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九王奪嫡 人生是一場概率遊戲

九王奪嫡 人生是一場概率遊戲


人生是一場概率遊戲,我們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但是失敗是永遠不會被消滅的。


在這場長跑中,與其琢磨各種各樣的細枝末節的戰術還不如定好人生的大戰略,踏踏實實地執行,堅韌不拔地努力。


最終,時間和複利會幫助我們慢慢走向目標的。因為歷史已經替我們論證過了。


你比如,康熙晚年,皇宮裡上演了一場九王奪嫡的內戰。


九王都有誰呢?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站在臺前爭位的是二阿哥和八阿哥。


二阿哥是太子,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取的是立長。因為大阿哥是庶出,二阿哥的母親是正牌皇后。


八阿哥外號八賢王,為人精明謙和,廟堂風評很贊,取的是立賢。


但後來真正即位的四阿哥,那時候的標籤是太子黨,帶著十三阿哥死心塌地站隊東宮,而自己一奶同胞的十四阿哥,卻是八阿哥的死黨。


如果是前朝,太子立好了,其他皇子們基本上是沒有機會的,大家安安靜靜地等著父皇駕崩,新王即位就行。


但康熙朝卻有些不同。


老皇帝兒子眾多,人丁興旺,個個實力不凡。為了歷練各位皇子,老頭分派了不同的政務,比如四阿哥管吏部,八阿哥管戶部,十三、十四參入兵部的事務。


大家百花齊放,大展拳腳都很能打,太子就沒有一枝獨秀的機會。


二阿哥是剛滿週歲時便被立為太子,一口氣當了幾十年的太子。縱觀歷朝歷代,接班人的難處在於,既不能沒有想法,又不能太有想法。


能力不強不行,能力太強也不行。因為自古皇帝都不喜太子。


就這樣磕磕絆絆,到了康熙五十一年,當了三十八歲的老太子第二次被廢黜,徹底出局。少了太子這個勁敵,八爺勝出的幾率頓時暴漲,但笑得最後的卻是黑馬四爺。


其實最開始,四爺的牌面並不好。


論出身尊貴,不如太子胤礽,論年齡長幼,不如大阿哥胤禔,論人望口碑,不如八阿哥胤禩,論行兵打仗,他也比不上親弟弟胤禵。如果捲起袖子下場,直接爭鬥,四爺勝出的機會渺茫。


但四爺府裡有位紹興師爺,叫做鄔思道,在爭位這件事情上,鄔師爺給出了八個字的戰略方針:爭為不爭,不爭為爭。


指示他,不要站在臺前去爭,這樣明面上的爭鬥是不會有好結果,而是應該在幕後努力做事情。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紮實地做出成績來,給老爺子看。


站在康熙的角度,垂暮之年,看著幾個兒子為了皇位生死相鬥,骨肉相殘,心裡是非常難受的。這時候有個兒子表現出一副淡泊的樣子,哪怕是裝出來的,他也會眼前一亮,多看這個兒子幾眼。


然後,老皇帝發現,八阿哥為了籠絡人心,處處幫著大臣們說話,用國庫的銀子幫他們補虧空,滿朝文武受了恩惠,個個稱讚。而讚美的聲音越多,皇帝心裡的猜忌便越深。


反觀四阿哥,刻薄寡恩,認真負責。戶部查賬,刑部查賬,兵部查餉,鐵面無私,弄得六部雞飛狗跳,眾人恨得牙癢癢的。


四阿哥此時的人設便是,不想爭奪大位,只想老實做事。你要是康熙,你也會選四阿哥。最重要的是,雍親王也不只是埋頭做事,人家韜光養晦,低調佈局,真正的廣積糧,緩稱王。


九門提督、步軍統領隆科多,四川總督年羹堯,這兩張牌在四爺即位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後世再來複盤,四爺絕不是僥倖得勝,而是自己籌劃周全的結果。戰略設立得高明,戰術執行得到位。


眼前與長遠,大體與細節,得失與進退,拿捏得清晰明瞭。流水不爭,低調從容,故而滔滔不絕。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要腳踏實地,一點點地積攢力量,最後形成無法撼動的絕對優勢。


很多時候,慢就是快,慢才能走得更遠。才能贏到最後。


九王奪嫡 人生是一場概率遊戲


最近在重讀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這是一本爭議極大的書,因為太真實,太“不道德”。


整本書都站在君王的視角,當然指的是歷史年代裡的統治者,講述該如何建立和鞏固自己的政權。並且為了達到此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書中詳盡地告訴君王,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怎麼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以及必須從心底裡接收達成目標所採用的一切手段,好的壞的,光鮮的卑鄙的。


對於來自下層的批評和指責,馬氏的觀點旗幟鮮明,君王不能接受批評。


君王具有極高的地位,更容易招致責難。君王的一切行動,不可避免地被一部分人認為是善行,被另一部分人認為是惡舉。


有人認為是樂善好施,有人則認為是貪得無厭。有人認為是勇猛強悍,有人認為是軟弱怯懦。有人認為是誠懇,有人則認為是狡猾。


事實上,君王不可能擁有全部美德,如果有些惡行,可以使自己不至於亡國,那麼就必須保留。對於外界的批評和質疑,他可以完全不接受。


君王不必要因為對某些惡行的責備,而感到不安。有些批評和建議,看起來是好事,可是如果照做,則會招致滅亡。


君王應該避免受到蔑視與憎恨。


如果任由批評的聲音遍佈朝野,勢必會使國人產生敵意。當人民對君王懷有敵意時,他對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個人都必然提心吊膽。因此,君王不能接受任何削弱自己在人民心中形象的批評。對待批評,必須如同對待陰謀一樣謹慎,微小時便連根拔起。


作為君王,不接受批評,但要授予下屬講真話的權利。


批評和講真話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無限制的,而後者是君王劃定了範圍,限定於君王所詢問的事情。君王必須在每件事情上聽取下屬的看法,讓他們說真話,然後自己做出決定。


並且鼓勵人們講真話,越敢於直言,越能得到獎賞。同時,君王必須記住,所有良好的忠言被採納,都是因為君王的賢明。而不是因為下屬良好的忠言,導致了君王的賢明。


普通人的格局、見識都有限,根本無法理解君王。這就好比,納諫不會使齊威王變得更英明,而是因為齊威王本來就很英明,他才會納諫。


我們經常說,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很多時候,君王不需要你的批評。你認為有沒有意義,其實毫無意義。


洗洗睡吧,晚安。


九王奪嫡 人生是一場概率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