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從文盲到劍橋博士,她靠這一點從底層逆襲

從文盲到劍橋博士,她靠這一點從底層逆襲

塔拉·韋斯特弗在校園

有一位1986年出生的美國女孩塔拉·韋斯特弗,17歲之前沒有上過學,在自家開的垃圾處理場裡工作。一年後,她靠自學考入一所大學,這成為她命運的轉折點。

連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都驚呼:”與她的自學能力相比,我的簡直不值一提。“

從文盲一步步成為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2018年,她的自傳《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轟動全球,激勵了無數人。

塔拉靠著讀書和自我教育,從最底層的環境中一躍而上。

知識會給人蛻變的勇氣和力量,沒有貧富、階層之別,擁有知識的人,就擁有了改變命運的一把鑰匙。

當你能夠好好讀書時,手裡就握著這把鑰匙。

從文盲到劍橋博士,她靠這一點從底層逆襲

關於讀書,

你一定要清楚的幾點認知

很多人對自己的現狀不夠滿意,渴望突破困境,跨越障礙,但經常尋路無門。

有一顆渴望成長的心,卻找不到向上成長的路徑。

實際上,讀書是解決人生困境最迅速的方法。《反脆弱》的作者納西姆·塔勒布曾說”讀書是唯一有效培養一個人才的方式“。

據統計,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都不足應付現代社會的變化。在快速變化的社會面前,所有人都會成為一張白紙,你主動在上面塗抹了什麼色彩,決定了你與別人的差距。


從文盲到劍橋博士,她靠這一點從底層逆襲


讀什麼書,比讀了多少本書更有用。質量勝於數量,讀一本精心挑選、經過實踐檢驗的好書,遠遠好於囫圇吞棗地讀。

讀書,是為了節省自己的時間,而不是浪費時間。如果把時間花在讀那些市面上粗製濫造的新書,實際的收穫其實並沒多少,帶來的只有短暫的心理安慰。

讀書,不要讀自己只感興趣的書。一個真正善於學習的人,可能一本書就足以解決問題。拓展你的視野,提升自我認知,瞭解更多你不知道的東西,擴大自己的舒適圈,這才是讀書帶來的最有價值的收穫。

從文盲到劍橋博士,她靠這一點從底層逆襲

樊登選書四原則,

讀書的人都不能錯過的閱讀秘笈

選書很難,跟對一個好的選書人,就像是徒弟跟對了一個師傅,從此你會知曉師傅的看家本領從哪裡來,自己該如何精進本領。

樊登老師作為資深講書人,每年保持著極大的閱讀量,如何甄選好書,讀懂一本書,這件事他潛心研究了多年。

從文盲到劍橋博士,她靠這一點從底層逆襲

曾經樊登講書的類型主要是事業、家庭、心靈三大版本,讀了這些書,實踐書裡的方法,能立竿見影地產生效果。

但這遠遠不夠,如果僅在相對實用性較強的版塊裡不斷重複時,大家的趣味和品味就會被侷限。

所以2019年樊登講了很多歷史、哲學、美學、數學、宇宙、邏輯等等不同領域的書籍,《萬物皆數》《哲學起步》《宋徽宗》《機械宇宙》《中國文化課》……

許多書友說,可能自己一輩子都不會涉足這些知識領域,但跟隨著樊登的閱讀地圖,大開眼界,甚至改變了自己對曾經厭惡學科的態度。

從文盲到劍橋博士,她靠這一點從底層逆襲

著名投資家查理·芒格認為一個優秀的人才要擁有”多元思維“的模型,也就是掌握多個基本學科的理論,當你需要解決問題時,就拿對應學科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

比如,心理學的人格分析對銷售人員的幫助,生物學裡的”複雜系統“對創業人士的啟發,經濟學的”邊際成本“對個人做選擇的啟發……

樊登曾公開自己的選書原則,簡稱TIPS原則

T(Tools)是工具,書籍要能提供一套實用的工具,比如《非暴力溝通》《清單革命》;

I(Ideas)是想法,書籍要有新的理念、概念和想法;

P(Practicability)是可行性,書籍要能對生活和工作帶來改變;

S(science)是科學,書籍要有嚴謹的科學文獻的支持,比如《思辨與立場》;

還可以加上趣味性,有些書不一定符合TIPS原則,但像文學作品卻能提高人的美學鑑賞力,陶冶情操。

用這套原則選出的書,都是值得細讀的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