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鉅虧130億後,樂視如何活到了2020?


鉅虧130億後,樂視如何活到了2020?

從2017年7月賈躍亭飛到美國至今,人們已無法確定他是不是真的能“下週回國”,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揹負著巨大資產窟窿的樂視,已然活到了2020。

上週,樂視網發佈了業績預告,稱2019年營收為4.9億元,較上年同期降69.01%,營業利潤為-19.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2.82億元。

這已不是樂視網第一年大幅虧損。面對著2019年近130億的鉅額虧損,樂視網已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虧損達292.55億元。

然而,就是在揹負著如此鉅額債務的情況下,樂視仍然勉強支撐到了2020年。從昔日的“A股網絡視頻第一股”到2017年資金鍊斷裂之後的突然崩塌,撐到了現在樂視,留給互聯網界“滿臉的問號”。



賈躍亭“下週”沒有回國

提到樂視,互聯網業內曾流傳這樣一句話:樂視,要麼成為偉大的神話,要麼成為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笑話,但它卻絕不會是一個平庸的公司。

樂視的故事,要從2004年說起。那一年,賈躍亭一手打造的樂視網成立,開始專注視頻業務。

2006年,樂視網獲得上海移動的視頻流媒體SP牌照,並在當時影視版權尚未引起重視的時候,賈躍亭開始大手筆買入國內外影視版權,開啟了樂視的核心贏利模式:廣告和用戶內容付費。2010年,樂視網頂著“A股網絡視頻第一股”的名號榮耀上市。

當然,僅靠購買版權,是撐不起一個上市公司的。於是,賈躍亭開啟了新一輪發展計劃——2011年樂視影業成立,開始參與影視製作。

不過,賈躍亭並沒有滿足僅僅停留在內容層面。2013年,主打超級電視的樂視致新成立。那一年,超級電視Letv的橫空出世,讓樂視通過互聯網內容+硬件+平臺的創新模式以一個“攪局者”的姿態拉開了互聯網電視大戰的序幕。

也正是樂視電視推出之後,賈躍亭提出以樂視為中心的“生態化”發展戰略。

在賈躍亭的構想中,整個樂視就是打造基於視頻內容智能終端的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被稱為“樂視模式”。在這個模式裡,賈躍亭期望通過電影屏、電視屏、電腦屏、平板屏、手機屏等,實現樂視品牌的全面覆蓋。

當時樂視的戰略就是兩個基本點:一是用硬件來跑量,不以盈利為目,只是為了獲取用戶的時間和空間;二是依靠爭取到的更多廣告用戶,提供廣告綜合解決方案,依靠增值服務來掙錢。

之後,則是樂視生態的補完階段。2014年,樂視體育成立。同年,樂視汽車推出。2015年,樂視進軍智能手機市場,並2016年拿下酷派,同時進軍北美、印度市場。

如果不是2016年底,樂視網被媒體曝出資金鍊出現問題,這一切或許都很美好。

2017年7月,賈躍亭發佈全員公開信,承認燒錢追求擴張,導致資金鍊緊張。於是,人們這才發現,樂視的激進發展,是建立在一張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上,頃刻間,樂視的品牌信任蕩然無存。就此,賈躍亭的樂視帝國開始崩塌。

儘管之後賈躍亭的山西老鄉孫宏斌,為樂視注資150億真金白銀,準備力挽狂瀾。然而,這筆錢終究沒有填上之前樂視發展過快所造成的資金漏洞。

最後,帝國還是塌了。曾經宣佈“下週回國”的賈躍亭,再也沒有迎來那一個“下週”。



樂視網並不只是一個“爛攤子”

如今,回過頭來看,樂視網最風光的時候,顯而易見:2015年5月12日,樂視網股價最高達179.03元/股,市值突破1700億元——那是它的最高峰。

之後,樂視網走向衰敗,也有跡可循。從2015年起,賈躍亭開啟了自創的“生態化”大擴張。賈躍亭希望,除了視頻業務外,能把樂視包括電視,手機,影視,乃至後期出現的樂視汽車在內的各個生態業務糅合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釋放出巨大能量。

這種融合,成功的確能帶來巨大的生態效應,但是樂視前期發展過快的隱患,也導致這些生態被糅合在一起之後,大概率會引發“牽一髮而動全身”局面出現。

而結果,也正是如此。在造車和樂視體育投資失敗後,樂視資金鍊開始斷裂,幾乎所有業務停擺。

但實際上,在樂視大舉擴張之前的業務,仍然屬於優質資產。這一點,在投資人身上得到了印證。在賈躍亭無法回國之後,融創中國孫宏斌接手了樂視,開始了樂視網的營救行動。一方面,開始剝離大量不良資產,另一方面開始讓部分有價值的項目包裝重組。

在曾經的樂視七大生態中,樂視影業是那個唯一能夠持續盈利、不斷供血的公司。在賈躍亭的危難關頭,樂視影業還向他提供了總計17億元的借款。

樂視影業也是被孫宏斌相中的樂視三大最值錢業務之一,2018年3月,融創中國及其他股東再次向樂視影業增資10億,同時,融創中國成為樂視影業第一大股東。

樂視影業改名新樂視文娛,而後又更名為樂創文娛;樂視雲改叫新樂視雲聯,樂視金融更名樂為金融,就連上市公司樂視網的證券簡稱都一度想要更改為“新樂視”。

此外,即便樂視網負債累累,但是樂視電視也沒有停止發展節奏。2018年,“樂視致新”更名為“樂融致新”,並引入京東,騰訊等戰略投資者。2018年年底,融創通過競拍獲得樂融致新控股權,樂融致新相關財務情況自此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報表之中。2019年5月7日,樂融致新發布了第五代Letv超級電視。

去年9月9日,在品牌溝通會上樂融集團宣佈,“樂融超級電視”名字改回“樂視超級電視”。 樂視超級電視在經歷了多次更名與和樂視品牌進行切割後再度迴歸,就是因為“在消費者的心目當中,樂視超級電視要比樂融超級電視更響亮的多。”

儘管賈躍亭讓樂視陷入了極大的發展漩渦,但事實證明,樂視一系列產品,仍然在不少消費者中有著不小的價值。



樂視帶來的互聯網“生態化”理念

從去年5月13日樂視網被暫停上市股票無法交易開始,到如今公佈虧損130億,曾經的互聯網“神話”,依靠著廣告業務、會員以及發行等之前業務所產生的收入來源,樂視網存活到了今天。但是按照規定,如果到2020年4月仍然無法盈利,樂視網仍將進入退市程序。而目前看來,樂視確實仍迴天乏力。

時至今日,儘管互聯網市場上樂視距離黯然退場退場只剩一步之遙,但是它所帶來的影響,仍在持續。

樂視網帶來的最大印記,便是賈躍亭提出以樂視為中心的“生態化”。

包括愛奇藝、小米在內的多家互聯網企業,均在一段時間內都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為通過所有軟硬件組合,創造出流量入口,並形成自我營銷的“樂視生態”模式,也正在逐漸成為一部分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模版。

童話中的故事總能在千轉百回後迎來美滿大結局,然而現實卻往往並非如此。曾經一路狂奔的樂視網如今已剩悽風冷雨,也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