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站,要有法; 樁,才出功

站,要有法;    樁,才出功

“整體,松沉,自然”是站樁練習過程中總的原則,對場地,時間,年齡,性別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在相對獨立,安靜,避風的地方即可。

全身肌肉放鬆,兩腳與肩基本同寬,腳尖朝前,兩腳掌的內側成兩條平行線,腳趾輕微抓地,足弓內含,足跟輕觸地面,如控制一隻螞蟻,不能讓它逃脫,也不能踩死它。保持踝關節的放鬆與彈性!

膝蓋與腳尖同一方向,略微彎曲,膝蓋最前端不越過腳尖,膝關節內裹,(是“裹”,不是“合”)在站樁過程中,膝關節的弧度要基本保持不變,太直則易僵,太曲易掛力,都不利於氣血的流通,也難有自然舒適的體會。

臀外泛、內斂、微坐。把雙足的湧泉穴連一條線,使人體上半身最底端中心位置的會陰穴處於這條線的中間,會陰穴微提。

站,要有法;    樁,才出功

會陰,也稱海底,位於肛門和生殖器中間的凹陷處,是陰經脈氣交匯之所,是人體熱能供應的源泉,與性腺和腎功能有密切的關係。會陰穴與頭頂的百會穴處於同一直線,“無陰不生,無陽不長”,兩者相依相存,相呼相應,維持著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

在樁功“調息”的訓練時,會陰須配合吸與呼而進行提和展,這樣才能更好地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的交替與循環,對生殖的調理與養護有重要的功效。

襠外撐成拱弧,謂之“圓襠”。撐,是關鍵。不能養成夾襠的不好習慣,夾,就成尖襠,不利於松胯,也不利於肌肉的鬆緊轉換。

通過撐襠,裹膝,懸踝,使腹股溝自然放鬆,雙腿如兩張完整一體的弓,保持它的帶著螺旋的彈性。

胯腰一體。胯,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松胯,腰才能靈活。胯尤其是後胯關節打開了,脊柱的末端也就是尾閭才能有更大的活動空間,整條脊柱才有了徹底釋放的前提。從而更能真切體驗到站樁中的渾圓、通透、酣暢。當然,僅僅靠站樁很難打開後胯,多少人練了一輩子,也沒體驗過尾閭能自由活動的愉悅!

站,要有法;    樁,才出功

在由程嘯斌教授創立的TGF的功法訓練體系裡,有針對後胯以及脊柱乃至全身各個關節撐拔的科學訓練。全身各個關節腔打開後,關節之間的筋膜的韌性得到很好的鍛鍊,才能真正做到“撐,拔,懸,墜。”從而能更真實體驗到站樁的渾圓之境。否則,很難有“六面勁”與“身備五弓”的切身體悟!

命門穴往後微挺。沒經過正規科學訓練,命門穴往往得不到很好鍛鍊,命門的神奇功能也就得不到喚醒與激發。命門穴要後挺,僅僅靠後背的彎曲是不夠的,而是要經過打開後胯,撐拔脊柱,站樁過程中,再通過泛臀、斂臀的樁法要求,在這位置形成“十字勁”,命門的凹陷才能真正填滿。

沉肩墜肘,松是沉的前提。松肩,不僅僅是松肩膀與胳膊之間的肌肉和關節,而是要把整個肩胛骨鬆開,同“開肋”,“平鎖骨”連為一整體,才能有“肩掛鎖骨”的體會。同樣,肘也只有通過肩的外撐,與肋,鎖骨一起松沉,這樣的墜,才有力感。不然,就很難體會到“腋空”與“胸空”的感覺。


站樁真傳一句話“撐拔是關鍵”。 手撐抱,指微勾。經常看到很多文章說“手如抱一個球”,而忽略了“撐”。樁功~用於養生,是由內而外對人體進行全面的修復調理;用於技擊,也是由內而外的蹦旋滲透。肩和胯一樣,需要由內而外把“十字勁”撐出來,這樣的抱才有膨勁。只有撐開的抱,才能做到“陽緊陰松”,橫隔膜才能有效打開,才可以為氣沉丹田鋪就了必要的前提。抱是形,撐是神。

頭懸瞼垂,下顎微收。頭懸,百匯引領,和會陰上下一體,陰陽調和,氣血貫通。下顎微收,有助於提升頭懸和玉枕穴外頂的體感。初練站樁,為避免意念過重,可通過一邊站樁一邊看電視來把意念外引。但,不可產生過分的依賴。因為練功,是聚神與氣的過程,通過內視,才能更好地檢閱自身在站樁時身體各器官組織的變化與感覺,更能體悟到“一步一景”的美妙。

舌抵上顎,古籍稱“搭鵲橋”。是生精補漏的方法。舌抵上顎,經脈更容易暢通,津液會迅速生長,此津液最容易生成陽精。口中的津液滿時,舌尖抵住上顎,繃緊頸部的韌帶、肌肉,前陰回抽,用意識導引,讓津液由口經胸腺到腎上腺,前列腺,最後入睪丸(女性入子宮與卵巢內)。

睪丸的運動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經過TGF“築基構架”、“胎息”、“丹田”等完整系統的訓練,睪丸之氣越來越充盈,當睪丸之氣迴歸腎上腺,由腎上腺與腎臟的溫煦氣化後,再上行入垂體,散入大腦內的各經絡,人體就會腦澄心明,精力充沛。

站,要有法;    樁,才出功

意念如重心一樣。重心,解剖學裡分析不了它的形狀與成分,但誰都不會否認重心的存在。意念也如此,有不可捉摸的神奇又有很客觀的重要存在,它貫穿練功的整個過程。度的把控是關鍵,過輕,達不到應有效果,過重,容易導致憋氣與僵化。就如開車時的剎車,不需要時刻踩著,在拐彎時帶著點就行,踩剎車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安全更順利的前行。意念的使用也是如此!

神安心寧。不是等到心無雜念再去站樁,而是通過樁功“調心”的持續訓練,經過感受不同階段站樁對人體氣機的日益變化,細品通過豎拔橫撐,前抵後靠帶來通透,玩味於腎精之氣漸漸熾盛給予的酣暢,而培養出來的心神合一的“入境”之界。

拳經有云:“形不破體,力不露尖”。 人體是個有機的整體,而站樁是為人服務的。所以,在站樁過程中對局部的調整要服務於整體要求,那麼站樁的要點就很容易掌握。如:下顎回收則頭懸;腳趾抓地足弓虛含;撐胛開胯則胸空腹掖;通過繃脊,斂臀,落胯,使百匯,會陰與兩腳湧泉連線的中間點同處一條直線,則足跟不用刻意虛提即可松踝,湧泉穴和肩頸穴也自然會上下一體!只有在整體中的松,才會有自然的沉。“緊中松,才是真松”。

站樁,時間是保證。機體各器官組織的功能不是一夜間退化衰竭的,樁功對人體精元氣機的修復與培固也不能一蹴而就。有科學的指導,配以自律的堅持,由粗漸細,由淺及深,一月,半年,兩年...當初同樣受病痛折磨的兩人,一個還活著,另一個則知道什麼叫生活。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不起眼的投入,剩以時間都會變成只可感嘆而不可玩褻的鴻溝,有自律的約束,才有舒心的自由。

意念如重心一樣。重心,解剖學裡分析不了它的形狀與成分,但誰都不會否認重心的存在。意念也如此,有不可捉摸的神奇又有很客觀的重要存在,它貫穿練功的整個過程。度的把控是關鍵,過輕,達不到應有效果,過重,容易導致憋氣與僵化。就如開車時的剎車,不需要時刻踩著,在拐彎時帶著點就行,踩剎車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安全更順利的前行。意念的使用也是如此!

神安心寧。不是等到心無雜念再去站樁,而是通過樁功“調心”的持續訓練,經過感受不同階段站樁對人體氣機的日益變化,細品通過豎拔橫撐,前抵後靠帶來通透,玩味於腎精之氣漸漸熾盛給予的酣暢,而培養出來的心神合一的“入境”之界。

拳經有云:“形不破體,力不露尖”。 人體是個有機的整體,而站樁是為人服務的。所以,在站樁過程中對局部的調整要服務於整體要求,那麼站樁的要點就很容易掌握。如:下顎回收則頭懸;腳趾抓地足弓虛含;撐胛開胯則胸空腹掖;通過繃脊,斂臀,落胯,使百匯,會陰與兩腳湧泉連線的中間點同處一條直線,則足跟不用刻意虛提即可松踝,湧泉穴和肩頸穴也自然會上下一體!只有在整體中的松,才會有自然的沉。“緊中松,才是真松”。

站樁,時間是保證。機體各器官組織的功能不是一夜間退化衰竭的,樁功對人體精元氣機的修復與培固也不能一蹴而就。有科學的指導,配以自律的堅持,由粗漸細,由淺及深,一月,半年,兩年...當初同樣受病痛折磨的兩人,一個還活著,另一個則知道什麼叫生活。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不起眼的投入,剩以時間都會變成只可感嘆而不可玩褻的鴻溝,有自律的約束,才有舒心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