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楊成武與聶榮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聶榮臻比楊成武年長15歲,楊成武一直把他視為自己“最尊敬的、最可信賴的良師和益友”,稱之為忘年之交。無論是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文革”的非常歲月以及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六十載如一日,他們的良師益友情始終不變。

戰爭年代結深情

楊成武與聶榮臻相識在中央蘇區。楊成武在上中學期間,於1929年1月跟隨老師張赤南參加閩西古城暴動,投身革命後進步很快。1931年春,17歲的楊成武擔任紅1軍團第11師32團政治委員。不久,他第一次見到聶榮臻。那時,聶榮臻剛從上海白區到中央蘇區,擔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楊成武晚年回憶第一次見到聶榮臻時的情景說:聶榮臻高高的個子,清癯白淨的臉龐,身著咖啡色皮夾克,英俊而文雅,像個大學教授。1932年3月,聶榮臻接任紅1軍團政治委員。從此楊成武開始長期在聶榮臻領導下工作。

在第四次反“圍剿”的宜黃仙人橋伏擊戰中,聶榮臻來到楊成武所在的第11師32團。由於該團團長不在崗,長期從事軍事工作的聶榮臻和楊成武一起,親臨前線指導作戰。楊成武所部與兄弟紅軍配合,取得大勝,並活捉了敵59師師長陳時驥。戰鬥結束後,聶榮臻表揚第32團,說在沒有團長的情況下任務完成得好,誇讚楊成武是“模範團政治委員”。

在紅軍長征中,楊成武作為團政治委員,先後和團長耿飈、黃開湘一起,率領紅2師第4團多次作為先頭團,披荊斬棘,搶關奪隘,參與許多著名的戰役戰鬥。期間,也蘊含著聶榮臻對楊成武的許多關懷。在血戰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時,楊成武的腿部負重傷,聶榮臻得知後,特意交待紅2師師長陳光:一定要抬著楊成武走,不要寄養在老鄉家裡。在紅軍部隊醫生的精心照料下,楊成武的腿傷很快康復。也就是聶榮臻的這個決定,使楊成武后來有機會一次次屢建奇功。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1939年,聶榮臻在楊成武、鄧華、孫毅、唐延傑陪同下檢閱一分區子弟兵。

腿傷康復之後,在紅一軍團首長聶榮臻等的直接領導下,楊成武率部參加突破烏江、奪佔婁山關、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突破天險臘子口等戰鬥,屢立戰功,為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作出重大的貢獻。過草地時,紅4團為先鋒團,在充滿死亡陷阱的草地裡,為全軍踏出了一條北上道路。在天險臘子口戰鬥中,楊成武巧用奇兵,一舉突破天險。聶榮臻曾高度評價:“臘子口一打開,全盤都走活了。”

在陝北吳起鎮,走過漫漫長征路的楊成武和團長黃開湘都患了重傷寒,不久黃開湘去世,楊成武的病也加重了,連續幾天處於昏迷狀態。聶榮臻得知後,十分掛念,帶著醫生來到他的床前,緊緊握著楊成武的手說:“成武,你的病會好的,我們還要一起去打擊日本侵略軍呢!”病床上的楊成武聽到這話,淚水模糊了視線,一股暖流湧進心田。後來他終於戰勝病魔,又馳騁在抗日戰場上。

抗戰開始後,楊成武任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團長,開赴華北戰場,並參加了平型關戰鬥。戰前,115師副師長聶榮臻對楊成武認真交代打援任務。楊成武率部圓滿完成了打援任務,保證了平型關戰鬥的勝利。

平型關戰鬥後,八路軍115師主力隨八路軍總部南下。115師副師長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奉命率領師獨立團、騎兵營、師教導隊、隨營學校等約3000人,在晉察冀臨時省委的配合下,迅速在晉察冀打開局面。楊成武的獨立團是聶榮臻等開闢晉察冀根據地之初的主要武裝力量。1937年11月,聶榮臻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率楊成武等部到達阜平後,向八路軍總部提出將楊成武的獨立團擴編為獨立第1師,下面成立3個團,先把架子搭起來,配備好乾部,兵員和裝備以後可以慢慢充實。獨立師成立後,部隊得以迅速壯大。楊成武先後任八路軍獨立第1師師長、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黃土嶺戰鬥勝利後,楊成武(前右)陪同聶榮臻(前左檢閱和慰問參戰部隊)。

在聶榮臻的領導下,楊成武率部在長城內外、太行山麓、易水河畔進行艱苦的敵後抗日遊擊戰爭。1939年5月,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部隊取得大龍華戰鬥的勝利,殲滅日偽軍400餘人,繳獲日軍大量機密文件。聶榮臻說,繳獲這批文件,比繳獲日軍幾百支槍、幾十門炮的價值還要大。這些文件後來送到延安,為黨中央制定對敵鬥爭方針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同年11月,楊成武指揮部隊進行了著名的黃土嶺伏擊戰,擊斃了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這是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日本朝野震動,驚呼“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之後,楊成武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並堅持度過了華北抗戰的最艱苦歲月。

解放戰爭時期,楊成武依然在聶榮臻的指揮下,歷任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二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3兵團司令員等職。他率部轉戰華北,指揮或參與指揮了大同集寧、正太、青滄、保北、大清河北、清風店、石家莊、察綏、張家口、太原等戰役,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在華北地區,楊成武在聶榮臻的領導下整整戰鬥了13年,血與火的革命歲月使他們凝結下了深情厚誼。

非常歲月傳真情

新中國成立之初,楊成武從朝鮮戰場回國後,全身心投入到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1952年起,楊成武先後任華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京津衛戍區司令員。1954年10月起,楊成武擔任副總參謀長,先後在總參謀部工作的時間長達20年。1955年4月至1958年9月兼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這一時期,聶榮臻長期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副主席等職。楊成武和聶榮臻的工作接觸十分頻繁。

聶榮臻在軍委工作期間,對楊成武非常關心信任。50年代中期,聶榮臻被中央確定為具體領導和組織新中國科技工作的負責人。有關他分管的事情,只要是楊成武的工作範圍,聶榮臻總願意交他去辦。楊成武也總是認真負責地做好聶榮臻交辦的事情。在聶榮臻組織領導“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先後作為常務副總參謀長、代總參謀長的楊成武給予了大力支持。

在生活上,楊成武和聶榮臻也互相關心。聶榮臻有病,楊成武常來看望;楊成武有病,聶榮臻也很關心。“文革”初期,1966年6月的一天,楊成武夫人趙志珍向聶榮臻彙報時任代總參謀長的楊成武由於工作過於緊張,成天覺得天旋地轉,有次還摔了一跤,醫生診斷得了美尼爾氏綜合症。聶榮臻當天上下午都有會議。在下午會議結束後,快到晚飯時間,聶榮臻提出要去看望楊成武,秘書建議是否晚飯後再去。聶榮臻怕晚上還有會議,堅持立即到楊成武家看望,並推遲了晚飯時間。當年11月,楊成武因為工作過於緊張,再次病倒。剛從西北試驗基地主持導彈核武器試驗的聶榮臻得知消息,在向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彙報試驗情況的中間,趕到總參招待所楊成武臨時休息養病的地方看望他。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平津戰役前夕,聶榮臻與華北軍區第19、20兵團領導合影。左起:李天煥、楊得志、楊成武、聶榮臻、羅瑞卿。

1968年3月22日,林彪、江青一夥出於篡黨篡軍的需要,捏造罪名,製造了所謂的“楊(成武)餘(立金)傅(崇碧)事件”。如此重大的人員變動,身為軍委副主席的聶榮臻事前竟毫無所聞。楊成武是聶榮臻指揮華北野戰部隊時的主要戰將,林彪和康生等人還提出要挖出所謂楊成武的“黑後臺”,其矛頭所指,不言自明。4月6日,聶榮臻覺得有必要把事情搞清楚,便打電話找林彪問情況。電話是葉群接的。“你們說的‘黑後臺’究竟是誰?”聶榮臻直接問。“並沒有點名嘛。”葉群回答得很含蓄。但她卻對別人說反正當時社會上“炮轟聶榮臻”轟得厲害,讓群眾去轟,轟倒誰就是誰。聶榮臻感到事態嚴重,4月7日直接給毛澤東寫信,說明自己對楊成武的看法和歷史上同楊成武在一起工作的情況。幾天後,毛澤東在聶榮臻的信上批了16個字:“榮臻同志,信已收到,安心養病,勿信謠言。”不久,毛澤東又當面安慰聶榮臻:“如果講楊成武的後臺,第一個是我,第二個才輪到你。”

4月16日, 聶榮臻專程到林彪家裡,見面後他質問林彪:“楊成武究竟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把他打倒?”林彪支吾了半天,勉強地說了一句:“楊成武不到我這裡來。”意思是不大聽話了。聶榮臻又說:“他不到你這裡來,你是副主席嘛,打個電話,他不就來了!”聶榮臻回來後對秘書說,多麼可笑,這也竟然成為被打倒的理由。

“文化大革命”中,楊成武受到林彪、江青一夥的殘酷迫害,他和家人被關押、監禁6年半時間,三位親人被折磨致死。1974年建軍節前,“楊餘傅事件”得以平反。8月4日,楊成武臨時從北京醫院出院,在夫人趙志珍的陪同下,來探望聶榮臻夫婦。他們從下午3點談到吃晚飯,共進晚餐後又談到8點,楊成武夫婦才回到醫院。談話中,聽到楊成武夫婦6年多來所受的種種悲慘遭遇的訴說,聶榮臻夫婦為之動容,不住嘆息。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1959年,楊成武陪同鄧小平、羅榮桓、聶榮臻參觀防空展覽。

8月底,周恩來總理和葉劍英、聶榮臻等找楊成武談話:“毛主席要你仍回總參工作。”楊成武對有工作做當然很高興,但對回總參,他思量再三,回答說“最好不再回總參,把我安排在什麼地方都可以,在哪裡都能幹革命。”一段時間後,葉劍英、聶榮臻等關切地對楊成武說:“主席親自講的,要你回去,為什麼還不回去?趕快回去吧。”於是,楊成武服從大局,仍回到總參謀部,被任命為第一副總參謀長,後為黨委第二書記。葉劍英在總參宣佈楊成武回總參工作的命令時說:“楊成武同志主持總參工作,總參的事,由楊成武負責。”1975年1月,中央決定鄧小平兼任總參謀長,鄧小平在總參幹部大會上向大家說:“總參真正的班長是楊成武,我是掛名的。”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在北京逝世。“四人幫”一夥加緊實施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因兼任總參謀長的鄧小平被打倒,實際主持總參工作的楊成武在葉劍英、聶榮臻的直接領導下,同“四人幫”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有一段時間,楊成武同葉劍英、聶榮臻一起住在西山,接觸的時間更多、更密切。後考慮安全因素,聶榮臻、葉劍英先後下山,楊成武成為兩位老帥的“聯絡員”。9月21日,聶榮臻委派楊成武去找葉劍英,建議“採取果斷措施”,解決“四人幫”的問題。10月5日,葉劍英要楊成武轉告聶榮臻,對付“四人幫”的事,已經商量好了,請他放心。10月6日,黨中央果斷出擊,一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災難。

新時期裡顯濃情

粉碎“四人幫”之後,聶榮臻和楊成武繼續在人民解放軍中擔任要職。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上,聶榮臻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繼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9月,由於工作需要,楊成武調到福建前線,擔任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他們為黨和軍隊的建設努力工作。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軍委曾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軍隊高層領導班子的人員配備。當時的楊成武65歲,離京任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已逾兩年。在軍隊高級幹部年齡都比較老化的情況下,聶榮臻認為楊成武年齡不算大,身體還比較好,並有長期在總參謀部做領導工作的經驗,比較熟悉軍隊的情況。因此他認為楊成武重回總部工作、做主持軍委常務工作領導同志的助手比較合適。為此,聶榮臻專門給軍委寫信,並安排秘書周均倫去向主持軍委常務工作的領導同志當面彙報他的意見。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聶榮臻的建議未能實現。由此也可以看出聶榮臻對楊成武的良好印象,是長期而又一貫的。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1983年6月,聶榮臻與楊成武在北京接見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

1983年6月,楊成武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不久離任福州軍區回京。1987年之後,聶榮臻和楊成武分別從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這一時期,聶榮臻年老體弱,楊成武常去看望他。在此前後,上世紀50年代就確定編寫晉察冀抗日戰爭史和華北解放戰爭史一直未能定稿,戰史續編工作延續很長時間,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定稿出版。在編寫過程中,碰到了許多問題。其中比較大的問題經常提交到聶榮臻這裡。聶榮臻總是說,請楊成武先提出意見,再作商定。在聶榮臻寫回憶錄,聶榮臻傳記組編輯《聶榮臻傳》時,他再三囑咐有關人員,在收集情況和形成初稿時,要多聽聽楊成武的意見。聶榮臻說,成武同志戰爭年代一直同我在一起工作戰鬥,他記憶力好,頭腦清晰,多聽聽他的意見有好處。在編寫組多次召開的座談會中,楊成武提供了許多情況和把握分寸的寶貴意見,給編寫人員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1991年12月29日,是聶榮臻92歲誕辰。當時楊成武正在福建家鄉休息,他專門打電話給在京子女,讓他們定做一個大花籃,代表他及全家祝聶帥健康長壽。第二年春天,楊成武夫婦返京後去看望聶榮臻。當時醫生從聶榮臻的健康考慮,規定一般談話不超過半小時。這次聶榮臻與楊成武一直聊了一個多小時,仍然還饒有興致。見此情景,醫生只好示意楊成武設法儘快結束談話。為了聶帥的健康,楊成武藉口還有些其他事情,起身離席告別。但聶榮臻仍戀戀不捨地說:“成武,你不要走,我好久沒有這樣談了。”5月上旬,聶榮臻病情日趨加重,楊成武得知後十分不安,多次詢問病情。後來,聽到病情有所好轉,他剛剛感到心裡有些寬慰,沒想到噩耗很快傳來。

林彪康生汙衊聶榮臻是楊成武的黑後臺,毛主席聽說後:我才是楊成武的第一後臺

◆1986年6月,聶榮臻與楊成武在一起暢談長征舊事。

5月14日夜,聶榮臻突然與世長辭。在他彌留之際,聶榮臻辦公室負責人周均倫分別報告了中央辦公廳、軍委辦公廳。中央辦公廳、軍委辦公廳主要負責同志迅速趕到聶榮臻家,並隨即分頭通知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主要領導同志前來向聶榮臻作最後的告別。時值子夜時分,周均倫由於過於悲傷和緊張,忽略了安排通知像楊成武這樣與聶榮臻長期密切交往的老領導立即前來告別。第二天一早,當得知聶榮臻去世的消息,秘書彙報的話還沒有說完,楊成武的眼淚就奪眶而出,他即刻招呼家人驅車前往。在聶榮臻住地門口,楊成武見到周均倫,他在痛哭中責備道:“周秘書啊,我在聶帥領導下,工作了整整60年,他逝世,你也不通知我一下,讓我見他最後一面。”說罷聲淚俱下。對楊成武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身旁的周均倫等人極其感動。

楊成武進門後,站在聶榮臻靈床前,久久不願離去,他多麼想再多看一眼自己畢生敬重的良師益友啊!在靈堂外,楊成武遇到了前來弔唁的《人民日報》社社長高狄。高狄對楊成武說:“您是聶帥的老部下,是否可以寫點悼念的文字,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楊成武含淚應允。5月17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刊登了楊成武的詩《悼聶帥》:“撕肝摧膽噩耗來,頓失良師無限哀。運籌功勳銘青史,教誨深情記心懷”。詩中充分表達了楊成武對聶榮臻去世而感到無比悲痛的心情。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