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武漢,加油”的由來


“武漢,加油”的由來

近來,由於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特別是生活在武漢地區的同胞,更是悶得慌。全國各地都在給武漢加油打氣,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我們總喜歡說“武漢,加油”,那麼,“加油”這個詞彙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和“武漢”聯繫到了一起?

“武漢,加油”的由來

這就必須要和武漢相關的兩個歷史人物張瑛和張之洞談起。據史書記載:嘉慶年間,舉人張瑛(與太平天國作戰時去世)在貴州任知府,重視教育事業他非常喜歡讀書,同時也深知讀書人的不易,因為當時讀書不像現在可以隨時隨地讀書,古時候的讀書人白天要幹農活,晚上才有時間讀書,而晚上讀書就只能點油燈,為了能讓讀書人安心讀書,同時為了鼓勵當地年輕人讀書,每天夜裡都派兩個差役在交更的時候,從知府衙門中走出來,前面的一個提著燈籠,後面的一個挑著桐油簍,沿著大街小巷遊走,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並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高唱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囉” !等讀書人開門後,後面的一個差役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再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這個讀書人的燈盞裡,並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隨即又向另一戶亮著燈光、有讀書聲的人家走去。就這樣,張瑛派人每晚給讀書人添加燈油,前後堅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在張瑛的不懈努力下,學風興盛,培養出一批人才。十餘年間,考取舉人20餘名、貢生8名、進士2名。故此,“加油”一詞,也就因此流傳。

也正是因為張瑛做好事積累德行,自然是善有善報,他兒子張之洞(1837—1909)天資聰穎,千里難挑其一。再加上張瑛又重視教育培養,張之洞16歲會試,中了舉人第一名。27歲到京城殿試,中了進士第三名。進士也就是探花。探花,那可都是才貌雙全的人,是人中龍鳳。有了如此高的學識,張之洞秉承父親“加油”的理念,在他1889年調往武漢任職湖廣總督的19年之間,武漢在工業、交通、文化教育等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為也最終成為武漢城市之父,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言:中國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因為湖北的工業基礎,如漢陽鐵廠、紡織廠、兵工廠、京漢鐵路,都是張之洞帶頭辦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威廉也稱讚:1889年張之洞到達武昌,可看作武漢工業化的開端,武漢的進出口貿易,翻了30倍,故此,武漢被世界稱為“東方芝加哥”。

其一,張之洞為武漢的工業“加油”。

張之洞時期的武漢,還不叫武漢,叫武昌、漢陽、漢口。武漢其實是三個城市的合併。張之洞來到武漢的第二年,就開始興辦漢陽鐵廠。在那個時代,漢陽鐵廠無論規模,還是產量,都是亞洲第一。後來享譽全國的武鋼和武漢長江大橋,都脫胎於張之洞時代的漢陽鐵廠。雖然大清王朝是個腐敗昏庸的朝廷,但當時的武漢卻異常強悍。漢陽鐵廠造出了著名的漢陽造(步槍)。一直到40年後的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還拿著漢陽造。別看不起漢陽造,他的射程不如同時期的三八大蓋,但它的精準度是三八大蓋不能比的。應該說,漢陽造武裝了中國幾代軍隊。如果沒有漢陽造,哪裡有袁世凱的新軍;沒有漢陽造,哪裡有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沒有漢陽造,哪裡有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沒有漢陽造,哪裡有二萬五千里長徵和抗日戰爭。我們經常說:“小米加步槍,趕跑了鬼子。”而步槍就是漢陽造的。一直到1949年後,漢陽造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叱吒風雲60年,跨越三個時代,還有哪種武器比它更風光?

“武漢,加油”的由來

漢陽鐵廠之後,又有了湖北紡紗廠、湖北制麻廠、湖北官磚廠、武昌製革廠、湖北造紙廠和湖北氈呢廠等等中國民族企業。這一家家的工廠,把武漢打造成了全中國數一數二的繁華城市,只有十里洋場的上海,才可以和它媲美。

其二,張之洞為武漢的交通業“加油”。

除了工廠林立,武漢還有四通八達的道路。武漢的九省通衢,就是擱張之洞手裡來的。京漢鐵路,當年中國最長的一條鐵路,橫跨河北、河南、湖北三省。修路要花錢,錢從哪裡來?借錢。從哪裡借?從比利時人手裡借。比利時人欣賞張之洞的才能,一下子借給他3750萬兩白銀的貨幣。於是,湖北、河北,兩邊同時修路,歷時7年,終於通車了。在京漢鐵路修通的基礎之上,張之洞又修了兩條路:粵漢鐵路、川漢鐵路。京漢鐵路全長1214公里,粵漢鐵路全長1100公里,兩條鐵路的連接,徹底改變了中國經濟。

“武漢,加油”的由來

其三,張之洞為武漢的文化教育業“加油”。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讓這個地方的經濟文化高度發達,那肯定青史留名;如果讓這個地方經濟倒退,文化教育衰落,那肯定是千古罪人。張之洞在武漢建造了100多所新式學堂。武漢有5所百年大學,全部出自他之手。,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今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湖北工藝學堂(今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前身)、湖北武昌蒙養院、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涵蓋了普通教育、軍事教育、實業教育、師範教育等層面。武漢至今是全國除北京之外,大學數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張之洞奠定了基礎。


“武漢,加油”的由來

其四,張之洞為武漢的其它事業“加油”。

張之洞在武漢上任期間,興修水利、發展農業,開辦醫院,在此就不細細道來。例如,光緒三十年(1904年),來漢已經五年的張之洞在修好武昌南北兩條長堤之後,決定修建漢口的後湖長堤。而那時的漢口,始終受後湖水患威脅,十分讓漢口人頭疼。張之洞為修此堤成立了工程處。當時的德國領事館心血來潮,想讓德國商人來承包修堤工程,張之洞聞之,斷然拒絕。他大筆一揮道:“此項堤工,極關重要,湖北當自行籌辦,毋庸德商干預。”張之洞派江漢關道員桑寶為總辦,又請了曾經留學日本的監利人張學溪為負責人。據說他們在後湖中搭了一個高臺,張之洞站在臺上,用望遠鏡四下一望,揚手指定,上到哪裡,下達哪裡,中間經由何處。大堤的走向就這樣確定了下來。根據張之洞手指之處,規劃和測量路線。整個工程從開始到結束,只寫了四個呈文。一是請款,二是申報開工,三是送決算,四是報告結束。乾淨利索得讓人有些訝異。後湖大堤不僅擋出了隨時威脅漢口的水患,同時也將漢口的面積擴大了幾十倍,它將漢口真正變成了一個大漢口。人們後來為了紀念張之洞,在堤邊修過一座張公祠,又將長堤稱為張公堤,將橫堤稱為張公橫堤。

“武漢,加油”的由來

今天,武漢有面對著疫情歷史的考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牽動全國人心,大家守望相助、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一起馳援武漢。相信有著悠久歷史的武漢,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役。全國各族人民在齊聲高喊:武漢,加油!

“武漢,加油”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