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向上管理:和你的主管相互成就

學會向上管理,實現你和領導的雙贏。

向上管理:和你的主管相互成就

很多同學應該已經完成了2019H2的年終述職了,或者也正在準備了。述職後或者準備中的你,有這些困擾嗎?

  • 你做的事情領導都知道嗎?
  • 領導認可你做的事情的價值嗎?
  • 你是不是很想能有一些自驅的項目,獲取更大的認可,但是卻沒有機會做?
  • 你覺得自己這半年挺忙的,但是述職時發現自己僅僅做了業務支持。
  • 咦?好像跟上半年的述職沒啥差別啊!
  • ……

並且職場中的我們,是不是時刻都有這些念頭,覺得自己每天都“飽受摧殘”?

向上管理:和你的主管相互成就

據非官方的小道消息顯示,60%的人離職是因為跟領導不和,也就是大家心裡都會說:“在這人底下幹活,我可看不到任何前(錢)途!”

離職一時爽(雖然一直離職一直爽),但是,總歸我們還是要去面對生活,面對自己,面對未來。我們大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為了自己和家庭餬口還是得繼續再就業。

離職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隨意離職會導致你的積累白費,比如行業經驗、人脈關係、資源等,都需要你重新開始去積攢,而且你得再次去適應新的環境。最重要的是,你並沒有解決本質問題,跟這個領導不和,你走了;沒準下個公司還有一個這樣的領導,難道再離職嗎?

以上種種問題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向上管理”。

今天跟大家淺談一下向上管理這件事,嘗試幫助大家建立意識,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

什麼叫向上管理?

概念:為了使你、你的上司和公司取得更好成績,而有意識地配合你的上司一起工作的過程。

簡單地說,我們要儘量迎合上司的長處,避免上司的短處,和上司一起去幹出好成績。

為什麼要向上管理,不是應該領導對下屬管理負責嗎?

我的mgr曾經跟我說過,她在剛工作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做她不喜歡的工作,並且覺得無意義,沒價值。

有一次,她終於忍不住去質問她的領導,為什麼老安排這種活給她,難道不考慮她的職業規劃嗎?她的領導很詫異的反問她:“你的職業規劃跟我有什麼關係?”

所以大家明白了嗎?

我們的職業發展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你的領導願意為你考慮是他好,他超出了他應該盡到的義務,你應該感激。正常情況下,領導是不會來考慮我們的職業生涯的,他只要考慮你在這個位置是不是能幫他幹掉應該乾的活。

舉個生動的案例,大家可能就能理解向上管理的好處和意義了。

我們應該都看過或者聽說過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劇中和珅和紀曉嵐都已經做到了一品大官,事業有成,深得乾隆的喜愛,完全就是左膀右臂。

其實,他們代表兩類不同的人才,依據自己的天賦,有差異化之分。和珅比較圓滑,負責陪乾隆玩耍,幫助乾隆做一些想做但是又不方便做的事情。紀曉嵐不一樣,他比較忠誠正直,有治國的能力,他幫助乾隆管理國家大事。

他們倆用自己獨有的才能做到了非常好的“向上管理”,但是最聰明的其實是乾隆,他善用了這兩個人才。

所以,向上管理做得好,是有非常多的好處的。難道這些好處,你們都不想要嗎?

向上管理:和你的主管相互成就

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過程,轉變思維,跳脫出我們的一畝三分地,做好向上管理,與你的領導互相成就,主動去獲取價值。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只有你幫助了你的領導,他才會幫你。要把你自己和領導連接起來,謀求共贏。

如何向上管理?

今天筆者只是拋磚引玉,扔出這個話題。向上管理這個事情沒有標準答案,這其實是我們職業生涯中必備的一個技能,它需要被公開討論。

我結合自己的理解和一些實際經驗,總結了一些注意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1. 認知

你是否認可你的領導的工作能力,是否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瞭解他的價值觀嗎?是否跟你價值觀衝突且違背?

假如你都認可,那至少可以說明,他是一個你值得跟隨的領導。

然後,問問你自己,是不是你工作中經常都是自己的活自己默默無聞做完,從來沒去“打擾”過領導?

其實,領導與你的信息和資源不對等,如果儘量不打擾,你就無法獲取關鍵信息和更好的資源。要學會借力,藉助領導的力量更快成就自己;但是也不能老打擾,注意分寸。

一個領導對下屬最大的認可就是“信任”,領導信任你了,說明你很好地展現並證明了自己。因為對你信任,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和資源,讓你能夠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也是幫助他獲取價值。

2. 適應

互相適應,從容應對不同風格類型的領導,主動建立滿足雙發期望的良好關係。

在溝通上,不同的領導不太一樣。

有些領導喜歡讀取信息,比如總結、週報、郵件等形式;有些領導卻喜歡當面溝通,喜歡面對面交流或者在會議上討論。應對這兩種不同的人,我們可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

做事方式上,不同領導也有不同的喜好。

有些領導會告訴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但是不告訴你怎麼去做,要做些什麼。比如,我的領導曾經告訴我,我們的目標是獲取業務方對我們的信任度,建立更深度的溝通與合作。但是不告訴我到底該怎麼做,要去做些什麼。

但是,有些領導會很直接告訴你希望你去做什麼,可是不告訴你背後的深層次本質原因。比如,他要你去梳理一下用戶的操作路徑,但是不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面對不同溝通方式和做事方式的領導,我們應該要學會適度的去適應,從容應對。

3. 實踐小技巧

那怎麼溝通(說)得更好,幹(做事)得更棒呢?

宗旨:以結果為導向,確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從結果倒推出你當下應該做什麼。

不同類型的領導,怎麼“說”地更好?

活躍型:

如果領導思維很奔放很活躍,想到什麼說什麼,你很容易被帶偏。那就先提前寫下你要跟領導溝通的內容提綱。

參與型:

如果領導是一個喜歡有參與感的人,那你應該經常跟他溝通,彙報每個時間節點的進度。

這樣的領導希望你在避免風險發生的情況下,儘量你自己搞定,最後告訴他結果就好。

不同類型的領導,怎麼“做”得更好?

慢脾氣:

提前與領導溝通確認好交付任務的時間,然後你按時或者快速麻溜完成就好。

急脾氣:

做事前先與領導確認好進度和排期,讓領導有意識提前瞭解我們的節奏和安排。

要讓領導對我們認可和滿意,其實只要兩方面做得好就可以:

活幹得好,拿到業務成果,合作方對我們滿意;

達到了領導的心理預期,符合他的期望,甚至超出他的預期。

如何管理領導的期望值呢?

1. 搞清楚做事的方向和要求,明白領導的期望

對事情的優先級、重要度和衡量指標都達成一致。事情分輕重緩急,什麼時候做,要做到什麼程度,這些事情都必須跟領導溝通清楚。

有些事情我們可能靠自己的力量無法完全解決,但是領導不清楚,他以為你能做好。最後,結果就是你盡了你最大努力了,但是領導卻不滿意,誤解你能力有問題。這都是前期雙方沒有溝通好的結果。

2. 風險點預估告知,有心理預期

提前讓領導知道做這件事過程中你可能會遇到什麼阻礙,可能有些地方你解決不了,讓領導有個預期。

3. 定時溝通匯報進度,時刻修正碰齊目標

領導的期望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化,必須定時溝通,彙報你的工作進度。同時,瞭解領導是否有新的想法和期望,經常去碰齊目標。

結語

說了很多內容,可能有些同學不一定能完全記得。

提供一條簡單好記的小tips:瞭解領導的OKR、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嘗試協同完成他的目標。

向上管理不是拍領導馬屁,不是討好領導,而是我們協同一起去做好一些事情,實現雙贏,他好我也好。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