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河北深州農村孫馬韓一祖的傳說

明朝移民條律中規定,凡同姓同宗者不能同遷一地。“行不改名,坐不更姓”曾是中國文化崇尚的一種人格風骨,這條律就迫使一些同宗兄弟為生活在一起,不得不更姓易名,從而導致部分家族分成多個姓氏。

當時明官府規定“同姓同宗者不能同遷一地”,主要是為了打破多年形成的家族勢力,以利於民族融合以及移民區的穩定、均衡。“從當時的情況分析,應該不可能考慮到優化遺傳基因的因素。

河北深州農村孫馬韓一祖的傳說


山西是劉姓的發源地之一,因為當年堯帝的主要活動地區就在今天的山西。另外,有許多劉氏族譜認為,山西洪洞是劉氏的最早發源,並說當年劉姓的得姓大始祖、堯帝的兒子源明的封地--劉,就在洪洞。筆者雖然不敢贊同這一說法,但卻相信山西確是先秦時期也即劉姓濫觴時期劉姓遠古祖先們的主要活動地區之一。

明洪武二十一年春,洪洞甘亭村一老翁劉家元,攜三子移民至深州東南路。居下博城北三,西二餘裡處。長子劉仲平,次子劉仲景,三子劉仲仁。易姓孫馬韓。空口無憑立碑為證。

郝莊郝氏五子,不易姓則分五處安身,剪鞋五段,以此論證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