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紐約時報: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 7 條經驗

紐約時報: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 7 條經驗

艾爾沃德 (Bruce Aylward) 博士是世衛組織 (WHO) 助理總幹事,也是這次 WHO 派往中國的抗疫專家組聯席組長。


他向《紐約時報》詳細介紹了每個國家都應該採取的抗疫措施。


紐約時報:中國對抗新冠病毒的 7 條經驗


WHO 的艾爾沃德博士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深度採訪時,描述了他密切觀察到的中國為控制冠狀病毒所做的努力,以及學到的以下 7 條重要經驗。


一、積極地採取措施,這很有效


目前武漢的每日新增病例數已經從 1 個月前的 3000 降到了 200。


經歷了最初的混亂和信息不透明之後,衛生當局採取的措施包括“封城”、嚴格的隔離管理、強制檢測和分散人群。這些措施使得數十萬人免遭感染。


二、沒有多少無症狀的病例


對 32 萬個樣本的檢測表明,已知的病例並不僅僅是冰山一角,只有極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存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金字塔,大部分都在地面上,” 艾爾沃德博士說。


三、做好在線醫療服務的準備


為了防止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在門診和急診室裡接觸,在線醫療諮詢和處方開具成了常態。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建立起來了兩家新的醫院,其他醫院的開放病房也被重建為隔離病房。


四、其他服務也轉移到線上


停課學校的學生可以在網上上課。藥品和食品包裹被送到了數百萬困在家裡,一個月不能出門的人手中。


五、迅速隔離感染者


在指定的“發熱門診”,穿著防護服的醫務人員為就診患者測量體溫,做快速的肺部 CT 掃描,並進行幾小時內就能得出結果的拭子測試。


為了保護其他家庭成員,感染者會被送往隔離中心,重症患者和老人會進入醫院治療。


六、支付檢測費用可能會減緩疫情控制


在中國,檢測是免費的,所有住院病人的護理也是免費的。


艾爾沃德博士說,如果美國人因為擔心醫療費用而推遲檢測,那將會造成嚴重後果。美國政府必須認真考慮這件事。


七、民族精神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共計 4 萬多名醫生和護士(其中許多是志願者)來到了武漢。高速公路上的工人變成了體溫測試員和送食物的人。醫院前臺人員負責感染控制。


艾爾沃德博士說:“在志願者心中,她/他們是站在保護中國其他地區(還有整個世界)的第一線。”




本文翻譯自紐約時報 (NYT) 今天凌晨的一篇報道。翻譯者為學霸山丘的小鹿老師。感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