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疫情過後如果在農村承包幾百畝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怎麼樣?

攝影師COFFEE


疫情過後如果在農村承保幾百畝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怎麼樣?

無論有沒有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其實最近幾年農村的產業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這一變化的背景,有國家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推進,一些地方特色產業得到了發展;有經濟下滑影響外出務工的迴流,農民主動想辦法在農村創業或打工;有糧價偏低,種糧收益不高,流轉的土地成本也在下降。如此等等,外部的大形勢發生較大變化和內部產生的內生動力提升,農村或許正在開啟一個新的變革期。

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人留在了家裡,讓很多中小型的或民營的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讓更多的人對今後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糧小咖在問答上看到了很多關於疫情形勢下,農村是不是會迎來一波關注高峰的討論,在城鎮化的不斷髮展下,重新進行思考和定位,可能也是這次肺炎疫情帶給國家和人們的一個共同的話題,也是課題。

至於題主提到疫情過後,到農村承保幾百畝地,種植水稻和小麥,糧小咖個人認為,還需要做認真的調查和思考。種植糧食,本來就收益不高,幾百畝地的規模,還要考慮要不要投入設備、上多少設備,這些投入可能需要幾年的收益才能回本。至於每年能不能掙到錢,還要綜合看糧價變化、成本變化、產量變化,糧價、成本等,幹上幾年差不多都會有自己的判斷,但氣象條件卻是難以估量,一旦有較大程度的自然災害,靠農業保險可是靠不住的。當然,糧小咖認為從事農業是個長期的事業,特別是種植糧食更是如此,但往往只有情懷是不行的!


糧小咖


我本人就是種糧大戶(200畝),擱我們這邊算是比較大的了。地租多少 太高的話,就沒啥掙頭了。我們這邊(湖北陽新)種水稻的成本於利潤情況給你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這邊都是搞旱直播, 田租350一畝,但有空面積(溝渠路佔用的)大概10畝所以我實際上田租是370塊一畝,在我這算是比較高的了。

整田費90塊一畝,種子30塊一畝(用的是黃華佔二代2.7一斤)

封閉藥9塊每畝 除草藥80塊錢每畝(主要是我田裡面雜草抗藥性起來了)價格略高,殺蟲、防病、稻飛蝨藥80塊每畝,肥料150塊畝。

人工70塊每畝(灑種子+加打封閉藥+蟲草藥共4遍+灑肥兩遍)收割70塊每畝包乾。水不要錢 直流灌溉的,也不需要電費。

這麼算下來一畝總成本是:950塊。我去年平均畝產是1135斤(高產的田塊1300多斤)賣給糧販子是0.98元每斤溼谷25到30個水分。1135✘0.98=1113元

利潤1113-950=163塊每畝,

200畝一年搞個3萬多塊錢,政府去年補了2萬塊錢(補貼不是年年有)總共5萬多。

這就是200畝水稻戶一年的總收入,說實話要是您有份手藝或者一份不錯的工作沒必要做這行,辛苦不說掙不到啥錢。

小麥種過兩年不掙啥錢南方不適合種那玩意,春天雨水太多,產量質量都不行。





農人石勇


題主你好,我是武哥,是膠東半島煙臺的一個農業種植戶,種植土地差不多一百畝地,我將我在種植過程遇到的問題和看法歸納一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當前種糧大戶面臨的問題。

1.糧價低迷。我一開始只種了十幾畝地,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為主,那時候小麥1.3元左右/斤,玉米1.1元以上/斤,花生一般在5.4元/斤以上,最貴的一年達到6.7元/斤,我就是在那一年開始著手包地,誰家不種地了,我就承包過來,可是沒想到,種植面積擴大了,市場行情也逐漸變差了,有好幾年處於收入和投入持平的狀態。
2.資金問題。這裡麵包括承包地租金、人工僱用、機械作業僱用、種子、化肥、農藥等資金。這裡面牽扯最大的就是機械,機械工作相對人工來說還是合算的,是個機械就比人工乾的快,效率高。再一個,有時為了搶種或搶收,機械忙不過來,不能隨叫隨到,所以搶種搶收的機械你必須有,這就又是一筆不少的投入,牽扯到資金週轉問題。

3.勞力問題。勞力缺乏是農村農業都面臨的問題。務農收益低,而城市生活豐富多彩使得外出務工的農村優質人力不願再回家務農,農村留守的是養老的老人、小孩和婦女,到莊稼收穫忙時,連個像樣的勞力都找不到。


4.晾曬困難。晾曬困難成為種糧大戶共同的心病。由於缺乏晾曬場地,大部分的種糧大戶選擇將小麥收穫後直接出售。由於沒有足夠的晾曬場地,小麥都會等到在杆上幹得差不多了再進行收割,收割之後直接賣給收購人員。最怕的就是雨水多的年份,早收沒地方曬,晚收又怕在秸上生芽,相當煎熬人。自己建晾曬場費用太大且用地緊張,尤其是玉米收穫後水分含量很大,不適合直接脫粒,尤其需要晾曬場地。

5.灌溉用水緊張。這幾年天氣乾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灌溉用水相當緊張,而莊稼離開水根本就不會有產量,像是小麥,一個生長季就需要最少澆三遍水。如果單純去靠天吃飯,想盈利是相當困難。

二、種地大戶的當前有利條件。

  1. 種糧有補貼。各地對當地的主要農作物都有相應的補貼,像我們這裡,小麥補貼每畝125元,玉米每畝10元。
  2. 農機有補貼。農機補貼力度相對較大,購買農機時,你只需交付除補貼外的錢款就行,一次補貼到位,且越先進越效率高的農機補貼力度越大。
  3. 種糧有保險。政府部門每年都聯繫有關保險公司,對農作物進行保險,這個是社會險,不是商業險,無利可賺,只是對種植的農戶的一種保障。且保費低,農戶只需交3無左右/畝,剩餘部分政府補貼。
  4. 化肥有補貼。化肥補貼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我們市以種植業為主的鄉鎮有補貼,其他的鄉鎮沒有,補貼力度跟據品類400一500元/噸不等。

三、根據我的種植經驗對你的建議。

  1. 適度規模經營。規模化經營,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家提倡“適度規模化經營”,適度規模經營是在一定的適合的環境和適合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經營管理、信息等)的最優組合和有效運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切勿對規模上貪多、貪大,要量力而行。
  2. 可根據作物的不同物候性多品種種植。以我為例,我按作物的種植時間和收穫時間,分別種了:3畝豐水梨,14畝蘋果,20畝花生,60畝小麥(小麥收穫後種玉米)。利用農作物物候期具體安排如下:冬季修剪蘋果、梨。→春天小麥返青追肥→後種花生。→果樹開花,開花期間覆膜花生打眼。→開始僱人蔬果,先蔬梨,再蔬蘋果。→僱人套袋,先套梨,後套蘋果。套完袋收割麥子,收完種玉米。→陽曆八月十五號前後賣梨,賣完後九月份開始收穫花生。→十月一前後摘蘋果袋,摘完袋上色期開始收穫玉米,種小麥,最後收穫蘋果。這樣種植不會出現太閒和太忙的情況,防止短期一湧而上壓力太大。


  3. 使用緊張的農業機械自己必須要有。我們村小麥收割機和玉米收割機多,全村1500畝小麥,三天就收割完畢,玉米成熟早晚不一樣,收穫期長,也不緊張,隨找隨到。這幾年乾旱,到作物種植期經常下的雨不大,搶墒搶種情況突出,旋地機械和播種機械搶手,畢竟人人都想早早搶墒種上,出苗率才好。所以我自己購買了旋耕機械和各種作物播種機,及小型花生收穫機。
  4. 要多注意各種農作物市場信息和多學習農作物管理技術。注意市場信息可以判斷種什麼農作物利潤較高,去調節相應的種植面積。而學習農作物的生產管理技術,則是豐產豐收的保障。
  5. 最好是發展特色農業。像國家現在提倡的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向安全、綠色、生態、優閒、養生的方向發展,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著力打造自己的優質品牌,讓自己的產品更有競爭力和知名度,這也將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總結:以上就是我從事農業將近三十年所經歷的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和看法,你可根據你自身情況去考慮一下。農業不是暴利行業,它需要你勤勞、細緻、懂技術、懂管理、擅經營,只要用心去做,賠錢倒不至於,畢竟國家近幾年對農業多有扶持,長期來看,農業還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


田園生活圈武哥


在農村承包幾百畝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怎麼樣?

其實你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要認識到大規模種植不是小事,包括資金,技術,土地流轉等方面都需要整合,建議還是考察好了再做。


最近這些年農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農民覺得在家種糧食不掙錢,不再拘泥於田間,直接把地交給家裡的老人,能收多少糧食就收多少,自己去了大城市打工。

平常回農村老家,你就會發現農村的年輕人已經很少了,能夠致力於田間地頭的,那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的田地直接荒著,沒有人種。

這也說明下一步農村土地的趨勢就是通過流轉集中到幾個人或公司手中,通過集約化規模化進行農業種植。

在農村種植幾百畝地,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不知道你做好準備沒有。

一. 首先種植幾百畝地花費的資金並不少,除非是專業的公司來運作,個人如果在農業方面還是新手的話要承擔的風險並不少。

比如說這幾百畝地的租金就是一筆大錢,大規模種植靠的是機械,購買機械又是一大筆費用,還有種子,化肥,噴灌,農藥等日常所需的物資,又是一筆支出,還需要僱傭工人,這要求你還要有充足的流動資金。

如果資金不充裕,大規模農業種植根本不現實,如果是前期投入了大筆資金,到中間資金短缺了,這就讓你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做下去,要不然前功盡棄,損失更大。

二. 其次,這幾百畝地的流轉就不容易,有錢不一定能做好。除非當地村委或者別人幫忙,要不然單純個人,光是溝通協調就費勁了。

三. 最後,現在糧食價格並不高,種植收益低。不管是玉米,還是小麥,稻穀,價格很穩定,而且都比較低,這也是糧食的屬性決定的,一定讓全國人民都能吃飽肚子。

所以要想價格上漲並不容易,單純種糧食並不賺錢,可以考慮向家庭農場或者觀光農業方面走,還有可能做的更好些。

我是農村養殖新鮮事,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您的【點贊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農村養殖新鮮事


你好,我們豫東這邊有承包土地種小麥的,每畝租金600,承包土地要100畝以上還可以,

一,春季一畝地租金600,種子一畝地20斤,一斤3塊,複合肥100一袋,要兩袋,種麥的時候一袋,過完年崔苗的氣候一袋。澆地兩次,一次電費30。耕地一次50,機器種小麥25。機器收小麥一畝45,除草劑25,打農藥30

合計:麥種20*3=60,肥料2*100=200,澆地兩次30*2=60,耕地50,機器中小麥25,機器收小麥45,除草劑25,打農藥30共495

二,秋季收完小麥中玉米,玉米種子2元一斤,一畝地25斤,複合肥一袋,澆地一次,機器種玉米一畝25,機器收玉米45一畝,玉米秸稈打碎25一畝,除草劑25,農藥30,合計330

春季和秋季成本825

每畝地收成,現在小麥評論每畝地1000斤算一斤小麥1.2元,每畝1200

秋季玉米每畝平均1000斤,市場價9毛錢

每畝900

春季和秋季合計收成2100

2100~成本825~600租金=每畝地利潤675

如果你承包200畝利潤675=13500

這是保底收成,我們這邊小麥好一點的收成在1200斤左右,玉米也在1100左右


從小玩泥巴長大地


我認為種水稻是可以的。規模至少要500畝以上1000畝左右為好,因為能夠形成規模效益,相反地還能降低成本。

要種小麥的話,看你家是南方還是在北方?如果在南方,象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種小麥是不行的,因為我們這些地區種小麥,產量低,質量差,氣候條件不適應。也許我這個提醒多餘的。謝謝!


鄭正宗


要算清一本帳:

投入與產出比怎麼樣。成本計算,主要是地租(800元左右/畝)、種子(200元左右/畝)、農藥(100元左右/畝)、化肥(150元左右/畝)、機械(100元左右/畝)和人工(視情況定),粗落算一下至少要1300元左右/畝的成本;產出小麥1000斤左右/畝,大概1100元,再加上政府補貼等,基本扯平。

當然有的地方地租便宜一點,每畝能賺個幾百元,200畝地每年賺取幾萬元。

所以,建議在實施之前,認真進行市場調查,摸清行情,種植適合當地市場的經濟作物。


風平浪靜無風雨


說真的種植業沒有養殖業好!種植水稻小麥投資大見效慢時間長,費錢費力,技術性強!本人種植水稻多年,就水稻來說一畝地差不多就一千斤左右,種植過程就不說了,除了辛苦還是辛苦!那麼水稻的價格怎樣呢!聽我分析來。水稻價格這幾年一直在160-175之間,以百斤為單位。就是說每一百斤價格在160-175之間!扣除百分之三十五的成本,在扣除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工!收割季節請工人是必須的!請工人一天按150計算,想想到自己手裡還有多少錢!百分之三十左右!連續七八年一直這樣!(我們這是山地田,也就是梯田)但是做為農民不種又不行!所以說種植業真心沒有養殖業好!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匆怪!喜歡的點點關注



和尚一家1


題主好,疫情過後想在農村承包幾百畝地種植水稻小麥,我認為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將看法歸納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種糧大戶面臨的挑戰

1,規模種植,落實資金難。資金投入主要包括土地承包金、僱工費用、機械作業費用、澆水、種子、化肥、農藥等費用。承包幾百畝耕地,每畝500元左右承包費,這是一筆不小的投入,資金準備要到位。

2,澆水難。錯峰延時,錯過莊稼最佳灌溉時日。家庭散戶與種植大戶搶澆水很普遍。因天氣乾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灌溉用水十分緊張,但莊稼不澆水根本就不會形成產量,錯過了澆水最佳需水期如小麥灌漿水,也會造成較大減產。

3,年輕人外出掙錢,勞動力難找,有種植技術的更難找。勞動力缺乏是農村農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務農收益低,而農村留守的是老人、小孩、家庭婦女,農忙收穫時,青壯的勞力都難找。

4,收穫時機械緊缺,無晾曬場地。小麥、水稻收穫期集中,而收割機械又緊缺,有時只能等。等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風災、雹災、火災等風險較大。

晾曬困難是種糧大戶遇到的共同難題。由於缺乏晾曬場地,大部分的種糧大戶只得將小麥收穫後直接出售。而這時小麥價格普遍較低,明知道被別人宰,也只能忍痛割愛賣糧。

5,糧價低迷,增產不增收。目前,小麥1.10元左右/斤,玉米1.00元左右/斤,水稻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糧價低迷,對初涉糧食種植大戶來說,要理性投資,要有收入和投入持平的心理準備。

二、種糧大戶的機遇

近年來,國家為了有效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在惠農政策上也不斷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

1、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補貼

補貼對象為主要糧食作物的適度規模生產經營者,包括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四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一般要求植規模50畝(耕地面積)以上,並經鄉鎮初核、縣級確認、省級備案。

在符合上述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對於符合下列三類條件的新型經營主體,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考慮列入項目支持:

(1)按照適度規模經營要求,水稻種植規模50~300畝(耕地面積)的種糧大戶;

(2)耕地流轉關係穩定,水田連續流轉期限達到三年以上(含申報補貼當年)。

(3)推廣應用了當地農業部門或上級農業部門當年發佈的水稻主推技術及主推品種的;

(4)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法定代表人)經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並納入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信息管理系統的;

(5)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投保了當年水稻種植保險的。

2、銀行貸款+風險補償

是指由財政資金建立風險補償金,合作的相關銀行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無擔保、無抵押、簡便快鍵、低成本的貸款,如果出現不良貸款則按照合同約定程序以及比例從財政風險補償金中予以補償。

3、政銀保

是指保險公司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證保險,銀行提供貸款,政府提供保費補貼、貼息補貼和風險補償支持,通過財政、保險公司、銀行三方驅動共同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目前上海、山東、河北、福建等多個省份都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

4、農機融資租賃

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承租人交納一定的首付金(一般為30%)就可以使用機械設備,剩餘的租金與利息分期支付,全款付清後農機所有權再轉移到承租人。這是通過金融租賃公司以租賃綜合服務商的角色連接和整合承租人、銀行、經銷商、政府等各種資源來實現的。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是,在最近發佈的《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和《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中,也強調了對種糧大戶等主體的扶持,以穩定和促進糧食生產。

三、種植建議

1,因地制宜。要規模化種植,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惠農政策。要知悉所在省、市、縣級政府對規模種植、種糧大戶的支持和優惠政策,以便於創造條件申請、申報項目,藉助政策的東風,獲得更多的資金扶持。

2,要量力而行。切莫貪大貪多超出自己的資金、技術、人脈、人力資源等能力。否則,會欲速不達。

3,適度規模經營。剛開始因為資金、技術、管理、能力、經驗等方面都需要積累和鍛鍊,不要搞太大規模。規模化經營,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家提倡“適度規模化經營”,適度規模經營是在一定的適合的環境和適合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經營管理、信息等)的最優化組合,最優化的運行方式,可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萬事開頭難,目前經營農業是稍賺不賠,待運行一段時間,取得資金、技術、經驗、人脈等原始積累後,相信你會得到較快的發展的。


厚德載物49056


非常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一個投資較大回報週期較慢的行業。種植農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科學的管理。農業是靠天吃飯,風險也不是完全沒有。所以在投資農業前一定要考察自身優勢。結合當地的政策來去進行。如果您在農村包幾百畝地,也算是大面積種植的。個人覺得種植水稻沒有什麼問題。水稻是相對收入穩定的農產品作物,畢竟是剛需人群都需要。

但是如果種植農業沒有自己的銷路。完全是靠跟加工廠合作的情況下。種植利潤是比較低的。因為加工廠通常會壓低價格,導致農民沒有話語權。因為加工廠掌握著大量的渠道,到糧食下來的季節,你賣也得賣,不賣也得賣,因為需要回本兒。這就是為什麼農業種植戶很少賺錢,而一些加工廠和渠道商很多錢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個人建議種植農業未來趨勢是自產自銷。有自己的渠道,可以做電商渠道,也可以做線上自媒體渠道來進行銷售。第一價格優勢可以自己掌控,第二會形成一部分穩定的客流,長期跟你合作。這樣你種植的農產品就不愁銷路了,同時還可以帶動周邊的人群發家致富,祝你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