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1932年,深陷經濟危機的美國舉行了總統大選,富蘭克林·羅斯福(小羅斯福)以絕對優勢擊敗胡佛,成為第32任美國總統。他推行的“百日新政”讓美國出乎意料得重新繁榮了起來。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保持中立的“皮特曼中立決議案”:戰爭時期禁止美國輸出武器裝備和借款。這就相當於向世界宣佈,美國不會幫助被侵略的國家。

小羅斯福明白,面對二戰美國根本不可能獨善其身,但國內民眾的反戰情緒高漲,一不留心他就會被政敵貼上“好戰者”的標籤。

讓美國參戰的同時取得連任,只有他這樣具有卓越領導天賦的人才辦得到。為此他做了許多努力,這也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一邊尋求和平方案,一邊增強軍備

在小羅斯福的第一任期內,美國的軍事規模很小,裝備也非常落後,軍事力量還不及一個三流國家。

1934年,小羅斯福在視察瓦胡島的軍事裝備時,就曾鬧出笑話。一半數量的軍用卡車和幾輛舊坦克突然在總統面前散架,讓他非常震驚。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1935年,有報道稱,美國步兵雖然裝備了M1加蘭德步槍,但數量只夠一個團用。

1938年1月28日,小羅斯福前往國會,要求撥款10億美元建設海軍,他得到了批准。

1939年,美國海軍五年來第一次在大西洋演習,結果“角鯊”號潛艇居然莫名其妙地沉沒了。並且,和英國噴火戰鬥機、法國紐波特戰鬥機及德國Me-109戰鬥機相比,美國的新型P-40戰鬥機也頗顯落後。甚至有雜誌評論道:

“美國軍隊看上去就像幾個小男孩帶著玩具槍。”

預感到戰爭正在逼近的小羅斯福在海軍計劃後,又提出8000架戰機的計劃。

另一方面,小羅斯福曾親自發電報給希特勒,要求他停發最後通牒,提議在一個“歐洲中立國”境內召開和談會議,但希特勒置若罔聞。

讓民眾慢慢醒悟

美國在立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奉行著由國父華盛頓確立的孤立主義原則: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不捲入列強紛爭、完全獨立地處理國際事務。

當時的美國民眾對於正發生在大洋彼岸的戰爭態度冷淡,即使在發生“帕奈”號事件後,也是如此。

1937年12月,日軍突然出動兩架戰鬥機,擊沉了停靠在中國長江流域南京段的美國“帕奈”號軍艦,該軍艦當時任務是護送美國公民離開。事後,日本立刻以“失誤”為藉口道歉,美國迫於國內壓力,只好接受,僅讓日本賠償損失。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在“帕奈”號事件發生後,小羅斯福曾經告誡民眾:

“無法記的狀況正在全世界蔓延,疾病開始蔓延時,為了控制疫情,保護社會不受疾病的危害,大家會贊成對病人進行隔離檢疫。”

可是他得到的回應卻是民眾的反抗聲,此時,美國國內的民意測驗顯示,超過70%的民眾贊成美國從遠東完全撤出。

1938年,英國與法國、納粹德國、意大利簽訂的《慕尼黑協定》,讓美國人民開始慢慢醒悟。一項《財富》雜誌的民意測驗顯示,76.2%的人認為美國將加入歐洲的全面戰爭。

當超過3.2萬名英國兒童被疏散到美國,美國人才第一次意識到英美兩國的命運是多麼休慼與共。

1941年,調查結果顯示,67%的美國人願意追隨羅斯福總統參戰。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租借法案”

1940年年末,英國首相丘吉爾向小羅斯福致信稱:英國現在已經彈盡糧絕,也沒有資金再買入軍火,國庫存款也只剩下最後的20億美元。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能否拯救英國於“水火之中”?

把丘吉爾的信讀了一遍又一遍的小羅斯福終於做了一個決定。他馬上召開記者招待會,用了45分鐘的時間來向民眾解釋“租借”的概念:

“假如我鄰居家的房子著火了,我正好有一條澆花用的水龍帶,如果他用我的水龍帶,接上他的水龍頭,我就可以幫他把火滅掉。那現在我該怎麼做呢?我不會在他用之前先說‘兄弟,這水龍帶值15美元,你得給我錢’。那我要如何交易呢?我不想要這15美元,我只是想讓他滅火之後再把水龍帶還我,僅此而已。如果火滅了而水龍帶沒有損壞的話,他會把它歸還我,還會非常感激。如果水龍帶有所損壞的話,他用‘實物’償還我就是了。”

小羅斯福利用這個高明的比喻,讓眾議院通過了舉世聞名的“租借法案”,該法案授予了他“任何一個國家,只要總統認為它的國防對美國國防至關重要,就可以為其提供援助。”的權力。

這個法案對後世影響深遠。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四大自由”

1941年1月6日,在致國會的諮文中,小羅斯福宣佈了四項“人類的基本自由”:1、發表言論和表達意見的自由;2、崇拜上帝的自由;3、不虞匱乏的自由;4、免除恐懼的自由。

1941年8月9日,小羅斯福與丘吉爾在美國“奧古斯塔”號巡航艦上進行了會面,在三天多的時間裡,他們起草了一份聯合聲明——《大西洋憲章》,並以聯合公報的形式向全世界發佈。

公報主張自由國家的人民有權利選擇本國的領導人、收復被武力佔領的本國失地、彼此自由貿易、打敗侵略者、享有公海自由航行權等,從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恐懼中解脫出來。這些大多基於小羅斯福之前所述的“四大自由”。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做盟國的“兵工廠”和“糧倉”

小羅斯福為英國提供了一切他能提供的物資,他明白英國拖住敵人的時間越久,美國就能以更充分的準備迎接戰爭。

為了贏得戰爭,他動員了全部工業積極從事軍事生產,汽車工業幾乎全部用來生產飛機、坦克、卡車等戰爭所需產品。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從1940年到1945年,美國總共生產了30萬架軍用飛機、近9萬輛坦克、7萬多艘軍艦。美國提供了盟國50%以上的軍用物資。

他還成立了國防科技研究局,研究並生產了雷達、實戰用火箭、炸彈、導彈的無線電引信等。其中最著名的、對結束戰爭起了關鍵性作用的計劃則是:“曼哈頓計劃”。

真正進入戰爭狀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當海軍部長打電話告訴小羅斯福這個消息後,小羅斯福倒吸了一口氣:

“不可能!”

他沒有想到日本正準備一舉殲滅美國,贏取戰爭勝利。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除了幾艘已出海的航母外,其餘的幾乎都被日本擊沉。

可是,突然間,小羅斯福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美國真正進入了戰爭狀態。

民主黨人迪安·艾奇遜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最後,無比愚蠢的敵人幫我們解決了進退兩難的處境,也清除了我們的疑慮,使我們的人民團結一心,開始走上了那既漫長又艱難的捍衛國家利益的道路。”

曼哈頓計劃

當愛因斯坦等一眾科學家得知納粹德國正在研製原子彈時,就立刻寫信給小羅斯福,提議美國必須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

1941年12月6日,美國正式制定了代號為“曼哈頓”的絕密計劃,小羅斯福賦予其“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該計劃彙集了以奧本海默為首的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國的頂級科學家。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奧本海默

“曼哈頓計劃”歷時三年,耗資逾20億美元,最終制造出了兩顆實用原子彈。它們一顆被投在了廣島,一顆被投在了長崎。之後,日本宣佈投降。可惜小羅斯福並沒有看到。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1945年4月,在第四次連任總統後不久,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的小羅斯福突發腦溢血離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小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任期超過兩屆的總統,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政治遺產使美國在二戰結束後實力達到了巔峰。


美國1930年代(8):羅斯福“既然戰爭無法避免,那就傾盡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