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在北京兩千萬人中,一眼就看出是北京本地人?

玩美問答


要說在2000萬人中一眼認出誰是北京人?開玩笑吧,2000人還差不多!現在年輕的不好認了,老北京還是可以認出來的,而且不用說話就可以認出來,這就叫功夫。比如您走到北京大街上,不知道怎麼走,那您就得找人問路,這時候就得找北京人問路,找一外地人問路那也不靈啊,問也是白問,瞎耽誤工夫。那怎麼分辨北京人呢?老北京人首先從髮型,穿著打扮大致可以分辨出五分,另外五分要看他們的眼神,尤其是老大媽的眼神,那是一種飽經風霜的眼神,那是一種充滿樂觀自信的眼神,那是一種略帶點兒高傲目空一切的眼神。那眼皮略微有點兒往上瞟,這就是北京老大媽了。您找她問路準沒錯,而且個個都特熱情。同樣您和北京的老大爺問路也是一樣的,不過筆者覺得老大媽識別度更高一些。說了這麼多,您就應該感覺到了,老北京人給人的感覺是外冷內熱,他們是很樂於助人的。所以您要在北京逛找不著路的話,請放下身段,說聲:大媽,勞您駕,請問到xx地兒怎麼走,或是:大爺,請問您,到xx怎麼倒車呀?您得到的一定是熱情的,耐心的,清楚的,讓人滿意的答覆!這,就是北京人!


總有云開曰出時


在北京2000多萬人當中,怎麼一眼能看出北京人來對於我這個北京人來說還真想聊幾句。我認為我們北京人有以下幾個特點,所以無論走在北京哪個地方只要一看衣著打扮或者言談舉止就知道是不是北京人了。

我們北京人衣著打扮,無論是男女老少絕大部分都很普通與隨意。我們北京人衣著打扮主要講究的是得體乾淨與整潔,沒有幾個北京人會走在大街上穿著怪異的衣服。比如說夏天女孩子們上露胸下露半截屁股的那種超級暴露裝,在我們北京女孩子們從小接受的家教當中很是很丟人的。北京男孩子們基本上也不會穿著衣著怪異的衣服,更不會染著五顏六色的頭髮脖子上掛著大金鍊子,因為在北京的傳統觀念當中只有青皮才會這種打扮。

北京人冬天再冷也不會穿貂,因為穿貂掛狐束在我們北京的觀念中,基本上都是臭顯擺的土狍子暴發戶。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們北京人基本上不會左顧右盼更不會橫衝直撞傍若無人,是有什麼事去哪兒直接大步流星是該怎麼走怎麼走,該等紅綠燈就等紅綠燈,該讓車就讓車。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只要聽個嗓門高的可以說就沒有北京人,因為北京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做人不要太張揚。

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以及在北京的地鐵公交上,我們北京人沒有亂扔垃圾搶座打架鬥毆吵鬧的,因為我們在自己的家鄉要臉要面子。無論其他的人怎麼樣,但我們自己依然守望著心裡的一片綠地,因為這是北京這是北京的家園。


用戶夏天的風


北京有句老話叫:抬頭的老婆低頭漢,說的是抬頭走路的女人都是橫主不好惹,低頭的漢子有心機不可交。也就是當你在街上看到的女人都是低頭走路,而男人大都抬頭走路,這就是北京人的明顯特徵。

由於京城文化的薰陶,和傳承了規矩文化,大多京城孩子都有很好的教養和為人規範。張口必稱您,見面必熱情。不虛張不做作,千人萬人中你一眼看到那個眼神自信不虛偽的人必是北京人。

有人說北京人排外,那純屬是造謠或跟本沒接觸過北京人。如果你懂點規矩講點禮貌北京人必熱情有餘,比如你打聽個道兒,張口就嘿嘿的必招人不待見。你說句勞駕,即便問不清楚他能帶著你直接過去,這準是北京人。

北京人眼睛聰慧心裡單純,你看他眼裡閃著光一幅聰明像,其實心裡沒嘛。北京人說話辦事不兜圈子,直來真去。你別在北京人面前抖機靈,他看得出也罵得出。不管生人熟人有事兒說事,你想犯小人秒辨即被罵。因為北京人吃過見過閱人無數,小計兩根本瞞不過去。

千人萬人的新老北京人裡尋找到北京土著很容易,只看眼神和走姿就能分辨。堅毅、聰慧,見過大世面的眼神。自信、誠實,京城文化的傳承。走有走像站有站像,說話辦事講規矩有禮數講面子。心中有天地踏實懇幹但不受氣,嘴貧心善但句句暖人不傷人。不管貧富北京人不拍馬不嫌貧,大官大錢見過不是自己的不眼熱,要飯的走到家門口照樣把熱的端出來給你。北京人不排外,因為首都就是全國人民的,但沒規矩沒人樣的就是不待見你。


返鄉歸來


北京人與外地人還是有區別的,無論外地人怎麼改方言,學說北京話,但地道的北京人一聽就能聽出來。

1、氣質。北京人自然大方,不張揚。比較低調,沒有霸氣。

2、穿著。北京人穿著得體,整潔乾淨,女人不會穿薄、透、漏的衣服,讓人看了低俗。男人不會穿得花裡胡哨,顯得流裡流氣。

3、說話。北京人說話客氣,講究。與長輩說話張嘴閉嘴就是“您”,從來不會你、你的沒有教養。

走在大街上,想找人打聽個路,也會說:“勞駕,跟您打聽一下,×××怎麼走?”絕不會“唉、唉”的沒禮貌。

4、北京人豪爽、仗義。不會與人算計,也不會為半斤米折腰。能忍責任,能讓則讓。

5、北京人心腸軟,見不得別人受欺負。如果走在大街上,看見有人打孩子或者打架,一定會出來勸勸,說兩句讓人能接受的話。

北京有個“北京精神”叫:愛國、創新、包容、厚德

我覺得這八個字,很精準地概括了北京人的一切。


遊戲人超超


真正的北京人集霸氣貴氣正氣和傲骨於一身,懂禮貌守規矩敬語不離口,勞駕,讓一讓,您老慢走,看著點腳底下等等,一口脆亮的京片子讓人聽著格外舒服😄!當然生氣了他也會甩出一句瞧你丫那德性,他們還會耐心滴告訴外省市同胞大柵欄不叫大柵欄叫大石爛兒,說莊重的事物不能用兒化音,天安門就是天安門,德勝門就是德勝門,但東便門兒西便門兒卻可以兒化音,因為是便門嘛!北京人決不會似喝咖啡自居的偽貴族們瞧不起人,他們明白真正的貴族精神是體現在骨子裡的悲天憫人以己度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而不是隻知皮毛!所以北京人做人做事務必有裡有面兒,拿你當真兄弟哥們兒朋友,務必請到家裡吃飯,喝多了您就往床上一躺明天再走!厚道大氣以誠相待沒那麼多小肚子雞腸彎彎繞!北京人的特質很多在此略述一二,歡迎斧正!


帝都一帥137O128


我不排斥外地人,我因工作關係去過祖國大江南北,只有新疆,甘肅,寧夏,西藏,沒有去過,現在年近80也只能留下遺憾了;各地都有其優勢和特點,口音各異;但做為老北京人確實可以一眼識別北京本地人和外省市朋友,北京人著裝得體隨意,外地人來京多打扮時髦奇裝異服又代有家鄉色彩,外地人來京易抱團略顯闊氣,北京人是包子有肉~不在摺上。外地人直白你我他,北京人開口您,大爺大媽。這些都是外表;因為北京千年古都,皇城根下那種生與俱來的氣質,千年積累傳下來的風古人情禮遇,做為首都人的風範,海納百川,容天下的大度,已溶於北京人的內心深處,北京人表現於與世無爭,但絕對關心國家大事,滿足於合諧安樂,但絕對憂天下之事。在北京的大街上那些西裝革履,奇裝時髦,無拘無束者定是來京的外地朋友,那些簡單著裝,穿著整潔,有點土的是北京本地人。


南城居士2


北京人分老北京人,新北京人和改革開放後來的新新北京人。其實就是衚衕裡的和大院裡的。我父母是49年隨解放軍進入北京的所謂大院裡的。但是這兩批北京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穿著簡譜,不張揚。所以,我在大街上不但可以一眼看出哪些是北京人,還能分出是大院的還是衚衕裡的。讓我詳細論道還真說不清楚。但是北京人沒有穿金戴銀的是真的。


人工智能學者


北京人發音不標準,我打小兒就是北京、天津(音:京)的這麼叫,街坊鄰居的好像也都是這麼說。到八十年代後參加工作,走出衚衕,接觸的的人也多了起來。有一次去朋友家和他家人聊天說到天津,他們發音居然是天津(音:金),我覺得他們怎麼“咬文咂字”的。從那時起我不知道天津讀怎麼才是正確的?


沉默是金1075


如何一眼在兩千萬人中看出來誰是北京本地人?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如果能做到就太厲害了。這是不可能的。不過,世世代代生活在北京的人,倒是可以通過接觸看出來一個人是不是老北京人這倒是可以的。其實,不光是北京人,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通過接觸一個人感覺出他是不是本地人。對吧?


所以,我可以在這裡給您講講北京人明顯的特點。

說話帶兒化音。這個特點其實已經被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人知道了。很多影視作品,音樂作品,包括小品裡面都有過類似的表達和描寫。但是,您記住一句話,說兒化音更容易讓北京人看出來您不是老北京人。為什麼強調老北京人呢?就是因為很多北京的郊區也說不好兒化音,這是四九城的專利。因為北京的地域很大,看似一個城市,可十里不同鄉啊,何況這麼大的北京城呢,說話肯定是有區別的。

簡單的給您說說,兒化音的使用吧。我們說話不是哪個字都帶兒化音。這就是在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錯誤的地方。比如豆腐腦兒,兒化音就在腦字上,不能放在前面。還有兒化音放的位置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的呢,比如“背陰兒”兒化音在陰上,就是在陰涼地裡待著,沒有太陽的意思。“倍兒陰”放到前面的倍字上了,就變成這個人很陰險的意思了。同樣發音的三個字,兒化音放的地方不一樣,意思就不一樣。

再比如有關北京的幾個門的兒化音。門指的是老北京城門。現在城門已經沒有了,但是城門的地名留了下來。北京人都知道,只有小門才加兒化音。比如“西便門兒”“東便門兒”,而大門都要走大音,是不能加兒化音的。比如“西直門”“東直門”這要是加上兒化音,不能說您說的錯,只能證明您不是北京人。套用相聲裡的一句基本功吧,您把這幾個字念得準了就會兒化音了“針兒,尖兒,鼻兒,管兒,點兒,根兒,眼兒”。


說話的態度也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北京人說話的態度大多是溫暖,謙虛的。一般會讓著老人和孩子,就算是遇到不認識的人,需要錯個身兒,借個道兒的時候,都會點點頭,以示客氣。打招呼的時候呢,也會“您”字不離口。不是有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北京人打招呼就問“您吃了嗎?”或者是”吃了嗎您內“都是您字在口。如果說”吃了嗎你“,至少北京人覺得彆扭,不會這麼說。

那您問了,你說你們北京人說話溫暖,那為什麼老是有人說北京人冷淡呢?這就要取決於您的態度了。您要是上來就以調侃的態度問話,那您可是調侃不過北京人的,這裡還要跟您說北京人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貧”。也就是說,比如問個路,您要是很正經的問,我們也會正經的給您解答。如果您戲謔的問,比如說“哎,我問一下,這就是衚衕啊,這就是北京的特點啊,不是也就這樣嗎?”那您就惹著北京人了。不要看我們平時大大咧咧的,可容不得您說北京的不好,馬上就會懟回去“是呀,不是衚衕還是什麼呀,您以為衚衕是什麼呀?滿牆掛大肘子啊?”聽著不好聽吧?前提是您先惹著他了。


寫在最後:北京人和任何地方的人都一樣,都是普通人。

只不過他們還有一個首都的身份,所以,備受全國人民的關注。其實現在的北京人在京城已經變成了“少數民族”了。我們都儘量的保持著自己的習俗和風格。我們也儘量的還原我們老一輩的習慣。但是這並不容易,外來的影響正在一步一步的“侵蝕”北京的文化。包括語言和習俗。所以,在北京能聽到地地道道的北京話也像是您們在北京聽到鄉音一樣的感覺。所以一下子就能辨認出是不是北京人。就是這樣。


北京範兒


我老公是老北京,往上數五六代都是老北京的那種。禮貌、客氣、自信、懶!對生活很滿足,對金錢有慾望但絕不會不擇手段。活得沒那麼使勁,平常心。其實,北京人也好外地人也好,主要看家庭環境。家境優越、良好教育出身的人都不會差到哪去,最怕那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家庭,那種自私和小氣還真是讓人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