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一名金融從業人員的“極簡”保險觀

我是一名普通的金融從業者,對於“保險”這兩個字,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曾經作為客戶經理,服務過數以百計的保險客戶,對於保險有一定的理解。而“陌生”在:隨著我國保險行業的飛速發展,保險產品更新迭代飛快,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奧秘,這對於研究金融理財的我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

然而,保險業如山川一般古老,卻永遠沒有“新鮮事物”,保險產品千變萬化卻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宗旨就能領悟保險的真諦。經過大量的學習和實踐,我最終建立起了適合自身的保險投資觀念,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簡潔。

保險理念:分散風險才是保險的初心使命

縱觀保險的發展歷程,保險行業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幫助人們承擔特定損失。這些“特定損失”產生的概率小,但一旦發生則金額巨大,個人或企業往往難以承受,因此才有了保險的萌芽。幾百年過去了,保險行業愈發規範,保險產品日益豐富,保險隊伍逐漸壯大,但保險的初心使命卻沒有變化——那就是分散風險。

我的保險理念就是建立在這一極其簡單的真理之上。我們普通人接觸到的保險主要分為人身險和財產險,其目的就是為了補償人身和財產的損失,就是如此的簡單明瞭。

保險產品配置:簡約而不簡單

在建立“極簡”保險理念的基礎之上,我為自己投保了兩大類,五小類的保險產品,清單如下:


一名金融從業人員的“極簡”保險觀

私人保險清單

我的私人保險清單涵蓋了了人身、財產兩大領域,定壽、重疾、醫療、意外、汽車五小類,後續我還會投保上房屋保險。

這些產品在我眼中適合自己的好產品,它們有一個共性:都是簡單的消費型保險,即只補償風險,沒有儲蓄和分紅的功能。一來是因為這些產品足夠簡單、槓桿足夠高,可以很好地覆蓋各類風險事件的發生。二來是我並不需要依靠保險產品來獲得收益,進行財產增值。

可以說,分紅險、年金險以及萬能險是我們市面上能夠接觸到的最為複雜的理財產品,我個人並不願意把多餘的資金投入保險理財。

對於金融產品配置,簡約而不簡單是我一貫的作風。

寫給普通人的投保建議

私以為,我的個人保險清單也能給大家帶來些許啟示。儘管是金融從業者,我也和大家,希望自己配置的保險產品是價廉物美且簡單有效的。對於做好適合自己的保險規劃,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散風險,精準覆蓋

保險配置的第一要義是要“分散風險”,因此在購買相關保險時,我們首先要對自身風險需求有一個全面的評估。一般而言,定期壽險和重疾險是首要配置的險種,分散了一個人最大的疾病和死亡風險。在此基礎之上,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投保醫療險和意外險。

在具體投保過程中,務必謹記“先大人 後小孩”的投保順序,因為成年人往往是一個家庭收入的主力軍,小孩生病尚且有經濟來源,大人一旦無勞動能力就只能依靠儲蓄了,因此只有在保全大人的前提下,才考慮為少兒投保。

保額為先,槓桿為王

無論保險的種類有多豐富,最關鍵的無疑是保額及槓桿率。一般來說,定期壽險100萬,重疾險50萬是一個成年人的標配,而投保費用的高低則決定了此份保險的槓桿率。在相同保障條件,保額越高,保費越低,則保險的槓桿率越高,該保險也就越划算。

學好知識,謹慎理財

我們普通人所掌握的保險知識大多來自於網絡上的保險訊息、保險經紀人的介紹(有時候還會產生誤導效果)等,這些信息來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零散化、片段化、非權威性。大家看了這些信息後,或許會對保險有一個“似懂非懂”的認識。

其實,作為專業性較強的金融領域,保險最忌諱的就是“一知半解”,往往會對我們瞭解保險產生負面效應,個人還是建議大家閱讀保險基礎類書籍,瞭解保險的基礎原理,多看幾份保單,有助於大家正確理解保險的相關知識。

另外,對於年金險、分紅險、投連險等具有理財性質的保險,建議普通消費者還是謹慎對待。此類理財性質的保險又能保障人身風險,又兼具儲蓄和分紅的功能,看上去很美好,然而其實際保費比普通消費性保險要高得多。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理財類保險的長期年化收益率都在2-3%之間,真實收益率並不算高。簡單地說,將消費型保險和儲蓄型保險的投保費用差購買銀行理財,收益和儲蓄型保險差不多,甚至還能高出一點。但在流動性方面,銀行理財可比保險型理財要靈活的多。

私以為,保險的初衷是補償損失,而不是獲取超額收益。現在很多理財型保險產品設計得相當複雜,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而且為了繞開監管,“繞暈”客戶,以此來獲取更高的收益。


“極簡”是我的保險觀,也是我的人生觀。正所謂“大繁至簡”,簡單生活,簡單保險,撥開層層迷霧,我們才能窺見保險的核心所在,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