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棗莊記憶」抱犢崮山區第一黨支部——牛鼻子洞的故事


「棗莊記憶」抱犢崮山區第一黨支部——牛鼻子洞的故事

棗莊在線融媒體平臺《棗莊記憶》專欄

棗莊在線:牛鼻子洞,位於山亭區北莊鎮西伽河上游0.5公里處,河之東岸,石崖之上,周圍雜草叢生,樹木茂密,遠不可見,洞之下方,河水湍急。洞口前方,有一巨石聳立,恰是將軍哨衛,守駐洞口,外人難以發現。整個洞分為內外兩個洞,洞口高兩米,外洞可容納10多人,內洞可容20多人,內外洞相通光線稍暗,由外洞進入內洞需屈身躬背方可入洞,具有很好的隱蔽性,不是當地人很難發現他的存在。抱犢崮山區第一個黨支部與牛鼻子洞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大事會被人們永記銘心流傳千古呢?


「棗莊記憶」抱犢崮山區第一黨支部——牛鼻子洞的故事

抱犢崮山區,東靠臨沂,西臨滕縣,南接棗莊,北連費縣,地勢險要,交通閉塞,區域廣袤易守難攻,適於開展地下工作進行武裝鬥爭。況且這裡是臨、費、嶧、滕四縣交界處,行政不統一,敵人統治力量比較分散和薄弱,但這裡歷來為土匪盤踞之地封建地主,山大王各霸一方,再加上兵災,人們生活非常痛苦,群眾為了生存,必須進行鬥爭。因此,山區人民覺悟性高,鬥爭意識強。況且勤勞勇敢,富有鬥爭經驗。

1934年4月初,臨時特委派郭致遠和李韶九以醫生身份進入抱犢崮山區,首先到達臨沂大爐萬春圃家中,兩天後又到了費縣梁邱魏立久家中,準備在那裡建立工作基點。他們通過考察,認為那裡很難如願,因此立即向棗莊特委彙報。特委研究決定,必須另闢地方。於是郭致遠和高志成一起來到了大北莊。

大北莊在棗莊東北20多公里,是抱犢崮西側的一個大村鎮,是棗莊通往魯南山區的重要咽喉要道。三面環山,山清水秀,地勢險要。當時,全村900多人,除莊長外,都是普通群眾,是開展地下工作的極為有利的地方。

當時黨的經費很困難,兩個人只帶了2元錢,連每天5個銅錢的點錢都付不起,他們 只能在坊子店住了一晚。第二天高志成返回棗莊,郭致遠到街南頭的觀音廟內借住。當時觀音廟主持老道叫楊九嶺,是個老好人,他一聽說郭致遠是個醫生,就滿口答應讓他住在廟內。大北莊每五天一個集日,老郭逢集就看病賣藥,聯繫群眾。不多久就結識了本村幾個小青年,晚上他們都到廟裡去玩。這引起了莊長楊四的懷疑,他放話說:“郭致遠來路不明,在廟裡和孩子一玩半夜,準不是好人”。並當面威脅,讓他馬上走,不然就向鄉長報告。這可怎麼辦?郭致遠請求老道楊九嶺出面說情也無用。情急之下,有一個小青年說了一句:“楊四最怕務家後山大王粱繼箴,只要他說一句話,楊四嚇得不敢不聽”。於是郭致遠利用社會關係找梁幫忙。梁繼箴滿口答應,第二天逢北莊集,既派其哥到街上放風說:“郭先生是二爺的朋友,誰說不讓他在廟上住,就砸下他的牙!”這一招真靈,楊四從此不再提及此事了。可是部分群眾卻誤認為郭致遠這與山大王梁是一夥的,大多敬而遠之,只有幾個小青年照常找郭致遠。由於在廟裡與群眾的接觸少,郭致遠在陳繼全和姚洪義的幫助下,在村莊裡租賃了徐姓的靠街兩間門面屋,開辦起了“天德堂藥店”。

“天德堂藥店”建起來以後,郭致遠召集村裡 的一批小青年聚在一起,給他們講故事,學識字,潛移默化地向他們灌輸革命思想,提高他們的覺悟,引導他們走上革命道路;慢慢地藥店就成了他們的活動中心了。1935年5月末,郭致遠在小青年當中物色了兩個黨員發展對象,一個是陳繼全,一個是姚洪義。通過進一步的教育考察,並向上級黨組織彙報經批准。決定吸收他倆加入黨組織。為了舉行入黨宣誓儀式不被人發現,郭致遠讓陳繼全、姚洪義去尋找隱蔽安全的地方。有一天,他們和幾個夥伴去打獵,突然發現一隻狓子正在追趕山雞,他們舉起獵槍向狓子射去。由於太急,狓子沒被打死,拖著受傷的身體逃跑,他們幾個人連喊大叫追趕。當他們追到牛鼻子洞附近不見蹤影。陳繼全、姚洪義他們沿著地上的血跡斷定,那隻狓子逃進了牛鼻子洞內,他倆決定進洞尋找,其他夥伴在下面守著。不一會,他們進入洞內,發現這裡是狓子窩,非常隱蔽,並且非常艱險。那隻狓子已死在洞內。第二天,他倆把這事告訴了郭致遠。郭致遠認為這是個好地方,決定在那裡舉行宣誓儀式。於是他們三人相約來到大北莊村北,西泇河上游的牛鼻子洞內,向他倆宣佈黨組織的決定。不久在特委委員叢衍瑞的指導下,建立了抱犢崮山區第一個黨支部即大北莊黨支部。陳繼全為支部書記,姚洪義為組織委員,郭致遠為宣傳委員。後來又發展了陳繼勝、秦繼才等黨員。因此說牛鼻子洞就成了抱犢崮山區農村黨員發展成長的搖籃。

「棗莊記憶」抱犢崮山區第一黨支部——牛鼻子洞的故事

大北莊黨支部建立以後,始終置於臨時特委的直接領導下。1936年秋,臨時特委機關遷到高橋後,尚在棗莊的特委人員褚雅青、袁化坤夫妻把廣仁醫院變成了接待蘇魯豫皖來棗請示工作的特委辦事機構,而大北莊支部則成了進出山裡特委機關高橋的中轉站。郭致遠他們根據特委提供的情報,自己人放行,可疑人擋道,奸細、特務則消滅之,任務艱鉅而危險,為特委的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當時農村生活非常艱苦,而郭致遠他們的生活更難,群眾還有高粱摻糠的煎餅吃他們地瓜葉子窩頭都吃不上。遇到這種情況姚洪義等都是在家一次卷3個煎餅,吃著跑出來給郭致遠2個,自己吃一個,自己吃不飽餓著肚子也要給郭致遠吃。有一次傍晚,特委的人來了,沒有吃的,陳繼全到自己家裡把老婆“坐月子”吃的小米偷了出來,送給同志們吃。1935年秋,特委委員張光中化名張明禮來到大北莊,住在觀音廟的火神殿裡。他喬裝不識字,以捲菸,擺煙攤為掩護進行黨的地下工作。他來以後,使大北莊黨支部工作得到了順利開展。這年冬天,張光中離開大北莊,臨時特委為加強大北莊黨支部的工作,又從沛縣調來張明德、呂金恆兩位同志當“天德堂藥店”的中醫大夫,幫助郭致遠開展工作。

上個世紀30年代,社會非常混亂,各種矛盾鬥爭錯綜複雜。當時,在大北莊一帶蔓延開來的是“聖賢道”,他們傳道的口號非常反動,直接威脅到黨的發展。郭致遠發現後,清楚認識到其危害性,決定採取措施進行打壓破壞。派人打入內部,摸清底細,同時在社會上宣傳揭露他們的偽善、欺騙和醜惡性,並通過關係給信道的家庭做思想工作,對於頑固囂張的頭目進行打壓消滅。通過一段時間鬥爭,傳道頭子逃離北莊,反道門斗爭取得了勝利。1938年3月,為保家衛國,抗擊日軍,組建成立了大北莊抗日義勇隊,後來中共嶧縣縣委把大北莊抗日武裝鄒塢暴動武裝和旅滬同鄉會戰地服務團武裝合編成嶧縣人民抗日義勇隊,陳繼全擔任排長。4月,陳繼全帶領戰士們同頑匪馬衛民部進行戰鬥,一舉消滅匪徒100多人,活捉匪首馬衛民。後來,大北莊抗日義勇隊先後又參加了伏擊日軍車隊,奇襲嶧縣城,抱犢游擊戰等戰鬥。相繼組建了大北莊情報站,支前義勇隊,為黨組織和部隊提供情報和後勤服務 。

通過一系列 鬥爭的勝利,黨在大北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大北莊黨支部更為鞏固。可敬的抱犢崮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抱犢崮山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建立,樹起了不倒的旗幟。而如今牛鼻子洞成為了紅色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千名黨員前來宣示,重溫入黨誓詞,永記黨的宗旨,緬懷革命先輩,踏著他們的足跡努力工作,不斷的從勝利走向勝利。(張建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