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理論是正確的,但就是拿不出證據證明是什麼原因?

活動中心17653708


所謂理論是正確的,又拿不出證據來證明,哲學就屬於這種理論,其特點是,這種理論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正確的解釋,有錯誤的解釋,理論又沒有如何區分那種解釋是正確的,那種解釋是錯誤的,這種理論又如何能拿出證據來證明是正確的呢?不可能拿出證據來證明的。科學承認有這種理論,這種理論在科學中叫不可證偽的理論,這種理論是不符合科學理論要求的,所以特別設定一個可證偽條件,設置這個條件就是專門為了把這種理論排除出科學體系的,所以哲學是哲學,科學是科學,儘管研究相同的領域,由於要求不同,兩者是不能混攪的。


龍一歐


請先思考一個問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嗎?

  • 有人會說是正確的,但至今還沒有證據證明它。(也有人說引力波存在即已證明)
  • 有人說它不正確,因為沒有證據證明相對論是正確的。
  • 那萬一永遠也沒有證據證明相對論是正確的呢?(這裡假設也沒有證據推翻它)

好,帶著以上思考,我們進入正題。

這個問題可分三層意思來理解。注意:這裡我說是“理解”,而不是“回答”。因為讀完你會發現,這本來就不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一、先說“理論是正確的”。

這是這個問題的前提基礎。你沒有證據證明,你怎麼知道它是正確的。那這種正確只能是你感覺它正確。但是你不能確定這個理論是正確的。在這個層面上來講,你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假命題。

二、再說“理論是正確的,但就是拿不出證據來證明”。

這個又要分3個方面來說:

1、也許一個理論是正確的,或者我們假設這個理論就是正確的。那我們要怎麼才能證明它是正確的呢?

那當然要拿出證據。什麼樣的證據才可以證明呢?那當然就要看是否有說服力,或者看是否邏輯自洽。

那問題是什麼才叫有說服力,或者什麼才是邏輯自洽呢?是所有人都認可,還是那些有學問的人都認可?那肯定不是。所以這個邏輯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就像我們愛一個人,不需要證明一樣。

2、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是否影響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呢?那當然也不是。這個也很好理解,在一個假設說後,很久才得到了證明。那我們能說提出之初,還沒有得到證明時,這個理論是不正確的嗎?那當然也不是。或者換一個說法,假設現在有一個理論,還沒有得到證明。那我們能說它是錯誤嗎?這樣也太草率了,也許10年之後他得到證明呢。

就像對方不認為你愛他(她),但是你確實愛他(她)一樣。

3、一個理論,如果永遠無法證明呢?這又是什麼情況呢?我怕越說越繞,還是留給大家來思考吧。

三、最後再來說“理論是正確的,但就是沒有證據證明是什麼原因”。

如果前兩條都不成立了,那這個問題都不需要回答了。

如果前兩條都成立了,這個問題也不需要回答了。

綜上所述,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們理解就好啦,是不需要答案的,沒有答案的。

所以我就給了你一個沒有答案的回答。

再延伸一下,也許1000年之後,我們又證明現在所有“認為”已經證明的理論都是錯誤的呢?


知行合一時


理論是正確的,但就是拿不出證據證明。一個最說明這個問題的就是天文學家推理的宇宙大爆炸。這個理論獲得很多天文學家的認可,但拿出來的證據只有光的紅移現象和宇宙輻射背景圖,其它的研究還在探索中。很多天文愛好者(科迷)都不認同這個理論,但宇宙學家多數認可,去年還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你說精彩不精彩,神奇不神奇?

原因是啥呢?誰也不知道,承認的科學家也說不清楚,沒法整,誰讓人是內行,咱是外行。其它理論也有這個特點,哲學、文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理論,反思半天才發現,‘’誰有能耐誰說了算‘’,不懂的你就接著吧,用實踐去檢驗是否正確,事實還真是這樣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絕對正確。






別有洞天33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何為理論的正確。或許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發展,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在遠古時代的繪畫是平面的,顯得非常幼稚。到了十六世紀,藉助於視點的產生,使畫面表現出了現實的立體感。由此,形成了自然的靜物畫風,使圖畫看起來非常逼真。

因此,當時的繪畫好壞,有了一個固定的標準,即該繪畫是否能夠真實地展現物體的本來面貌。於是,當時的畫家主要是靠給人畫肖像為生的。

然而,隨著照相📷技術的發明,使繪製肖像的市場消失了。於是,藝術家👩‍🎨們不得不另闢蹊徑,給他們的繪畫增添更多的主觀色彩,使繪畫更具情緒感染的魅力。

由此,形成了印象派的畫風。於是,關於繪畫藝術的好壞標準,由原來的真實物體轉變為人的精神感受。其中,參雜了一定的主觀因素,使原來一維的繪畫上升為二維的藝術。

對於人類的認識,也是如此,其同樣經歷了由一維的單純模仿發展為二維的人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因為,隨著模仿範圍的不斷增大,現象之間的對立愈加明顯,從而使因果關係的統一變得越來越困難。

於是,人類只好藉助於抽象的思維,構建在現象的背後存在著某個隱匿的事物。由此來統一人們的認識,形成了科學的理論。

於是,類似繪畫的發展,理論正確與否,逐漸地脫離了絕對客觀的標準,也同樣不可避免地參雜了人的主觀因素,使人類的認識產生了質的變化。

對此,人們會提出質疑,難道實驗🧪不能證明理論的正確嗎?

在當時,可證實主義者認為,實驗🧫可以驗證理論。然而,我們所做的實驗,只是無數種實驗之一。因而,某個具體實驗的驗證性是趨近於零的。

比如,同樣是物體垂直下落現象,我們既可以解釋為地球🌍的靜止,也可以藉助於相對性原理視為地球的慣性運動。正是因為對於同一個現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從而使實驗的驗證作用受到了限制🚫。

於是,科學家👩‍🔬們又進一步地提出了證偽的概念,認為一個科學理論正確的必要條件,是存在著其被實驗否證的可能性。

然而,由於理論是理想化的,而自然界是現實的,後者的邏輯基礎總大於前者。所以,理論與實驗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兩者在邏輯上缺乏可比性。

此外,由於我們可以無限地修正理論,可以增添無數個附加條件,從而使理論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實驗的結果。所以,任何理論都不具有可證偽性。

比如,當我們擴大觀測天體運動的範圍時,意外地發現,有些天體的離心速度大於由萬有引力公式計算出的數值。然而,這些天體的運行軌跡卻是穩定的,並沒有因此而飛離引力源。

對此,科學家👨‍🔬們仍然可以堅持萬有引力公式是正確的。他們提出了存在暗物質的解釋,儘管其所要求的暗物質是已知物質的5倍!

然而,不幸的是,科學家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與大量的金錢💰,卻始終也沒有發現暗物質的確實存在。

不過,沒關係!科學家們給暗物質提出了更為精細的定義,認為暗物質除了影響引力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物理性質。於是,暗物質的缺失,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按照自然靜物畫派的標準,認為理論正確的模版是客觀的現實,那麼就需要藉助於實驗來證明理論的正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實驗既不具有可證實性,亦無法通過否定證偽來證實理論。確切地說,人類的科學理論不具有對錯的性質,它們只有認識效率的高低。

於是,人們對於理論的認識,由原來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學觀念,轉變為亦此亦彼的辯證思維。在不同的理論之間,它們只有量的不同,卻沒有質的變化。

總之,根據現代科學觀,理論僅只是相對於已有的現象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於是,理論既不同於自然界,但卻又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代替自然界,從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是曾經被實驗驗證過的理論,卻仍不可避免地會被新的理論所取代的原因。理論的被否定,並不是因為其錯誤,而是因為該理論的認識效率低於新的理論。

所以,我給出的答案是,理論沒有對錯,其不存在正確與否的問題。因此,理論的是否成立,僅取決於其認識效率的高低,取決於與其他理論的比較,而與實驗的驗證與否沒有任何的必然聯繫。


淡漠乾坤


我想你所謂的理論正確,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你的理論實現了邏輯自洽,在邏輯上沒有漏洞

理論只要符合邏輯,就一定是事實。這個事實就是你要的證據。

為什麼找不到這個事實?先得弄清楚理論與事實的含義和關係

事實需要判斷,理論需要思考。判斷和思考都是腦部活動。

腦部活動就是思維。人腦思維分為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

感性思維是對實物的思考,而理性思維是對概念的思考

感性思維就是我們說的直觀層面和經驗層面

理論肯定由理性思維而出,但事實證據卻要在經驗層面找

但在經驗層面找到事實的前提是,它要被人類的感官感受到,人類感官能力是有限的

你的證據找不到,就是因為這個事實超出人類感官的可感範圍,你只能期待將來,我們的感官能力進化增強,但有些遙遠,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使用工具

現實有很多例子,理論剛出來時,就是沒有證據的,過了很長時間後藉助一些工具才找到證據,其實這些工具的作用,就是擴展感官能力

望遠鏡,顯微鏡某種意義就是增強眼睛功能的。不是嗎?


大紅鋒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提的非常非常貼切,也非常合乎現代社會現狀。當然了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應該分為三個層次來回答比較合理而已。第一個層次就是“理論”是代表什麼含義呢?把這個問題解讀清楚才能判斷是否正確而已。所謂理論我個人認為《理》是(理)是道理。(論)是通過時間與實踐活動反覆驗證過的文字語言表達出來的文章(用通俗語言表達就是符合自然規律法則邏輯思維的文字語言的推理論文)。第二個層次就是即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也要符合天地自然四時變化之規律的長時間的實踐活動總結出來的一套完整體系(用今天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這一套理論能週而復始,循環往復)方能為正確的。第三個層次就是要徹底弄懂“證據”是什麼含義呢?否則所有的東西也無法拿出來證據來證明是否是正確的。我個人認為所謂證據其實就是通過時間驗證與實踐活動驗證之後總結出來的一種驗證體系理論。也就是無論是用文字理論開推理還是實踐活動來驗證都不會出現問題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而且這兩者可以互為證據來推導驗證就可以了。當然了“見仁見智”而已。

其實這個就好比現在很多人認為現代科學很科學那麼誰又能拿出來證據證明呢?









生命力提升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考慮!

第一,理論是正確的,但就是拿不出證據。換個思維方式:為什麼一定要拿出證據呢?

需要拿出證據的是科學,但科學並不是瞭解大自然的唯一方式,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認知大自然,比如說用哲學也可以,也不需要證據!

所以,理論是正確的,不一定非得要拿出證據。但是如果想用科學手段去認知這個理論,就必須拿出證據了。如果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就不屬於科學範疇,當然也談不上去證明了,沒有必要去證明!

比如說鬼和神這樣的概念,你可以認為鬼神是存在的,但你就是拿不出證據,這是因為鬼神已經不屬於科學範疇,當然不需要證據來證明,也不能證偽(不能證明鬼神不存在)!

第二,任何理論(哪怕是科學理論)嚴格來講不能用“正確與否”描述,只是普適性不同罷了。任何科學理論都是有侷限性的。同時更重要的一點,任何科學理論永遠都是科學,即使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也是科學!

這說明一點,科學從來不會與正確劃等號,所以我們不應該說某某科學理論一定時候正確的,只是更符合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罷了!


宇宙探索


理論是否正確不是用什麼證據來證明而是用實踐來檢驗的。在未經實踐證明之前的理論是假設或夢想談不上正確與否。醫書上記載的偏方、驗方通常都是經過臨床應用作為經驗被保存下來的,即便如此,在再次應用的過程中仍需試探性應用,有效則跟進,無效則廢棄,絕不會盲目亂用!


音形世界


你說理論是正確的,但就是拿不出證據證明什麼原因?首先你怎麼認為理論是正確的?也許只是你認為是正確其實是錯誤,1杯水+1杯水=多少杯水?實踐的時候兩杯水放在一起就是=2杯水,如果把其中1杯水倒進另1杯水裡結果還是=1杯水。如果1斤水+1斤水=2斤水是絕對正確的。當你拿不出證據證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你就常試去拿出證據證明它是錯的。不要只往正確的方向看,也要往錯誤的方向看。凡事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


廣東王者歸來


無法用實驗證明的理論,以及此理論不能被應用到生產生活上。通稱為假說。很多人分不清科學與假說就是基於這一點。比如,四維空間,蟲洞,宇宙大爆炸,乍一看認為是科學,但其實只是假說。當然有假說不一定是壞事,許多科學都是從假說襾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