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楊西|撰文

下雪了,梅花開了,又過年了!

“山中寒盡不如年,只道梅花欲雪天。未到五更春已動,乾坤生意本無邊。”“風暮溪頭欲雪天,思歸頻問社橋船。心知籬落梅花樹,已有寒香似去年。”“萬竹林端滿樹春,略無一點世間塵。年年相見年年好,轉覺梅花是故人。”“讀罷羲文先後天,蕭然一室嫋寒煙。山中歲月那知得,但見梅花又一年。”這些都是古人借描寫梅花表達除夕迎新心境的佳句,但我卻更喜歡“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詩句中言詞清平散淡,透出作者對自然簡樸生活的追求。不少畫家根據詩句的寓意畫了許多這方面的作品,其中有一幅作品恰到好處的表現了詩的意境。畫面上一間茅草舊屋,一位長者手捧瓦罐,罐中插有一枝梅花,他俯身欲將其置於案上;用筆粗獷、設色典雅,整幅畫幾乎以濃淡墨完成,格調高古、情趣盎然。因時間太久,我已記不清是誰的妙筆,只記得是一幅《歲朝清供圖》。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王道中《冬麗寒葩》

說到“歲朝清供”,我們有必要了解清供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清供習俗起源於秦漢,盛於明清。根據史料記載,秦漢時期清供的習俗已經開始流行,由於宗教的興盛和文人性情所至,唐宋時期的文人士大夫階層將這種習俗推向高潮,盛行對筆墨紙硯及古器物收藏和鑑賞之風。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中,將文房清供列為十四項,即硯屏、琴、硯臺、玩石、古畫、筆墨真跡、古今石刻、鐘鼎彝器及文房水滴、筆格為清供物品劃定了具體的範圍;這無異於將清供文玩之風,演繹成一種文化生活時尚而加以推崇。

到了明代,世人視宋人喜好清供習俗為典範而加以效仿,將清供文化生活作為一種時尚延續下來。世人追求雅逸、社會崇尚清供的同時出現一大批畫家,他們以“清供”為題材而進行創作,如周之冕、李士達、柳如是、邊景昭等。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任伯年《清供圖》

清供圖的創作大多以折枝花卉為主,配以瓜果蔬菜、案頭器皿、松柏奇石。在折枝花卉中,梅花是必不可缺之物。任伯年的這幅《清供圖》,就是梅花作為主要構成元素的代表。畫面上一大枝梅花,被任伯年安排插在青銅方壺中,佔據畫中主要位置;畫幅下方配以白菜、百合、香椽、古鼎以穩住畫面重心,給人以古樸儒雅、梅香四溢的視覺享受。

這幅《歲朝清供圖》則是吳昌碩的作品,縱151.6釐米,橫80.7釐米,紙本設色,為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畫中吳昌碩以瓶梅、水仙、蒲草、奇石、百合、香椽等案頭清供之物為表現對象,構圖巧妙、錯落有致,畫面左上角數行題字增添了畫面的文氣。整幅作品用墨用色沉穩豔麗,筆法飄逸瀟灑,點厾、雙勾古樸遒勁,不愧為吳昌碩清供圖中的精品。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吳昌碩《歲朝清供圖》

近現代畫家除了吳昌碩,以梅花入畫作清供圖的畫家數不勝數,如齊白石、陳半丁、陳師曾、王雪濤、王道中、孫其峰等。這幅《寒香圖》是王道中先生沿用清供圖形式創作的一幅作品。眾所周知,王先生是以工筆畫法而聞名於世,然而他的畫風並不像宋代院體畫那樣工整、細緻,而是在工筆畫的技法中融入了很多寫意元素。這幅畫中梅的老幹、新枝勾線十分靈動,特別是種梅的樹根式花缽顯然是寫意畫法,頓挫、提按、勾皴、點染一蹴而就,與工整的花朵、水仙形成鮮明的對比。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王道中《寒香圖》

在畫法上,他先按畫面構圖需要,用鉛筆勾出畫中水仙的形態,然後畫出水仙盆的造型;根據水仙的位置畫出樹根式梅缽的形狀,依梅缽畫出梅花老幹、新枝,順勢畫出梅花花朵;畫時他非常注意花的俯仰、向背、全開、半開及花蕾之間的區別。待畫面構圖調整滿意之後,再用勾線筆畫出全畫的白描稿,畫白描稿的時候,只見他在花朵上用墨輕淡,葉及枝幹上用墨濃重。

白描稿畫完,經檢查他認為沒有遺漏,便開始用淡墨分染水仙花的葉子,三礬九染,層層加深直到意足為止;然後用濃淡墨皴擦梅的老幹,畫出其滄桑感及結構關係,皴擦已足,他便用淡墨進一步渲染出老幹與枝的結構、質感。

梅花花朵,他先用淡墨按花的姿態染出立體感,紅花略深,白花略淡,水仙花也一併染出。待全畫墨色染足之後,王先生在染過的地方上一次礬水,為下一步上色作一個鋪墊。

礬水乾後,他先以石綠罩染水仙花的葉子,以硃砂染紅梅;水仙花朵則施以白粉,花心略染少許淡石綠,以增加花朵的體積感;在紅梅花朵上王先生又輕輕以朱磦罩之,使紅梅越發顯得豔麗;最後分別調紫色和淡綠色染出水仙盆和樹根式梅缽,一幅以梅為主的“清供圖”斗方就完成了。

下面這幅《迎歲圖》也是王道中先生畫的清供圖,只不過在這幅作品中,他將山茶花和梅花插在一起。山茶花為大紅色,梅花為粉紅色,畫幅下方是一盆盛開的水仙、兩個佛手、一串鞭炮、一把煙花及一塊奇石。水仙象徵金玉同盞,佛手象徵佛緣深厚,煙花、炮竹寓意喜慶吉祥,山茶寓意日子紅火,梅花寓意君子家風,真可謂滿堂富貴、一室飄香!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王道中《迎歲圖》

王道中先生雖然以畫工筆牡丹為主,像這樣的清供圖他卻畫了很多,如《賀歲圖》、《早春二月》、《綵鳳育菊》、《迎歲圖》、《慶豐圖》、《福壽延年》、《玉梅圖》、《迎春圖》、《長壽》、《春到人間》等,可以說每一幅都是他嘔心瀝血的精品力作。

他的一生為什麼能創作出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清供作品?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論述:

一、來自我國傳統藝術歷史沿革的深刻影響

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梁元帝蕭繹……有《遊春苑白麻紙圖》、《鹿圖》、《師利像》、《鶼鶴陂澤圖》、《芙蓉蘸鼎圖》,並有題印,傳於後。”記載中所說的《芙蓉蘸鼎圖》實際上就是一幅歷史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清供圖”。在梁武帝、元帝時期,文物典籍充斥內府,同時期的大臣頗多好古嗜奇之人,如劉顯、劉杳、顧協等。這充分地說明清供習俗的歷史十分久遠,並非少數人的喜好,而有著極大的社會市場。

“歲朝清供圖”這一繪畫形式,是從宋代皇宮開始興盛,宋徽宗時期甚為流行。觀賞清供圖除了時令花卉、鮮果之外,另一趣味便是器物陳設,用古時器皿插花的風氣也興起於宋。《洞天清錄·古鐘鼎彝器辨》中寫道:“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陶器入土千年亦然。”可見宋人喜愛古雅的花器已經蔚然成風、趨之若鶩。畫法上,畫家以寫生畫法為主,形象逼真、筆法精細、設色豔麗、寓意吉祥。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清代 青玉玉蘭花插

明代文人審美情趣依然延續宋人趣味,內容和技法上略有變化,畫家將佛教中的供器、蠟臺、香爐、如意等納入畫中,以花卉為主,配以瓜果。據史料記載,到了清代,每逢新春清代宮中畫師及擅長繪畫的皇親貴胄、朝廷大員,都要以進畫的方式向皇帝恭賀新春。甚至皇上本人也會舉行“開筆儀式”,親手繪製一幅《歲朝清供圖》以祝國泰民安、欣欣向榮。乾隆皇帝便是清供這種習俗的倡導者,在他的推動下,宮裡掀起歲朝清供熱,以“歲朝清供”為題材的繪畫發展達到高峰。他自己也動手畫“清供圖”,據統計,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起,幾乎每年他都要畫一幅,如《歲朝圖》、《丙子歲朝圖》、《先春如意圖》都是他的代表作,並且傳承了下來。他在一首“清供花”中寫道:“不計香風幾度頻,嬌紅嫩綠各爭春。最憐雨後偏饒韻,底事春來易愴神。葉態花姿剛相稱,蜂衙蝶陣豈無因?一枝佛缽堪清供,便欲因之悟六塵。”“一枝佛缽堪清供”準確地表達了乾隆對清供習俗的虔誠與痴迷。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清 乾隆《先春如意圖》

二、來自對清供文化的藝術傳承

清供習俗從宮廷的倡導與推崇,發展到民間效仿,逐漸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民間畫家自然而然地受其影響,將自己的繪畫技巧與這種清供圖式相結合,創造老百姓喜歡的清供作品,以表達民間底層大眾心靈深處對新年的美好追求與祈盼。

古時清供的習俗有很多講究,有祠堂清供、案頭清供、文房清供,也分有名之供和無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節日分,如歲朝清供、中秋清供、清明清供;無名清供是指節日外的,如親朋好友相聚擺放一些時令水果、鮮花,以顯示主人的喜好及待客的熱情。什麼樣的客人擺放什麼樣的瓜果、鮮花都有一定規矩,可見清代對清供的文化習俗,非但沒有因時局的動盪而減弱,反而將其更加系統化和常態化。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清代 無款《乾隆緙絲歲朝圖》軸

清代時期,清供習俗已經發展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組織部分,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繪畫以外,家庭裝飾、日常器物上都有清供題材的內容。如這幅《乾隆緙絲歲朝圖》,就是採用藍色緙絲製作,上有詞臣姜晟書寫的御製詩一首:“繪圖吉語葉開年,……匹鼠探壺試五技,卻傾瓜種兆綿綿。”詩中祈願除了新春節令之外,還有祈願子孫綿長之意。下圖這個多寶格盒蓋,以寶石、牙、木等百寶鑲嵌而成,從圖案構成來看,顯然是一幅歲朝清供圖;前景為玉磬、蘋果、葡萄、石榴;中景為葫蘆瓶,裝飾“大吉”二字;左側有魚缸,其後有柏枝;也有祈願多子多福的吉祥含義。普通老百姓的堂上和室內都已養成清供的習慣,每年正月初一,人們都要在堂上掛一幅清供圖,案頭上擺放著各種供品。農曆正月初一為“歲朝”,“歲之朝也”,“歲朝清供圖”寓意新年伊始除舊迎新、祈福納祥。

清代,人們對“清供圖”十分喜愛,畫“清供圖”便成為一種時尚受人追捧,很多畫家樂此不疲、刻苦探索,如陳洪綬、任伯年、鄭板橋、李鱔、黃山壽、沈俊、趙之謙、吳昌碩等。他們將梅花、牡丹、菊花、石榴、天竺、瓜果蔬菜、瓷器、青銅器、如意、燈籠等吉祥之物作為入畫對象。畫家沈俊以柏結子、梅破蕊、茶瓶清供、曉窗迎新畫了一幅《歲朝清供圖》,自己題詩一首:

“柏子香中霽日妍,一瓶清供曉窗前。玉梅破蕊先含笑,春色今年勝舊年。”詩中寫景抒情,寄託了他辭舊迎新、祈福納祥的願望。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清代 嵌玉石博古圖八方漆盒(盒蓋)

三、來自畫家本人對清供繪畫藝術的喜愛和探索

王道中先生1931年出生於北京,195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黑龍江省書畫院工作,歷任教授、院藝委會主任等職,是我國工筆花鳥畫一代大家。

在中央美院學習期間,曾得徐悲鴻、田世光等大師在藝術上的傳授,後又拜工筆畫大師於非闇、張其翼為師,研究學習北宋院體花鳥畫創作,他面向生活,以造化為師。王道中先生在繪畫上十分刻苦,為了畫好畫,北京中山公園是他經常去的地方,每天凌晨五點他就趕到公園,不管天晴、下雨還是寒冬都是如此。有時他的愛人見天冷就勸他不要去了,他說:“正因為天冷才能更好地觀察梅花和玉蘭花含苞待放的姿態,是寫生的最佳時期。”寫生的時候他十分注重默寫,他將“瘦金書”的筆法運用到寫生中,練就了一手剛柔相濟的線描技法,畫時不用起稿,意到筆到遷想妙得。他筆下的牡丹、梅花、水仙、山茶千姿百態,鳥蟲、蛺蝶形神各俱,真可謂傳神寫照、栩栩如生。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宋 趙昌《寫生蛺蝶圖》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陳洪綬《清供圖》

對於清供圖這一繪畫形式,王道中先生了然於心。他知道“清供圖”的興起源於宮廷,其作品固然華美精緻、富麗堂皇,然而卻少了許多民間百姓的生活情趣與文人情懷;民間文人和民間畫師筆下的清供圖完全擺脫了宮廷的富貴之氣,顯現出深邃而有生活的文化內涵,別有一番韻味。對於這些作品,王道中先生十分喜愛並苦苦地探索。在歷代大家中,他十分喜愛趙昌、陳洪綬、任伯年、吳昌碩的作品,只要看到,他便想方設法借來研究揣摩,如趙昌的《歲朝圖》、《四喜圖》、《杏花圖》、《寫生蛺蝶圖》,陳洪綬的《眉壽萬年》、《清供圖》,任伯年的《花鳥冊》,吳昌碩的《歲朝清供圖》、《梅花圖》,他都一一摹寫,一絲不苟。他將從古畫中學到的技法,與自己的創作實踐相結合,開創了自己端莊豔麗、工而不板、豔而不俗的藝術風格。

新年話清供,王道中筆下的《清供圖》為何端莊豔麗、雅俗共賞?

王道中《春到人間》

“清供圖”蘊含著中國傳統文人生活中最為雅緻的一面,同時又寄予庶民百姓對於歲時佳節最為樸素美好的祈盼,在雅俗共賞之中反映了人們對於幸福生活由衷的嚮往和追求。王道中先生對於這種傳統繪畫形式賦予了自身的情感,將其視為自己藝術生命中的組成部分,所以他筆下的清供圖才這樣精妙傳神、雅俗共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