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溫泉曹溪寺曹溪宮粉梅


溫泉曹溪寺曹溪宮粉梅

陳俊愉主編《中國梅花品種圖志》

溫泉曹溪寺曹溪宮粉梅

安寧市花梅花(袁玉芳攝)

曹溪宮粉梅(宮粉品種群)

據袁玉芳、袁玉芬編著《馬料河村歷史文化》袁應標故居叢書(第二輯)載:被世人譽為梅蘭竹松的歲寒三友,在馬料河村俱全。據祖輩相傳,梅花栽培在村裡已有近千年歷史,遠在宋朝就有人植梅,植樹有曹溪宮粉等五十多個品種。梅樹的栽培自宋、元、明、清民國時期可分為初盛、漸盛、興盛、昌盛及發展、衰落六個時期。至1964年秋季,古梅樹約近100果梅,高約12-16m,主桿直徑50-60cm,中粗、細粗約200株,到1990年被各種人為、自然災害被水衝倒僅1964年秋洪水氾濫造成大園子古梅4棵被連根衝倒,村中宋梅一棵自然死亡,袁氏祠堂下一棵新梅樹被砍,相傳安寧溫泉曹溪寺的元梅就從馬料河村引入栽培。經袁玉芳逐株清點,主要集中於水溝邊沿線,大園子、竹棚、馬料河沿線及部分分佈點,房前屋後,袁氏祠堂附近。明、清、民國時期梅林,均在三百年至五百年左右樹齡76棵,當時準備出錢購買後進行保護未能實現。現存不足30株,主要還有清朝,民國時期的梅樹,保存有蔡鍔植梅樹等。據明朝崇禎陶朱杏《致富奇書》載,梅可置竹林水際鶴頂梅種園中取果,宋、元、明、清、辛亥革命以後留存至1964年科古梅甚多,是當時栽培梅花的歷史見證。當時雲南比較有名的賞梅勝地之一。可以說,宋、元、明、清、辛亥革命幾朝是梅花栽培和欣賞都達到了最高水平,為後來安寧梅之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歌頌梅花風姿韻格,袁玉芳曾在《安寧報》《雲南法制報》發表《故鄉的梅花》,著名梅花國際登錄權威、北京林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土陳俊愉於2012年2月3日題“馬料河村歷史文化永恆”

樹冠:不正形,分左、右二幹,離地1m處,幹徑35.6cm:左幹樹高2.6m,冠幅2.2m;右幹樹高3.3m,冠幅2.5m:幹灰紫褐,有不規則縱駁紋,盤曲空心,老態龍鍾:大枝直上及斜出;小枝直上、斜出及橫伸,暗綠略灑古銅暈,生長勢中,著花狀況:中密,多1-2朵著生於短花枝上,罕3-4朵,少數著生於中花枝及東花枝上。花期:1983年1月31日開80%(昆明)。花徑:2.2-2.5cm;花蓄:卵形,桃紅。頂圓,中心無孔;花態:碟型至淺碗型,較規整,層層疏疊;花色:正面極淺紫堇(l:vp),反面淡紫堇(1:1):花瓣:(15-18)+(0-2)♂,瓣尖及邊緣有時略皺,萼片:5,平展,紫紅;花梗:短;雄蕊:輻射,短於瓣,常略內抱:雄蕊:多2,發達。花心:正常。花有淡香,年年開花結實;恐系國內最老之古梅(元梅),此係1983年所記,但此元梅已於1998年3月枯死。業已進行營養繁殖,苗木保存在武漢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對今後安寧市發展梅花提供了珍稀品種奠基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