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沒有電視裡戲曲頻道的強推,年輕人還會去深入瞭解京劇嗎?你怎麼看?

罕默德


戲曲自誕生以來就是屬於民間的、大眾的,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但由於文化停滯的十年,戲曲以及其他藝術門類都被擱置了,發展大踏步的後退,失去了觀眾。但,戲曲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及娛樂形式,它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與年齡無關。正如儒家文化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同樣與年齡無關,已經深刻地烙在了中國人的基因裡。年輕人同樣敬重戲曲藝術,人物戲曲藝術是國粹,只不過目前還缺少一些能夠強烈吸引到年輕觀眾的作品。不過戲曲研究者和從業者一直都在為爭取年前觀眾而努力,前景依然樂觀。


是橙子說戲的橙子啊


以我的經驗,看戲曲的人,都是有點年紀有點閱歷,有點文化的人,而且生活穩定,心胸開闊,性格恬淡的人。

年輕人血氣方剛,思想奔放,正是人生之中要拼搏的時候,生活節奏和戲曲的節奏是不合的,所以不用強求年輕人喜歡戲曲。

年輕人要有一部分人把戲曲當職業,保證從業者的人數,畢竟戲曲是專業性強的行業,真正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戲曲不是大眾藝術了,他也不可能進行大眾傳播,他已經是小眾藝術。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定位,就像搖滾樂,他的藝術形式只是適用於特定人群的,所以也不必擔心會消亡,年紀大的戲迷老去,自有下一個年齡段的人頂上來,自有人自動成為戲迷的。

戲曲頻道要保留,從業者要有舞臺,只要保持演出,有平臺能看到戲曲藝術,就會 有人轉化為戲迷,不需要強推,那是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的工作。


三尺青


看戲曲的人,都是有點年紀有點閱歷,有點文化的人,而且生活穩定,心胸開闊,性格恬淡的人。

年輕人血氣方剛,思想奔放,正是人生之中要拼搏的時候,生活節奏和戲曲的節奏是不合的,所以不用強求年輕人喜歡戲曲。

年輕人要有一部分人把戲曲當職業,保證從業者的人數,畢竟戲曲是專業性強的行業,真正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戲曲不是大眾藝術了,他也不可能進行大眾傳播,他已經是小眾藝術。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定位,就像搖滾樂,他的藝術形式只是適用於特定人群的,所以也不必擔心會消亡,年紀大的戲迷老去,自有下一個年齡段的人頂上來,自有人自動成為戲迷的。

戲曲頻道要保留,從業者要有舞臺,只要保持演出,有平臺能看到戲曲藝術,就會 有人轉化為戲迷,不需要強推,那是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的工作。


用戶52728647338


我是梨園人生,一名戲劇行業從業者。

樓主的問題很實在,也很現實。

我個人認為確實需要強推,再不推,這些非遺文化真的沒救了。

原因一:沒有了解過,更本看不懂。

就目前而言,國家在大力扶持非遺,但是措施還是有限的。不能只靠一些優秀的劇目,人物去吸引別人關注。因為從根本而言,來看的不一定是喜歡這些非遺文化的人,或許只是因為新奇,來看個熱鬧,從內心而言不一定喜歡。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不懂。就比如晉劇,現在很多都是老人們在看,年輕的沒有幾個,就我個人而言是根本聽不懂,在劇團工作了幾年了,每次看演出基本靠字幕屏去理解唱詞,字幕屏的使用我感覺就是一個偉大的創新,以前沒有的時候根本不會去看,因為聽不懂。雖然對唱的這個劇有些瞭解,依舊聽不明白,所以根本沒有耐心看下去。這方面講,我感覺還是應該加大此類非遺文化的知識普及,就像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做戲曲進校園工作,希望把晉劇文化普及給所有學生,慢慢去灌輸這些知識,讓他們從新奇轉變到喜愛。

原因二:非遺文化傳承人、從業者逐漸減少,優秀演員少待遇低

多少人喜歡唱歌跳舞,但又有多少喜歡唱戲呢?可以說同樣是搞藝術,你看看那些娛樂明星,哪一個不是天價?在戲劇這些行業中,能有幾個天價演員?可以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了吧。“戲子”這個詞甚至成了貶義詞,感覺這個職業都是低人一等。我們團拿過省文華大獎的演員,工資才3000出頭,還是臨時工待遇,這些能比嗎?

所以我認為強推是必要的,普及也是必要的,就像以前普及計算機的使用一樣,這樣非遺文化才能傳承下去,要不遲早消失匿跡。

期待您的評論,關注梨園人生,看更多精彩戲劇。


梨園人生


其實戲曲越來越小眾化,因為本身她不想通俗音樂那樣。現在真的沒有年輕人喜歡戲曲了嗎?答案非也!有些人對戲曲的偏見和看法,會認為看戲這麼古老的事情,一定是老年人的消遣之事,年輕人怎麼會能那麼穩下心來,看這沒有鮮肉沒有美女還沒有趣味的東西呢?其實當你問了很多年輕人為什麼會喜歡戲曲的時候,他們都會說道:戲曲裡演出的都是很多的大道理,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也就是“看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當你真正接觸戲曲的時候,你會愛上戲曲的詞,愛上戲曲的曲,愛上戲曲裡的感人故事和戲曲的美。這種戲曲文化才是真正有意義、有韻味的精神食糧。


大娛家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一般不會主動選擇瞭解或觀看與戲曲相關的內容。原因如下:

首先,人們的選擇性增多了。戲曲作為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發展至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重要的娛樂方式就是聽聽戲曲,而今天,我們不僅有電視節目可以看,還有電影、小視頻等多重娛樂方式可以選擇,所以人們對戲曲的關注自然也就減少了。

其次,戲曲的節奏不符合當代年輕人的習慣。現代的生活屬於快節奏的,年輕人喜歡快餐、短視頻這樣節奏快的事物,而戲曲的節奏相對是緩慢的,年輕人沒有這個耐心也沒有時間坐在那兒慢慢品味。

最後,戲曲不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當代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能夠給他們帶來歡樂並且不怎麼需要動腦的娛樂形式,比如開心麻花出品的一些列話劇作品。而戲曲不僅僅需要動腦去理解其中的內涵,還需要對當時的歷史、文化都有一定的瞭解才可以充分感受到戲曲中的樂趣。

還有一點也是極為重要的,戲曲故事情節中所包含的歷史背景。戲曲很多都是與古時候的歷史背景、歷史人物有關係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對以往的歷史瞭解並沒有那麼深入,也沒有興趣去進行研究,所以很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沒有興趣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總之,就算有戲曲頻道的強推,年輕人將注意力停留在這個頻道的時間也只是換臺的一瞬間,所以,對現在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都不會主動欣賞戲曲。


just夢境




澤如時雨


我今年十五了

我喜歡京劇喜歡崑曲

我單純的喜歡

不是因為某些“如果不是誰誰誰你們京劇早就沒了的”粉絲的偶像喜歡的

我覺得,不喜歡京劇的人,他打死也不會看京劇頻道。喜歡的人幹嘛不去點播。

所以,這件事根本沒有因果關係。




考試考好A考神保佑


私以為題主問題本身是帶有誤導性的。

首先年輕人要不要去深入瞭解京劇,跟戲曲頻道的強推關係不大。戲曲頻道,也不是為年輕人準備的。

願意去了解京劇的年輕人,沒有戲曲頻道也會去尋找新的渠道;對京劇不感興趣的年輕人,看到戲曲頻道也會無情換臺。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放在大環境下來看,無論是傳統藝術裡的京劇,還是手機遊戲中的吃雞,又或是各類短視頻,在屬於它們的風光之時,無一例外都只是抓到了大多數人的心,手機遊戲和短視頻填補了現代人忙碌生活中的碎片時間,所以它們火了。

而年輕人之所以不願瞭解京劇,一是因為京劇觀賞門檻高,在快節奏的社會里抓不住年輕人的眼球。二是京劇創作乏力,缺乏能與年輕人共鳴的題材。三是相關京劇從業人員固步自封,不願也不敢嘗試新的京劇演出形式或創作模式。

大多數年輕人會不會看京劇其實答案一目瞭然,值得討論的反而是京劇為何不吸引年輕人。


野風拂浪Second


說實話,我對京劇興趣起源於相聲。沒錯,就是郭德綱、于謙的《黃鶴樓》。

縱使有戲曲頻道的強推,相信也沒有太多年輕人會關注到京劇。京劇更是每年春晚的保留節目,誰承想現在年輕人不僅僅不聽京劇,連春晚都不怎麼看了。

以前我對京劇一直有一種偏見,五秒鐘說完的一句話一定要唱十分鐘,這一點我很不理解。但正是相聲裡偶爾穿插的一兩句唱詞讓我扭轉了這一偏見。

的確,相聲作品裡的京劇大多帶有舞臺表現所需要的戲謔,但是把京劇融合到其他年輕人容易接受的藝術作品裡,恰恰讓更多的年輕人對京劇產生了興趣。這正是深入瞭解的前提。

所以我認為郭德綱不僅僅救了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