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些人說嬰幼兒不要總是抱,說長大點了依賴性太強,真是這樣嗎?那請問該如何帶嬰幼兒讓他獨立一點?

指縫裡的痛


每個寶寶的性格不一樣,有的是高需求寶寶,就是要你一直抱著,有的寶寶低需求,你抱不抱人家都不在乎的。高需求的寶寶經常抱他能讓他有安全感,對身心發育都好。所以說嬰幼兒經常抱不抱,還是要看寶寶的個性。

我兒子出生我就對家人三令五申,沒事不要經常抱著。好在寶寶也乖,除了餓了尿不溼該換了從不哭鬧。

住院的時候醫生護士就教我躺著餵母乳,拍嗝的時候再抱起來拍。兒子也特別神奇,幾乎每次,吃飽了一抱起來嗝自己就出來了,再象徵性的拍幾下他直接就睡了。後來發現他養成習慣,八點半以後吃奶要躺著關燈吃,因為他吃飽直接就要睡了,不然他就鬧覺,奶兇奶兇的哭。

現在兒子養成的習慣就是,不管白天晚上吃完奶,他就閉著眼睛打挺要你放下他,不放他就哭。

當然,他也有想要抱的時候,吃飽睡醒想玩時,有時候自己躺著玩玩手蹬蹬腿,看到有人過來就嗯嗯啊啊讓你抱他起來看風景,總是盯著我家門和櫃子看,不管你怎麼改變方向,他也會改變方向,就愛盯著看。


腦洞八斗


還真是這樣!

我兒子小寶寶時期會坐了之後我就把他放在圍欄裡讓他自己玩兒,然後我幹自己的活兒,我去廚房做飯他也能乖乖的自己待著。之後他慢慢的學會了爬,然後是把著圍欄站起來,站穩了以後就慢慢學著扶著欄杆挪步,最後學會獨立行走。

恰恰相反的是我女兒現在已經十個月了,一放圍欄就哭鬧,天天跟個樹袋熊一樣抱著她,十分依賴我。


攬一絲懷念


很多人寶媽都這麼說,尤其是老人都會這麼說,但是我是有空就喜歡抱抱寶寶,我覺得能抱他的時候不多,時間過得很快,我家寶寶半歲了,雖然大部分時間我自己帶,我仍然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就要長大了的感覺,所以我珍惜跟他相處的時間,珍惜他讓我擁抱的時候,越長大,就離你越遠了,看你怎麼想吧。


皮皮媽媽的時光機


有些人說,總是抱寶寶,容易讓寶寶產生強烈的依賴感,進而影響寶寶的獨立性。其實,這是對抱寶寶的一種觀念誤區。

少抱,是基於寶寶生長髮育的考量

新生命的降臨,會給家庭帶來無盡的喜悅,爸爸媽媽尤其是爺爺奶奶輩會想多抱抱寶寶,如果家裡親戚比較多來看望的話,也會忍不住想抱抱,這是人之常情,但從寶寶的角度考慮,建議儘量少抱。

首先,少抱嬰兒,有助於寶寶背部的骨骼發育。嬰兒尤其是新生兒的骨骼還沒有定型,比較柔軟脆弱,如果寶寶總是被抱著,背部骨骼會經常被彎曲著,久而久之容易產生變形,不利於寶寶正常的脊柱生長。

其次,少抱嬰兒,有助於寶寶大運動能力的發展。經常被抱著的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會受束縛,像手和腿都不能完全伸展開,從而會影響寶寶翻、坐、爬、走等大運動能力的發展,而躺著的寶寶可以揮舞小拳踢踢小腿,有助於鍛鍊各部位肌肉。

最後,少抱嬰兒,有助於培養寶寶正確的睡眠習慣。在哄寶寶睡覺時,有些家庭會抱著寶寶睡,有的在抱的時候會不停地晃悠,這樣雖然可以讓寶寶很快進入睡眠狀態,但卻不是一種好的睡眠習慣,建議可以採取唱兒歌、拍拍小屁股等方式哄睡,如果抱著睡的話,在寶寶睡著後要記得放在床上,不要一直抱著。



少抱,不是要忽視嬰兒的情感需求

既然少抱寶寶有這麼多好處,是不是就不抱寶寶了,尤其是在寶寶哭的時候?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

少抱,是指當寶寶醒著的時候,或是寶寶自己玩耍的時候,亦或是寶寶睡著的時候,簡言之當寶寶不哭鬧的時候,不要去抱寶寶,父母可以陪在寶寶身邊,和他說說話,給他做做操,拉拉小手捏捏小腳。

但當寶寶哭鬧的時候,當寶寶張開手臂請求抱的時候,當寶寶需要安慰的時候,或者是寶寶害怕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地去回應寶寶的情感需求,給寶寶溫暖的懷抱。因為抱著寶寶,不僅可以滿足寶寶的情感需求,還可以增進與寶寶的感情。



培養寶寶獨立性,關鍵是父母學會放手

抱寶寶,可能會讓寶寶產生依賴,但不是影響寶寶鍛鍊獨立能力的因素。培養寶寶獨立性,重點在於父母怎麼做?

當寶寶捏東西老掉落的時候,當寶寶想自己抓飯吃卻把衣服弄髒的時候,當寶寶想端碗你擔心他端不住的時候,當寶寶學穿鞋老是穿反的時候等等,你是不是會阻止他呢?

其實,這正是寶寶發展自己獨立性的時候,做為父母,不要擔心寶寶做不了或做得慢而阻止他,就像寶寶學走路一樣,在這過程中避免不了摔跤,但因為怕摔跤就阻止他學走路嗎?顯然是不行的,這時候要放手讓寶寶做,在旁邊看護好。

同時,家長不僅放手讓寶寶做,當寶寶到了該自己做卻懶得做的時候,父母還要提醒和督促寶寶做。就比如整理玩具、自己穿鞋穿衣等寶寶自己的事情,更應該讓寶寶自己幹。就像我家老大,不想自己穿衣服,做為媽媽,我會告訴她,穿衣服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管她墨跡到幾點,我都不會主動去幫她。

關注@陽媽育兒,獲取育兒知識和經驗分享,讓您輕鬆帶娃;感謝您的閱讀,如對您有用,請留言或點個讚唄,謝謝!


陽媽愛育兒


一個小嬰兒,就著急培養他獨立。和拔苗助長有什麼區別?

人生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乾的事情!嬰兒時期就是盡情享受父母關愛的時候。當他哭的時候,你至少得弄清楚是為什麼哭,而不是一概而論放手不管。



嬰兒哭泣可能是因為:
1、餓了

2、拉了或者尿了

3、肚子痛或者哪裡不舒服

4、缺少愛

——你看,孩子哭了,4種情況裡只有一種情況需要你抱,所以怕什麼呢?抱抱真得累不著家長!

————————————————

缺愛,你滿足孩子,孩子的心裡會多一份溫暖和安全感。長大了反而心裡陽光且不粘人。因為他從小有人搭理,不缺安全感。

只有那種從嬰兒時期,哭到聲嘶力竭都沒人抱的小孩,才會過早懂得什麼是絕望,才會用盡力氣去尋找愛,去黏糊人。

因為缺什麼,就會執著的找什麼。

所以,孩子哭了,弄清楚原因,該抱的時候抱一抱,更健康!


新課改


嬰兒就是全身心依賴撫養者的,在嬰兒時期,就是要好好安撫照顧擁抱ta,不要倡導什麼哭聲免疫法訓練,這種訓練法已經被證明對嬰童的心理發展並不好!


請看看著名的哈洛實驗。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哈洛,哈洛和他的同事把一隻剛出生的嬰猴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真母猴。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毛絨布做的,他們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按哈洛的說法這是“一個是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

剛開始,嬰猴多圍著“鐵絲母猴”,但沒過幾天,令人驚訝的事情就發生了:嬰猴只在飢餓的不行的時候才到“鐵絲母猴”那裡喝幾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時候都是與“毛絨布母猴”呆在一起;嬰猴在遭到大蜘蛛的威脅時,會緊緊抱住“絨布母猴”,似乎“絨布母猴”會給嬰猴更多的安全感。

後續的實驗結果更加讓人感覺悲慘,這些被實驗的小猴子長大後,根本就不能正常融入其他猴子的生活中,他們性格孤僻,甚至在實施措施,生出小猴子後,他們會把小猴子遠遠地推到一邊,如果他們的小猴子想接觸媽媽,結果都會被狠狠地咬掉手掌或者腦袋。

擁抱是對孩子最直接的愛的表現,依戀關係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孩子長大成人的生活。好好擁抱嬰兒,充分滿足孩子的依戀需求,這樣才是好的育兒方式。


皮皮大王就是我


看到這個問題就有一個疑惑,中國的好多家長有一種奇怪的本末倒置,嬰兒時期要訓練孩子獨立,哭了不抱,長大後反而處處事事包辦,把孩子寵上天。我的孩子在前三個月家裡老人也是說不要抱要慣壞了等等。但看過書,說前幾個月是嬰兒的情感需求期,只要哭肯定是有原因的,不抱的話會對以後的性格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並不吝嗇自己的擁抱。這當然是累,可孩子成長本來就是需要付出就是會累人的。孩子現在五個月了,明顯就沒有那麼粘人需要抱了,喜歡趴著,喜歡四處摸索喜歡玩。所有家長都不是天生就會做家長的,我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都給自己的孩子,在這之前是不是能學習一下會更好呢。而我們也一直在學習中,希望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希望能當好爸媽。


用戶9975760176906


新生兒睡眠

新生兒每天的睡眠時間在18—20個小時,基本上每天除了吃就是睡。那新生兒睡不好,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睡眠狀態,是分深睡和淺睡的。新生兒期每個睡眠週期約45分鐘。年齡越小淺睡時間相對越長,約佔睡眠時間的1/2。深睡時很少運動,呼吸規則。淺睡時常常有吸吮動作、肌肉顫動、面部有時出現微笑、有時似做鬼臉、有時噘嘴、身體像伸懶腰、有時一陣陣突然發生肌肉運動、偶然發聲、呼吸不規則。

有的媽媽對寶寶觀察非常仔細,誤認淺睡眠時的表現為睡眠不安穩,可能有什麼不適,過多的護理嬰兒,這樣反而影響孩子的正常睡眠。因此,要提醒媽媽,認識寶寶淺睡的表現。在淺睡時,除吃奶外,不要認為寶寶有什麼不適,儘量不要因過多關照和護理打擾寶寶的美夢。因為淺睡對大腦發育很重要。如果在淺睡時,不打擾他,讓深睡和淺睡兩種狀態交替進行,逐漸延長夜間一.睡眠時間,有利於大腦發育。

1.新生兒睡眠不好的可能原因

有時嬰兒吃得過飽,造成腹部不舒服;或吃得不夠,感到飢餓,也會哭鬧不睡。

2、如果尿布尿溼了沒有及時更換,或衣服過緊、被子太厚,使嬰兒感到不舒服,他也會通過哭鬧不睡表示“抗議”。

3、檢查一下嬰兒身上是否被蚊蟲叮咬或是否有溼疹,因為這會使他皮膚瘙癢難忍,尤其夜間安靜時較為明顯。嬰兒不會表達,只能靠哭鬧不睡來引起父母注意。

二.如何讓新生兒安睡?

1、吮吸。不論是乳房、還是奶嘴,吮吸總是能起到安撫作用。

2、包裹。可以用棉布將寶寶包裹起來,使寶寶睡得更安穩。

3、音樂。有節奏的聲音或音樂能幫助安撫新生兒,甚至洗衣機或吸塵器的嗡嗡聲也能幫助平靜一些,家長也可以下載白噪音的音樂。

4、搖動。抱著寶寶走動,搖動,或把他放在嬰兒車裡推動。

5、補充維生素D。寶寶出生15天后,應給寶寶服用維生素D每天400單位,有利於神經系統穩定,也有利於寶寶安睡。

寶媽提示: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健康睡眠的標準、規律不同,重要的是,每個寶寶千差萬別,父母應熟知標準,掌握自己寶寶的“規律”,並隨著寶寶的一天天成長做出調整


雙胞胎專業月嫂


嬰兒確實不建議一直抱著,雖然現在的小寶寶都很幸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搶著抱,不過抱多了對寶寶的骨骼發育不太好,我們要遵循每一個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在合適的月齡做相應的鍛鍊。比如兒童發育的“三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只是一個大概的規律,並非所以的孩子都嚴格按這個時間段來,所以我們家長也不能因為某些動作比其他小孩晚就過於擔心。

至於小孩的獨立意識,我認為在嬰兒期談還早。在寶寶三歲以內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年齡越小的寶寶,對他的需求越要及時的回應。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我們可以給他講道理、立規矩、培養獨立意識。只有在寶寶的充分安全感的前提下,我覺得很多事情都是事辦公倍的。

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可以從很少的事情做起,鼓勵他單獨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說自己獨立吃飯,出門自己的東西自己用小包包背好,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及時給予鼓勵。


悠悠果菇涼


胡說,孩子該獨立時就會獨立,這跟他們嬰幼兒時期父母親抱多抱少沒有多大的關係吧?相反我還看過有關報道,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跟父母親的肌膚接觸越多,長大了就越聰明和越有愛心!這還是人家科學家說的吔!當然除非你們做家長的不想讓他們獨立,即孩子已經成人了,做家長的還捨不得他們離開自己,而是像吊死鬼一般纏著他們;或者還想像以前那樣,牢牢地把握住孩子的生活,去替他們做每一樣事情的主,否則孩子們準會按時從思想上和生活中脫離家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