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隋朝初代皇帝)楊堅

(隋朝初代皇帝)楊堅

人物評價

總評

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穀倉儲存食糧。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裡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開皇盛世氣象恢宏磅礴,楊堅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楊堅於開皇四年(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這就是隋書裡的“開皇之治”。 楊堅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楊堅開創的“地廣三代,威振八紘”的隋王朝建立正式行政區域實施有效管轄的範圍超過了以往。隋朝的軍隊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谷渾、契丹、高句麗,拖延阻止了異族的強大與崛起,取得空前輝煌的勝利。《劍橋中國隋唐史》這樣評價道:“隋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箇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了不起。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朝京城及各地的糧倉,大的可儲糧千萬石,小的也儲糧幾百萬石,都儲滿了穀物。長安、洛陽和太原的國庫中,儲存的絹帛各有數千萬匹。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53]

史書評價

《隋書》:高祖龍德在田,奇表見異,晦明藏用,故知我者希。始以外戚之尊,受託孤之任,與能之議,未為當時所許,是以周室舊臣,鹹懷憤惋。既而王謙固三蜀之阻,不逾期月,尉迥舉全齊之眾,一戰而亡,斯乃非止人謀,抑亦天之所贊也。乖茲機運,遂遷周鼎。於時蠻夷猾夏,荊、揚未一,劬勞日昃,經營四方。樓船南邁,則金陵失險,驃騎北指,則單于款塞,《職方》所載,併入疆理,《禹貢》所圖,鹹受正朔。雖晉武之克平吳會,漢宣之推亡固存,比義論功,不能尚也。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參蹤盛烈。但素無術學,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逾扇。又雅好符瑞,暗於大道,建彼維城,權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適從。聽哲婦之言,惑邪臣之說,溺寵廢嫡,託付失所。滅父子之道,開昆弟之隙,縱其尋斧,剪伐本枝。墳土未乾,子孫繼踵屠戮,松檟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跡其衰怠之源,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諸,未為不幸也。 [54]

天性沉猜,素無學術,好為小數,不達大體,故忠臣義士莫得盡心竭辭。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

《隋書·儒林列傳》贊曰:“高祖膺期纂歷,平一寰宇,頓天網以掩之,賁旌帛以禮之,設好爵以縻之,於是四海九州強學待問之士,靡不畢集焉。天子乃整萬乘,率百僚,遵問道之儀,觀釋奠之禮。博士罄懸河之辯,侍中竭重席之奧,考正亡逸,研核異同,積滯群疑,渙然冰釋。於是超擢奇秀,厚賞諸儒,京邑達乎四方,皆啟黌校。齊、魯、趙、魏,學者尤多,負笈追師,不遠千里,講誦之聲,道路不絕。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來,一時而已。

《北史》:美鬚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55]

歷代評價

  • 宇文憲:普六茹堅相貌非常,人頗狡詐。
  • 柳莊:周朝將相,多為身計,競效節於楊氏。以臣料之,迥等終當覆滅,隨公必移周祚。 [56]
  • 宇文闡: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愛萬物其如己,任兆庶以為憂。手運璣衡,躬命將士,芟夷奸宄,刷蕩氛昆,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
  • 啟民可汗: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染干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隋典羊馬也。[57]
  • 李德林:帝體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龍自通,天角洪大,雙上權骨,彎回抱目,口如四字,聲若釧鼓,手內有王文,乃受九錫。昊天成命,於是乎在。顧盼閒雅,望之如神,氣調精靈,括囊宇宙,威範也可敬,慈愛也可親,早任公卿,聲望自重。 [58]
  • 楊廣: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區夏,拯群飛於四海,革凋敝於百王,恤獄緩刑,生靈皆遂其性,輕徭薄賦,比屋各安其業。恢夷宇宙,混壹車書。
  • 薛道衡:地憑宸極,天縱神武,開運握圖,創業垂統,聖德也;撥亂反正,濟國寧人,六合八紘,同文共軌,神功也;玄酒陶匏,雲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極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禮裁樂,納民壽域,驅俗福林,至政也。
  • 房彥謙:主上性多忌克,不納諫爭。 [59]
  • 楊侗:高祖文皇帝聖略神功,載造區夏。張四維而臨萬宇,侔三皇而並五帝。
  • 李世民: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於物。又欺孤兒寡婦以得天下,恆恐群臣內懷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決斷,雖則勞神苦形,未能盡合於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順而已。朕意則不然,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豈如廣任賢良,高居深視,法令嚴肅,誰敢為非?”因令諸司,若詔敕頒下有未穩便者,必須執奏,不得順旨便即施行,務盡臣下之意。 [60]
  • 虞世南:隋文因外戚之重,值周室之衰,負圖作宰,遂膺寶命,留心政理,務從恩澤,故能撫綏新舊,緝寧遐邇,文武之制,皆有可觀。及克定江淮,一同書軌,率士黎庶,企仰太平。自金陵絕滅,王心奢汰,雖威加四海,而情墜萬機,荊壁填於內府,吳姬滿於椒掖,仁壽雕飾,事埒傾宮,萬姓力殫,中人產竭。加以猜忌心起,巫蠱事興,戮愛子之妃,離上相之母,綱紀己紊,禮教斯亡,牝雞晨響,皇枝剿絕,廢黜不幸,樹立大量所,功臣良佐,剪滅無踐,季年之失,多於晉武,卜世不永,豈天亡乎? [61]
  • 蕭瑀:克己復禮,勤勞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宿衛之士,傳飧而食,雖性非仁明,亦是勵精之主。
  • 房玄齡:主上本無功德,以詐取天下。 [62]
  • 魏徵:皇帝載誕之初,神光滿室,具興王之表,韞大聖之能。或氣或雲,蔭映於廊廟;如天如日,臨照於軒冕。內明外順,自險獲安,豈非萬福扶持,百祿攸集。
  • 朱敬則:天子登雲臺而訪道,實垂拱而無為;公卿指日觀以推誠,願升中而每竭。可謂盡美矣,未盡善也。然天性既猜,素無學術,意不及遠,政惟目前。是以牝雞司晨,讒人罔極。
  • 司馬光:高祖性嚴重,令行禁止,勤於政事。每旦聽朝,日昃忘倦。雖嗇於財,至於賞賜有功,即無所愛;將士戰沒,必加優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愛養百姓,勸課農桑,輕徭薄賦。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令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開皇、仁壽之間,丈夫率衣絹布,不服綾綺,裝帶不過銅鐵骨角,無金玉之飾。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受禪之初,民戶不滿四百萬,末年,逾八百九十萬,獨冀州已一百萬戶。然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此其所短也。 [63]
  • 李綱:有雄材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於後世者。 [64]
  • 陳普:北齊後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 朱元璋: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用安民,時稱奔馳。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 王夫之: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見者,亦以平四海、正風俗為己功。
  • 趙翼: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婦翁之親,值周宣帝早殂,結鄭譯等矯詔入輔政,遂安坐而攘帝位。其時雖有尉遲迥、宇文胄、石愻、席毗、王謙、司馬消難等起兵匡復,隋文猶假周之國力,不半載殄滅之。於是大權在手,宇文氏子孫以次誅殺,殆無遺種……竊人之國,而戕其子孫至無遺類,此其殘忍慘毒,豈復稍有人心。 [65]
  • 呂思勉:隋文帝何如主也?賢主也。綜帝生平,惟用刑失之嚴酷;其勤政愛民,則實出天性,儉德尤古今所無,故其時國計之富亦冠絕古今焉。其於四夷,則志在攘斥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朝貢以自誇功德。既非如漢文、景之苟安詒患,亦非如漢武帝、唐太宗之勞民逞欲。雖無赫赫之功,求其志,實交鄰待敵之正道也。”“他勤於政事,又能躬行節儉。在位時,把北朝的苛捐雜稅都除掉,而府庫充實,倉儲到處豐盈,國計的寬餘,實為歷代所未有。 [66]
  • 范文瀾:隋文帝主要的功績,在於統一全國後,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事得以停止,全國安寧,南北民眾獲得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隋文帝在力求鞏固國家統一的方針下,行政、定製度,對待敵國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西晉以來將近三百年的動亂,到隋文帝時,確實穩定下來了。他是較好的政治家,因為他多少能夠留意到勞動民眾的願望。 [67]
  • 毛澤東閱讀魏徵著《隋書》卷二《高祖本紀》後,寫道:“蘊藏大亂。 [68]
  • 崔瑞德等《劍橋中國隋唐史》:楊堅易於發怒,有時在狂怒以後又深自懊悔。這顯然與他個人的自危感有關,到了晚年,與上面談到的追求最高權勢的變態心理有關。一次他在殿上鞭打一個人,然後又肯定此事與天子的身份不符,並主張廢除笞刑。但不久,他在暴怒時又用馬鞭把一人鞭打致死。他常常似乎對帝王應仁慈寬厚的呼籲充耳不聞,不加限制地施行當時普遍的酷刑。”“雖然有這些侷限性,又處於這種精神狀態,楊堅仍是一位堅強和有成就的統治者。他酷愛工作,並把大量文牘從議政殿帶回住處審批。他似乎經常干預各級政府的事務:插手(有時粗暴地)司法機構的工作;重新審理所有重罪判決,以之作為自己的職責;接見朝集使,並告誡他們要勤奮工作和成為有德之人;考察補缺者和官員的表現;讚譽有成績的官員,譴責疲沓和貪汙;主持早朝,與大臣們討論國內外政策;巡視全國。從他的工作作風和從他對法律、對儒生和官員的總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受了法家傳統和當時常見的個人對佛教的信仰兩者兼而有之的強烈影響。 [69]

軼事典故

兩姑之間

楊堅還沒襲楊忠爵位時,北周權臣宇文護欲籠絡楊堅為心腹,楊堅請教父親楊忠,楊忠說:“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意指楊氏效忠皇帝,不可在皇帝和權臣之間首鼠兩端。於是楊堅拒絕了宇文護的要求,不久後宇文護及其黨羽被北周武帝誅滅,楊氏因而得保榮華富貴。 [70]

懼內皇帝

根據史書記載,楊堅和皇后關係非常親密:“上每臨朝,後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隨則匡諫,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寢,相顧欣然。”

獨孤皇后到了晚年時,楊堅想找一兩個美人作為生活調劑,他試探性寵幸了宮女尉遲氏,卻沒想到皇后悲憤交加之下怒殺此女。楊堅一氣之下感覺皇帝尊嚴受到打擊,脾氣暴躁的他負氣離家出走。

孤獨寂寥的老年楊堅雖然試圖在陳、蔡貴人等青春美人那裡找點人生歡樂忘卻愁苦,但失去皇后的痛苦始終無法自拔,而且他也隱隱感悟到了對愛妻的傷害。獨孤皇后去世剛剛一年多,楊堅就一病不起,臨終前對皇太子和負責山陵的官員說:“我的喪事你們商量著辦吧。唉,說這些有什麼用,我實在忘懷不了皇后,如果靈魂真有知覺,一定要讓我們夫妻在地下團聚。” [71]

相有奇表

《資治通鑑》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記載:陳朝至德元年(583年)十一月,陳後主陳叔寶遣散騎常侍周墳、通直散騎常侍袁彥出使隋。陳叔寶聽說隋文帝楊堅狀貌異人,便讓袁彥畫像而歸。當陳叔寶看到楊堅的畫像後,大駭道:“吾不欲見此人!”立刻命人將畫扔了。

楊堅的相貌到底奇異在何處,以致他的死對頭陳叔寶看到畫像後如此驚懼呢?

根據《隋書》的記載,楊堅“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楊堅的相貌有五“奇”:一、額頭突出,並有五個隆起的部分從額頭直插到頭頂上;二、下頜很長,而且很突出;三、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四、掌紋形似“王”字;五、上身長,下身短。

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長這樣的人一定是“奇醜”型的人,連他自己也會自慚形穢了。但是,在相術發達的古代,這種相貌卻是“其貴無比”。別的不說,光是他突出的額頭和額頭上那五根“入頂”的肉“柱”,就是“龍顏”的象徵。楊堅的額頭,用相書上的術語叫做“龍犀”,是帝王的象徵。唐朝李善說:“額有龍犀入發,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也就是說,這種囟下骨頭隱起,下連鼻樑不斷的“龍犀”,以及由於額頭上隆起,在左右鬢角形成的肉“角”,都是“王天下”的貴相。相書上對這種長相還另有一個說法,叫做“龍顏戴幹”,龍顏自然是指帝王的相貌,戴幹就是指頭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對立。據說帝顓頊就是這副長相。 [72]

親屬成員

父母

  • 父親:楊忠(隋文帝稱帝后,追尊為武元皇帝)
  • 母親:呂苦桃(隋文帝稱帝后,追尊為元明皇后)

兄弟姐妹

  • 二弟 蔡景王楊整,隋文帝同母弟
  • 三弟 滕穆王楊瓚,隋文帝同母弟
  • 四弟 道宣王楊嵩,隋文帝異母弟
  • 五弟 衛昭王楊爽,隋文帝異母弟
  • 姐姐萬安公主(安成長公主)

后妃

  • 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獨孤信之女
  •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第十四女寧遠公主
  • 容華夫人蔡氏
  • 弘政夫人陳氏,陳宣帝第二十四女臨川公主
  • 宮人尉遲氏,尉遲迥孫女,被獨孤伽羅所殺

子女

  • 兒子
  1. 長子 房陵王楊勇,文獻皇后所生
  2. 次子 隋煬帝楊廣,文獻皇后所生
  3. 三子 秦王楊俊,文獻皇后所生
  4. 四子 蜀王楊秀,文獻皇后所生
  5. 五子 漢王楊諒,文獻皇后所生
  • 女兒
  1. 長女樂平公主楊麗華,文獻皇后所生,嫁北周宣帝宇文贇,女兒宇文娥英,外孫女李靜訓
  2. 五女蘭陵公主楊阿五,初嫁儀同王奉孝,後嫁柳述
  3. 襄國公主,下嫁河陽郡公李長雅
  4. 廣平公主,下嫁安德縣公宇文靜禮

陵寢墓地

楊堅泰陵位於咸陽城西75公里處三畤原上,發現陵園遺址周圍有平面呈長方形的城垣,南北長628.9米,東西長592.7米,牆基寬約4.4米,陵園總面積37274.03平方米,陵園四面各闢一門,南門門址保存較完整,門外分別有一對門闕,門闕平面呈梯形。陵園外環繞有圍溝。在陵園中部偏東南部築有覆鬥狀封土,封土頂部南北33米、東西42米,底部南北153米、東西155米。基礎部分呈倒“凸”字形,覆蓋墓道。封土南側有兩條墓道,相距23.8米,均為7個天井、7過洞,西側墓道(包括天井、過洞)南北長78.7米、寬3.4至5.6米,東側墓道略短,也稍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