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易得諮詢研究¦管理好精力而不是時間

朋友悠然地説道:“現在這個社會啊,有點匆忙。”

“啥意思啊?有點匆忙?”

“是啊,我要表達的意思,我們不是時間少了,而是沒好好弄清楚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我們需要好的生活,我們工作時需要高績效,是吧?”

“當然是啊,但這與匆忙有什麼關係呢?”

“你看看啊,為什麼每個人的時間是一樣的,但是,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不同呢,這主要由於大家管理自己精力的方式不同。”朋友回覆道。


易得諮詢研究¦管理好精力而不是時間

精力


無獨有偶,我在閱讀書籍的時候,也找到了類似的説法。

在職場上,我們常聽到“執行力低下”、“都不加班,而且偷懶”等埋怨,但是,我們再來看看哪些人在進行埋怨,一是企業主;二是在職場上佔居高位的人。

另外,也有一種現象,若你參加高層管理會議,你會經常聽到的詞語是“戰略”,然而,若問每一個人“戰略是什麼?”往往,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在會議上,你也會發現一種共同的觀點,即,必須制定清晰的戰略,而且對於團隊的執行能力往往是不滿意的,而且每個人都能找出很多理由,唯獨在自我分析和評價時,是正面的。

朋友口中的“匆忙”本質意思應是缺乏“敬業度“,什麼是敬業度呢?科恩曾在1992年首次提出並解釋,他認為,敬業度是指一個人投入了自己的所有精力(ENERGY)在所從事的事情上。後來,美國知名諮詢公司蓋洛普對“敬業度”進行了調查,發現,僅有三成不到的人是高度敬業的,由於員工不敬業造成美國的年經濟損失達500億美元,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蓋洛普的調查還發現,當員工在工作崗位上工作六個月以後,僅僅有38%的員工保持著敬業,工作三年後,這個數字跌落至22%。

JIM LOEHER 和TONY SCHWARTZ在他們的著作《敬業度的影響力》一書中,寫到:“我們生活的最終資源不是我們生活或工作上花費了多少時間,而是我們在我們的時間上投入了多少精力”(P4),他們繼而寫到:“領導者是公司、組織、甚至家庭的精力管理者,他們首先通過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精力來激勵或打擊他人,其次是通過如何有效地調動、集中、投資和補充他們所領導的人的集體能力來激勵或打擊他人,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對精力的有巧妙管理能讓我們實現敬業。”(P5)


易得諮詢研究¦管理好精力而不是時間

高效


在此基礎上,我希望延伸一下。

每天早上起來,我們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去上班,在晚上,保持開開心心地回到家裡。而且一早一晚有著明顯的分界線,在工作上始終與你的目標(MISSION)保持高度一致,而且投入全部精力。如果再細想一下,這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説法還挺相近。

從傳統的觀點來看,他們往往會建議你如果找到了有才華的人,並讓他們具備應對當前挑戰的正確技能,他們的績效就會很好。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精力是使才能和技能得以充分激發的X因素。這種例子很多,比如,一位優秀的運動員,擁有著天賦,然而,到了一個新團隊後,卻表現很一般。這裡説的X因素是指可控制的因素,我們的精力是可以管控的,如果你真的意識到“精力”與“高效”之間的關係。

人類是一個複雜的精力系統,敬業度也不是簡單的一個維度。包括體力、情緒、腦力和精神四個維度。這四個維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很關鍵,都在影響著其他的一個維度,如果我們想取得高效,就必須管理好精力的每一個維度。


易得諮詢研究¦管理好精力而不是時間

高效


精力是我們身體的能力綜合體現。體力是通過高或低來衡量的,情緒能力是通過正面或負面來衡量,這兩個維度是精力最基礎的構成,因為沒有足夠的燃料,任何目標都難以完成。想象一下,一個人此刻需要去做一個心臟手術,當他看到主刀醫生過度疲勞、筋疲力盡、沒精打采時,他心裡會怎麼想?一定是感到驚慌、憤怒、沮喪,同時,會要求換醫生,也不敢進入手術室。很明顯,病人希望醫生自信、精力充沛和樂觀!

如果一個人對於手頭工作注意力不集中、馬馬虎虎,很快這種現象就會快速地傳染到他人身上。請記住:負面的東西具有傳染性,而且會快速擴延。

這時,你可能會產生一個感覺,即:我要進行改變!如果真的如此,就恭喜你了!不過,以下是我的建議:

進行改變的流程有三步,即,從目的到真相,再從真相到行動。

2020年1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