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媽媽收拾家務,哥哥和弟弟正開心的在客廳玩,突然間哥哥很用力的推了弟弟,媽媽走過去問發生了什麼,哥哥說是弟弟不小心摔倒了

寒假馬上結束了,媽媽問奇奇寒假作業完成怎麼樣呢?奇奇停了一會說沒完成,太難了。

無論是哥哥因為什麼原因故意推到弟弟,還是奇奇沒能按時完成作業,面對父母的疑問,孩子都選擇了用推卸責任的方式,甚至找各種藉口來搪塞父母。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遇事有承擔,有責任的人,但現實卻是很多孩子做錯事總找各種理由和藉口,哪怕是顯而易見甚至板上釘釘的事情,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可能的原因分析:

1、擔心做錯事會受到懲罰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被沿用了幾十年的養育理念已經身體力行的在很多父母心裡留下了重要烙印,懲罰,說教,批評,指責,辱罵甚至暴力只要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做的不好的方式都會成為孩子做錯事後的應該承擔的後果,因為父母堅信這有這樣,孩子才會記住,下次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孩子會通過父母和外界對自己行為的反饋,內化為對自我的認知,父母總是懲罰孩子,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什麼都做不好,是一個無能的人,從而表現出低自尊。

雖然孩子的確記住了懲罰帶給自己的傷痛,但是卻並非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恰當,記住的只是父母對自己心裡和身體的傷害,這份傷痛讓他們學會了“自我保護”,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能對父母真誠相待,因為說真話會受到懲罰,所以他們選擇編造謊言找各種理由,為的只是讓父母開心。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2、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承擔

孩子剛學會走路,一不小心摔倒地上,奶奶趕過來對著地面就是一頓狂錘,都怪你,都怪你,讓我們寶寶摔疼了;

媽媽忙了一上午沒有按時做午飯,寶寶哭鬧,媽媽說“都怪媽媽都有按時做飯,餓著寶寶了”

孩子吃飯太燙,怪老師飯沒有涼就讓我們吃,總之就是出了錯全是因為別人的原因。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特殊的,自己永遠是對的,其他人都應該圍著我轉,我犯錯了都是你們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不需要承擔責任。

而這樣的孩子成人後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或者工作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當他發現自己不再是大家的中心,沒有人願意接受他的自我,大家都不喜歡他,就會出現自卑,失落或者羞愧的情緒,嚴重者難以融入群體,進而對社會出現錯誤的認知,甚至出現極端的反社會行為,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3、家庭中父母的“榜樣”

“我今天又遲到了,都怪今天早上路上太堵了”

“我今天又被老闆罵了一頓,都怪我那個同事”

孩子在學校犯錯誤,媽媽說都怪爸爸平時陪伴太少,爸爸說都怪媽媽平時沒有管教好

總之個人出現問題都是別人的錯,家庭出現問題,夫妻雙方也是互相抱怨,推卸責任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現在的樣子就是孩子未來的樣子。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總找藉口,父母是否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自己給孩子示範了承擔還是找藉口?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並推卸責任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

一、關注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

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從0到100,再從100到1000,從1000到10000。。。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所以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的,就像一棵小樹苗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春耕,澆水,施肥,會遇到病蟲害,這時候就需要植物醫生或者噴灑藥物來治病,再長大一些就又會長出很多枝丫,這時候又會需要花匠的修剪,只有這樣才不會無故生出很多無用的枝枝蔓蔓。

孩子也是一樣,成長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懲罰既然會產生如此多的不良後果,那麼關注問題本身,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智慧父母所行。

孩子行為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結合上面幾點原因來分析孩子做錯事找藉口,不願意承擔背後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二、多使用正向積極的語言和孩子溝通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標籤效應”(Labeling theory),是指當一個人被外界用某個/某些詞彙描述和分類時,他的自我認同和行為會受到影響,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經常會不自主的使用負面的消極的語言,以此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做得不好。

“你竟然打弟弟,你太壞了

“這點小事都幹不好,還能幹什麼

你怎麼這麼笨

當父母經常用這種負面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時,孩子也就開始慢慢相信自己就是父母口中的樣子,媽媽說我是壞孩子,所以我就是個壞孩子,老師說我調皮搗蛋,所以我就是個壞學生,我很笨,所以我什麼都幹不好,也不配擁有大家的讚賞。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曾經有個7歲的孩子因為寫作業比較慢,媽媽經常說你是不是腦子壞掉了,有一天當媽媽再次逼迫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說我就是腦子壞掉了。

所以父母要多使用正向的,積極的的語言和溝通例如上面的話可以這樣說:

“打弟弟是不對的,你可以這樣做”

“這件事你都做到了,其他事你也可以”

“你努力了,所以你做到了”

雖然你做的不對,但你有勇氣說出來,媽媽給你點贊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做錯事不要緊,只要勇於承擔就會獲得認可和肯定,那麼孩子也就開始擁有了對承擔的積極態度。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三、及時糾正,堅定立場,持續行動

在接觸了很多孩子關於行為的矯正訓練後,我們發現那些最終無效的訓練都大都是因為父母的“半途而廢”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父母意識到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那麼在執行的過程一定要堅持原則,及時糾正,持續行動。

孩子能夠特別敏銳的覺察到父母的情緒變化,並且做出對應的行為反饋,當父母非常堅定的時候,孩子自然也就堅定了調整行為的信念,但是如果父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你肯定他,鼓勵他,他感覺不錯,明天他說不想,你說好,他就會認為不幹也可以啊,那我為什麼要堅持呢?那麼第三天他還會堅持嗎?

所以當父母認識到問題,並且知道了方法,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遇到問題及時糾正,並且態度立場要堅定,並且能夠持續的堅定,那麼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有一天你會發現即使沒有你的監督和提醒,孩子也一樣可以做的很好,那麼恭喜你,孩子又擁有了一項新的品質。


孩子做錯事總找藉口,不願意承擔,父母的“言行”示範是關鍵


孩子會通過家長的言行來認識世界,孩子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做錯事,父母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那些言行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和引導,育兒先育己,做智慧父母成就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