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中國人向來講究“棍棒底下出孝子”,雖然這句話說得有些極端,但其中蘊含的道理也還是很有智慧的。儘管現在提倡“跟孩子做朋友”,但在一些原則問題上,養育孩子也只有嚴格一些,父

母起到“管教作用”,才不至於讓孩子走上彎路。

現在有很多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細細想來,可能與現在過於“溫柔”的教育方式有關,儘管不提倡父母用武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嚴格要求總歸是沒錯的,在孩子犯大錯的時候,可以適當考慮。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經常捱揍的孩子和從來被打過的孩子,10年後差距很大!

1、 孩子心理的成熟度差異

經常捱打的孩子因為長時間捱打,對父母有了很重的敬畏心,平時不敢忤逆父母,什麼都只能順著父母來,這樣也就逐漸沒有了主見,由於只會聽父母的話,自己的心理就得不到發展,成熟的也就會很慢。

而從未捱打的孩子不同,他們沒有受到父母過多的管制,因此也就能夠自然的生長,在碰到事情時,他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在鍛鍊中,孩子的心性就會得到很多的進步,身心也能成長的更快。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2、 性格方面的差異

鄰居家有一個小男孩叫小柯,他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艾艾。兩個小男孩都很活波。然而,因為艾艾總是調皮,他的父母總是會打他;而小柯的父母不同。當小柯調皮時,他的父母不會去打他,而是會溫柔的告訴小柯他做錯了什麼,並和小柯一起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

多年後,小柯還是一個非常活波的孩子,積極向上,樂於助人;而艾艾卻變成了一個內向、木訥、膽小的孩子。本是兩個性格相似的孩子,卻在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後,變成了兩個性格完全迥異的孩子。

小柯因為從未捱過打,所以依舊天真浪漫;但艾艾卻在長期的捱打中失去了原來那個開朗的自己。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3、 孩子三觀的差異

教育專家馬德里曾說:在歡聲笑語中長大的孩子,能對世界有更全面的認識。

從未捱打的孩子因為往往能從父母那學到很多正面的事情,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也能更加獨特,因此也會有更加正確的三觀。

但經常捱打的孩子不同,他們在父母長期的打罵中,慢慢變的麻木,這種孩子看到的往往都是世界中比較負面的事情。他們的三觀也就有可能會扭曲。

就如思想家李顧曾說:你不能一味的要求一個在泥濘中成長的孩子用單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教育學者李斯曾說:父母是孩子快樂的源泉,同時也是孩子罪惡的開始。

那麼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相信這是很多家長一個共同的疑問。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適當的棍棒教育是需要的,這種方式主要用在孩子不肯聽話,態度極差的情況下,適當的棍棒教育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

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應該儘量要少,因為如果經常打孩子,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就會越來越不害怕捱打了,孩子越長大,就越要減少棍棒教育的次數,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後,儘量做到多溝通、多交流,不動手。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經常打孩子的弊端

1、打,這種管教方式,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暴力行為

孩子從成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中學到了什麼呢?

“可以打人。”

“打人可以用來解決問題。”

“打人是有力量的表現。”

這種方式,會被他運用到和人交往的方方面面,而且會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那些流落社會的幫派份子,多半有一個捱打的童年。而我們,不也是從自己的父母那裡,繼承了這樣的辦法,來對待自己最親愛的孩子嗎?

2、打,這種管教方式,可能造成低自尊的孩子。

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環境,孩子也是這樣。

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採取行動?取決於他如何詮釋:“周圍的人為何這樣對我?”

——《正面管教》

懲罰能制止孩子當下的不良行為,卻在孩子的內心種下了低自尊的種子: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3、打,這種管教方式,最終會失效。

所以大多數的家長,都在孩子的青春期到來前,中止了這種方式,一方面,因為這種方式本身的不可持續性。

另一方面,不需要任何人告訴我們,從自身的經驗中我們遲早會發現:這孩子怎麼不長記性/這麼倔?打了也不管用?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在圓桌派上講到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說:“三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要有這個意識,現在不管,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想打也打不了了。”

同樣的道理,

對於3~6歲的孩子,我建議家長抓住性格養成黃金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性格,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進步,特別是那些本身就容易暴躁的家庭,更應該在以後的日子裡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影響著孩子。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突突媽媽就是有了前車之鑑,所以我在引導孩子性格養成時搭配了看繪本這一方法,主要是

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在小時候是很強的,所以我就抓住這一點利用看繪本來加強孩子對情緒的理解和調控。

《寶寶培養好習慣情緒管理繪本》,原因就是這套繪本主要針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內容上選取的是與孩子息息相關的生活內容,包括髮脾氣、分享快樂、樂觀、表達等十個主題,每個主題對應著一個故事,字數科學,語言易懂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這套繪本的圖畫設計也很巧妙,與文章內容是相得益彰,而且色彩飽滿絢麗,對孩子有很大吸引力,有利於孩子的理解和閱讀

繪本的做工也是很好的,紙張環保光滑,字跡清晰,沒有什麼難聞的油墨味道,可以放心孩子閱讀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家長們每天堅持給閱讀,加強孩子的記憶,另外提一點小建議,在遇到情緒表達詞時,家長可以適當變換語氣,還可以停頓提問孩子,這樣的學習效果是加倍的

經常捱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這套書的價格在59元左右,一共10本,平均一本也就是爸爸的一盒煙錢吧,很划算

有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就可以購買了

家裡的孩子不聽話時,你更愛用口頭教育,還是棍棒教育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圖圖媽媽,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