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過35歲感覺特別迷茫,這是怎麼了?

蘇遁聽潮觀雲講故事


上有老,小有小,生活負擔重,精神壓力大。最關鍵的是,失敗的成本高。年輕時瞎折騰一下沒事,大不了從頭再來;可是35歲這個年紀,你要是失敗了,從頭再來談何容易,光是幾個月的房貸車貸以及子女教育費用都會壓得你喘不過氣。

我們中國人的一生,註定都是時刻操勞的一生,每一階段都是如此:

22歲前要努力讀書。

22-30歲,要努力適應職場,要有一些事業的積累,還要趕緊找人結婚生孩子。

30-35歲以後,應該是事業的快速上升期,要努力賺錢,承擔起家庭責任。

到了35歲,其實是一個人生節點,要是在這個年齡上,你已經混得不錯了,比如資產千萬,那麼接下來的路相對好走一些。

要是混得一般,或者還在基層崗位上打轉,其實真的不好辦了。

已婚的,要負擔起家庭、孩子的巨大開支,真的挺難;未婚的,工作不給力,要想找個像樣的老公/老婆,也不容易。

很多崗位,拿著月薪兩、三萬的收入,看著還可以,其實抗風險的能力也很低,要是事業有個波動,其實也經不起折騰。

當然,我寫這個回答,還是主要跟大家探討解決方案。其實所謂的35歲中年危機,還是可以通過提前規劃,降低其風險和衝擊,甚至可以轉“危”為“機”。這個事情我也想了很久,看過很多人的例子,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如何避免“35歲危機”

應對35歲中年危機,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提前做好規劃。下面說的這些建議,都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1.方向規劃

30歲之後儘量就不要隨意換行業和職業了。

比如說你在貿易行業,30歲之後就不要再跳槽到房地產行業了。

比如你之前做的是HR,30歲之後就不要轉崗到銷售了。

這就像賭博一樣,買定離手,錯愛不究。

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職業,做得好的話,都是有發展前景的,不然這個行業和職業早就已經被淘汰了。要折騰,要找方向,儘量在30歲前完成,到了30歲,就要找到一個能為之奮鬥的行業和職業扎進去。

這樣的話,等你到了35歲,在一個行業至少也深耕了5年以上,如果公司出現動盪,那麼憑你的行業經驗和資源,在本行業再找一份工作不算很難。

但是,如果你在30之後還頻繁換行業和職業,陷入一種職業定位混亂的狀態,就不太好辦了。

2.物質準備

一個人的抗風險能力,其實是和資產多少成正比的。

年輕的時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人的經濟負擔較輕,往往容易大手大腳,這是不對的,應該培養儲蓄和理財的習慣;

行業景氣,收入高的時候,要知道:這一切不會永久持續下去。比如現在的互聯網行業。賺得多就多存點,賺得少就少存點,量入為出,到了35歲,多少會有一些積蓄。

如果事業出現危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到那個節點再做選擇,相對會從容很多。

錢這個東西,即使不花出去,也是有它的價值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價值是最大的價值,就是抗風險的價值,它給你安全感。




中國式情感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候,別把目光鎖定在別人身上,羨慕別人的成功,要選擇好自己的路,有了目標,生活就有了動力,人生才會有意義!找點事情做讓自己處於有事可幹的狀態,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太舒適的環境會讓人墮落!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酒瓶裡的白開水


有老婆,有孩子,錢嘛,有點兒,但是絕對不多,也絕對不敢嘚瑟,房子嘛,也有點——這樣的日子,本來是很多人夢中所想,可你卻感到迷茫。

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這不是你所想要的生活。因此,你雖然是別人眼中的生在福中不知福,可也的確無法快樂起來。

那麼,如何才能讓已經快樂起來,或者說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其實,類似的問題,我們都遇到過。

比如,你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嗎?你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嗎?

換成另外一種更為直接的說法就是:你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嗎?或者說,你到底有沒有數?!

對於這樣的問題,相信百分之八十的人是給不出確實答案的。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嘗試過我們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我們到底擅長一些什麼東西,我們到底是否可以憑藉我們自己的愛好和擅長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

我們沒有嘗試過。

若是就此過此一生,倒也沒有什麼可指摘之處。但是,若是像你一樣,生活已經達到小康,可依舊快樂不起來,那就有些問題了,因為不滿足的後果,是無法預測的。

在無法預測的後果到來之前,你還是得給自己一段時間,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然後朝著自己的目標,戮力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