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傳統中藥方,遇到現如今普遍種植的中藥材需要怎麼調整?

老白生活拾趣


回答

中藥材市場其實眼前市場信息和產銷信息相信對是比較混亂的。

就藥材種植而言地域性很重要;一些種植戶在不瞭解所種植藥材品種的地域要求的前提下盲目引進種植。和一些藥材種植戶為出售藥材種苗大肆誇大宣傳回購,銷售虛假消息,導致一些原本區域性很強的藥材分散各地種植,從而導致種植戶虧損。

因此我認為相關部門和機構應適時公佈市場需求和區域適應種植品種細則。從而讓有意向種植的種植戶瞭解當地地理,地質環境擇優種植,這樣不僅種植戶受益了,藥材市場也能充實一批質量優良的基礎藥材原料。


坦蕩62791911


沒好辦法,採野生藥材的辛苦,沒經歷過的人不會懂得。早上天一亮起床,翻山越嶺,風吹日曬雨淋,蛇蟲蚊蟻,披荊斬棘,攀高下坡。中午吃點餅乾,喝點泉水。運氣好,當天有收穫,運氣不好可能什麼都找不到。然後扛回家。還要洗,切,曬。得不到幾個錢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1、注意認準用量大的品種則收入低風險。

用量大的藥材在一般處方中大多都會用到,如白朮、白芍、黨參、柴胡、桔梗、防風、遠志、黃芩、半夏、附子等品種。有時這些品種的價格雖然不算太高,但其銷路一直很好,一般不會積壓。慎種稀、奇、貴品種。

2、注意西洋參、天麻、西紅花、羅漢果、咖啡豆等品種。

價格雖然昂貴,但對氣候、土質要求較嚴。古人云:“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為枳。”比如冬蟲夏草只能在海拔3500-5500米的高原山區生長;羅漢果只能在廣西省涼爽多霧的永福縣山區生長;咖啡豆屬於熱帶植物,我國僅雲南、廣西等省的部分地區可以種植,而且生長五年以上才能結子。花高價購進此類種子,辛辛苦苦種植,其結果好壞卻難以預料。

3、注意掌握髮展週期性種植易成功。

中藥材與其他農產品類似,庫存量少價格就高,價格漲高又促使種植面積增加,導致產大於銷,因而價格又會很快下降。根據歷年經驗,每個品種的價格變化約每5年一週期。俗話說“藥沒千日滯,也沒千日快”,若善於分析,掌握其週期性,抓浪頭趕高峰,方能取得很好的收益。

4、注意正確分析,購種莫貪便宜。

一些不法種子經營者,廣告言詞違背科學規律,誇大畝產量,虛報市場價,利用別名使部分藥農如墜霧中,如黨參的別名是中靈草,用別名使人誤認為這是貴重藥材,所以任意標價,使人上當受騙。

5、選對藥材種子,打好種植基礎。

種子是農作物的命脈,購買藥材種子應實地考察慎重選擇,不要聽信廣告網上購買,儘量避開閃商遊商的糾纏,選擇信譽好的固定店鋪購買。大多數藥材種子都以新產的最好,新種子有光澤,養分足,發芽能力強。在購買時要一看光澤,二看斷面,三聞氣味,必要時還要用水浸泡,以辨新陳優劣,確保種子質量。

6、注意科學總結種植規律。

許多中藥材是野生野長的,現在需求量大了便引種進行家種。由於其自然規律很難掌握,所以可先在旱嶺地少量寄播或在豆、谷、花生等作物中套種。要注意觀察,待摸準其生長規律、掌握種植技術後再進行大面積擴種。

7、捕捉信息,掌握銷售最佳時機。

藥材的收穫晾曬很關鍵,收穫後不能及時乾燥,藥材的顏色會很受影響,甚至會變質發黴。有些藥材收穫晚了會被凍壞,失去商品價值。所以要密切關注天氣狀況擇機收穫。根據自己的種植情況及時與客商聯繫,及早採收交貨。俗話說“貨多招得遠客來”。如果是大面積種植,持久發展下去就能引得客商上門求貨。只要把握準銷售時機,


丟了那隻豬


當前,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在農村興起了一股種藥材熱潮,面對複雜多變的中藥材市場,要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種植技藝就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傳統的藥材種植技術,必將被被現代種植模式所淘汰。種藥材要想賺錢,就得有特色,懂訣竅。掌握市場行情,切記不要跟風,人家種什麼,你就跟著種什麼。這樣往往會把藥材的高價格,變成低價格。藥材種植要跟據本地的生長環境來種植。不適應的地方是很難生長出來的,並且種植技術要求較嚴,一般人種植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農戶對種植藥材還只是初次嘗試,就應選擇那些適合本地種植,生命力強,又較容易種植和管理的品種,這類藥材雖然價格較低、但容易成功、產生效益。種植面積的大小,必須考慮到自身的人力物力財力,因為種藥收益大、投入也大,具有風險性,如果你是多人合夥承包土地種藥材。有充足的人力和財力,自身有成功的經驗或有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作指導,那麼種植面積越大,藥材數量越多,對藥廠採購員或藥販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他們可用專車直接到產地收購裝運,這樣銷得快,又可減少促銷的費用,收益相對也就更大。如果你資金有限,就應從小面積開始,產品就近到藥材收購部或專業市場出售,有了收穫和種植經驗,再擴大種植規模。多數藥農都有這樣的心態:“種漲不種跌”,就是什麼藥材漲價就種什麼,而跌價的藥材不願種植。然而,藥材價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漲價時大家都去種植,到產新時往往高價變成低價,造成上年盈下年虧的現象;而跌價藥材沒人種,其價必然上升,如果你能審視藥材市場價格變化的趨勢,瞭解藥材價格的起伏週期,種植那些很少有人種植,價格暫時偏低的藥材,到時你一定會獲得出人預料的好收成。因各地的自然環境不同,生產出的藥材品質也有差異。價格有高低,用量有大小,一般來說,本地的特優產品最容易受藥廠、藥商的青睞,價格好,銷得快,所以你應該首先明確哪些是本地的特優品種,然後選擇種植,這樣就不會愁銷路,也能賣個好價錢。藥農一般在種植藥材產新後就會急於尋找銷路,擔心產品賣不出去。其實,藥材和其商品一樣,在產新時由於產品大量上市,會導致價格下滑,這時出售肯定沒有好價錢,如果你能把藥材進行產地初加工,並好好貯存,待價格上漲後再適時銷售,這樣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胖胖說事


有些一年生中藥或多年生花用類如板藍根,二花,果用類如梔子,山楂。種植的只要沒有打農藥,施化肥,基本差別不大。有的多年生中藥,因為要考慮成本和效益,年份不夠,可能就差了很多。可以適當加大用量。如黃芪,山七,黃精。

可有些不是靠增加用量就行的,年份不夠甚至就不能稱之為中藥。如首烏,人參。藥師都懂:年份不夠,不如蘿蔔。😂😂😂

所以,好中醫不光懂處方,還要懂藥理,懂產地,懂季節。像連翹,成熟開口叫連翹,不熟不開口是青翹。同一個東西,藥效截然不同。曬乾樣子差不多。青翹貴了當青翹賣,連翹貴了當連翹賣。別說藥農騙人,你自己必須得懂吧?


豫西懶人


你的問題很現實,傳統古方的劑量,古人拿捏的恰到好處,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但是,當今的中藥材由於大量的採挖好多天然藥材品種早已被種植藥材所替代,由於種植藥材的不地道性和時間短等因素的改變,在配伍時就要考虛藥物的實際變化,加以斟酌劑量的大小,瞭解藥物的來源出處進行加減使用,比如說老山參和種植參,用量就要適當增加。


山東馮科


傳統中藥方組方嚴謹,療效確切。這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上漲,中藥價格也隨之大幅度上漲。這時侯就衍生了一種新的經濟來源,就是種植栽培中藥。要知道,傳統醫學的中藥那是先賢醫家親自嘗用不斷在自身驗證出來的確有療效方才命名,及註明性能,功效,歸經,歸屬寒熱溫涼的。所以前人運用經方治療所屬病患,無不收取奇效。而當下運用古方治臨床所患疾病,若繼續沿用原方每味藥的數量,收效不甚顯著,原因有二,一是辨症錯誤,二是守古方用原量,因為當今之中藥種植栽培居多,此類藥成長週期短,沒有吸收過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等,故有效成份大大縮小了。因此,運用傳統藥方在臨床應用時,一定要加大原方每種藥的劑量,致於加大到多少,因人,因病,因方,拿捏積累經驗,自然藥到病除,妙手回春!


黃國升古易的現代應用


我就是一個小小中醫人,在我們中醫界內有一種說法,就是中醫亡於中藥,為什麼針灸能在國外獲得一個更好的發展,其中一個就是影響針灸療效的因素很少,開中藥的能起效,首先得對病症拿捏得當,然後中藥材質量得好,還有中藥的煎服法乃至後續的調護,每一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缺一不可。。

綜上,如果用中藥,你得先識別什麼藥材好,什麼品質的藥材自己要別具慧眼去識別,如果品質一般,看有什麼可以相類似可以替代,沒有就把劑量提一下。。


A草根中醫


我先說,傳統的中草藥並不過時,中藥四百味總有幾味適合你種,一,要因地制宜種植適合本地生長的藥材,二,要跟著市場走,不要盲目跟風,儘量種植大眾藥材。種植任何這藥材,不能用除草劑和化肥,除草要人工,肥料要用腐熟好的農家肥或者餅肥,要做良心藥放心藥,藥是治病的不是害命的,萬萬馬糊不得。


用戶8805633泉水叮咚


中藥材中的動植物材料的有效成分含量與其生長環境有很大關係,因為很多成分是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而其的生成又往往與環境中的真菌有關,環境中的真菌種類、數量又與環境中的多種理化因子、生物因子有關,人工種植大大的改變了這些環境因子,因而有效成分含量會發生很大變化,養殖動物因人工食物也存在上述問題。古人強調道地藥材,就是這個原因,在沒有專業研究結果時,我們必須根據效果觀察,加減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