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戰疫40天,魚躍駐鄂工程師眼中的生命紀實

我是朱豔波,孝感人,2年前加入魚躍醫療,平時作為工程師常駐武漢,負責呼吸機的售前售後工作。

1月中旬,武漢醫院的病人激增,短短几天我安裝調試了幾十臺無創呼吸機,本來每年這個季節都有流感,當時大家也習以為常,沒人在意。

等回老家的第二天,武漢封城了。醫院的物資缺口很大,電話一直在響。除夕夜,電話接到11點,一夜未眠。

請願

前線需要我,我要去武漢。聽說車不能走了,人還能進。我向公司申請,上上下下協調都很順利,人事特地開了通行證。結果,跑遍了交警大隊、指揮部、衛生局,就是不許進城,只能回去。

外面人進不去,武漢人出不來。到處都是戰鬥狀態,醫院、醫生、患者都在問有沒有呼吸機。有一位80歲的老人感染肺炎,家屬輾轉給我打電話,直接就哭了:“醫院的床位不夠,老人只能在家隔離,家裡沒有設備,氣都喘不過來,請你救救我們!”

我馬上聯繫裝機,因為需要隔離,家人也不能和老人密切接觸。我一邊給他們發操作視頻,一邊視頻指導他們調參數。也不是一個電話就能完全教會,還很多細節都需要反覆溝通。

最忙的一天接了200多個電話,睡覺都有幻聽,老覺得電話又響了。

最焦慮的是,我還是不夠快。有一位住院病人,家屬說醫院設備不夠,自己想買呼吸機,等協調好機器再聯繫他們,醫院說不用了,人走了。

默契

孝感也有裝機需求,不過現在的工作流程有些變化。裝機和調試在醫院門前完成,裝好了再由醫務人員推進病房。這樣,我們帶著普通口罩、帽子、手套就可以工作,沒必要佔用醫院的防護物資。


戰疫40天,魚躍駐鄂工程師眼中的生命紀實

穿著最簡單的防護,在武漢市第四醫院裝機


在醫院,把防護服留給醫生是所有工程師之間的默契。在家裡,儘量避免接觸,也是家人之間的默契。

我們家人比較多,孩子才2歲。每次裝機回家我都仔細消毒,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一間房。

當然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傳染,會不會連累家人。每次裝機回來,就要開始自我隔離期。一旦有新任務來,前面積累的天數又全部作廢,反反覆覆。

從過年到現在,我幾乎沒抱過孩子,只能站遠一點拍拍照。日期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還有幾天能解除隔離。

也會害怕,也會心酸,但這個時候不能計較這麼多,患者都在等著機器救命,總要有人去。這是我選擇這行的原因,也是我們醫療從業者的職責使命。

急援

最擔心的事,還是能不能及時保障前線。集中收治之後,武漢同濟醫院5天內急需150臺呼吸機到位。

物流是個大問題,一開始快遞說發不了武漢,後來可以發到醫院,再後來只能發到自提點。

來回可能兩三天,患者等不起。醫院打來電話,特意強調必須保障按時交付。我緊急申請協調,從公司到經銷商都很支持,從武漢派了專車去工廠提貨。

從武漢出發時,司機非常擔心能不能順利提貨,打算直接把車開到呼吸機廠房,守著生產線,只要有貨就拖走。

到了現場反而放心了,因為發現魚躍的政策是:不管什麼貨,只要湖北有需求,100%先給湖北。


戰疫40天,魚躍駐鄂工程師眼中的生命紀實

魚躍醫療物資優先馳援武漢


返程路上,醫院又來電話,囑咐到貨了第一時間通知,哪怕是凌晨三四點也行。

每個環節都在爭分奪秒。因為都知道,早到一分鐘,就能救更多命。


曙光

今年是我加入醫療行業的第10年,從最初的緣分到後來的感動,這份工作不僅幫助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這場戰疫,讓我更加感受到身上的責任。

除我以外,魚躍在湖北各地支援的工程師團隊還有20多人,還有很多志願者默默奉獻,大家都是平凡人,也都有無助的時候,都是相互取暖。

雖然現在孝感的防控還沒有降級,但我記得最後一次裝機是10天前,在縣城的中醫院,病人已經不多了。

最高興的是,已經很久沒接到求助電話了。這是好現象,我們都盼望疫情儘早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