了避免在萬一出現這樣的困境的情況下束手無策,所以先與另一所省重點簽過約。

雖然後來這所省重點有點變著花樣地履了約(籤的是快班,實際上學校事後把快班擴大化,真正的快班其實只有一個),但孩子總歸有了一個兜底的學校,不然我們會直接掉到更低一個檔次的學校。

再一次說明了初中擇校的必要性!所以從初中開始,能夠擇校的,還是有必要擇校的。除非你的孩子非常優秀,完全不受初中教育的影響。我孩子有個在語言培訓機構多年一起學習的好朋友,高我們一屆,當年考外初的狀元。雖是考外初的狀元,但他初中卻沒去上外初,而是上的一所大學附中,中考去了華師一,最後保送去了北大。但這種孩子畢竟是個例。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階段,高中無疑是最為關鍵的階段了。因為中考的“滑鐵盧”,我們“滑”出了外校的隊伍。在我們最為失落的時候,我們接到武鋼三中拋來的橄欖枝。

據說鋼三是以數學競賽為強項,他們擁有全省最強的競賽教練。因為離家太遠,而且更為主要的是我家的孩子數學據我們的估計,他恐怕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前途。也就是說我們認為數學並不是他的強項。所以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這束橄欖枝。雖然我們沒去鋼三,但對方在我們”落難“時的這個電話,會讓我們永遠感激!

現在回過頭來回望,冥冥中每個孩子都有適合於自己的一方天地,真正的牛娃畢竟只是少數,牛娃看看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去強求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值。但是,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孩子小的時候以為自己的孩子就是“真龍天子”,自視不曉得幾高,越到後來越會發現,“牛娃都是別人家的”!現實往往讓這些人碰得鼻青臉腫。在社區泡了這麼多年,這些東西司空見慣!談及學校,必哈北大清華;談及孩子,必涉高分牛娃。孩子哪怕成績非常正常,僅僅只是因為跟那些“牛娃”比較起來差截距離,就自慚形穢,不敢多言。

我們絕大多數孩子都屬於資質一般的孩子,包括我的孩子在內。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在我們當前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中,從總體來看,學生階段”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是”數學“和”物理“。如果您的孩子剛好屬於這二門功課的強項,那麼恭喜您,您的孩子已經先天就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地位了。否則,只能老老實實地跟著大部隊長征了。在眾多成績中不溜秋的孩子當中,您想在高考的疆場上殺出一條血路,那麼當您一踏進高中的門檻時就好好”算“一下,將來您一定是不會後悔的。

在我們當下的教育制度中,高中的孩子的去向有一部分是所謂的出國黨,他們是不需要參加高考的;另外還有一部分就是通過各種競賽,或者你在高中階段在年級的排名靠前,拿到高校的優惠條件。如果競賽成績理想,那麼他們就會直接拿到名校的入場券,也不需要參加高考了。如果競賽成績稍次的,或者在年級排名靠前的,他們也需要和大家一樣參加高考,然後在高考後再去參加高校的所謂”自主招生“及其這類的考試,根據你的自主招生的成績來決定給你什麼樣的優惠條件,然後根據你實際的高考成績一併決定你能不能上理想的大學或者上什麼樣的理想大學,這就是所謂的”高校自主招生“及其類似的新途徑。

隨著近年自招的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敏銳地察覺到實際上這是給了這些參加自招的孩子在高考的路上多上了一道保險繩。如果你家的孩子成績中等,按你家孩子的水平可以上個一本,你如果拿到了自招的優惠,那你孩子說不定就可以上211甚至是985都不成問題了。我們知道高考時一分壓一大批人,高校自招一降就是二三十分,甚至直接降到一本線,這樣的機會白白放棄是不是殊為可惜?

如果想參加自招,一進高中甚至更早就要開始規劃。如果等到高二高三基本上就沒什麼戲了。因為那時你再準備已經來不及去拿這些自招時需要的東西了。目前高校自招承認的競賽主要有數、理、化、生、信息等,數理化生基本都認,信息競賽要看各個高校自己的規定。但是問題來了:目前我市並非所有的高中都有競賽教練。除了華一、二高、鋼三、洪高,別的學校你根本找不到競賽教練!這就是高中為什麼要擇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於實在找不到生物競賽教練,想要通過競賽拿獎過自招,兒子只能通過刻苦自學這華山一條路了。回望那個時候,有時是我們大人一二點起夜的時候發現孩子的房間還亮著燈光。後來問他為啥只對生物感興趣,他說他要對得起他的初中生物老師!就這!由此可見一個老師可以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深刻!

武漢“非牛娃”的12年學習之路,心酸真實,苦盡甘來

由於學校沒有生物教練,對競賽至關重要的集訓信息一開始一無所知。然後這種集訓一次五千,暑假寒假各一次。再然後是初賽、複賽。複賽之後的某一天,我們接到學校老師打來的電話,他很高興地祝賀孩子拿到了生物競賽的省一。他說孩子的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清北的門...問題是我們依然找不到競賽教練!接下來是三千大洋的省隊選拔,很可惜我們競賽的腳步只能邁到這裡了。清華北大隻能是遙遠的一個影子了......

雖然沒能進入省隊,但省一的獎項可以讓孩子在高校的自招中免掉筆試,直接進入面試階段。這一方面避免了筆試時間與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衝突,使孩子能儘可能多地參加各校的自招考試,另一方面讓孩子直接有了保底學校,可以以較為輕鬆的姿態進入高考的準備了。

填志願的時候兒子覺得廈門大學雖然教育質量很好,環境也非常優美,但考慮到今後的就業實際,糾結了好久,最終還是忍痛放棄了。兒子很懂事,為了將來的就業出路,他甚至把高校的食品專業也填報上去。至於具體填報的學校,現在還不方便交待。前面說過蠻多次,我們並不是所謂的”牛娃“。所以才要費時費力地想拿到自招的機會。高考分數出來後,如果沒有自招,我們的分數越發不中看。但它與孩子的真實水平還算符合,我們也表示知足。回望高中過程,你會發現高中的擇校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非常關鍵的。江城的九大名高,特別是華一外校這類的學校,它們給學生的機會要比別的高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的結論是:高中盡其所能地擇校擇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