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學會這一招,徹底告別夏季豬場的這5種病,趕緊收藏起來吧

近期養豬朋友諮詢最多的以下5種豬病最多,夏季豬病多發,除了與溫度較高、溼度較大之外,另外一些“老病新發,新病老發”的情況也要特別注意。下面,我們就逐一介紹,希望對大家的夏季養豬生產有所幫助。

一、豬關節炎型鏈球菌病

發病症狀:

在表面健康生長肥壯的豬群,頭晚未見任何症狀,但第二天早晨可見到個別豬隻死亡,肥壯的仔豬死亡率高(注:晚上10天時巡視少發生,即意味著死亡多在下半夜),症狀緩和的病例不論在白天夜晚都有發生。最急性發病病例,則病情發展較快,無論用藥與否多在1——2小時內死亡,眼瞼水腫(眼球怒張暴突)、步態不穩、軟癱、趴地或向前衝或轉圈運動,臥地時四肢划動呈游泳狀。

學會這一招,徹底告別夏季豬場的這5種病,趕緊收藏起來吧

最後嘶叫一聲倒地而死亡(有個別死前天然孔流出暗紅色血液)、呼吸困難(個別張口呼吸),呼出氣帶有嗅味。廢食、厭飲水。體溫39.5℃——41℃左右,以40.3℃——40.7℃常見,在衰竭期往往在腹下、四肢下端、頸及耳呈紫紅色或出血性紅斑。

獸醫店話158382、12062給出治療方案:治療注射複合磺胺注射液,或者注射氨基比林+青黴素退燒消炎,每天一次連用三天,預防用阿莫西林,磺胺六甲,黃芪多糖拌料連用一個星期效果好,

二、豬圓環病毒病-仔豬圓環引起先天性震顫

發病症狀:

新生仔豬出生後不久或出生後僅幾個小時,即發生顫震,有的全窩豬發生,有的部分發生,臨床上症狀輕重不一,有的仔豬是全身一致的,有節奏的震顫,無法站立,被迫躺臥,躺地後,震顫減輕或停止,再站立又出現症狀,有的仔豬全身震顫程度不同,或頭部、頸部強烈震顫,不能準確吃奶。

學會這一招,徹底告別夏季豬場的這5種病,趕緊收藏起來吧

或後軀震顛不能站立,顯著成跳躍狀,病情輕的,雖然全身震顛,但仍可運動,體溫、脈搏、呼吸均無明顯變化,本病只從母豬垂直傳給仔豬,仔豬之間不存在水平傳播,輕病病例經數小時或數日自愈,重病病例病程可持續數週,若4日——5日不死,並能吃到母乳的仔豬,一般預後良好,也有的病豬吃不到母乳受擠壓而死。

獸醫給出治療方案:輔助仔豬吃奶,比較嚴重就灌服50%葡萄糖水補充營養,連用兩三天,一般四五天以後會逐漸恢復正常的,以後母豬避免喂發黴變質的飼料

三、豬感冒發燒 這主要是由於晝夜溫差大引起。

發病症狀:

1.體溫升高至40°C以上,豬隻精神不振,沒有食慾,採食量下降。

2.眼結膜潮紅,流淚,鼻端乾燥,流清鼻涕。

3.咳嗽,特別是早晚冷空氣更強的時候,咳嗽更厲害。

4.全身戰慄,皮溫不均,耳尖、四肢發涼,呼吸加快。

5.常伴隨便秘,個別豬隻會拉稀。

學會這一招,徹底告別夏季豬場的這5種病,趕緊收藏起來吧

獸醫給出治療方案:注射柴胡注射液+頭孢噻呋鈉退燒,嚴重的另一邊配合注射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每天各一次一次連用三天,同時用阿司匹林,板青顆粒,阿莫西林,電解多維拌料或飲水連用5/7天防止激發感染,豬圈儘量避免溫差過大,保持乾燥衛生。

四、豬丹毒病

發病症狀:

這裡介紹一下最典型的疹塊型豬丹毒:病初食慾減退,精神不振,體溫增高到41℃以上,便秘、嘔吐12天后,在背、胸側、頸部、四肢外面等處皮膚上出現深紅色、大小不等的疹塊,故稱打火印,界限清楚,扁平凸起,病程為8——12天。

學會這一招,徹底告別夏季豬場的這5種病,趕緊收藏起來吧

獸醫給出治療方案:豬丹毒對青黴素很敏感,因此我們選擇青黴素治療效果最好,但是劑量需要加到正常量的2-3倍!同時配合退燒藥效果更佳,一般就是一針緩解症狀,兩針見效,三針完全康復!體溫沒有超過41℃,建議退燒藥選擇中藥退燒藥;超過41℃選擇西藥退燒藥!同時用了西藥退燒藥體溫降低到41℃以下,我們最好選擇中藥退燒藥繼續退燒,這樣可以防止因為過度退燒而造成低溫!

五、仔豬滲出性皮炎

發病症狀:

病初表現精神沉鬱、厭食、消瘦、脫水及戰慄。體溫中度升高,常在40℃左右。多由頭部、嘴、耳及眼睛周圍開始感染。急性病例的皮膚形成水皰及膿皰,破裂後流出滲出液和皮脂,病豬多於3一5天死亡。

學會這一招,徹底告別夏季豬場的這5種病,趕緊收藏起來吧

獸醫VX:158382\\12062給出治療方案:仔豬皮膚出油全身黏糊糊的風乾後結黑色痂就是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炎,治療建議注射恩諾沙星注射液+青黴素消炎,每天一次連用三天,同時皮膚用豆油+青黴素+鏈黴素+地塞米松混合後塗抹連續好幾天效果很好,平時豬圈一定要消毒處理儘量保持乾燥衛生,仔豬出生後斷牙做好,因為這樣的開始就是由於某種原因皮膚用傷口引起的。

看完不要忘了轉發收藏哦,一個好的習慣是養豬事業得以高升的開始!

堅持這個好習慣,每天學習,每天進步,其實養豬賺錢並不是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