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祕密?


01 一張老人的照片,看哭了多少人


這個春節假期,就算是十年之後人們回想起來,也會感覺過得異常艱難。


2020年開春,如果說鍾南山院士是全國最大的“網紅”,相信沒有人敢提出異議。


這個已經84歲的耄耋老人,可能是年齡最大的“逆行者”。一張在開往武漢高鐵餐車上疲憊睡去的照片,看哭了多少人。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等他落地武漢,就立刻馬不停蹄開始了實地走訪的工作,一刻也未敢鬆懈。

也有人記得,2003年爆發“非典”時,也是鍾南山院士衝在最前方,不顧自身安危,在前線主持工作。

還記得在紀錄片裡,他身穿隔離服,堅持近距離觀察患者,並且在病魔肆虐最厲害的時候,因為會一下子就傳染一家。有的醫生都不敢進去(病房)了,當時送藥、送餐都是從窗戶遞進去的。

鍾老為了安慰大家,他說“這些重病人,你(們)都轉給我。”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面對某些人的畏難情緒,他也曾經擲地有聲:

“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也是他,不斷地安撫人們的情緒,讓大家可以安心接受治療。

非典結束之後,鍾老因為操勞過度,被檢查出了心肌梗死。

直到今天,他的心臟裡也放置個支架。

17年後的今天,又是他,和他身後的白衣天使們,挺身抗戰在第一線,為人們築起了一道血肉長城,共度難關。

也是他讓大家知道,恐慌面前,必須冷靜。

有人不理解,鍾南山年齡這麼大了,本來可以頤養天年,為什麼還冒著這樣大的風險,奔走呼號在危險邊緣?

這一切,都要從他的兒時講起。

02 “留下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


現在的人,提到鍾南山,都知道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

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親,鍾世藩,是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他的母親,廖月琴,也是一名知名的醫生,是我國護理學的先驅,也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鍾世藩教授,1901年出生於福建廈門,從小便失去雙親,給一戶人家做僕人。

但是在艱苦的條件下,鍾世藩仍舊刻苦學習,考入協和醫學院。1930年,他從協和畢業,在上世紀創辦中山醫學院兒科病毒實驗室,也是我國最早的臨床病毒實驗室之一。

鍾世藩教授就算在下班後,也會在家中為群眾看病,待人接物有儒雅之風。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下,兒子鍾南山很小就體會到,治病救人乃醫者根本。

父親一直是鍾南山的榜樣,他說父親曾說過:

“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

而鍾南山院士現在的所有行為,也驗證了這句話。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03 家業有興衰,家風無曲直

如果您曾去北京旅遊,細細觀察老北京四合院的對聯,就會發現有很多相映成趣的“治家格言”。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詩書寄素業,水石澹幽居。”

“積善人家,必有餘慶。”

“門庭清且吉,家道泰而昌。”

“福海朗照千秋月,壽域光涵萬里天。”

這些治家格言,也就是所謂的家風,雖時代變遷,但仍源遠流長,被家門子弟奉為典範。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也許你會不屑一顧:

“也有很多普通家庭,出了好多優秀的人才啊?這和家風有什麼關係!”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不一定普通家庭,就不講究家庭風氣。

好的家庭風氣,並不來自於物質優渥,而是來自於家裡人的言傳身教、行為規範。這些氛圍,才能直接關係孩子的成長,影響他們後天氣質的養成。

04 陶行知先生與“四顆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宋慶齡稱為“萬世師表”。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陶行知曾提出的“生活既教育論”、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至今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沿用。

他的教育理念,用現在的眼光看,仍是先進而不落俗套的。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曾經看過他的“四顆糖”的小故事。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當下,他就進行了制止,並叫男生到辦公室去。

見到男生,他先掏出一顆糖送出去:

“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

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

“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怯生生地接過糖。陶先生又說:

“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男孩感動得哭了,說:

“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最後,陶先生又掏出一顆糖:

“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在上述對話中,陶行知先生未出一句惡言,既讓男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為人師表,堪稱如此!

也許,你會好奇:如此風範的陶先生,想必是出生在鐘鳴鼎食之家嗎?

大錯特錯。

陶行知先生出生自寒門,媽媽沒有文化,靠替人漿洗衣服補貼家用。爸爸也識不得幾個大字。

但就在這樣的底層家庭裡,他的媽媽卻在勞作之餘,給他講歌頌勞動人民善良美德的民間故事。

這些小故事,猶如一顆顆種子,在小陶行知的心裡,生根、發芽,直至開出美麗燦爛的花兒,溫暖了這個世界。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05 學會講故事,一樣可以樹立家風

不管家族大小,只要父母學會為孩子,講述祖先的故事,讓他們產生自豪感、自尊感、歸屬感,好的家風就能傳承下去。

這就像,你拿到了屬於自我家庭的“人生腳本”,並把它傳承下去一樣。而你的子孫後代,都會按照這個劇本進行演繹。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人生腳本”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最早提出的。

你的“人生腳本”的內容,不取決於你自己,而是由你在童年時做出的對自己、對人生的規劃所決定。

你在編寫“腳本”的時候,有些是有意識層面的,但是更多的,卻是無意識層面的。你尚不能明確的認識到這些,因為它們是來源於你對世界的瞭解,和他人的關係。

每一個子女,心中都會裝著父母編寫的腳本。更為重要的是,在人生的某個時刻,你也可以根據需要來重寫自己的“人生腳本”。

也許,我們的家庭前輩,並沒有做出過什麼可歌可泣的大事件。

但是我們仍舊可以,通過描述祖先完成一件事的“初心”,讓孩子知道前人曾經做過的努力,而不是單純地進行故事描述。

如果這樣稍有難度,父母也可以樹立良好的榜樣,用一點一滴地良好行為,對孩子進行耳濡目染。

就像曾國藩曾說的:

“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不要執著於給孩子“贏在起跑線”,你的所作所為,才是你給孩子樹立最好的家風、最好的奇起跑線。


無雙國士鍾南山、萬世師表陶行知:他們背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