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家裡辛苦供錢給弟弟上私立學校,弟弟還整天打遊戲不學習該怎麼辦?

Avril--aili


我的孩子十三歲,玩手機的時間已有十年,最初玩遊戲是因為他的視力是弱視,為了加強治療效果,才給孩子手機,以此增加對視力的刺激。現在眼睛好了,手機上癮了!(這個治療弱視的方法不推薦,沒有科學依據,是因為孩子記住了治療儀裡的所有信息,不得已而為之)去年他還曾和我談過要放棄學習,去打專業比賽……經過近一年的溝通,目前有所轉變,雖然還沒徹底放下手機,相比之前也算小有收穫,我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你,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和他成為朋友

沒有哪個家長是願意讓孩子玩遊戲的,因此,當孩子拿起手機且不放下那一刻,我想多數家庭的畫面是家長暴跳如雷的指責和批評,也會有搶奪的場面發生,但越這樣,孩子似乎越喜歡手機,我們家也是這樣的情景。因為沒效果,所以我想改變,於是我開始對於孩子的狀處於旁邊觀察的角色,他玩的是什麼?為什麼玩?同學中都在玩哪個遊戲等。有一天我看他比較開心,就和他聊了聊遊戲,談話中我滲透了一個觀點,時代不同了,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潮流,家長們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因此想和他學學遊戲,也便於和年輕的同事溝通時可以有話題……從那之後,我們聊了很多關於遊戲和網絡的那些梗,從中我發現他有兩個優點,比如歸納總結的能力,他能把遊戲中的角色,誰和誰之間的關係,以及權重等總結的很清晰,再打團隊賽時能做到很好的引領和分工,另外面對遊戲的輸贏他能很平和的處理,不驕不躁……於是我藉機和他聊對人生的看法,為人處世的方法等,然後在學習中如果他有懶惰或者不願面對考試失利或者因某種成績而驕傲時,我都會引導他通過遊戲中的感受去處理發生的問題。

二、手機是把雙刃劍

兒子雖然沉迷於手機,但地理、生物、歷史等課程卻很優異,有時會給老師指出不足,老師問我他都看過什麼書,書確實看過很多,但一個孩子的書籍會有多深奧的知識呢?於是我問他怎麼知道的那麼多,他會說:手機唄,你們不要以為我拿起手機就是打遊戲,我不清楚不知道的事也會去查,這樣帶著興趣學習不好麼?於是我就藉著他的話表揚他,有時他再玩遊戲,我也會說:兒子,又在查什麼知識呀,給媽媽分享一下!慢慢的,在我偷換概念的時光裡,他拿手機看新聞、看百度百科等的時間再逐漸增加,於是我會在他喜歡的範圍再給他買些書,讓他通過手機和書籍去校對下答案!現在他用手機玩遊戲的時間也在逐漸減少。



基於我的經驗,裡面有幾點細節提醒有相同經歷的朋友借鑑:

1.不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切記!切記!

2.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的網癮不是一天形成的,改變也不能一天完成。

3.及時給孩子正面的確認,讓他獲得力量!

4.迷戀手機的孩子多數因為孤獨,要讓他的生活豐富起來,要對他多些關注和愛。

5.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一個人不能只有一個愛好)慢慢的用其他的興趣去替換,這個替換的過程,不能是硬性的,要順著他的節奏,不經意間給帶到另一個軌道上來。

世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每個孩子的情況和家庭情況也否各不相同,我們的方法未必是一樣的,但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一致的,因此記住我的細節提示,期待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家的驕傲,國的棟樑!


IDOME


打遊戲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和上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沒關係!沒個人都有玩的心,小朋友更難抵住誘惑。弟弟之所以喜歡整天打遊戲,是因為周圍環境提供了打遊戲的土壤。如果從來沒接觸過,或者家庭提前給予適當約束,相信他不會著迷!

我家有個小屁孩,也很搗蛋,在平板上昨晚作業也想玩遊戲。因為我是高度近視,很擔心孩子用眼過度,我們都約束他,每次使用平板不能超過二十分鐘,做完作業基本就到時間了!

現在電子遊戲、網絡遊戲太多了,擋也擋不住,確實另家長頭疼。本人之所以高度近視,也是小時候通宵玩小霸王,玩廢的!

肯送去私立學校,說明家長很重視教育,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心。在學校,一般都不允許帶手機,想玩了玩不了;家長能把握的是孩子在家裡的時間,家人如果在這段時間不玩手機、不玩電腦,而是那本書看,相信也會引導孩子去讀書,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自我約束能力差,不能以身作則,怎麼能要求孩子插上天使的翅膀,展翅飛翔?

家長能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比較溫馨的學習環境,家庭要和諧,要養成良好的家風!不能將問題歸在孩子身上,家長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成長,塑造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成人後有正確的三觀,有能養活自己的本領!





被流放的太子


打遊戲不一定是錯,但是影響學習就是錯,一個真實案例,我堂弟他平常在家也是整天打遊戲,一見到他就是在打遊戲,但是他的學習並沒有影響,成績還不錯,班級前五名,沒想象遊戲段位既然是王者,你說這氣不氣人

如果你弟弟影響了學習,可以嘗試帶你弟弟去一些高校和比較好的公司逛一逛,同時也可以去一些高職院校和一般的公司做一個對比,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個人建議,不喜勿噴


小金子的vlog


先跟他講道理吧,告訴他家裡人的辛苦錢不是讓他打遊戲的,如果聽不進去的話,和爸媽簡單溝通一下聽聽看他們的想法,他們如果執意讓你弟弟上私立學校,你就別說了

我弟弟就是其他都好就是學習不好,特別喜歡打遊戲,中考沒考上公辦高中唸了職高,我爸媽想託人找關係花幾萬塊錢讓他讀普通高中,我弟也挺想去讀的因為他朋友大多在公辦高中讀書,可是自己每天抱個電腦,說是學習其實是在打遊戲全家人都心知肚明,我說了幾次就不說了


綜藝影視劇場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不建議上私立學校。我爸創業初期有點錢就把我送到私立貴族學校了。剛進去,他們攀比品牌我都不懂,玩遊戲都是幾千幾千的衝,在初中那個叛逆年代被人家攀比鄙視的有虛榮心了,在學校迷失了,私立學校的老師也是看人下菜,有錢人家的孩子他捧著沒錢的犯個小錯都要批評你幾天,因為這樣後來也就也沉迷在遊戲中了,後來初三畢業退學一年,才慢慢沉澱下來。後來去了,高中上公立學校三流高中最差的班,一路逆襲到最好的班,因為英語特別差高考考了26分,不過最後也勉強上了個大專。這是我的真實經歷後來感悟,孩子需要的不是過好的硬件設施,需要的是像公立學校沒有太多攀比,老師沒有太多異樣眼光,相對平等尊敬舒服的一個環境。那樣才能讓青春期的孩子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翩若驚鴻影693


既然是不良投資,有機會想重新盤活,就讓他吃些苦頭,工地,飯店打工,斷資金。讓他知道掙錢不容易。如果沒有用,徹底斷供,該掙錢掙錢去。這些年最大的問題,就是窮兒富養,到最後只會養成窩裡橫的白羊狼。殷鑑不遠,不錘鍊怎麼能有好鋼?捨不得敲打,永遠是廢鐵一塊。請你頭腦清醒並告知父母,愛和寵溺嬌縱,是兩碼事。不過據我的經驗分析,恐怕已經教育晚了。三歲看老,小時候沒養成好習慣,就等著自食惡果吧。我一直的觀點都是,如果孩子忤逆不孝,最大的責任,一定是父母沒有教育好。不接受反駁!


三笑留名不留痕


你好,你的弟弟可能是處於叛逆期吧!而你們的方法可能是大聲訓斥和生氣對他的不滿。叛逆期的孩子是你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想,就會做出不符合父母的意願的行為,不受父母的管教,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會和父母頂嘴,吵架,甚至會大打出手,不在少數。因為在叛逆的孩子心裡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並以自我為中心,不想讓父母把他當成小孩子了,認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想要逃脫父母的束縛。

你弟弟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的自制力不行,很容易對一些新鮮事物特別是遊戲不可自拔,家長又沒有好好的教育而沉迷遊戲。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總是遠遠的大於父母所想,對於缺愛和關心的孩子來講很容易對遊戲產生依賴,其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遇到困難時選擇藏在心裡,因為他們認為父母是不愛自己的。但是在網絡裡,孩子不僅可以找到很多時常“關心”自己的“朋友”,而那些“朋友”還幾乎可以做到隨叫隨到。

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網絡和網絡遊戲,不要因為害怕而不讓孩子接觸網絡。固定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多陪伴孩子,並選擇其他有趣的事物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生活在水裡的魚


私立學校招生內幕。因我在私立學校要作過三年,對私立學校的經營模式是深有了解的。每到小升初、中高考之時,學校所有教職員工都要肩負招生重責,去廣泛開展宣傳招生工作。本地老師紛紛出校去往自己所熟悉的地方,外地的老師會被學校會分成若干小組,前往指定地區的學校開展工作。招生是學校的生命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升學季,招生黃金季。所以,學校組織嚴謹,上下一心;紀律嚴明,獎懲分明。在招生過程中,先鋪天蓋地地發放宣傳材料,力求送到陪考的家長手中,遞到剛走出考場的考生手裡,讓學生、家長在第一時間收到各自學校的宣傳。等到考試成績出臺後,學校能夠在第一時間拿到考試成績,然後開展對尖子生的招收大戰。比如中考狀元,三年高中學習生活中,生活學習不收一分錢,還會發給補助,高考考上清華北大,還要獎勵十萬、二十萬不等的獎勵金。用把稻草講成金條的宣傳之能,不吝惜把鞋底磨穿、把嘴皮子磨破,哪怕是把狀元家的門檻踩平,目的只有一個,把各地上等生優等生招收過來。這是招生工作的龍頭,是學校招生的重點戲,決定著學校招生工作的成敗,學校的生存發展。狀元的到來,又成了新招生的噱頭,難明真相的家長看到宣傳,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私立學校,認為這是名校,校內師資雄厚,孩子進了學校,升學就有了保障,成人成才學不是夢想。熟不知,當他把孩子送進學校的代價是高昂的,他們要分擔狀元們的學費、生活費、獎金,學校老師的薪金,老闆豐厚的回報。我曾戲稱私立學校的運作模式是羊毛出在狗身上。

私立學校管理內幕。首先,把所有狀元、優等生集中起來,也有少數是教工子女,或重量級關係戶學生,放到一個班裡,選拔最優秀的班主任,最有經驗的老師任教。這樣的師資配備,足以藐視重點中學的重點班。這個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肩負著創造學校新的神話,創造下一學年招生的王牌。奏皇島那所我任教的學校,曾經考出過河北省文科狀元;有一年一個班考上兩個北大,就這一點,連秦皇島一中都神情不爽。剩下的學生,一律是平行班,按分數均灘,老師自然也就自由搭配了。平行班裡,絕大多數成績平平,更突出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家長出於無奈送來的。他們在家裡是銷金神獸,在學校是老師的刺頭。他們平時紀律好裡睡覺,不好時說話,玩手機,老師也不是不管,但面對這樣的群體,更多時是力不從心。在這樣管理機制下優秀者恆優秀,平平者升優如鳳毛麟角,低劣者難換新顏。

你弟弟的處境。你弟弟一定不是重點班裡的學生,家境也一定不錯,所以他在學校裡享受著校園裡優裕的起居生活。日常也被學校嚴明的學習生活紀律約束著,定期回家、返校。我能想像出他在學校的生活情境,對於你弟弟而言,每次回家都是一次狂歡,每次回校都是走進深淵。因為班裡有太多與他相類的同學,他們相互影響,打成一片,班裡自然就會兩極分化,老師工作重點當然是要關注相對優秀的學生,面對這樣的群體,老師也是力不從心,甚至無能為力。你弟弟他這樣的同學,上課玩手機就像班裡有學生玩玩手裡的筆一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只要不太出格,只要你不退學,班級無恙,老師無恙,學校吉祥。你弟弟現在也許度日如年,也許是玩得樂不思蜀。

你弟弟的出路。從問題本身上來看,你弟弟起碼是個不能自律的學生。一是和他談心。他也可能正處睛叛逆期,找一個他比較敬重的人和他談,這樣他才能吐出心聲,引領他儘早讓他走出迷惘。澆樹澆根,幫人要幫心。然後或聽從,或完善,或建議,力求達成共識,儘快開始新的生活。二是經濟調控。條件好,他的要求一定是絕大多數得以滿足,現在他根本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什麼是生活,什麼是日子。從現在開始,對他的要求開始權衡,開始調控,直至把控,讓他知道錢不是大風颳來的。目的是讓他知道,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才有生活的資本,否則就遠不是現在這樣憋屈。三是環境體驗。環境對一個人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休學,或是在假期,讓他到生活之中去,讓他到艱苦的工作環境中去,讓他親身體驗生活的不易,這一切都是學校、課本中學不到的。從中體驗到的艱辛,都將成為他改變現狀的動力。四是轉學。不要過多地寄希望於私立學校的宣傳,這種厚望的實質是對孩子監管的推脫!這也是我在上面給你說那麼多的原因。給他轉到附近的公立學校去,對於他來說,班裡的整體品行要好於現在,對他的影響應該是有益的,同裡家裡易於對他監管,真正肩負起教育管理之責,盡心盡力。

綜述:時光如梭,你弟弟的時間是寶貴的,給你們監管教育的時間更是短暫的。從現在起,挖出他內心所想,改變他對生活的認知,改變他現在的環境,力求讓他提高認知,從心開始。當他心有所務,自然就會心無旁騖,手機也就放下了。

最後我要說,如果現在不能改變他,以後就更難改變了。


老樵


看完題目,估計你比弟弟大上不少吧,有一股家長的味道,都望子成龍,都是給孩子最好的,弟弟不學習我們覺得委屈傷心,辜負了家裡人的一片心。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分開來看,一是,不管弟弟在讀的是那個學校,弟弟整天打遊戲不學習都應該問怎麼辦?二是,我家弟弟上的是私立學校,花了不少錢,為什麼還在打遊戲?是學校的原因嗎,還是弟弟的原因,還是家庭的原因呢?我們來分析看看

一,不管弟弟在那個學校,公立或是私立,打遊戲不學習怎麼辦?

曾有人問我如何分辨學霸與學神,我說學神是“以玩的心態學習”,學霸是“以努力的心態學習”。學霸想要個好成績,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學神只想要念書,唸書本身對他已經構成足夠的吸引力,考得好反而是附加的福利,根本不需要自律。可是你弟弟是個學渣。怎麼辦,主要還是要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和自己律能力。

建議:多和弟弟溝通一下,一是要找回學習的興趣,二是想辦法培養自律能力,不要著急,慢慢來,慢慢適應。

二,弟弟上的是私立學校,花了不少錢,為什麼還在打遊戲?是學校的原因嗎,還是弟弟的原因,還是家庭的原因呢?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反而是不好的,我覺得家庭原因反而是最大的問題所在,首先我感覺到的是付出與回報的一個問題,我們家裡付出了金錢,那麼弟弟就應該回報好的成績,你們可以再辛苦一點,出錢給他到國外去,到國內最好的學校去,成績就一定好嗎,這個顯然不太成立,也反應了家庭當中急功近利,比較愛找外部原因的不好氛圍,這樣更容易給孩子壓力,在這裡來說,作為家庭或是家庭成員我們應該多關心關注你的弟弟,並不是一味地給他好的條件,這可能反而恰恰助長了他不愛學習的習慣。

再次,上了私立學校就外事大吉了嗎,我們選擇私立學校可能考慮有下面三個原因吧、

第一:私立學校全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得到家長認可。校園讀書的氣氛比較濃厚,學習氛圍好,家長不需要去為孩子的作業輔導而愁苦。

第二:私立學校的教學質量好,升學考試成績優異。

第三:私立學校的老師更有責任心。私立學校的老師競爭非常厲害,各班級各學科之間的評比都會讓老師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其實,孩子到底上公辦學校還是私立學校主要看學生自己,孩子聽話學習自覺性比較強,家長有時間監管孩子,孩子上私立學校和公辦學校都可以,假如孩子調皮,學習自覺性差,家長上班比較忙,完全可以讓孩子選擇私立學校讀書。

建議:首先家長或是家庭要有一個好的氛圍,父母及家庭的成長對孩子影響也很大,二是可以和學校溝通一下,讓學校也針對性的作出一些方案,一個好的教育肯定離不開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共同努力。


魚眼世界觀


第一:家長應該對孩子網絡的好奇心正確和科學的瞭解,不要對孩子正常上網的活動橫加阻擾,還要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不能正確引導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正在增強,無端的指責會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緒。

第二:正常地引導孩子健康地使用網絡、如何交友,利用網絡聊天中有利的因素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家長也可以適當地與孩子共同學習使用網絡,這樣既可以親身體驗網絡,又可以找到與孩子的共同語言,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同時家長還可以在手機上安裝優成長APP,過濾不良網址,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響。

第三:家長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治療知識。很多家長面對子女手機成癮,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哭訴,最終又束手無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確面對,並用適當方法去改變孩子,轉移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獨立承擔家務勞動,並長期堅持;經常與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徵求孩子的意見,並採納合理的建議;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時協助孩子調整負性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走出手機成癮這個迷陣。

改變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法。

許多父母教育方式過於簡單,要麼一味溺愛、放縱,最終導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應對外界事物;要麼對孩子嚴加看管,甚至將其關在家裡,不能出門。一旦孩子網絡成癮,便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將孩子一棍子打死。這些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都是導致網絡成癮的高危因素。事實上,對孩子施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改變網絡成癮問題的關鍵。善於“彈性說服”,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瞭解孩子的需要,切忌危言聳聽。

家長在社區中,還可以聯合其他家庭,在小區中營造健康的文化交流環境。在學校不能控制的業餘時間,可在社區的幫助下,組織孩子搞些有益的網絡競賽,宣傳網絡技能,通過家庭的比賽和交流,引導孩子怎樣正常使用網絡健康使用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