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作文指导:学汪曾祺《昆明的雨》,在写景散文里,给人物一些镜头

很多人喜欢汪曾祺的文章, 他的书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按他儿子汪朗的话说,他父亲留下的“这碗茶”,这么多年居然没“凉”,还挺“香”。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我想一方面,在这个忙碌的、沸腾的社会里,汪曾祺的文字是“治愈”型的。在他的文字里,很少看到“忙碌”“抱怨”“戾气”的气息,干净通透,让人感到心里干净、安静。第二方面,他的散文语言简洁,长短句恰到好处结合在一起,很少堆砌辞藻,读起来一目了然,但是“淡而有味”,让人感觉如好友聊天,可知文字可亲。

《昆明的雨》是他的一篇写景散文,被选入部编版八年级教材。提到汪曾祺,不得不提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存活了近九年时间,而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1984年,年逾花甲的汪曾祺写了《昆明的雨》,深情地回忆他在昆明度过的岁月,而开头的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言简情深,让人感动。


作文指导:学汪曾祺《昆明的雨》,在写景散文里,给人物一些镜头

在《昆明的雨》里,正面描写雨的文字并不多,在这不多的文字里,却用了一些情感丰沛的语句赞美昆明的雨,“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旺盛”,文字里透出一种明亮的,清新的,丰盈的美。但是文章更多的是运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水池,木香花等来衬托昆明的雨。何况,雨总容易引人情思,雨更大程度上只是作为一个回忆昆明的载体,雨季和雨景只是作为作者回忆昆明的背景。

“对于生活中的美,哪怕只存在于犄角旮旯,他也要极力挖掘出来并着力表现,这是他的作品的基调,是发自内心的诉说”,怀着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把昆明雨季的美物和美味展现出来,让读者如在昆明,如见湿透了的木香花。更重要的是,在这篇写景的散文里,也把镜头对准了“人物”,通过”凡人小事”来体现昆明雨季别样的美。


作文指导:学汪曾祺《昆明的雨》,在写景散文里,给人物一些镜头

在本文中,共有三个描写“凡人小事”的镜头。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姑娘戴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秀了满帮花的鞋。服饰美,一个少数民族的女孩子,淳朴,美丽。音韵美,卖杨梅的声音娇娇的。才知昆明的雨,在汪曾祺记忆里,如果有情态,就是娇美的,如果有声音,也是娇美的。经过雨浸润过的昆明,是柔美的。

(2)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曾老写的一首诗里有这几句: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在他的文章中,充满对”人“的尊众,对善良人性的肯定。那位房东是很美的,一来说,本和房客是素昧平生,却愿意把可以“拿到花市卖”的缅桂花送给各家;二来说,有一个养女,体现房东善良;三来说房东家的七寸盘子,满满的缅桂花,新采的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这些东西漂漂亮亮,体体面面,表现了房东的一颗真诚之心。这种发自天性的善良,让人心软软的,暖暖的。通过送缅桂花的房东,可以让人感觉到昆明的雨是“温”的,“暖”的,“软”的,谁不爱这种格调的雨呢?想来作者想通过这些文章呈现各种美好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品味,懂得珍惜。

(3)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小街,小酒店,半斤酒,才知昆明的雨也和古时李商隐诗句里的雨一样,有挥之不去的清愁。这雨,就和在雨中“一只脚着地”的鸡一样,有着几分安静、有着几分淡淡的愁。但这愁,终究化成记忆里的情味,读来是诗意的美好。作者是多么怀念那年的雨,那年一起喝酒的朋友,还有莲花池的小街。

总之,作者在这篇写景散文里,也写出了“人物”之美。人物的美和雨的美是相辅相成,和谐共存的。当然,在写景散文里,纯粹写景也是一种风格。但是,我想很多读者都想读故事,喜欢从故事里的人找到自己或别人的影子,喜欢作品里有一种”凡人“烟火味。那就学学汪曾祺,在写景散文里,给人物一些镜头,也许会使作品更出色。

作文指导:学汪曾祺《昆明的雨》,在写景散文里,给人物一些镜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