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土豆的種植方法有哪些?

海邊打野老王


土豆怎麼種才高產?其實高產土豆看似種起來比較簡單,但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那麼高產土豆到底該如何種呢?村小農網教你9個技巧,教你從零就能種出高產土豆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土豆又叫馬玲薯,是一種糧菜兼用型的蔬菜,也是我們餐桌上的一種美食。土豆養價值高,塊莖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土豆的生長是靠莖繁殖的,為了能夠讓土豆高產,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選種。要選擇那種顏色光澤,外形美觀的,將選好的種子按芽眼切開,切記,芽眼壞掉的要挑出來。

1、選地整地

蓋膜種植馬鈐薯,其選地要求是:地勢平坦,緩坡在5°~10°之內;土層深厚,達50釐米以上;土質疏鬆,最好是壤土或輕砂壤土,保肥保水性能強;有水源,並且排灌方便;肥力在中等以上的地塊。

不可選陡坡地、石礫地、沙窠地、瘠薄地和澇窪地.盞膜種植馬鈴薯,整地要求比較嚴格,應當在深翻20~25釐米且深淺一致的基礎上,細整細耙,使土壤達到深、松、平,淨的要求,具體應做到平整無墒溝,土碎無坷垃,乾淨無石塊,無茬子,無雜物,墒情好。必要時,可以先灌水增墒,然後再整地。

2、做大小壟

整好地後做床,床面底寬80釐米,上寬70~75釐米,床高10~15釐米,兩床之間距離40釐米。一床加一溝為一帶,一帶寬1.2米.具體操作時採用“五犁一耙子”的做床法,即第一犁從距地邊40釐米處開第一溝,溝深15釐米左右,在距第一溝中心40釐米處開第二溝。事先要撒肥的,即把農家肥和殺蟲劑撒進溝底,使溝深保持在12釐米左右。先播種後覆膜的,先把芽塊播入溝中,株距為22~25釐米。

然後,再在第一溝另一邊的35釐米處開第三犁,在第二溝另一邊同樣開第四犁,井使這兩犁向第一、二溝封土。最後再在第一、二犁(播種溝)之間,開一淺犁(深6釐米)為第五溝,專作化肥溝,把化肥足量施入溝內,形成床坯子。村小農網,讓農民這一職業時尚起來!

之後用耙子找細,將第一、二、五溝覆平,摟好床面,做好床肩,使床面平、細、淨,中間稍離,呈平脊形。床肩要平,高矮要一致,以便噴灑除草劑和蓋膜。下一個床的第一溝距前一個床的第二溝中心80釐米,第二溝仍距第一溝40釐米。以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個1.2米寬一帶的覆膜床。苗子長出來以後,就成為大行距為80釐米,小行距為40釐米的大小壟形式。

3、種子處理

土豆種植我們是將土豆直接種到地裡的,它沒有種子,不像蔬菜有種子的。我們先把土豆有芽的一面切開留下來做為種子,在切開土豆的一面粘上防腐粉或者柴灰。因為土豆中含有氧化酶和多酚類物質,粘上防腐粉或者柴灰是為了保持土豆種子的有著更高成活率。

4、蓋膜種植

採用塑料薄膜覆蓋種植馬鈴薯,不僅可以使馬鈴薯提前成熟早上市,增加效益,還能增加產量,提高大薯率,一般可增產20%~70%,大薯率提高25%左右。馬鈴薯蓋膜種植,比較費事,適合在土地少勞力多,種植面積又不是太大的地方推行。

5、鋪膜播種

所鋪塑料薄膜應選用90~100釐米寬,厚度為0.005~0.008毫米的超薄膜,每667平方米(1畝)用膜4~5千克。鋪膜時膜要拉緊,貼緊地面,床頭和床邊的薄膜要埋入土裡10釐米左右,並用土埋住壓嚴,用腳踩實.蓋膜要掌握“嚴、緊、平、寬”的要領,即邊要壓嚴,膜要蓋緊,膜面要平,見光面要寬。

為防止薄膜被風揭起,可在床面上每隔幾米,做一小土埂。 先蓋膜後播種的,可在鋪膜後幾天床內溫度上升後開始播種。播種時在膜床上按中線兩邊各20釐米的線上(即小行40釐米),用小植苗鏟或特製的打孔工具破膜挖穴,穴不要太大,穴距24~26釐米,深度為8釐米,深淺要一致。播下的芽塊或小整薯,要用溼土蓋嚴,並加以輕拍,封好膜孔,使孔不露風。

6、播種技巧

培育種子之前要對切好的土豆塊進行殺菌,帶土豆芽晾乾時在室外挖坑,進行培育。要記住一層土一層土豆,然後蓋上薄膜。溫度要適中,並且在催芽之中要灑兩次水。

進行雙溝種植,平均40到42釐米,每株在18到20釐米,種芽朝上。播種結束後將土豆溝封起來,並施肥。施肥過後後,我們要將封好的土豆溝蓋上小薄膜。村小農網,讓農民這一職業時尚起來!(土豆溝兩邊壓實薄膜)小膜之後就是大膜,起到保溫的效果。(土豆生長前期,少澆水,開花之後再澆。收之前1周不要澆水。

7、 病蟲害

蓋膜種植的馬鈴薯,在生長期追肥太費事,因此必須在蓋膜前一次施足底肥。肥料以農家肥為主,每667平方米(1畝)要施用農家肥4000千克以上。再按配方施肥的要求,用化肥補充氮、磷、鉀和微量元素。

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的有真菌病、晚疫病、瘡痂病、早疫病。蟲害有塊莖蛾、線蟲、地老虎和蠐螬等。該蟲是危害土豆的主要蟲害之一,繁殖力強。防治措施是用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或瑞毒黴可溼性粉劑進行防治病害。氧化樂果或者蚜蝨一遍淨可溼性粉劑進行防治蟲害。

8、澆水

土豆生長過程分為:發芽期、幼苗期、發棵期、結薯期。幼苗期是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主莖第二段生長,為土豆的幼苗期。發芽期是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土豆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也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土豆的植株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

豆生長期間需要水肥最多的就是開花期,如果水肥不足會影響植株發育及產量。從開花到莖葉停止生長,這一段時間內城莖增長量最大,植株對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會妨礙養分向塊莖中輸送。 所以土豆生長過程中必須供給足夠的水分才能獲得高產。

9、深耕施肥

跟著整地深耕,土豆種植須求的土壤不是很高,疏鬆肥沃更好。我們整地的時候先把泥土翻鬆一次,然後再挖坑。坑的距離為30公分左右。土壤蔬松對土豆的生長中,發芽早,出苗快而整齊,以後生長迅速,結薯早。

由於土豆的生長能力強,我們不需要進行育苗。打好底肥直接將土豆種子扔到坑裡就可以了,切口朝下,兩則芽朝上。

土豆的施肥,一般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為原則。重施基肥是在施肥中以優質有機肥為主;要堅持有機肥與三要素化肥配合施用。

以上就是土豆高產的全部技巧了,各位可以收藏備用喲!

村小農網,讓農民這一職業時尚起來!關注三農,就點擊關注村小農網!


村小農網


作為一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土豆產量和生產週期有一定的關係。土豆品種比較多,早熟品種一般從播種到成熟需要90天左右。

中熟品種需要110左右,晚熟品種需要120~130天左右。晚熟品種一般來說產量要穩定些,高一些。具體看不同地區。

從單品種來說,生長週期沒到產量更低些,相差一兩天,產量有明顯的區別。土豆膨脹期主要在最後30天左右。

春季種植土豆為了提高產量,一般都會選擇覆膜種植,延長生長週期,達到增產目的。大棚種植土豆生長週期長,產量明顯高於露天種植。

還有種植土豆想要高產,可選擇兩種土壤種植,一種是沙質土,一種是肥沃鬆軟的土質。這兩種土質種植出來的土豆個大,光滑而且結得比較多。如果是生土地,就是開荒第一次種,可以深挖後翻曬幾日,然後撒入生石灰粉殺一下菌蟲方可種植。

最後,種植時要挖出排水溝,不能漕水,可穴種也可以挖墒種。種時底肥要足,可以在溝底離土豆種十釐米的地方放入豬糞,或者放入適量複合肥。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謝謝!


自由擺攤


在我們西南山區,土豆種植面積佔全國三分之一,大部分地區稱為“洋芋”,是傳統的農作物之一,與玉米、紅薯等糧食作物產量相當。在筆者家鄉,幾乎家家戶戶種土豆,雖然沒有成片規模性,但是零散種植歷史悠久。這裡談談自己對土豆高產的看法。

存種

好的種子,是保證高產的最基礎因素,土豆也一樣。由於土豆多是以塊根繁殖,土豆採挖後的保存是非常關鍵的。土豆多在6-7月採挖,採挖後的土豆放在陰涼通風處堆積存放,進入秋天,選擇飽滿無傷痕的土豆留種,只要比湯圓大的土豆,做種都沒問題,氣溫下降後裝袋保存,多選擇透氣的蛇皮袋或網袋保存,種子存放在乾燥、通風的環境,這樣也是一個催芽過程及儲存過程。為了減少細菌,可以在採挖後放置半個月後噴施多菌靈進行殺菌消毒。

選種

播種前的種子選擇很關鍵,好的儲存並不代表所有土豆都適合做種子,催芽不好的土豆不適合做種子,在筆者家鄉稱為“啞子”。選種時,小種子直接可以播種,大一點的土豆切成塊,每塊保證有1-2個芽,播種時現切。

播種

播種前翻地施入底肥,以農家肥或複合肥為主,主要是提高土壤的肥力,保持土壤疏鬆以及滿足土豆萌芽營養需求。土豆生長適合腐質土、疏鬆透氣肥力大的土壤。土層翻土深度在30-40公分,做畦或起壟,再挖溝播種,在我們這,多屬山地,地塊多有傾斜度,直接挖溝播種即可。播種栽種時間一般在11月-2月,最晚三月初,如有倒春寒,可以適當延遲栽種時間,具體根據當地氣候情況而定。播種時株行距20*20公分,用草木灰或農家糞肥覆蓋在種子上,如果沒有草木灰,複合肥株施肥50克,不可撒在種子上面。用草木灰種植,既能給切塊的種子消毒殺菌,還能提升抗寒能力同時還能滿足其生長需求。

追肥

當土豆苗長到15公分左右時進行追肥及中耕除草,由於播種時是溝栽,覆土後就沒了溝,追肥後從苗左右兩側挖土覆蓋,左右兩側也就形成了排水溝,施肥時,選擇株距中間位置進行施肥,主要以複合肥為主,株施肥50克,肥料不能撒在苗根,以免引起燒根。土豆主要是利用其塊根,植株矮小,高度一般在40-60公分,需肥量主要是鉀肥、氮肥、磷肥,所以選擇複合肥或高鉀肥配氮肥混合施用。不宜單獨使用氮肥(尿素),植株矮小,底肥跟播種時的肥料完全能滿足植株生長,主要是膨大塊根。

控水及病蟲害防治

土豆生長對於土壤水分要求較高,土壤溼度在70%左右,過旱塊根髮根少且不長個,過澇則造成塊根腐爛,長不大就爛掉,在我們西南地區基本不用澆水,不用澆水不說還得做好排水溝,溝深需30-40釐米,而北方乾旱地區需根據天氣情況而選擇澆水。隨時關注病蟲害,並及時進行防治。

採挖

土豆採挖時間大多在6-7月,海拔低的地方5月底就能採挖,最佳採挖期時6月中旬,這時候土豆生長期滿,同時由於6月正值雨季,選擇天氣好進行採挖,能有效的防止腐爛,過晚採挖,就會導致腐爛減少收成。採挖時,需對土豆表面過多泥土進行清除,減少病蟲害攜帶。

土豆種植中,通常情況下畝產在4000斤左右,如做到精細化管理及在良好的天氣、土壤情況下,畝產能達8000斤左右。以上是筆者根據自家種植土豆的經驗分享,望能解惑,如有不到處望指正,也歡迎留言交流分享。朋友們,你的家鄉種植土豆嗎?都怎麼管理呢?

瞭解更多農村趣事及三農知識,點擊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長知識。如此文對你有所幫助或收穫,歡迎評論、轉發分享及收藏。

下壩毛哥


炎炎夏日在這大好時光裡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你好,作為一名三農領域的創作者,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土豆是適應性非常強的一種作物,除了在鹽鹼地不能生長之外,基本其他的土壤都可以生長,但是有一點必須要做到,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澆水條件。

如果是在春天種植土豆,最好是在前一年的冬季把土地深耕一遍,因為土豆喜歡疏鬆的土壤,而且土豆本身也有疏鬆土壤的功能,如果這個地塊土壤比較板結,種上幾年土豆之後就會改善很多。

在冬天深耕之後,經過冬季的天氣,土壤的凍化層能達到15公分左右,而且冬季的嚴寒和太陽光的照射還具有一定的消除病菌的作用,如果在年前沒有進行深耕,那麼對土豆的產量影響是非常大的。

挑好土豆種,把一個土豆切成兩塊或者三塊不等,再把切好的土豆用草木灰或者煤餅灰混合在一起。2把翻鬆的地裡挖出溝,間隔二十公分左右,溝裡放入農家畜牧肥,或者混合肥。3把種子安在地溝裡了,七八公分一個種子,最後蓋上土,土要冒過地溝。就成一埂一埂的。期間到土豆成熟還得施肥兩三次。

最後,說一下土豆的整地施肥,土豆都是不耐連作的作物,因此在種植土豆是一定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土豆的地塊。第一次種植土豆時,一定要選擇疏鬆肥沃的土壤,並且一定要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這樣才可以使土豆在生長時能夠更加輕鬆,並且也能夠更快的吸收營養。最後土豆在生長中需要很多的物質,最多的就是鉀,因此要根據其發育情況來確定正確的施肥料。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範叨叨


土豆是常見的蔬菜,營養豐富種植簡單,而且不挑種植環境,也就是無論土壤肥沃還是貧瘠都可以生長。但是從實踐種植經驗來看,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土壤種植土豆更加高產,生產的土豆快頭兒更大,品質和口感也更好,更受歡迎。

土豆產量高低除了和土壤有關係,還與土豆品種有關係。土豆種植都是利用土豆塊芽來種植,一些快頭兒少打點兒的土豆塊兒出苗更壯,長勢也更好,而且土豆種芽需要用草木灰或者其它殺菌藥劑拌種,既可以提高出芽發芽率還可以提高幼苗的長勢。

土豆種植需要鋪設好底肥,雖然化工肥料有更好的提升產量的功效,但是還是建議種植戶土豆種植採用大量農家肥做底肥,例如農家糞肥,但是農家肥需要完全腐熟,避免後期腐熟過程中傷苗,同時施用一些過磷酸鈣肥和鉀肥,氮肥的用量也要充足。

土豆生長重施底肥,但也需要後期做好追肥,例如在顯花蕾的時候追施磷鈣鉀肥,可以有效的促進馬鈴薯地下塊莖的膨大,提升土豆的產量;同時馬鈴薯中後期可以噴施一定劑量的磷酸二氫鉀做葉面追肥,在澆水上要儘量控制土壤適度,水肥足產量好。

敲個黑板:土中要想高產,就要重視底肥的應用特別是有機肥的使用,要量大量足既可以滿足土豆生長需求還可以改良土壤;同時注重追肥,特別是土豆顯花蕾初期的追肥可以有效提升土豆產量,馬鈴薯中後期要做好葉片追肥和地表追肥相結合的方式,儘可能注意微量元素肥的使用。


海棠小醉


說一下我個人的經驗吧。

都得種植管理技術要求比較簡單,比較容易掌握。你當糧食可以當蔬菜,是大眾比較喜歡的。市場前景還不錯。

土豆一般在初春播種,六七月份就可以有收成。

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土壤

最好是微酸性的砂性土,要肥沃,要疏鬆。

2栽培

行距是70cm左右,株距是20cm左右。不宜過疏,也不易過密。

3管理

要保持溼潤,小水勤澆

4見苗

一定要每窩只留一株壯苗。他的要及時清理。

是我在種植過程中摸索的一點經驗,僅供參考。

來關注我,讓你領略到農村的風土人情。




村頭老豆家


選擇優質高抗馬鈴薯品種,在整地施肥後適時播種,並根據習性進行水肥、除草培土,同時做好病蟲防治等工作。

一、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的是根據適地氣候、種植模式、種植用途、擇選高產、優質、高抗品種。

二、精細整地:

馬鈴薯是地下塊莖作物,要求比較肥沃、疏鬆的土壤環境,同時馬鈴薯怕水而不耐旱,要求土地能澆能排。

1、清除殘樁。土地翻犁前,清除土中雜草、前作殘樁,剷除土坎雜草,防止土中、土坎病蟲源的再浸染危害。

2、深翻土地。一是秋收後進行一次土地翻犁,使土壤充分熟化,若採用麥---芋種植摸式,按規範種植小麥,留足馬鈴薯種植帶。若其它種植摸式,播種前進行一次深翻犁。

3、規範整地。根據設定種植摸式整理馬鈴薯種植帶,做到精細勻平,土壤疏鬆,四周開邊溝,防止中後期土壤漬水。

三、適時播種: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結合設定的種植摸式和生產用途,確定適宜的播種時期。

1、冬播時期:主要在低熱河谷、盆地的馬鈴薯種植,以作疏菜用途為主。播種時期一般在上年12月中、下旬為宜。

2、春播時期:除低熱河谷、盆地外的其它地區,以套種種植摸式,無論是糧飼型還是蔬菜型用途,播種期均在次年2月上、中旬為宜。

四、田間管理:

根據馬鈴薯生長對水、肥、氣、熱需求,通過澆灌、追肥、中耕、除草、培土等措施,促進馬鈴薯健康生長髮育。

1、適時澆水。我地主要在馬鈴薯出苗階段,不論是冬播還是春播,出苗階段都遇旱,因此,適時澆水,滿足馬鈴薯出苗對水分需要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田間管理措施。

2、查苗補缺。馬鈴薯出苗後立即逐塊逐壟檢查,發現缺苗、漏苗立即補種,補種時可挑選已發芽的薯塊進行整薯播種。

3、中耕培土。當馬鈴薯出苗後長至6- 7葉時結合中耕培土,結合苗肥追施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苗長至12-13葉時(現蕾期)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培土。

4、及進排水。馬鈴薯生長中後期,是本地的雨季,如果田間漬水一是品質下降,是容易造成爛薯。因此應注意觀察,及時排除田間漬水。

五、病蟲防治:

及時觀察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發現病蟲害發生,及時與農業部門聯繫,並按技術人員要求進行防治。

1、早疫病防治。①、選擇高抗品種,適時提早收穫。②、選擇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塊種植,增施有機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③、發病初期用70%的代森錳鋅可溼粉或64%殺毒礬可溼粉500倍液噴霧防治。

2、晚疫病防治。①、選擇高抗品種,適時提早收穫。②、選擇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塊種植,增施有機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③、發病初期選用72%克露粉劑600--800倍液或40%疫黴靈粉劑250倍液噴霧防治。

3、針金蟲防治。①、翻土前在土表噴施90%敵百蟲粉劑1000倍液或50%鋅硫磷乳劑1500倍液。②、改變耕作方式,不連作。


學農小施


在種植土豆前要先選擇合適的地塊,最好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通透性好,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的土地。也可選用沙質土壤,不選用連作土地,這樣會使土傳性病蟲害嚴重,造成土壤微生物的自然平衡。種植前施腐熟的有機肥,這樣可使土豆生長的很好。

播種前十多天要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用大小均勻,無破損,無病害的種子,一個土豆可以根據本身的芽眼情況進行切塊,切的種子最好是芽眼在正中間,切好後把種子放在通風好的地方進行晾曬,等到種子上沒有明顯的水分就可以進行播種。

播種按壟距為50~60釐米開好溝,溝深10釐米,在溝內先施一遍化肥,然後在化肥上面施有機肥,施完肥後進行播種,在播種子塊的時候儘量和肥料產生一定的距離,防治化肥燒傷種子塊,早熟品種的株距為20釐米,中熟品種株距為25釐米,覆蓋土的厚度為6~10釐米。

田間管理,生長前期進行中耕除草,追肥,培土,中耕培土具有防澇抗旱,抑制雜草生長,播種後20天左右耕一次,促進苗的生長,齊苗後進行深鏟,苗高15~18釐米是進行第二次培土,出苗後一個月的開花初期進行第三次培土,並進行追肥。

病害防治,如發現病葉病株要立即摘除銷燬,並噴藥防治用福美雙,代森鋅,波爾多液,甲基託布津防治,晚疫病用72.2%普克力800倍液,46%殺毒礬500倍液,47%甲瑞農600倍~8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或50%撲海因1000倍液,77%可殺得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4%殺毒礬500倍液,6~7天用一次,連噴3~4次。


天天向上120147181


土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蔬菜和糧食作物,它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土豆本身富含澱粉營養價值很高,不僅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食材,還可以加工成農副產品。那麼土豆如何種植及管理呢?我覺得土豆的種植及管理要比其他農作物簡單,而且週期短!隨著土豆行情的水漲船高,我們雲南德宏這邊種植土豆的也越來越多,這段時間正是土豆採收季節,那麼我就結合我們雲南德宏這邊的種植技術及管理,作回答!土豆的種植 1.選地。土豆其性質是田間作物而不是山地作物!要選擇土層比較深厚的、最好能保證對於透水的能力和透氣的能力較好的地塊還要有充足的光照和水源!2.選種。挑選出那些抗病性較好品質比較優秀的、發芽比較多的作為栽種對象。3播種。把地犁好後曬兩天後給土豆切塊!(一般來說品質好的土豆一個芽眼一塊),開溝一般深度25釐米就夠了,80釐米的行距,20釐米的間距有序擺放在中間,最後施肥(過磷酸鈣+高氮+高鉀肥+尿素)攪拌後施在兩邊,切記不能施在土豆塊上,最後蓋上鬆土就可以了!土豆的管理 1.土豆長出來後,需要給它追肥,這時的肥料主要以尿素和過磷酸鈣為主,同樣撒在兩邊然後蓋鬆土。2.灌溉。結合當地的土地和雨水情況進行合理灌溉。3.病蟲害防治。主要以打噴霧為主。4.做好防霜的工作。主要以打噴霧為主!5.當要當採收時節的時候,打一次預製莖葉生長的噴霧,使其營分被土豆吸收!6.適時採收。當頁面已經枯黃就要及時採收,以免爛在地裡!




邊境小克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種植土豆其實很簡單的,根據你自己喜歡的品種列如紅皮土豆,黃皮土豆這兩種是我們經常見的,然後挑選一些芽眼多的,外表看上去個大飽滿就可以了。挑選好了就切成小塊放入準備好的火灰裡拌均勻這樣可以讓切口乾燥不容易腐爛和蟲咬。想種土豆高產的土質要選好一和是紅泥土,一種是肥沃的鬆土地。

這兩種土地種植出來的土豆肯定個大光滑,因為都是鬆土質,所以種出來的土豆不會變形,

種植時要注意挖好排水口不能被水淹沒,種的時候可以在溝兩邊放入豬糞和雞糞之類的農家肥,也可以放入適量複合肥,種好之後可撒上一些石灰粉這樣可以防蟲去吃食,土豆是常見的蔬菜,營養豐富種植簡單,而且不挑種植環境,也就是無論土壤肥沃還是貧瘠都可以生長。但是從實踐種植經驗來看,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土壤種植土豆更加高產,生產的土豆快頭兒更大,品質和口感也更好,更受歡迎。

土豆產量高低除了和土壤有關係,還與土豆品種有關係。土豆種植都是利用土豆塊芽來種植,一些快頭兒少打點兒的土豆塊兒出苗更壯,長勢也更好,而且土豆種芽需要用草木灰或者其它殺菌藥劑拌種,既可以提高出芽發芽率還可以提高幼苗的長勢。

土豆種植需要鋪設好底肥,雖然化工肥料有更好的提升產量的功效,但是還是建議種植戶土豆種植採用大量農家肥做底肥,例如農家糞肥,但是農家肥需要完全腐熟,避免後期腐熟過程中傷苗,同時施用一些過磷酸鈣肥和鉀肥,氮肥的用量也要充足。

土豆生長重施底肥,但也需要後期做好追肥,例如在顯花蕾的時候追施磷鈣鉀肥,可以有效的促進馬鈴薯地下塊莖的膨大,提升土豆的產量;同時馬鈴薯中後期可以噴施一定劑量的磷酸二氫鉀做葉面追肥,在澆水上要儘量控制土壤適度,水肥足產量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