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星星的孩子”眨眼睛,笑容就像一道彩虹

今天跟大家討論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如果遇到周圍的一些小朋友有些怪異的行為,請給他們更多的關愛,今天的分享內容是“什麼是兒童孤獨症?”

“星星的孩子”眨眼睛,笑容就像一道彩虹

事實上,一歲以下的嬰兒也能夠看出“孤獨症”的跡象。

小思出生後特別可愛,卻不愛看媽媽,只對一些可以旋轉的玩具感興趣。媽媽呼喊時沒有反應,離開時毫不在意,回來時也不伸手要求擁抱。

進入小學後,老師也發現他總是獨來獨往的,對學校的規矩、要求置若罔聞。老師上課時,小思常常獨自一人做自己的動作,如轉圓圈、敲打桌椅等,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也不能互動。

而且小思不能和同學正常交流,總是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讓同學們一頭霧水。小思不懂得什麼時候應該約束自己的言行,而且常無故地打自己,讓老師和同學很害怕。但是,小思的記憶力卻驚人的好,可以背誦出過往汽車的車牌號,過目不忘。

那麼,孤獨症兒童有什麼表現呢?如何識別孤獨症兒童的跡象?“孤獨症”與“自閉症”有什麼差別?

一般兒童孤獨症起病於3歲之前,也就是說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會覺得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不太一樣,主要的表現在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和刻板重複行為。到了學齡期,這些方面都會有一些變化。

(1)社會交往障礙:孤獨症兒童從很小的時候就存在多方面的缺陷,比如不能很好地模仿別人、與別人分享注意焦點、理解別人的感情、投入到假設的遊戲中等。小時候叫他不理、不看人的現象,到小學階段大部份會明顯改善,而且大都會分辨親疏,比較不會隨便亂跑,暫時離開也會回來。

(2)此外,孤獨症孩子還不容易察覺周圍人情感的變化;和老師同學交流時,缺少眼神的交流,而且會莫名地將自己感興趣的卻與談話內容無關的想法說出來;對別人的痛苦和快樂不知如何適時適當地反應;不理解遊戲規則,所以無法和同學玩在一起。總之,在社交方面,雖然孤獨症患兒在小學階段進步很多,但仍然有顯著的障礙存在。

(3)語言交流障礙:孤獨症兒童的言語功能一般較正常兒童發育晚。約40%~50%的孤獨症兒童終身不會講話,僅通過肢體或其他方式表達自己。孤獨症的孩子不會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情景使用適當的言語。他們也不會使用非言語協助交流,沒有社交性的微笑、對視等。當他們想要某種東西時可能會通過尖叫、哭鬧來表達。

(4)進入小學階段,大概一半的孩子能有口語,包括仿說、簡單的對話、描述、要求問問題、回答問題等程度不一的能力。另一半則仍無口語。在小學這個階段,孤獨症兒童在語言理解及使用符號、辨認符號所代表的意義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至於口語表達方面,多能發展出比較簡單、實用的口語或非口語表達,至於較複雜的對話,只有較少數高功能的孩子才能做到。

(5)刻板重複行為:孤獨症兒童常常要求環境一成不變,一旦養成習慣就很難改變,帶有一定的強迫性,比如上學只能走一條路線,如果改路就會很惱怒。他們缺乏對外界的探索,對陌生環境感到不安。

另外,隨著年齡漸增,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表達的能力都越來越進步。但進步也常帶給父母一些另一類問題。孩子的自尊越來越高,自主性越來越強,要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但不能明白自己的要求恰當與否。如,看病時卻要求家長出去陪他玩兒,家長不答應他,就大發脾氣、哭鬧。

總之,兒童孤獨症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是一種慢性疾病,學齡期患兒雖在各方面有所進步,但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學齡兒童的學校適應和家庭生活。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兒童孤獨症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