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們在百度查過疾病嗎?有沒有感覺越查越像?

手心裡的玉


1、確實很多家長都有在百度查過疾病,因為是免費,免費白查白不查,不查沒什麼疾病,也不會特別在意,但是一查發現自己的症狀和百度上講的很像,大多數查過百度的可能有這樣經歷,為什麼會這樣?

2、網上上疾病知識很多是患者自己患病經歷感受,或者其他非專業人員或者似懂非懂的人,寫了一點皮毛東西,非常膚淺,很多症狀相似,未必是同一種疾病。比如兒童發燒可能是普通感冒也可能是流感,主要症狀都是發燒,所以需要進一步鑑別,同時還需要查體,甚至結合輔助檢查才能正確診斷,而不是靠簡單的幾個主訴和症狀就能明確。

3、包括很多網上互聯網諮詢也只是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也不能諮詢代替醫生面診,互聯網諮詢醫生需要很詳細詢問很多病史,才能讓診斷更接近真相而已,同時需要醫生有很豐富經驗。

4、網上查疾病很多不是癌症的就但是自己患了癌症,越想越像,越像越擔心,最好到醫院醫生一看,往往也是虛驚一場,這樣的現象很多,所以有病不要自己找網上自己隨意對照,對號入座。

5、醫生診斷會為什麼往往和網上說的疾病症狀很像,但是診斷缺很大不同,因為他需要多年的臨床經驗,需要症狀結合體格檢查,需要結合化驗等檢查,再做出鑑別診斷,而不是單單靠患者的症狀去診斷,這樣就很容易誤診,更何況在網上查查,發生誤診就太普遍,所以別有病沒病就上網查查,往往越查越擔心。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我基本上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病人,覺得自己哪裡有點癢,哪裡有點不舒服,結果忍不住上了百度一查,我們媽呀,這個病,那個病都是不得了的大病,這個癌那個癌,一個比一個可怕,覺得自己簡直病入膏肓無藥可治,馬上就要火化!

我一個朋友,曾經在大便的時候,發現自己便便是黑色的,當他上了百度搜索,發現黑色便便代表的是胃癌腸癌等問題,嚇得連大便都拉不下去了,趕緊跑去了醫院,結果後來發現,是因為他吃奧利奧吃多了。

前陣子還有兩個妹子,心急火燎跑來找我諮詢,其中一個哭著說,自己忽然尿血,上網一搜覺得自己很可能是膀胱癌,還是晚期的,才二十多歲不想死啊,後來我一問她,才知道她吃了兩個紅心火龍果。

這種對號入座的現象,真的不算稀罕,別以為只有普通大眾會感覺到,醫生也是會如此的!

想當年,我在大學上學,學到哪個病,就覺得自己得了哪個病。尤其是一次學到了妊娠生理,剛好大姨媽莫名其妙就不來了,一下子推遲了一週多,下意識當時我就想去買個早孕試紙。

後來一想:我連男朋友都沒有,更沒有性生活,我要早孕試有個毛用啊!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04年上高三時候,淋巴結腫大(十幾年過去了還是腫大),一查哇艾滋病,擔心的要死,還屁顛屁顛的告訴生物老師,結果生物老師給我說你這個年齡不太可能是這種,讓我好好學習。

04年乳房一側有結節,一查百度就一直擔心的要死,10年在華西做了手術,沒有問題,害我擔心了好幾年。

15年 身上長痘痘(現在知道了叫毛周角化病沒問題的),一查艾瑪,又是艾滋病,結果抽血檢查時,醫生說現在艾滋病還挺多的,不說不要緊一說緊張的要死,等拿結果的那段時間生無可戀。

16年喉嚨有異物感,就連續做了好幾次胃鏡和喉鏡,換著醫院做,都說沒問題,醫生最後都生氣了,結果還是網上一小姐姐給的偏方治好異物感。

今年4月耳朵就一直翁翁的響聽力下降嚴重,百度一查各種耳鼻喉疾病(鼻子有點流鼻血),最後醫院各種檢查(內窺鏡和聽力測試),都沒問題,最後醫生開了幾塊錢的頭孢,結果吃了兩次就正常了。

6月體檢,說我肝功的兩種酶升高,一百度,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沒辦法我就自己到醫院一查,彩超查肝膽脾腎,甲胎蛋白,甲肝丙肝乙肝,肝功五項等。拿結果時候,肝功五項中有個表面抗體100多(其它檢查均正常,肝功五項中生下四項也正常),頓時嚇尿了(當時不知道正常人都有這個),醫生一看結果,藥都沒給我開。


流洛之家


前幾年的一天,突然我的右眼和右邊太陽穴疼,左邊不疼。疼的我拿手按著似乎好一點,堅持到下班沒辦法去掛了急診,去導醫那把情況一說,她說眼睛疼看眼科,去了眼科,醫生翻翻我的眼給我拍了個片子,還查了個視力一頓操作沒查出問題。第二天淋巴結腫了,又去導醫那問,結果又看了耳鼻咽喉科,醫生又讓拍了片子,然後給開了消炎藥說掛三天水,那就掛吧!掛完還是疼啊!導醫說頭疼你看個神經內科吧!好,聽你的。去那裡掛了專家,醫生開了腦ct的單子,排了半天隊,總算拿到了報告,醫生一看說我這裡看下來沒問題,你是別的毛病,我問那看啥科呢?醫生說耳鼻咽喉科,我說已經看過了,她說反正這裡沒問題。無奈的我又去掛了耳鼻咽喉科,醫生說你等等吧!藥效沒那麼快,於是無奈的回家了。到家後我思前想後,這兩天拔了根眉毛,當時感覺挺疼的,會不會是這個原因?我趕緊百度了下,果然很多人有這症狀,這是毛囊炎,說是拿碘伏塗下就好了,剛好家裡有,趕緊拿棉花棒蘸了點一塗,心想死馬當活馬醫了!睡了一覺醒來發現咦!不疼了!過兩天仔細一看被我塗過的地方一個小坑,這坑現在都還有。這病就這麼誤打誤撞的被我治好了,一看賬單醫院花了一千多。其實也不怪醫生,是我當時真沒往拔眉毛那方面想。所以百度查病我覺得還是挺管用的,只是身體有問題再查,沒病瞎對照真會嚇病!


開滿鮮花的五月


十個查病,十個有病。

一般查病的人都是出現了什麼不適的症狀或者奇怪的現象,例如我之前肚子左邊疼不知道咋回事,去百度上一查,我的天都給我整蒙了

說啥的都有,看哪個都像我,把我嚇壞了趕緊去醫院一查醫生說我就是吃壞了肚子

如果覺得自己哪裡不舒服或者出現了某些症狀,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不要相信百度問診,更不要相信偏方,不要諱疾忌醫。


知道雪糕


原來互聯網時代真的有這麼多人都會在百度查病呀。

我有個朋友,有一次月經一個月來了兩次,去百度查病查得她慌慌然,一邊看答案一邊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子宮肌瘤。因為她感覺自己一點都沒有炎症的症狀啊,最有可能的就只能是子宮肌瘤了!

最後去醫院,一番檢查過後才得知,原來只是盆腔積液,醫生給她開了一些止血藥,別的啥事都沒有。

有很多人,明明啥病也沒有,可能只是體質虛弱罷了,一在百度查相應的症狀,一邊對照自身情況,想著自己也沒啥心理方面的問題,那自己怕是得了心腦血管疾病了!嚇也嚇出病了。



為什麼百度查病看似很專業,但往往都不太準確呢?

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1. 百度的疾病詞條都是書面表達,和臨床現實情況是有所差距的。

  2. 百度對於疾病和症狀的描述都比較“全面”,說白了就是比較籠統,通常會列出可能的好幾十種疾病,而這些疾病裡可能就有嚇人的癌症。

  3. 患者往往缺乏對症狀描述的正確認知。例如很多人憑網上的描述沒分清自己臉上的痘痘屬於哪種類型,就選擇了自己以為的那種類型的痘痘的藥膏,結果根本不起作用。

  4. 百度上有很多回答看似很“專業”,實際上患者不知道的是,這可能是一種營銷手段。一些醫療保健的機構,為了推出自己的產品,故意掐頭去尾、東拼西湊成了一些偽科學的說辭 。



不過,說了百度這麼多壞話,回過頭來,它有沒有什麼好處呢?

當然還是有的啦!至少可以通過這樣的手段,讓患者提高對自身疾病的重視程度,及早去醫院就診問醫。


最後,無論大病小病,尤其是自己沒經歷過的症狀,最好不要輕易自診自行用藥,醫院裡親自面診你、給你做檢查的醫生,才是最瞭解你病情的那個人!


健康之初健身與保健


本人親身經歷的,三年前有個晚上失眠睡不著,一整晚怎麼睡都睡不著,第二上班心裡特別難受,感覺很緊張,怎麼都放鬆不了,頭特背疼,一整天都是,百度一下,焦慮症,抑鬱症,越查怕越查越緊張,導致嚴重失眠2個多月,那段時間真不知道自己怎麼熬過來的,中藥西藥沒少吃,最後還是自己開導自己走出來的,差不多一起大半年,現在還是這個毛病,怎麼也改不了,只是經過那次內心要強大些啦!


xu言午許


媳婦嫌棄我胖,三番五次的催我去減肥,後來自己看看鏡子,也覺得太肥了,該減減了,就去健身房了,剛來的時候,懷著滿腔的熱血,期待著一個月後就能變成擁有八塊腹肌的小王子,於是乎踏步機上運動40分鐘後開始各種器械類的無氧運動,作為一名赤貧的80後,健身房的錢都是從牙縫裡摳出來的,哪裡還有錢請私教。

去健身房的前兩天先學會了各種器械的使用方法,三天後開始不斷的加重,每天眼睛裡都裝滿了希望的光芒,憧憬著我重回小王子的那一天。很不幸,在去健身房的第八天,腰開始疼,於是乎在度娘上面查怎麼回事,從一開始的運動拉傷查到了膽囊腫瘤過大把肋骨頂變形造成的疼痛,最後嚇得屁滾尿流的跑道我們當地一家三級甲等醫院,醫生毫不客氣的給開了兩千多的檢查單,時至今日,想到這兩千多,內心的疼痛依然無法消除,拍了CT,驗了血,做了彩超,還做了兩項叫不出名字的檢查,最後焦急不安的回家等結果。

三天後收到短信,讓去取結果,那三天內我已經醞釀好了遺書,就等結果出來的時候,洋洋灑灑得寫出來,再在上面滴幾滴不捨得離開這個人世間的眼淚。

激動地心,顫抖的手,終於拿到檢查報告,直奔醫生辦公司,醫生看看結果看看我,大概沉默了兩分鐘,這兩分鐘就像世界末日那麼長。

最後醫生看著我徐徐道來:沒什麼問題,你太胖了,要不你回去休息一段時間再去健身房?你看需要開一瓶正紅花油回去抹抹嗎?要不你出去買吧,還便宜。

我:......

當時的心情,也只能用圖片來表達了。

那2000塊錢離開我的第281天,想它......


愛養腎的80後


眾裡尋它千百度,還不如聽我來叨咕叨咕~

我是致力於醫學科普的五號醫生吳昊。

關於這個問題,咱們今天就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談一談吧。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場景再現:小A胸悶咳嗦半個多月了,自己不放心又不想去醫院,就開始在網上查查資料。他看到一個詞條:肺癌,點開之後,看到了這個


又看到了這個


小A就變成了這樣


網絡是一個提供信息的平臺,而不是篩選信息的機器


以小A的經歷為例,他通過搜索“肺癌”查詢到了肺癌的臨床表現,他看到上面有“咳嗦”,也有“胸悶”,然後越看越覺得自己是得了肺癌而悲痛欲絕。


其實,對於醫生來說,我們的腦子裡也是有個“百度”,當我們搜索到“肺癌”的時候得到的信息跟小A基本是差不多的,甚至還沒有小A那麼的準確。但是,醫生具備了一個別人不具備的技能,就是“臨床思維”,這是由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共同打造的思維模式。在醫生的思考模式中通過臨床思維,將搜索到的信息和患者進行整合,再作出相應的判斷,從而指導患者進一步檢查,診斷和治療。


咳嗦,幾乎所有的呼吸系統疾病都會有這個症狀,但是不同的疾病,在咳嗦上表現又各有差別。如果想通過咳嗦去診斷肺癌,那至少需要通過年齡,家族史,影像醫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多維度的證據才能確診。而在這些檢查、證據中,咳嗦的權重是非常的低的,只有當咳嗦合併咳血,或者患者年齡較大,有家族史等時候,才會引起對於惡性腫瘤的足夠考慮。

所以,如果不是在正規的平臺諮詢問診而是通過自己查詢資料的方式尋醫問藥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對信息的權重作出判斷,從而無法進行有效的整合判斷。


診室一分鐘,自習室八年功


臨床醫學生經過5年本科加上3年碩士(或是規培)才能正式走入臨床醫療工作崗位,而此時,也只是菜鳥一隻。一個合格的醫生能在腦海中瞬間對上百甚至上千種疾病和症狀進行搜索和整合,給患者制定診療策略靠的就是一步一步,點點滴滴的積累。所以,大家如果健康上有問題就一定要通過正確的渠道就醫,現在的互聯網醫療也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相信大家今後會越來越少的出現題主的這種疑問啦。


以後有健康的問題不要孤獨面對冷冰冰的網絡,多問問大活人,比如我:五號醫生吳昊


五號醫生吳昊


我是家裡老父親去世後就開始疑病了。開始是胸,於是CT,正常;呲~不對呀,我應該是有病的呀~是不是胃?一百度,特馬的,果然,和百度症狀一模一樣,家人說我沒病,我還要辯解,你看你看我胃痛,不思飲食,體重廋得這麼快!於是,下定決心,做了胃鏡,正常。呲~~咋的呢?胃也沒問題,是不是喉嚨?一百度,插!原來是這裡!對上號了,於是又喉鏡,咦,也不是,就是慢性咽炎。那是哪裡?可能是腸!!一百度,症狀差不多~反覆指檢,吃藥,就差結腸鏡了~~特馬的,我在想,要是腸也沒問題,我又會找哪裡的毛病!!有時候想,是不是該去看精神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