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一場疫情,讓我突然間對人性產生了探究之心。

近來不斷刷屏的奧斯卡獎最大贏家《寄生蟲》,貧窮的金家最後落得家破人亡,其中原因又何嘗不是他們慾望不斷膨脹所致呢?為了滿足他們的私慾,不擇手段地陷害無辜之人,欺騙信任他們的僱主,更慘無人道地殺死危及他們利益的人……直到最後步入慾望的深淵。

有人說:野心和人類的貪婪,真是一種可怕的東西!當人類的心中膨脹著慾望和貪念的時候,這個人就可以化身為惡魔。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成年人如此,那如果故事發生在一群純真無邪的孩子們身上,會怎麼樣呢?諾貝爾得主威廉·戈爾丁在他的代表作《蠅王》要向大家揭示的主題就是人性之惡,小說講的是在一場未來的核戰爭中,一群男孩從英國本土飛往南方逃難,但飛機被擊落,男孩們乘坐的飛機墜落在一座美麗豐饒、荒無人煙的珊瑚島上。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這群男孩在沒有成年人的情況下,由一開始的相互合作、相互取暖漸漸產生分歧、分裂,最後在恐懼和慾望的驅使下迷失本性,甚至對同伴大開殺戒,令人感到觸目驚心。

作者戈爾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迫參加了五年海軍,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慘烈,見證了人性的邪惡和黑暗。戰後他一邊教書,一邊鑽研潛心鑽研希臘的文學和歷史,不斷思考和寫作,努力尋求人生的答案。

1983年,戈爾丁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聲稱,這是“因為他的小說用明晰的現實主義的敘述藝術和多樣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神話,闡明瞭當今世界人類的狀況”。而《蠅王》被評定為是其中最重要、也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這本書令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不已。

蠅王,即蒼蠅之王,是糞便和汙物之王,是醜惡的象徵。

小說以此為名,象徵著獸性戰勝了人性,一直以來令孩子們害怕的“野獸”,其實不是真正的野獸,而是人性中潛伏的獸性。

面對同樣的環境,我們的信念不同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也就暴露出不同的秉性,接下來我將從人性之善是如何被守護,人性之野獸是怎樣被喚醒、我們該如何守住我們的本心,做生活中的英雄三個方面來講述。

1

“如果一個人有堅定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


小說中的主人公拉爾夫一位金髮少年,從小過著中產階級的幸福生活,他意志堅強,有愛心,具有領袖風範,在小說中他是文明和理性的象徵。

一開始,這群被擊落在荒島的孩子們推選拉爾夫為首領,拉爾夫希望帶領著大家建立一個文明有序,講規則、講道義的小小世界,他最關心的是生火堆,希望吸引別人的注意以此讓大家獲救。

身胖體虛、善於思考的豬崽子是個讓人心疼的角色,他相信科學,膽小正直,他的眼鏡給大家帶來了最重要的火,他是拉爾夫忠實的追隨者。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可是很快,拉爾夫的權威就受到了傑克的挑戰,傑克是個紅髮少年,他是教堂唱詩班的班長,帶領著一個唱詩班,他精幹暴力,象徵著野蠻和專制。

面對傑克的挑釁,拉爾夫也很煩惱,出於對野獸的恐懼,這群男孩慢慢分成以拉爾夫為首的海螺派和以傑克為首的野獸派。

傑克的勢力越來越大,而且在孩子們中間建立了至高無上的權威,大家害怕他,但又離不開他,只能盲目地臣服於他。

而拉爾夫隨著西蒙和豬崽子相繼地被野獸派所殺,年少純真的他逐漸認識到了“人性的黑暗和邪惡”,也意識到了自身的危險,而是面對傑克多次勸降,他仍不肯屈服,不願加入他們墮落為野蠻人,他一直堅持自己文明的信念,任何時候也不能喪失理性,並且他一直竭力想讓傑克明白:他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不是權力的爭鬥,不是個人私慾的滿足,而是生火堆發出求救信號。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但直到雙胞胎的被抓,拉爾夫和傑克彼此才真正明白:他們從來就是不同的人,他倆註定勢不兩立。傑克為了剷除異己,地毯式搜索追殺拉爾夫,最後甚至不計後果,放大火燒島也要把拉爾夫燒死,而拉爾夫在這場的磨難和堅守中,他逐漸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小英雄,他表現得異常地堅定勇敢,哪怕在被所有的人追殺時,還心存悲憫:傑克你燒了島之後,孩子們靠什麼活下去呢?

正是拉爾夫的堅守,才讓孩子們最終贏來了救援。“如果一個人有堅定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蹟”。人生很難,充滿了種種的苦難和誘惑,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堅定信念,守住初心,才不至於迷失自己的本性。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2

“對某個邪惡的恐懼,往往導出更多的邪惡。”


男孩們一開始來到珊瑚島,其實一個個也是歡欣鼓舞的,他們為擺脫了成年人的束縛,擁有了如此一個美麗而充滿神秘感的地方而興奮,男孩的探險精神也被次被激發。

拉爾夫和傑克在第一次探險中,倆人甚至建立了一種惺惺相惜的友情,那時的傑克,還是個有良知,會臉紅的普通少年,但隨著大家傳說著可怕的野獸,孩子們一個個心生恐懼,一切都在慢慢變化著。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惟有一個叫西蒙的男孩,瘦小而靦腆,但他堅強而勇敢,且有著非凡的洞察力,當大家甚至連拉爾夫都被野獸的幻象嚇住時,他像個先知先覺的智者,犀利地提出觀點:“大概野獸就是咱們自己。”

他的發言受到了大家的炮轟和咒罵,誰都無法接受自己的內心就住著一頭野獸。而傑克利用了孩子們的恐懼,他陷害拉爾夫,自立為王,選擇了以惡制惡,帶領著一群男孩去襲擊野豬群。這個第一次捕獵時也會手軟不忍下刀的男孩,在殺了第一頭野豬後,血腥味就像一個誘發內心野獸的藥引子,他心裡的野獸慢慢被喚醒……

尤其是以血和泥土混合物塗在臉上當作面具後,他們完全迷失了本性,失去了自我的意識和控制,變得為所欲為,他們越是心裡感到害怕,就越崇尚武力所帶來的安全感。

而此時的西蒙,為了能夠消除大家對野獸的恐懼心,他隻身探險,深入險境,發現大家以為的野獸,只不過是一具飛行員的屍體罷了。

急於把真相告訴大家的西蒙,卻在出現之時,被大家誤以為是野獸而被活活打死。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如果說西蒙的死出於一種特殊環境裡的意外,那豬崽子的死,就赤裸裸地表現出傑克的幫兇——羅傑的喪盡天良了。

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傑克,為了滿足他當王的野心和愛好打獵的私慾,全然不顧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性命,最後變成了一個狂妄、暴戾又愚蠢、獸性大發的殺人兇手,而那些一個個原本天真無邪的少兒,卻因為害怕莫須有的野獸而慢慢都變成了殺人幫兇,這篇小說或許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慾望面前保持清明,在恐懼面前保持理性。


3

控制猛獸的前提,是你要勇敢承認自己心裡有猛獸


恩格斯曾說:“人來源於動物這一事實永遠不能完全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於擺脫得多些少些,在於獸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異。”

我們不可否認,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魔獸。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韓國紀錄片《素媛》中那位天真善良的小女孩素媛的遭遇,那個惡棍對她的傷害真是讓任何一個母親都會淚流滿面,心顫不已;前年震驚全國的保姆放火案,女主人對她一次次慷慨相助卻讓她惡念變本加厲;還有去年的江歌案,讓無數網友認識到了人世間有種無恥叫劉鑫……

有時,人性之惡確實不可低估。

想起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


一個年輕人問智者:我心中有兩匹狼一直在爭鬥,一匹狼貪婪、兇猛、自私,另一匹狼勇敢、友愛、真誠,他們兩個每天都爭鬥不休,你覺得誰會贏?


智者說:你餵食的那匹會贏。

你如果只想著世界待你不公,別人待你不善,好像全世界都欠著你的,你的貪婪之狼就會被你餵養得越來越壯;相反,如果你能換個角度去想,不執著於自己所欠缺的,多想想自己所擁有的,就比如《寄生蟲》貧窮的金家,家境雖然貧窮,但他們兩男兩女,身強體壯,兒子聰明,女兒有天份,而且一家人相親相愛,可是他們對自己擁有的視若不見,一心奢望享受樸家奢華的生活,直到最後全家失控,害人害己。

其實他家兒子考不上最頂尖的學校,可以把目標定低一點,女兒有天份,等待機會或許也可以成材,父母也身強體壯,一家人踏踏實實去追求自己應得的,能夠得著的目標,不求大富大貴,但日子也完全可以通過他們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好。

之前以一首《該死的溫柔》紅遍大江南北的男星馬天宇,是個曾經“被世界痛吻過”的孩子,他5歲喪母,父親欠下很多賭債,最後丟下孩子們玩失蹤,追債的人上門追債,可惜家徒四壁,他們竟搶走了最小的弟弟,從此再無音訊。

後來因家裡交不起3塊錢的學費,馬天宇在16歲時輟學,只帶著7毛錢闖北京……

我們無法想象馬天宇在親眼看見母親死在身邊、小弟弟被別人搶走時,他年幼的心靈受到怎樣的傷害,父親的不負責任又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陰影。

但苦難並沒有讓他變得憤世嫉俗,心生怨恨,反而讓他變得更堅強有責任感,他一心想著為父親還賭債,想讓家人過上好生活,他在北京幹過最苦最累的活,住過陰暗潮溼的地下室,種種磨難讓馬天宇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溫情和美好。

懂得感恩的孩子機會都不會差,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後來在終於出了名,終於替父親還清了債,讓家人過上了想要的生活,給以前幫助過他的親朋好友送禮謝恩。

世界以痛吻我,我將報之以歌;世間苦痛難熬,我卻從未黯淡。


《蠅王》:一本讓斯蒂芬·金一生都著迷的書

人生坎坷,世事無常,我們都只有在苦難中守住本心,常懷感恩心,不忘奮鬥心,才能穿越風浪,見到星辰大海。

麥家的《人生海海》中,講述了主人公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大家一邊狠狠鬥他,一邊又巴結討好他,家裡出了什麼事都想著找他……離奇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種種的醜惡和不堪,但也襯托出上校人性的光輝。

麥家在書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願我們在看清人性美惡之後,守護好我們內心的小天使,管制好內心的野獸,願我們都做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