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到底什麼才能算“厥陰病”?厥陰病一定有厥之症狀(手足厥冷)嗎?

用戶12345670wys888


關於厥陰病,曾經做過介紹。

厥陰病是《傷寒論》上說的。原文上說:“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什麼叫厥陰?首先你要有經絡的概念,傳經之次第,由少陰而厥陰。

厥陰,說的是肝,“肝為厥陰之府”嘛。而肝膈之下垂,與包腎之脂膜相連者,即厥陰經。厥,也可理解為“缺”,少到沒有了。厥陰包括手厥陰心包和足厥陰肝,並分別與手少陽三焦和足少陽膽相表裡。

如以上所說,這是傳經的順序,由少陰可傳於厥陰。少陰自少陽、太陰傳來,而覆逆行上傳於肝,經中之氣傳至此,陰盡而陽生。厥陰為三陰之尾,陰盡之後便是陽復,所以叫厥陰。

厥陰病是傷寒病的後期和嚴重階段,陰盡,所以厥陰篇在六經病末,條文中還有許多“難治”“不治”“死”的預後,就是說達到厥陰病的程度,已經很不妙了。

厥陰病的本質是陰寒盛極,氣機逆亂,包括寒熱錯雜和四肢逆冷兩類病證。所以,厥陰病一定有厥的症狀。

不過厥陰病所說的“厥”,此厥非彼厥,它是指陰氣過少導致休克的狀態,即“昏厥”。就像民間說某人休克暈倒,說這個人“厥過去了”,是這個意思。手足厥冷可以伴見於厥證狀態下,但是手足厥冷並不是認定厥證的關鍵。

手足厥冷作為眾多疾病都可以出現的一個症狀,其中許多是作為疑似證進行鑑別,不是厥陰病的本證,如痰食致厥、水停致厥、熱厥等等,都不能作為厥陰病的本質。

正如以上所說, 厥陰病的本質是陰寒內盛,是傷寒病的後期和嚴重階段。

厥陰與少陰相表裡,稟風木而內寄相火,下連腎水,為乙癸同源;上接君火,成子母相應,在人體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厥陰病的發生,一為直中,系平素厥陰之氣不足,風寒外感,直入厥陰;二為傳經,即少陰病進一步發展傳入厥陰;三為轉屬,即少陽病誤治、失治,陽氣大傷,病轉厥陰。

邪入厥陰,肝陽與心包之火上逆,則形成上熱;火不下達,無以溫暖腎水,則形成下寒;陰陽互爭,邪正相搏,則形成厥熱勝復。

當厥陰病出現厥熱並見時,常常用厥熱勝復來解釋其病理機制,厥是陰勝,熱是陽復。厥熱勝復是人體正氣與陰寒之邪做鬥爭的一種臨床表現。


純鈞LHGR


風者,是厥陰木氣之所化也。

其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肝。

足厥陰以風木主令,手厥陰心包以相火而化氣於風木,因為木能生火,當風木旺盛的時候,孩子還沒有長大,順從母親化氣而生風。

冬水閉藏,一旦得到春風的鼓動,陽氣從大地升起,生髮之意就萌生了。然而土氣(想象大地)本身不能升,需要依賴木氣(想象樹木)以升之;厥陰肝木生於腎水而長於脾土,正如血源於腎,長於脾,藏於肝,達於心,若水土溫和,則肝木發榮,木靜而風恬;若水寒土溼,不能生長木氣,則木鬱而風生。

肝木以升發條達為本性。如果己土(脾)溼陷,抑遏乙木(肝)升發條達之氣,使其生髮之意不能順遂,因此就會鬱怒而克脾土,風動而生疏洩。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證,都是風木之疏洩所致。

肝藏血而其華在色,主筋縮之證,都是風木之失榮,肝血枯燥所致。如果其進一步傳、化、乘、除,則千變不窮。故風木為五臟之賊,百病之長。凡病之起,無不因於木氣之鬱。因為肝木主生,而人之生長之氣不足者,十常八九。

木為水火之中氣,病則土木鬱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內溼,下寒而上熱。手厥陰屬火,若木氣暢達順遂,則厥陰心包從令而化風;若木氣抑鬱,則厥陰心包自現其本氣。因此,厥陰之病,向下發展則寒溼俱盛,向上發展則風熱兼作,這是因為風木之氣的本性及其變化使然。


林醫學社


厥陰病就是中風!說了也許無人相信。


天地恩情


就是風氣被堵住了,亂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