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乾隆為何把皇位傳給了令妃的兒子?是因為太愛令妃了嗎?

關運福


乾隆將皇位傳給令妃的兒子永琰,實屬無奈之舉。

乾隆最喜歡的皇子是五阿哥永琪,永琪還活著的時候,就被乾隆破例封為“榮親王”,是乾隆所有的皇子中,僅有的一位生前就被追封親王的。(令妃)


所以在永琪還沒死的時候,乾隆帝一心只想把皇位傳給他的。可惜永琪身體不好,在25歲就死了,乾隆才開始了他一生經歷的最大的煩惱:立儲。


為何說“立儲”對乾隆來說是最大的煩惱呢?因為在五阿哥永琪死後,只有7個皇子還活著,但是這7個皇子或多或少有點缺陷。

(乾隆)

皇四子永珹以及皇六子永瑢,這兩位皇子在很小時候就被過繼給了別人,所以這兩人沒有繼承權。這時候還剩下5位皇子有資格。他們分別是:永璇(皇八子)、永瑆(皇十一子)、永璂(皇十二子)、永琰(皇十五子)以及永璘(皇十七子)。


永璂的母親是繼後輝發那拉氏,由於在隨同乾隆南巡的時候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被乾隆給廢了後位,俗話說子憑母貴,永璂雖然是嫡皇子,但是母親都被廢了,那麼他也是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的。


所以只有4人有資格繼承皇位。

參選繼承的人數雖然少,但是卻很是令乾隆皇帝頭疼!這4人當中,沒有一個是乾隆喜歡的。乾隆迫不得已,只好利用“排除法”來甄選皇位繼承人了。(乾隆和永琰)


1、乾隆覺得永璇(皇八子)身體有缺陷,是個瘸子,形象不好,不配做一國之君。


2、乾隆覺得永瑆(皇十一子)是個另類加變態!有段時間,乾隆皇帝經常去永瑆的家中,在這段時間裡,乾隆發現這個兒子有很多他看不慣的怪癖,非常受不了他。


3、乾隆覺得永璘沒有野心,不配做繼承人。永璘(皇十七子)是乾隆最小的皇子,乾隆在甄選繼承人的時候,永璘才8歲,還是個孩子,乾隆心想:是個孩子倒無所謂,還是看看他的表現吧。

沒想到永璘令乾隆很失望,第一他從不愛學習,第二他年齡雖小,卻很輕浮。(長大後的永璘真的和乾隆想的一樣,經常出宮尋花問柳)


4、按照品行和外貌,排除之後,就只剩下永琰(皇十五子)了,沒辦法,雞蛋裡面挑不出骨頭了,沒得挑了。

(永琰(嘉慶皇帝))


所以說,乾隆皇帝選擇永琰做繼承人,完全是迫不得已(誰叫五阿哥死的早呢!),乾隆一直覺得永琰是個極其平庸的皇子,不過他還算有個缺點,就是學習非常刻苦用功。


文圖:搞史人


搞史人


其實乾隆也不滿意嘉慶的!

眾所周知,乾隆曾經至少有4次秘密立儲過!第一次是嫡長子永璉,第二次是嫡次子永琮,第三次是著名的五阿哥永琪。可惜,前面三個都死了!所以乾隆也一直認為自己命硬,喜歡的女人,兒子,都活不久,都先於自己而去!比如以上的三個兒子,比如元后孝賢,皇貴妃慧賢,包括著名的令妃,年齡比乾隆小很多,也是40來歲就去世了。所以,乾隆認為自己註定是個孤家寡人!

所以,乾隆在後期也就不想著立儲這件事兒了!第一是因為立誰睡死,第二也是因為滿意的都死光了,剩下的都那麼回事兒,沒有特別滿意的!

根據朝鮮史料記載,當時乾隆在選擇繼承人上曾經有過思量,因為他實在太能活了!以致於生生熬死,熬老了前面幾個兒子!後面年輕力壯的兒子又沒有出彩的,所以也有人建議乾隆仿照前朝。在孫子裡面選一個出彩的繼承皇位!當時最受寵的皇孫是定恭親王綿恩。這個綿恩是皇長子永璜的次子,但是他的長子早逝,所以綿恩的地位和建文帝是一樣的,都是老皇帝的大孫子!但是乾隆皇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認為跨過兒子直接立所以會造成動亂,不利於皇朝的統治!所以孫子輩的所有人都被排除在外了!

前面說了,乾隆太能活了,前面的兒子死的死,養廢了了的養廢了!所以前面幾個兒子不予考慮!後面的兒子,除了廢后生的不予考慮,朝鮮妃子生的不予考慮,最大的就剩嘉慶了!剩下的都比嘉慶還小呢!最主要是乾隆最小的幾個兒子都被令妃包圓了,立誰都一樣……

然後乾隆就愁啊,嘉慶他也不滿意啊!於是,據說,他在祭天祭祖宗的時候就發下誓言,列祖列宗在上,今有皇十五子永琰,若不可立為儲君,就讓他隨了幾個哥哥去孝敬各位祖先。若是尚可立為太子,就讓他好好的活著。最後,永琰活的好好的,乾隆地也都80了,所以就立了永琰當太子了!永琰當時也35歲了。乾隆帝考察了永琰也考察了10來年……最後,沒招兒了,沒別人了,然後這孩子也命硬,沒被儲位剋死,所以他就當了皇帝了……當然,據說最後嘉慶是被雷劈死的,所以,看來這列祖列宗的也還是不滿意他啊,就是反射弧長了點兒……

當然,乾隆皇帝不止一次的說過,如果最小的最受寵的十公主(就是嫁給豐紳殷德的那個)是個男孩子,必立為儲君!這個孩子不止長相上,包括性格上,為人處世上都像極了乾隆!可惜她就是個女孩兒……這事兒就連嘉慶也是知道的!在繼位後也是對這個妹妹多有照顧……



半旅


令妃是包衣出身,據史書記載,她早年被選入宮中做了宮女。由於她生得秀美,心地淳良,因此得到了乾隆特別的寵愛。但是,乾隆在沒有皇后,又將令妃兒子永琰立為繼承人的情況下,卻一直不立令妃為皇后。這是怎麼回事呢?

(令妃劇照)

我們先來看看乾隆有多麼寵愛令妃。

一是,清朝皇帝對後宮嬪妃們的冊封一向不大方,很多時候都是嬪妃在生育了皇子之後,才有機會得到晉封,但是令妃在入宮不久便被封為貴人,在沒有生育皇子的情況下又在同年被封為嬪。

二是,令妃晉升的速度特別快。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乾隆由於喪子失妻之痛,對操辦喪禮的大臣們責罰頗多,就連那些前來弔唁的皇子或大臣,臉上悲色不夠,也都遭到乾隆重重的懲罰。甚至皇長子永璜,為此還被剝奪了繼承王位的資格。但是,令妃卻在這時候,不降反被晉封為妃。

隨後在乾隆二十四年,令妃被冊封為貴妃。乾隆三十年,由於皇后輝發那拉氏在南巡時發生斷髮事件,導致被幽禁於冷宮。因此,令妃又被封為皇貴妃,開始代理皇后的職權和義務。

三是,令妃是陪同乾隆南巡最多的嬪妃。令妃第一次隨駕出巡時,已經懷有身孕。到第三次隨駕南巡時,據說皇后輝發那拉氏和乾隆之所以公引發劇烈的矛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乾隆想要冊封令妃為皇貴妃。

在清朝,皇帝對冊封皇貴妃一事是很謹慎的。如果皇后在位,往往會讓皇貴妃這一封號虛著,為的是不使皇后生憂。而乾隆南巡歸來後,令妃便被冊封為皇貴妃,這似乎又佐證了這個說法。

由此可見,乾隆對令妃的寵愛,的確是後宮其他嬪妃望塵莫及的。

(乾隆劇照)

我們再來看,乾隆立皇太子的情況。

在乾隆的皇子中,永琰並不出色。但有一點,他生得英俊,是諸皇子中模樣和乾隆最像的一個,所以他很得乾隆寵愛。

不過,對於立太子一事,乾隆開始的打算,是要立一個嫡子做太子。所以他在繼位後,便將富察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璉的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上,並放到了正大光明匾後面。誰知乾隆三年,永璉因“偶感風寒”,居然夭折了。

好在富察皇后在乾隆十一年,又生下了皇七子永琮。這個孩子從小就穎悟出眾,乾隆歡喜異常。於是,乾隆又把他的名字寫在了傳位密詔上。結果永琮是個無福的孩子,居然不久後也夭折了。

隨著富察皇后的離世,乾隆“立嫡子為太子”的決心也動搖了。

這樣,乾隆望向了其他皇子,看來看去,他認為皇三子永璋“器宇不凡”,就想把他立為太子。誰知道他只是想想,皇三子永璋就病逝了。

乾隆悲痛之餘,又把眼光望向了聰慧異常的皇五子永琪,結果永琪也病逝了。

這一連串的打擊,讓乾隆害怕了,他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情。

結果這一拖,就拖到了乾隆三十八年。這一年,乾隆已經63歲了。立儲的事情,大臣們已經催過幾次了,他也覺得再不能拖了。

(永琰劇照)

這時,還活著的皇子還有6位,其中有2位過繼給了兄弟,也就是說可以選擇的還有4位,他們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永璇“沉迷酒色,又有腳病”,因此不為乾隆考慮;永瑆在書畫上很有造詣,但他為人吝嗇,就連福晉也成天只能粗茶淡飯。

永璘才7歲,顯然不是適當的人選。

永琰呢,雖然不出眾,但也從來沒有犯過錯,是個守成之人。

乾隆看來看去,這幾個皇子都不甚合心意。所以只能矮子裡面拔高個,相較之下,乾隆覺得永琰雖然平庸,但相對而言,還算各方面都比較優良的人,再加上他又是令妃所生,所以他就把永琰的名字寫在了傳位密詔上,放在了正大光明匾後面。

可惜的是,令妃由於操勞過度,再加上生育太多,體弱多病,到乾隆四十年便病逝了。

直到令妃病逝,乾隆都沒有將她立為皇后。乾隆為什一直不立她為皇后呢?原來,乾隆害怕朝臣們會因此猜出太子是誰,到時候結黨營私,會對他手中的皇權不利。

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由於早早立過“在位時間絕不敢超過康熙61年”的誓言,所以他在宣佈永琰的太子身份後,才追封令妃為皇后。

(參考史料:《清史稿》)


張生全精彩歷史


乾隆皇帝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永琰的母親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她是乾隆皇帝的第三位皇后,乾隆10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

大家都知道乾隆高壽,整整活了89歲,他前期的時候兒子是不少,但是好幾個未成年就早夭,有的雖然勉強成年了,但是還是沒有活過他老爹,就連乾隆皇帝最喜歡,最看重的的皇五子永琪也只活了25歲,所以剩下的實在沒有幾個了,這個時候乾隆皇帝選擇繼承人的範圍已經變得非常狹小,十五子永琰出生的時候,乾隆的兒子就已經死了八個,後來乾隆皇帝經過深思熟慮,萬般無奈之下才決定從剩下的這幾個皇子中挑選繼承人。



乾隆皇帝心目中的人選是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永瑆聰明睿智,做事果斷,待人寬厚,綜合比較永瑆都是繼承人不二的人選,但是乾隆皇帝卻把皇位傳給了老十五,老十五永琰忠厚老實,比較言聽計從。乾隆皇帝選擇永琰,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他口口聲聲說自己在位時間絕不能超過自己的祖父,所以在未滿60年他就讓位,其實他心裡想的還是不能放權,永琰比較聽他的話,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相比較永瑆好管理多了。


乾隆皇帝是這麼想的,後來也是這麼做的,在他當上太上皇這四年中,滿清的權利,還是死死的攥在乾隆皇帝手中,永琰也有是嘉慶帝並無實權,他連殺個和珅都不敢還得等他老爹駕崩才敢對和珅開刀,可見他做皇帝的這四年是多麼的憋屈。


佳寧姐姐說歷史


公元1796年,36歲的愛新覺羅顒琰登基稱帝,是為嘉慶帝,成為了乾隆的繼承者,那麼身為皇15子嘉慶帝按理說是與皇位沾不上邊的,那麼他緣何能在17個皇子中脫穎而出從而繼承皇位的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看看乾隆都選過哪些皇儲。

(嘉慶帝朝服像)

乾隆的皇儲選都有誰?

老實說,嘉慶並非皇儲的第一人選,甚至連第二人選都不是,原本在乾隆早期年間,乾隆選定的第一人選為皇二子永璉,關於永璉《清史稿》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記載。

“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清史稿》

這是九歲的永璉薨逝後,乾隆所說的一段話,可以看出,乾隆對永璉是寄予厚望的,“隱示承宗器之意”就直接挑明瞭乾隆本來是準備傳位於永璉,在永璉薨逝後,乾隆追封其為皇太子,並上諡號“端慧”。

在永璉病逝後,乾隆皇儲的第二人選就是皇七子永琮,但是老天總喜歡和他開玩笑,他鐘愛的皇子往往都是因病早逝,在永琮年僅2歲的時候,永琮因出痘(水痘)薨逝,乾隆再次嘗受喪子之痛。

“諭王大臣等、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宮。性成夙慧。甫及兩週。岐嶷表異。聖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聰穎殊常。鍾愛最篤。朕亦深望教養成立。可屬承祧。”——《清實錄》

這是乾隆在永琮薨逝後下的一道諭旨,明確表明乾隆對永琮像對永璉一樣,認為其“聰穎殊常”並意欲傳位於永琮,無奈永琮2歲夭折,所以乾隆不得不再次遴選皇儲。

在此之後,乾隆還曾看好皇五子永琪,因為永琪“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也就是說永琪文治武功都頗有建樹,所以永琪深得乾隆器重,在生前就被封為了和碩榮親王,這是乾隆眾多皇子中第一個享有此殊榮的人。

況且永琪當時已經成年,按理說不會像年幼的永璉、永琮那樣早夭,所以乾隆在永琪身上是下了很大心血的,但是,命運往往就是這樣無情,乾隆意欲不得,就在永琪被封為榮親王的翌年,永琪就薨逝了。

接二連三的打擊使乾隆對儲君的選立再無意向,就這樣正大光明匾額後的立儲寶匣一直都是空著的,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年僅13歲的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立為儲君,這也是乾隆對於自己繼承人的第四位人選。

年幼的永琰緣何能被乾隆選中為儲君人選呢?

筆者認為,乾隆與永琰母后令妃感情篤厚,並且永琰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年少好學,文學素養高,個人品質與能力較高,是儲君的合適人選,而且永琰深得乾隆喜愛。

2018年,大火的宮廷劇《延禧攻略》讓人們瞭解到乾隆年間那段深藏於宮中的愛情故事,雖然劇中有很多的杜撰成分,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乾隆與令妃的感情。

眾所周知,乾隆共有三位皇后,一位就是乾隆的結髮夫妻,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另一位為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后帝後反目),最後一位就是嘉慶帝的生母令妃(後追封為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朝服像)

令妃共為乾隆誕下四子二女,從令妃生兒育女的數量來看就可以知道其深受乾隆的寵愛,也是為乾隆誕下皇嗣最多的妃嬪,在其去世後,乾隆追封她為令懿皇貴妃,並把她葬入自己的陵寢裕陵,乾隆死後與她合葬,其子永琰被乾隆冊封為皇太子後,她也被追封為孝儀純皇后。

乾隆是一個愛屋及烏的人,這一點從他以前挑選的皇儲永璉和永琮就可以看出,永璉和永琮都是乾隆的結髮夫妻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富察氏與乾隆感情篤厚,在富察氏去世後,乾隆曾下諭旨,稱讚富察皇后的美德孝行,所以乾隆對富察氏所生之子格外重視。

(令妃和愛子永琰)

不得不說,永琰能夠繼承大位,確實很大原因沾了其母后的福氣,但是光憑乾隆對其母親的感情還不足以把永琰推上帝位,作為躬耕滿清王朝60年老謀深算的乾隆不會單單隻因為對某位妃嬪的感情就會把她的兒子立為皇儲,像永璉和永琮也是自身“年少聰穎,氣宇不凡”,換句話說,是個可塑之才,如果他倆頑劣不堪,就算乾隆再深愛富察氏也不會選擇永璉和永琮為儲君,一位皇子的個人品質及才能這才是乾隆選擇諸君的重要參考標準。

英詞炳蔚,援筆立就,動成典則。

以上一段話是史書記載的少年時期的永琰,可以看出永琰的文學素養很高,可以達到執筆成章的地步,而且永琰師從名師,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皇子教育,所以,自乾隆三十八年至乾隆六十年二十二年間永琰一直被秘密立為儲君而沒有被更換過,這說明,永琰是很得乾隆喜愛的。

可以說,令妃確實為永琰稱帝加了不少分,但是更重要的是永琰本人也因為良好的品質而深得乾隆的喜愛,這才是他能夠成為儲君的最重要原因。

還有許多人認為,乾隆選擇永琰是當時的無奈之舉,因為當時可供乾隆選擇的儲君只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其中,永璇因為行為乖張,屢被訓斥,並且有腿疾,所以不會受乾隆的青睞,永瑆則排斥漢文化,也不得喜愛,永璂則因為母后與皇帝反目所以也受到牽連不再受到乾隆喜愛,而宗璘則因為年幼所以也不被考慮,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樣一看也就永琰最合適了,乾隆選永琰純屬無奈之舉。

對於這一點,筆者認為,選皇儲不是買菜,差不多就行,乾隆統治清朝60年,在政治上老謀深算,而且深知皇儲的重要性,因為皇儲關係著清朝未來的命運,關係著清朝國祚基業,關係著清朝的興衰成敗,選皇儲絕不能將就,更不能湊合,永琰能夠當選,必然因為永琰本身有著在乾隆看來相對眾皇子更適合做帝王的品質和能力,不然永琰也不會二十二年一直作為乾隆的儲君存在。

所以綜上所述,永琰能夠成為儲君是得益於自身傑出的品質和能力,就像他的哥哥永璉和永琮一樣,是“可屬承祧”的最合適人選。

我是小明嘮史,嘮歷史,和你嘮嘮古人那些史,喜歡可以點贊關注哦!


小何嘮史


因為實在是沒得選,乾隆帝傳位給顒琰也是當時供弘曆選擇的皇子不多,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矮子裡頭挑高個兒”——純屬無奈啊。而乾隆帝對於顒琰的生母令皇貴妃魏佳氏,寵愛是真的,不過冊立儲君與此之間,沒有什麼直接的因果關係。

雖然在很多人的既定印象中,乾隆皇帝風流成性,可實際上乾隆後宮中的妃嬪加起來也不過比他那個工作狂父親雍正帝多4個人而已。而弘曆的妃嬪一共為他生育了17個皇子。


雖然弘曆的兒子不算少,然而很尷尬的是,17位皇子中有7個是幼年夭折根本就沒活到成年,剩下的10個兒子裡還有4個英年早逝,等乾隆帝最終準備冊立儲君的時候,他還在世的兒子只剩下6個人。

封建社會講究的是“立嫡立長”,而嫡長子繼承製的核心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最初乾隆皇帝準備冊立嫡後富察氏所生的皇子為儲,可富察皇后的兒子都死得很早。富察皇后升遐以後,乾隆曾經準備冊立皇三子永璋,結果永璋死了;準備冊立皇五子永琪,結果永琪又死了。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乾隆很久都沒想過立儲。


等到乾隆帝再次立儲,那時候的弘曆已經垂垂老矣。當時弘曆在生的6個兒子,其中2人被過繼給了宗室旁支,能夠繼位的只有永瑆、永璇、永琰和永璘4人。前兩人均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所生,後兩者均為令皇貴妃魏佳氏所生。

雖說“母憑子貴”,然而也有子憑母貴之說。淑嘉皇貴妃早在乾隆二十年就死了,且永瑆永璇兄弟倆,一個殘疾一個摳門,都不是合適儲君之選。

純帝繼皇后那拉氏被廢之後,令妃魏佳氏晉貴妃、皇貴妃,統攝六宮成為了當時後宮真正的管理者。乾隆此舉自然也是有意冊立其子為儲,畢竟魏佳氏為乾隆生育了6個孩子。當時永璘年幼,實在沒得選的乾隆值得冊立永琰為儲君。

值得一提的是,繼皇后那拉氏的兒子——十二皇子永璂,乾隆竟從未動過立儲之心,與富察皇后生子不久乾隆就議儲形成巨大反差。永璂多年無寵,在其母后被廢之後更加失落,其貝勒爵位還是永琰登基後追封。而內務府上三旗包衣出身的魏佳氏,最終以低於皇后卻又高於皇貴妃的儀制下葬,並追封皇后。


澹奕


歷史上,除了昏君,皇帝選擇儲君,第一考慮的永遠都是確保江山能夠代代相傳,而不是愛某個后妃。

題目中所說的令妃的兒子,就是後來被稱為嘉慶皇帝的十五阿哥永琰。

乾隆皇帝雖然能力不咋地,但畢竟不是昏君,所以他選擇嘉慶,當然不是因為太愛令妃。

一、嫡子夭折或者早逝

中國皇位繼承講究“立嫡以長不以賢”,在眾多兒子中,正妻即皇后的兒子叫“嫡子”,如果皇后生了好幾個兒子,則立年齡最大的一個。

乾隆皇帝的嫡長子,即孝賢皇后富察氏所生之子永璉,不過永璉只活到9歲就死了。

此外,雖然孝賢皇后富察氏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永瑛、永琮,不過前者只活了23歲,後者只活了2歲。

乾隆一生,立了兩個皇后,除了孝賢皇后外。還有一個被廢的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也生了一個兒子,即皇十二子永璂。

然而,永璂在乾隆四十一年就死了,年僅25歲。因為母親被廢的原因,死後沒有享受任何政治待遇。

如果他不死,也不會有機會繼位。

二、其他兒子當中同樣早逝的多

乾隆總共生了17個兒子,繼成皇位的皇十五子永琰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

然而,在他出生之前,14個哥哥當中有6個已經死了,等於說競爭對手打了一個對摺。

除了孝賢皇后三個早逝的嫡子外,皇三子永璋死於26歲,皇九子和皇十子,分別在一歲和兩歲時死去。皇十三子永璨,死於三歲,皇十四子永璐,即永琰的同母哥哥,也在四歲時夭折。

嘉慶皇帝6歲那年,乾隆非常賞識和鍾愛的皇五子永琪也死了,年僅26歲。

永琪能文能武,還精通漢、滿、蒙三種語言,在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被封為和碩榮親王。

可以說,接班希望大大滴。

可惜,死了。

嘉慶皇帝后面還有倆弟弟,其中皇十六子也僅僅活了4歲。

三、活著的兒子當中永琰最優秀

除了那些不幸早夭的兒子們,乾隆還把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早早過繼出去。

到乾隆60年的時候,真正有資格繼承的只有四個兒子,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嘉慶皇帝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其中,皇八子永璇既有腳病,又沉湎酒色,皇十一子永瑆是一個著名的吝嗇鬼,皇十七子永璘是一個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

只有永琰,性格沉穩,讀書勤奮,孝順父母。

如果你是乾隆,你會選誰?


小奔說史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秘密立儲,將皇十五子永琰立為皇太子,並且將這個立儲的錦盒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乾隆立皇十五子為皇太子,並不是因為太愛令妃的原因,而是以為在乾隆後期,可以供乾隆挑選的皇子並不多了,只剩下了四位皇子,沒辦法,矮子裡挑高的,就選中了皇十五子了。



乾隆一生十七個兒子,但是長大成人的皇子卻了了無幾。

富察皇后為乾隆皇帝生育了2個兒子,一個是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可是這兩位皇子命都不長,皇二子在8歲的的時候偶感風寒,結果病逝,皇七子,2歲的時候也不幸夭折,而且這兩位皇子都被乾隆立為皇太子。

嘉貴妃,給乾隆皇帝生育了四個兒子,皇四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一子。皇四子因為謀圖太子之位,乾隆將其出嗣旁系,做了別人的兒子。皇八子是一個瘸子,皇九子早早夭折,也就剩下皇十一子永瑆,但皇十一子只愛文墨,不喜政務,所以也排除了。



純貴妃生育的皇三子和皇六子,因為孝賢皇后病逝,皇長子與皇三子不傷心悲痛,被乾隆大罵不孝子,也排除了,並且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也都死了。皇六子也早夭。

現在就剩剩下皇五子永琪,皇十子(也早夭),皇十二子,皇十三子(早夭),皇十四子(早夭),皇十五子,皇十六子(早夭),皇十七子。

在乾隆三十一年,皇五子去世,也就剩下了三個可以選擇了。繼後的兒子,皇十二子,因為討厭繼後,所以更討厭繼後的兒子,皇十七還很小,所以只能選擇皇十五子繼承皇位了。


蟶子歷史


乾隆傳為於令妃的十五子,不是因為有多愛令妃,而是當真無奈之舉!畢竟活到八十多歲,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妃嬪、子嗣一個個走在自己的前頭,當真是白髮送黑髮人啊……淒涼無比!

一國之君的繼承者,關係到國家命脈。傳位自然不能小覷,康熙當年九子奪嫡的慘烈場面歷歷在目。所以乾隆時期對繼承者是很看重的。

在孝賢皇后在世的時候生的嫡子永鏈、永琮就曾秘密立儲。可惜福薄早早的薨了。另外繼後如懿的十二阿哥更是悽慘,因為母親的冷落被廢,他的一生最慘淡,連普通的皇子都不如,年紀輕輕也早早的去了。死後乾隆也沒有對他任何追封,可見他有多厭惡繼後了,看來就算他長壽一點也沒有機會當太子!

再一個就是愉妃海蘭的永琪,在26歲就英年早逝了。

乾隆第五子,榮純親王。於乾隆三十一年薨,年僅二十六。 歷史上的永琪很優秀,也很得乾隆的喜愛!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騎射,博學多才,嫻熟滿語、漢語和蒙古語。他還熟知天文、地理、算法等。 可惜天妒英才,五阿哥在被封為榮親王后不久便離開人世了,和他的皇位終究擦肩而過了。。

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此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

在乾隆後期,選繼承者相當於在胖子裡挑瘦子,由不得他挑三揀四了。

他只能用排除法將永璇(有殘章,斷腿,且沉迷酒色品行不端)、永瑆(通文墨不好騎射)和永璘(年紀太小)全部排除掉,然後只有一個品行稍微差不多的永琰,而這位十五阿哥性格內向、性情凝重,為人規矩仁孝,算是勤奮好學的,沒有大錯。便均衡擇優錄用了,所以十五子永琰才有機會!不是因為他夠優秀,也不是乾隆有多愛炩妃,而是他活的時間比較長。



如果永琪可以命長一些,說不定我朝的歷史將改寫,也不會閉關鎖國這麼多年!最後衰敗亡國。。


荰尒二0716


乾隆最終選擇令妃的兒子做皇帝,其實與愛不愛令妃沒有太大關係。乾隆之所以把皇位傳給嘉慶,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乾隆一生其實生的兒子並不少,一共有17個,但奈何乾隆壽命太長,那些在他年輕時出生的兒子,大多都沒有活到他退位。

其實在乾隆年輕時,期望最高的是富察皇后生下的兩個嫡子,但是這兩個皇子的命都不太好,都未成年就不幸夭折了。

這之後乾隆比較看重五阿哥,五阿哥博學多才,武藝精湛,可以說是文武雙全還恪守孝道,是下一任繼承人的理想人選,乾隆也有意將其立為皇儲,可惜五阿哥在25歲的時候不幸染病,最後也離世了。

這些中意的皇子一個個接連離世,對乾隆的打擊可以說是非常大。在乾隆62歲秘密立儲時,能夠選擇的皇子並不多了,其中在世的有7位,分別是四皇子、六皇子、八皇子、十一皇子、十二皇子、十五皇子和十七皇子,其中四皇子和六皇子都過繼給了宗室,如果不是剩下的皇子都去世了,這兩個皇子是不會被選做下一任繼承人的。生下的五人中,十二皇子的母妃是烏拉那拉氏,曾因為短髮觸怒乾隆,乾隆可以說是對其極其厭惡,自然不會選她的兒子做皇儲,因此十二皇子直接被排除掉了,而此時的十七皇子只有幾歲,還是幼童,又因為是最小的兒子,從小被慣得沒有章法,自然也不會選他。然後是八皇子天生腿腳不好,可以說是有先天的殘疾,品質也不好,自然也得乾隆的心意。最後就剩下十一皇子和十五皇子了。其實論才華十一皇子要遠遠高於十五皇子,但是十一皇子只愛文人雅士的那一套,對於武藝騎射卻一竅圖通,但清朝是在馬背上打天下的,在乾隆看來,十一皇子的行為就是忘本,而且還屢教不改,所以最後就只能選擇雖然不足夠優秀,但是卻均衡發展的十五皇子了,也就是後來的嘉慶帝。

所以乾隆選擇令妃的兒子當皇帝,也只是選無可選的結果,與令妃本身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